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结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阿昔洛韦药物治疗,观察组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结果观察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采取阿昔洛韦结合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病毒性脑炎患儿76例,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实施治疗。同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发热患儿护理、精神异常患儿护理、呕吐护理、意识障碍患儿护理、瘫痪患儿护理等。结果本组76例患儿经过治疗2~4周后,痊愈63例,好转11例,1例患儿放弃治疗,1例患儿死亡。结论有效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抬高患儿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住院期间二次脑电图及42例轻症型和30例普通型+重症型病毒性脑炎患儿出院后3、6、12个月的脑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患儿入院1~3 d内首次脑电图异常98例,占97.03%,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和转归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轻症组中有7例轻度异常脑电图患儿和1例中度异常脑电图患儿,在随访过程中脑电图始终没有恢复正常.结论:脑电图对于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尤其是普通型和重症型,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结合脑脊液和头颅MRI可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了研究,对患儿的年龄、病因、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并进行治疗.结果 在47例患者中,学龄前儿童患病比例最高,可达63.83%(30例),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比例最高,为82.97%(39例),大部分患儿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和抽搐;39例呼吸道病毒引起的脑炎患儿32例痊愈,其他患儿预后较差,死亡2例.结论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易在学龄前儿童阶段发作,一般为呼吸道病毒引起,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虽然婴幼儿和学龄儿童发病率低,但预后也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33例,对患儿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33例患儿29例治愈,3例好转,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亚低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降温效果好,安全无不良反应,能促进脑细胞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笔者对我院急诊观察病房2011年收治的18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我院急诊观察病房共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126例,合并病毒性脑炎18  相似文献   

7.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42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42例)及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10 mg·kg-1·d-1,bid,静脉滴注,疗程7~14 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1·d-1,bid,疗程7~14 d.两组患儿均接受病毒性脑炎的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头痛、呕吐及抽搐症状和意识障碍恢复的时间较利巴韦林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更昔洛韦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用鱼金注射液结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来自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不包括乙脑及腮腺脑炎),均符合诸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降钙素原(PCT)免疫荧光法,测定54例急性细菌性脑炎患儿及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PCT。结果在54例急性细菌性脑炎患儿,血清PCT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1)。PCT>0.5ng/m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为100%。结论 PCT是一个较好的早期鉴别诊断小儿急性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84-1085
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变化快、治疗时间长,而治疗上又缺乏特异性。因此,周密细致、科学的护理方法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恢复不容忽视。根据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需要,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严密的临床观察和相应的临床对症护理,及时、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儿的病死率,提高了生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聂丽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0):51-5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惠儿血电解质的变化及其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4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清钾、钠、钙动态监测,并依病情轻重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重症病毒性型脑炎患儿易发生低钠血症(HN)、低钙血症(HC)、低钾血症(HK)。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血电解质紊乱,且与病情发展及转归关系密切。在病毒性脑炎治疗中应注意控制过度应激反应,纠正电解质紊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曹丛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34-23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促进脑功能恢复药物治疗外,还在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其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过相应的药物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后,38例预后良好,1例遗留下肢运动障碍,1例遗留癫痫,没有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给予康复护理,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入选的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并观察和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脑脊液TNF-α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的脑脊液TNF-α含量的下降更为明显,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1.3%,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总结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 26 例和对照组 24 例,治疗组 50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92.3% ,对照组 70.8%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01)。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刘霞 《中国处方药》2014,(6):136-137
目的总结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48例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儿均进行了科学的护理,总结护理措施及体会。结果48例患者中,彻底治愈37例,明显好转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愈率,降低这种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为这些患儿后期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7例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儿中有24例(88.89%)病前有其他部位感染。临床治愈17例,好转7例,放弃治疗2例,病死1例。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对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对照组(31例)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观察组(31例)患儿加用更昔洛韦与纳洛酮静脉滴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EN)的疗效.方法 将5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26例及利巴韦林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纳络酮0.01~0.03 mg/(kg·次),加入葡萄糖,每隔8 h静脉滴注1次,连用10~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2次/d,疗程为10~14 d,两组患儿均接受病毒性脑炎的常规治疗,对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疗效显著,在头痛、呕吐、抽搐、昏迷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α 1b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 ,干扰素是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抗病毒制剂 ,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目前常规方法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脱水剂、镇静剂及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我院使用国产干扰素α1b(赛若金 )进行治疗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病例的选择 :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来自本院1999年3月~2000年5月的住院患儿。临床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 [1]。男38例 ,女22例 ,年龄8个月~12岁。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用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 ,B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两…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3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3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23例及利巴韦林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纳络酮0.01-0.03mg/(kg·次),加入葡萄糖,每隔8h静脉滴注1次,连用10~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每天2次,疗程为10-14d,两组患儿均接受病毒性脑炎的常规治疗,对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纳洛酮治疗组在退热、惊厥控制、头痛呕吐消失、意识转清等方面的平均时间较利巴韦林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纳络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