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初诊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和临床分期与预后关系,以期提高对该型MM的认识。方法:收集43例初诊为IgA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初诊时各临床指标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PFS有显著影响的是年龄60岁,白蛋白≤30g/L,化疗方案(非硼替佐米组),缓解情况(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对OS有显著影响的是年龄60岁,白蛋白≤30g/L,缓解情况(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30g/L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白蛋白≤30g/L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IgA型MM的预后与血清白蛋白、年龄有关,可以用来评估此类型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诊断的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81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NLR、MLR、PLR的界值,以此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高值组(NLR≥1.53、MLR≥0.14、PLR≥54.48)和低值组(NLR1.53、MLR0.14、PLR54.48),然后分析治疗前不同NLR、MLR、PLR组在基线资料、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方面的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核细胞≥0.6×109/L、MLR≥0.14、肌酐≥177mmol/L、DS分期Ⅲ期可能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单核细胞≥0.6×109/L、MLR≥0.14、血钙≥2.25mmol/L、DS分期Ⅲ期可能是影响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LR和DS分期是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③ISS各分期不同MLR组预后比较,ISSⅢ期不同MLR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ISS各分期不同MLR组PFS比较,ISSⅢ期不同MLR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本研究表明,外周血MLR是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初诊M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且ISSⅢ期患者具有异质性,高MLR组ISSⅢ期患者预后差,低MLR组ISSⅢ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紫杉类或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及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CPCI-S)〕等数据库,筛选有关沙利度胺联合紫杉类或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紫杉类或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患者除不给予沙利度胺外,其余治疗药物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治疗期间毒副作用(红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恶心呕吐、便秘、脱发)发生率、1年及2年生存率、化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共纳入10个RCT,总计1 2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PR率〔OR=1.32,95%CI(1.03,1.68),P=0.03〕,1年生存率〔OR=2.32,95%CI(1.35,4.00),P=0.002〕及2年生存率〔OR=3.10,95%CI(1.85,5.20),P0.000 1〕、恶心呕吐发生率〔OR=0.25,95%CI(0.07,0.95),P=0.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MD=-107.49,95%CI(-172.46,-42.53),P=0.002〕。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紫杉类或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R率及生存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但会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首次治疗部分缓解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治疗后首次部分缓解的MM患者106例,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首次部分缓解时NLR和MLR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并获取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低NLR组和高MLR组、低MLR组,分别比较高NLR组与低NLR组、高MLR组与低MLR组患者的PFS和OS。收集首次部分缓解时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白/球蛋白比值、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血清钙、胱抑素C、轻链类型、NLR、MLR资料,纳入Cox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M患者PFS、OS的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随访至2022年10月,死亡27例,总生存率为74.5%。患者中,高NLR组(NLR>2.14) 49例、低NLR组(NLR≤2.14) 57例和高MLR组(MLR>0.36) 46例、低MLR组(MLR≤0.36) 60例。低NLR组尿酸<283.5μmol/L者比例高于高NLR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之比(PLR)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初诊的177例DLBCL患者,同时收集122例健康体检者信息,根据ROC曲线,得出RDW、PLR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3.75%、143.37,分为高RDW组(≥13.75%)和低RDW组(13.75%)、高PLR组(≥143.37)和低PLR组(143.37),符合条件的150例DLBCL患者进一步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RDW值与贫血程度、LDH升高、IPI分组、体能状态及ESR有明显相关关系,低RDW组患者3年总生存(OS)率高于高RDW组患者(64.7%∶29.2%,P=0.001),低RDW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高于高RDW组患者(71.4%∶36.2%,P=0.001);高PLR值更易伴随ESR增快,低PLR组患者3年OS率高于高PLR组患者(62.0%∶39.5%,P=0.002),低PLR组患者3年PFS率高于高PLR组患者(64.8%∶51.3%,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体能状态、IPI分组、RDW值、PLR值及贫血为影响DLBCL患者OS、P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RDW及PLR是影响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RDW、PLR与DLBCL患者体内炎症指标(ESR)、贫血、基础体能状态等水平相关,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或许有望成为评估DLBCL患者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mSMART 3.0分期高危与标危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77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染色体核型,比较高危与标危MM患者临床特征和疗效差异,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①高危组45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7.0个月,2年预期PFS率(31.0±8.7)%,标危组中位PFS时间未达到,2年预期PFS率(55.4±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位PFS:P=0.018;2年PFS率:P=0.035)。