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使用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和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45例 8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年龄 2 5~ 71岁 ,平均 5 5 13± 8 83岁。平均眼轴长度 2 9 45± 2 0 7mm ,平均等效球镜度数 -11 86± 4 73D ,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平均值为9 19± 3 80D。随访 6~ 42个月。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80只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70只眼 (87 5 %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44只眼 (5 5 0 %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 0 5以上 ;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 -1 96± 1 2 8D ,70只眼 (87 5 % )在预矫屈光度±1D内。术中未发生后囊破裂。随访中 11只眼发生后囊混浊 ,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 ,可能更适宜于中年以上不愿戴镜和戴镜不能矫治的高度近视眼患者 ,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祁勇军  顾敏  邹玉平  李斌辉 《眼科》2005,14(1):14-16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 (41只眼 )高度近视眼经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平均年龄 (44 2 1± 5 33)岁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指数 / 30cm~ 0 6 ,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 (- 15 5 4± 4 13)D ,平均眼轴长度为 (2 8 4 5± 5 13)mm ,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 7 0~ 14 5 )D。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 31只眼(75 6 % )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 0 5者 18只眼 (43 9% )。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 (- 1 85± 1 32 )D ,37只眼 (90 2 % )在设计预矫屈光度± 1D内 ,39只眼 (95 1% )在预矫屈光度± 2D内。术后 6~ 2 4个月 (平均 15个月 )随访期中 ,5只眼 (12 2 % )发生后囊膜混浊。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底出血、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较好等优点。其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透明晶状体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2 0例 (2 8眼 )施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平均年龄 47 8岁 (4 3~ 5 8岁 )。术前平均等值球镜 (-8 77±5 62 )D ,平均眼轴 (2 8 16± 2 75 )mm。术中植入折叠式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 ,平均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 (4 5± 5 3 )D。术后随访 2 4~ 3 2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显然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2 1眼 ,占 75 0 0 % :<0 5者 7眼 ,占 2 5 0 0 %。平均等值球镜度为 (-2 2 5± 1 5 0 )D。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丧失率1 91%。术后 1眼 (3 5 7% )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眼 (7 14 % )发生后囊浑浊。结论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黄永健  刘峰  冯伟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77-117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自2004/2006年25例43眼的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48.6岁,术前患者裸眼视力0.01~0.25,屈光度数平均-13.75±0.26D,平均散光度数1.07±0.86D,矫正视力0.1~0.6,平均眼轴长度28.13±2.32mm.结果: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其中术后1d 4眼(9%)0.1~0.12者9眼(21%)0.15~0.4者30眼(70%)≥0.5;术后3mo 18例主导眼裸眼视力均≥0.5,40眼(93%)矫正视力≥0.5,其中3眼(7%)因后巩膜葡萄肿及黄斑病变矫正视力较差0.12~0.3;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屈光状态稳定,未见回退的现象.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治疗其他屈光手术难以解决的高度近视,是这一部分患者获得正视的安全、有效、准确和稳定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36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本植入术.平均年龄53.9岁,术前矫正视力0.2~1.0,平均近视度数(-13.1l±4.33)D,平均散光度数(0.72±0.91)D,平均眼轴长度(28.02±2.14)mm,平均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8.62±4.76)D.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提高;25只眼(69.4%)裸眼视力≥0.5;27只眼(75.0%)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35只眼(97.2%)矫正视力≥0.5.术后平均近视度数(-1.51±0.60)D,平均散光度数(0.64±0.80)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5个月.术后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2只眼(5.6%),未见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33例(57眼)。年龄19.5~43岁,平均(31.3±2.26)岁,等值球面屈光度为-11.25D~-20.00D,平均(-16.25±2.50)D。术前矫正视力≥0.8者46眼(80.70%),0.5~0.7者9眼(15.79%),≥0.3者2眼(3.51%)。术前检查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散瞳前后屈光度和眼底,并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超声乳化吸出透明晶状体,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56眼(98.25%),术中无后囊破裂者。术后随访中有9眼(15.79%)发生轻微后囊浑浊。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可有条件地选用于治疗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患者表麻下行透明晶状体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效果。方法 :5 6例 10 6眼高度近视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透明晶状体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超声乳化仪 ,但未用超声能量。平均年龄 3 8 5 9± 9 44岁 ;术前裸眼视力 0 0 1~ 0 2 ,矫正视力 0 0 5~ 1 0 ;平均近视度 (-19 47± 5 41)D ,平均眼轴长(3 0 45± 1 94)mm ,平均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 ( 3 96± 4 2 7)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16个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均好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 0 5者 79眼 (74 5 %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99眼 (93 4% )。术后平均屈光度 (-1 49± 1 11)D。发生后囊膜混浊及玻璃体前界膜混浊 8眼 ,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 :表麻下小切口透明晶状体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安全有效 ,预测性好 ,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或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3例 (4 7只眼 )高度近视眼 ,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8只眼 ,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 9只眼。平均年龄 (4 8.3± 1 2 .6 )岁。术前矫正视力 0 .1 5~ 1 .0 ,平均近视度数 (-1 4 .2 2± 3.6 5 ) D,平均散光度数 (0 .97± 0 .82 ) D。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术中 1只眼后囊膜破裂。术后半年 ,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 ,37只眼 (78.7% )裸眼视力≥ 0 .5 ,4 0只眼 (85 .1 % )矫正视力≥ 0 .5 ,平均近视度数 (- 1 .34± 0 .6 2 ) D,平均散光度数 (0 .84± 0 .87) D。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6只眼 (1 2 .8% ) ,视网膜脱离 1只眼。囊外摘除术者并发症多。结论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低度、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适应于不宜行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5 1例 9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平均年龄2 8 14岁 ,术前矫正视力 0 15~ 1 0 ,平均近视度数 (-14 90± 1 1)D ,平均散光度数 (-1 3 8±0 3 )D ,平均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 (-14 82± 1 3 3 )D。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提高 ;79眼 (85 87% )裸眼视力≥ 0 5 ;63眼 (68 48% )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平均近视度数 (-0 5 4± 0 3 7)D ,平均散光度数 (-0 67± 0 14 )D。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为(2 90 5± 2 69)个 /mm2 ,较术前减少了 7 0 2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Sensar AR40e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Sensar AR40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5例(59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1.34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49只眼(83.05%),≥0.5者共26只眼(44.07%).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 D共31只眼(52.54%),<±2.00 D共52只眼(88.14%).术中仅1只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6只眼晶状体后囊轻度混浊,随访期间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植入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既可以维持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又可同时进行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11.
