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朱平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51-2952
目的 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两种通气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通气方式不同分为PCV组40例和VCV组50例.结果 PCV组平台压(Pplat)、CVP变化差(△CVP)分别为(23.8 ±2.0)cm H2O、(4.4±0.8)cm H2O明显低于VCV组的(25.8±2.6)cmH2O、(5.1±0.9)cm H2O(均P<0.05).而两组△PO2、△PCO2、C反应蛋白、IL-8、sICAM-1无明显差异.结论 压力控制通气方式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效果优于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水平气道正压治疗重叠综合征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夜间睡眠时应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叠综合征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的重叠综合征并呼吸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氧疗 药物等)夜间给予BiPAP,对照组仅常规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动脉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等.结果 2组治疗3 d后动脉血气(PaO2、PaCO2)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7 d 2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并呼吸衰竭比单纯常规治疗显效快、并发症少,可减少气管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联合氧气雾化给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65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对症治疗及低浓度氧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联合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及氧气雾化给药治疗,采用通气口鼻面罩,设定参数S/T模式,呼吸频率14~16次/min,氧浓度40%~50%左右,吸气压以10cmH2O开始,逐渐增加压力至18cmH2O,呼气压2~6cmH2O。结果:治疗组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PaO2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联合氧气雾化给药在提高pH、PaO2,降低PaCO2方面疗效显著,是无创性通气治疗COPD并发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抢救措施,抢救成功率高,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意义。方法:收集64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急诊抢救,对比两组治疗后生命体征变化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RR、HR、PO2、PCO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哮喘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用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32和NIPPV治疗组32(在常规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 VERSION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PO2、PCO2、心率的变化,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治疗24 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H、PO2、PCO2、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IPPV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PO2、PCO2、心率、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能使患者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明显降低。在相关基础治疗的基础上,NIPPV用于老年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辅助治疗,疗效确切、简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70例COPDH型呼衰病人中随机分成通气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对症治疗和低浓度氧疗,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采用通气口鼻面罩,设定参数S/T模式,呼吸频率l4~20次/min,氧浓度40%左右,吸气压(IPAP)以10cmH2O开始,逐渐增加压力至25cmH2O,呼气压(EPAP)3~6cmH2O,每日上机2次,每次3h,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H、PaO2和SaO2均升高,PaCO2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SaO2升高与PaCO2下降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减轻呼吸肌疲劳,减慢呼吸频率和心率,呼吸困难减轻。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效,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80例COPDⅡ型呼衰患者中随机分成通气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对症治疗和低浓度氧疗,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采用通气口鼻面罩,采用S/T(自主呼吸定时模式),氧流量1.5~3.0L/min。吸气压(IPAP)由6~8cmH2O逐渐增加到14~20cmH2O;呼气压(EPAP)设定为4~6cmH2O。通气时间为每次3h,2~3次/d。结果治疗组上机24h后心率及呼吸频率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H、PaO2和SaO2均升高,PaCO2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SaO2升高与PaCO2下降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力通气(BiPAP)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早期治疗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实施通气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通气治疗后,两组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耐受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实施通气治疗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通气功能,并提高患者通气治疗时的耐受性,减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恢复,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杨维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5):19-20,22
目的 探讨无创性通气 (NIV)在治疗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ARDS患者均于早期给予面罩NIV治疗 ,选用压力支持通气 (PSV)加呼气末正压 (PEEP)模式 ,PEEP水平设为 5~ 8cmH2 O ,PSV水平设为 8~ 2 0cmH2 O。结果 经NIV治疗 2 4~ 72h后 ,呼吸窘迫治愈 6例 ,失败 4例。治疗成功组的呼吸频率 (RR)由治疗前的 36± 3次 /min降至 2 4± 2次 /min ,PaO2 由治疗前的 6 0± 5mmHg升至 110± 2 5mmHg ,氧合指数 (OI)由治疗前的14 0± 15升至 36 4± 2 0。而失败组无显著改善。结论 早期ARDS患者合理使用NIV治疗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鼻导管吸氧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O2)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乌司他丁和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将68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分析并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呼吸力学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转归。