②17例"双打击"型患者中位PFS时间8.0个月,显著低于"非双打击"组的18.0个月(P=0.033)。③Cox回归分析显示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HR=4.2,95%CI:1.6~11.3,P=0.004)是影响MM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硼替佐米(BTZ)治疗显著延长伴t(4,14)和1q21扩增MM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但对p53缺失/突变患者中位OS时间无显著影响。结论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SMART 3.0分期高危较标危患者2年疾病复发和(或)进展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不佳,有部分患者对沙利度胺(Thalidomide)有效,然而预测治疗反应的标准尚不确定。本文报道多中心前瞻性Ⅱ期试验研究结果,旨在评估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MM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 3例MM患者 ,随机分为VAD方案对照组 :长春新碱加阿霉素加地塞米松 ;治疗组 :VAD方案加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起始剂量 2 0 0mg/d ,每 2周增加 5 0~ 2 0 0mg/d ,至患者不能耐受或最高剂量不超过每日 4 0 0mg ,维持该剂量半年。结果 :治疗组部分缓解 10例 (4 3.5 % ) ,进步 9例 (39.1% ) ,无效 4例 (17.4 % ) ,总有效率 82 .6 % (19/2 3) ,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的 5 3.3% ) (P <0 .0 5 ) ;能有效降低M蛋白 ,使骨髓瘤细胞下降 ,提升血红蛋白和改善生活自理状况 (P <0 .0 1) ;治疗后MM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水平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副反应程度均可耐受。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疗效明显的优点 ,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多柔吡星、地塞米松)方案及单用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VAD(VAD组)及VAD+沙利度胺(联合组)治疗146例初治MM患者,比较其疗效,并设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MM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935、11.525,P均〈0.01),患者组治疗后均下降,尤以联合组为著,治疗有效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VAD组(P〈0.05)。结论MM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优于单用VAD,其可能是通过降低IL-6、TNF-α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M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MM患者,包括2例髓外浆细胞瘤患者。治疗组19例,沙利度胺起始剂量50mg/d,每周剂量递增50mg/d,直至200mg/d维持治疗;同时联合MP方案化疗(马法兰8mg/m2,d1~4,泼尼松2mg/kg,d1~4),每月1个疗程。对照组23例,马法兰、泼尼松的剂量和用法同治疗组。2组患者在第4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升高32.9%、血清肌酐下降65.9%,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下降59.3%、IgG下降65.9%,生活自理状况改善>2级占73.9%;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升高20.6%、血清肌酐下降35.2%,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下降42.3%、IgG下降28.3%,生活自理状况改善>2级占45.3%。治疗组总有效率73.69%(14/19),对照组总有效率39.13%(9/2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疹、便秘、嗜睡和水肿较对照组多,其他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MM较单用MP方案疗效更明显,患者耐受性较好,而对髓外浆细胞瘤患者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5例老年MM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釆用标准VAD方案治疗,观察1组釆用标准VAD方案+艾迪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釆用标准VAD方案+艾迪注射液+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结束时临床有效率、卡氏(KPS)评分情况、骨髓浆细胞比例及血清M蛋白水平。结果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88.0%)高于对照、观察1组(52.0%);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改善率(84.0%)高于对照组(44.0%)(P<0.05)。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骨髓浆细胞比例及血清M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1组(P<0.05)。结论在VAD方案治疗MM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艾迪注射液及沙利度胺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并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骨髓浆细胞比例及血清M蛋白水平,是老年MM患者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观察沙利度胺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细胞因子和肝功能的影响,以评价本药在CHB中的治疗价值。62例患者分2组观察,研究组29例,在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50mg,bid口服,连用1月;对照组33例,给予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结果发现CHB患者血清TNFα、IFNγ基础值显著高于健康人水平,经沙利度胺治疗后血清TNFα和IFNγ逐渐下降,IFNγ/IL-4及IFNγ/IL-10比值有升高倾向,而对照组变化不大;沙利度胺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快,退黄时间和转氨酶下降速度与对照组相近。由此认为沙利度胺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对病毒性肝炎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6年1月年龄≥65岁的78例初诊老年MM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绘制病人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初诊时血清LDH水平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根据病人的LDH水平分为LDH正常组和LDH升高组,并根据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对60例资料完整的MM病人进行修正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比较其与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结果所有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初诊时LDH水平升高者占11.5%(9/78)。LDH正常组中位生存期(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4.0个月、23.0个月,LDH升高组分别为14.0个月、12.0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DH水平升高是老年MM病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5.998,95%CI2.454~14.664,P<0.001)。