细节也能决定成败——屈光手术经验及见闻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文秀 《眼科》2007,16(5):298-300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我国已有近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出现为无数屈光不正的患者摘掉了沉重的眼镜,在当前人们追求高效率工作和高质量生活的今天,它也是很多追求时尚的戴镜者的一种选择。有不少的眼科医师认为它是一种简单的小手术,操作简便而快捷,但有着丰富角膜屈光手术经验的医生应能品味出它的分量与责任。本文就十多年来屈光手术的经验与见闻,从手术相关的多个层面和环节剖析一些易被忽略的手术相关细节,因为这些细节往往决定着手术的成败。(眼科,2007,16:298-300)  相似文献   

12.
角膜屈光手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以及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治疗时与正常白内障患者有许多不同,术前屈光状态的检查使用IOLMaster能采集更准确的数据,术中无晶状体状态下使用波前像差仪计算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同时选择合适的非球面和多焦点等高端人工晶状体来提高视觉质量,以及采用新型的光调节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术后可以无创地调节术后屈光状态,获得最精准的屈光度数,最终使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达到满意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奕志 《眼科》2013,22(2):73-76
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及其稳定性是保证良好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环节,术后屈光状态受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包括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等)、角膜屈光状态(如角膜散光、圆锥角膜及角膜屈光手术史等)、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及晶状体囊膜等因素影响。眼科医师应重视这些因素,在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过程中认真对待。这对促使我国白内障手术水平向屈光手术标准迈进具有重要意义。(眼科, 2013, 22: 73-76)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对屈光不正性弱视诊断的正确性。方法:(1)对36例45眼屈光不正性弱视重新散瞳检影验光,分别记录球镜度、柱镜度、轴向和矫正视力,并与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按屈光性质分远视性散光、近视性散光及混合性散光三组,分别对三组被误诊患者的年龄、误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柱镜度及轴向与原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混合性散光占41.66%,三组中误诊年龄、时间以近视性散光为最高,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误诊的方面主要是柱镜度及轴向,以混合性散光为多。误诊年龄、时间以近视性散光为高,对屈光不正性弱视进行正确诊断,过硬的检影技术是关键,基层视光人才素质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常规遮盖加后像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钰  卢炜  黄淑琴 《眼科》2001,10(5):286-288
目的:对常规遮盖加后像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评价。方法:散瞳检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眼镜后采用常规遮盖法加后像治疗、精细作业等方法治疗弱视,对138例245只眼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坚持后像治疗,总有效率达98.4%,基本治疗率87%以上。结论:采用常规遮盖及后像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王雁  徐路路 《眼科》2014,(3):145-148
视觉质量包括了除视力之外更高层次的视觉能力,是对所观察物体更为全面的视觉感知。屈光手术主要目的不仅是提高视力,而且要提高视觉质量。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屈光手术的矫正效果大为提升,但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单眼复视、眩光、光圈光晕等光学并发症。本文就光学并发症等影响屈光手术视觉质量的原因及有效控制措施予以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付晶  成娟娟  卢炜 《眼科》2004,13(5):280-283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和正常儿童的立体视觉状况。方法 :采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和同视机 ,对 33名经治疗矫正视力已≥ 0 9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和 31名正常儿童 ,分别检测其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立体视和远融合范围。结果 :(1)正常儿童的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均好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差异。 (2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组中轻度和中度组除交叉视差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同样严重影响立体视的形成 ,对立体视的各项指标均有影响 ;弱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双眼单视并获得良好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18.
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温州市区近十年来小学及幼儿园小朋友中部分弱视患者,通过散瞳验光并试验镜,筛选出93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分为远视性弱视组,近视性弱视组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性弱视1486例,有效1471眼,有效率为98.99%,混合散光性弱视120眼,有效118眼,有效率为98.33%,二者疗效相近,均较好,近视性弱视58眼,有效47眼,有效率为81.03%,疗效最差(P<0.01)。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视疲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视疲劳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方法 :通过观察 132例视疲劳患者的病史、病因、症状特点、年龄等因素及随诊情况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视疲劳为多因素所致 ,以屈光不正、操作电脑 (VDT)引起最为常见 ,年龄以及工作强度为视疲劳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视疲劳症状繁多 ,原因复杂 ,必须全面分析病史 ,详细检查 ,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玙  杜之渝 《眼科新进展》2012,32(3):296-300
角膜屈光术后欠矫及回退是影响手术效果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本文从欠矫及回退的原因、治疗方法的选择这两个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角膜屈光术后欠矫及回退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