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前峰压(32.0±6.4)cmH2O、平台压(27.0±7.2)cmH2O,治疗的第48小时峰压(29.0±5.6)cmH2O、平台压(24.0±4.9)cmH2O,治疗的第72小时峰压(25.0±6.6)cmH2O、平台压(21.0±6.7)cmH:O;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峰压(33.0±5.8)cmHz0、平台压(28.0±6.3)cmH2O,治疗的第48小时峰压(26.0±6.7)cmH2O、平台压(22.0±3.1)cmH2O,治疗的第72小时峰压(24.0±5.8)cmH2O、平台压(20.0±6.2)cmH2O。结论乌司他丁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可望代替糖皮质激素应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38例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采用气管插管给予固尔苏后,采取NCPAP,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及胸片。初调NCPAP参数为:FiO2:0.21-0.50,PEEP:4-8cmH2O。观察记录上NCPAP后72h情况,如果出现PCO2>70cmH2O、FiO2>0.6、PEEP>8cmH2O,或者出现严重的呼吸暂停,改用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结果 38例患儿,其中2例转为SIMV,其余36例全部于72h内撤离NCPAP。结论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性脑病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方法对14例肺性脑病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并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的pH值、PCO2及PO2的变化以及神志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经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和症状较治疗前全部得到改善,pH值和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0.01),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明显改善肺性脑病患者的症状和动脉血气的pH值、PCO2及PO2,对COPD肺性脑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2例,以上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h后动脉血气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H值、PaO2、PCO2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H值、PaO2、PCO2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腭咽成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择期行腭咽成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呼气末压力0 cmH2O(1 cmH2O=0.098 kPa);研究组采用PEEP (呼气末压力压力5 cmH2O)。分别在入室(T0)、插管后(T1)、苏醒期拔管前(T2)、拔管后(T3)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指标,观察呛咳、躁动和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T0比较,2组T2、T3时氧分压(PaO2)值均下降(P<0.05);研究组随时间推移,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力(Pplat)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1、T2、T3的PaO2、Ppeak及Pplat显著增加(P<0.05)。2组T1、T2、T3与T0时比较,HR、MA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HR 和 MAP 较对照组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PEEP对全麻下 OSAHS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加用 PEEP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不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凯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333-334
目的观察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5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PO2上升及PCO2下降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降低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利用率(O2UC)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依次调节PEEP为0、5、10、15和20cmH2O五种不同压力水平,分别采动静脉血查血气并计算O2UC,记录心率及平均动脉血压(MBP)等变化。同时抽取30例健康人动静脉血(1次)查血气计算O2UC作为对照。结果(1)ARDS患者五种不同水平的PEEP,其O2UC与健康人O2UC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2)在PEEP为15cmH2O时,O2UC值显著低于PEEP为0cmH2O时的02UC(P〈0.05);PEEP为20cmH2O时,O2UC则非常显著地降低(P〈0.01)。PEEP为5、10cmH2O时,O2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EEP为0cmH2O时比较,P〉0.05)。(3)当PEEP在15cmH2O及20cmH2O时,MBP明显下降(P〈0.05或P〈0.01),HR却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过高PFEP会导致ARDS患者氧利用率的进一步下降,不能真正纠正患者体内组织细胞的缺氧状态,必须寻找最佳PEEP,并适当增加血容量及有效心输出量,才能真正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改善人机对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机械通气时发生人机对抗COPD患者应用咪唑安定治疗,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1、4、12h时患者的呼吸(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的变化和评估镇静效果。结果咪唑安定应用于COPD患者机械通气改善人机对抗,82.14%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达2~4分,用药后患者RR、HR、MAP、SpO2、pH、PCO2、PO2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但对血压有一定影响。结论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中的人机对抗疗效好,患者的通气状况可明显改善,但应加强对循环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17-819
目的:探讨对重叠综合征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进行睡眠监测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重叠综合征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睡眠监测指导,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p O2LOW)、上午10点血气分析指标、晨起血气分析指标、漏气发生率、夜间呼吸机报警次数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叠综合征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进行睡眠监测指导,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沈忠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30-1631
目的:探讨及比较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两种无创通气【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及在应用后患者呼吸和循环指标的改善。方法:4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给予CPAP(CPAP=10cmH2O)或BIPAP通气【吸气压力(IPAP)=15cmH2O,呼气压力(EPAP)=5cmH2O】。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平均动脉压(MAP)、PaO2、PaCO2、pH、血氧饱和度(SaO2)、气管插管率、治疗有效率以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在R、PaO2、PaCO2、pH、SaO2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M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耐受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效冶疗率、插管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在改善氧合方面优于CPAP,且不能耐受率低于CPAP,但对于循环方面两者尚不能证明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