另外,ISS分期Ⅱ期和Ⅲ期病人的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0个月比39.0个月,P=0.713),中位PFS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6.0个月比20.0个月,P=0.569);而R-ISS分期Ⅱ期和Ⅲ期病人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0个月比15.5个月,P<0.001),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个月比14.0个月,P=0.097)。结论LDH水平是判断老年MM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基于其基础上的R-ISS分期在预后判断中要优于ISS分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non-Hodgkin lymphoma,PI-NHL)的临床特征、影响预后因素及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05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6例PI-NHL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随访得到1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84.68%,3年OS为73.25%,5年OS为60.82%。手术+化疗及单纯化疗对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淋巴瘤PFS及OS均好于T细胞淋巴瘤。结论肠道B细胞淋巴瘤生存率高于T细胞淋巴瘤,手术并不能提高PI-NHL患者生存率,且长期生活质量化疗组优于手术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升阶梯治疗策略和持续新药治疗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探讨升阶梯治疗策略是否可以延长非移植MM患者的总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确诊为MM的非移植患者,其中44例接受升阶梯治疗策略(传统治疗方案-含沙利度胺方案-含硼替佐米方案),58例持续应用新药治疗(含沙利度胺/硼替佐米方案)。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一线治疗疗效分析显示,持续新药物组和升阶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ORR)和CR+nCR率分别为81%∶57%(P=0.009),50%∶14%(P=0.000);二线治疗疗效显示,持续新药组和升阶梯治疗组的ORR率和CR+nCR率分别为20%∶64%(P=0.027),0∶21%;升阶梯治疗组在三线应用含硼替佐米方案后ORR率可达100%。升阶梯治疗组和持续新药组的PFS1和PFS2分别为17.1∶27.1个月,17.5∶6.5个月,2组的PFS1+PFS2相近。升阶梯治疗组和持续新药组的中位OS分别为43.9和37.1个月。持续新药组一旦复发后的生存期只有10个月,而在升阶梯治疗组可长达26.8个月。结论:升阶梯治疗策略的一线治疗疗效虽然低于持续新药组,但其二线治疗和三线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持续新药组,且疾病进展后升阶梯治疗组的PFS和OS均优于持续新药治疗。持续新药并不能使非移植MM患者总的PFS和OS获益,反而造成一旦进展后治疗选择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DLBCL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化疗组CHOP方案常规化疗;联合组CHOP方案常规化疗+沙利度胺治疗,沙利度胺50 mg/次,每天早晚各1次,第1~28天给药.4周1个疗程,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疗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 PR)为80%,化疗组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化疗能改善DLBCL患者的有效率;沙利度胺能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产生,从而降低血清VEGF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的1%和血液系统肿瘤的10%[1]。由于新药的不断出现,以及联合化疗为主的治疗方式,包括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和泊马度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帕比司他,CD38单抗达雷木单抗等药物,使疾病总体疗效(overall response,OR)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明显改善,但是总体预后仍较差,大部分患者会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复合型小细胞肺癌(combined small-cell lung cancer, C-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C-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清肿瘤学标志物等,分析C-SCLC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49例原发初诊患者,大多数患者(33例,67.3%)病理混合成分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全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为15.3(10.3,29.5)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9.3(5.72,15.3)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76.7%、53.0%、28.5%。不同分期的神经元烯醇化酶(NSE)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力状态评分、VALG分期、TNM分期与OS预后有关;VALG分期、TNM分期、NSE与PFS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与OS预后有关;TNM分期与PFS预后有关(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结合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中VEGF水平,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束治疗4 w后采用鼻咽部MRI、鼻咽镜、胸部CT等手段进行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统计患者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5.70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OS及PF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结合放化疗手段可有效改善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预后并可有效改善血清中VEGF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沙利度胺干预效果。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沙利度胺小剂量组(C组)和沙利度胺大剂量组(D组)。A组大鼠颈动脉未被球囊损伤;B组大鼠颈动脉被球囊损伤;C组大鼠自球囊损伤后给予 100 mg·kg ·d~(-1)沙利度胺灌胃给药;D组大鼠自球囊损伤后给予200mg·kg~(-1)·d~(-1)沙利度胺灌胃给药。分别于术后7、14 d和28 d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VEG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清VEGF、TNF-α和IL-6水平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明显增高(均为P<0.05);喂药后,C组和D组大鼠血清VEGF、TNF-α和IL-6明显低于B组(均为P<0.05);D组较C组更低(均为P<0.05)。结论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沙利度胺可有效降低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且降低水平与沙利度胺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