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2月的84例患者,以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42例。实施前采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则采用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护士的护理知识得分、院内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破窗理论",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等情况。结果:与"破窗理论"实施前比较,实施后重症监护病房在基础护理、感染控制、抗生素使用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实施后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均显著升高,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破窗理论"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引入OEC护理管理模式,将引入OEC管理模式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引入OEC管理模式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引入OEC管理模式后,不仅能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保障患者的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4.
JCI是由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及公共政策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一个国际联合组织,JCI标准覆盖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是以患者住院安全为核心的一个管理标准。将JCI标准应用于临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住院安全。文章将JCI标准下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内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化重症监护病房的有效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5月未开展整体管理模式前,在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重症监护病房实行监护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6~10月开展整体管理模式后,在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重症监护病房实行治疗的13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管理模式下进行治疗,干预组在整体管理模式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投诉率、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投诉率、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整体管理模式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缺陷显著减少,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提示从整体角度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管理是一项有效管理方法,加强整体管理,可以提升监护病房的整体医护水平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自2018年12月开始将医护一体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应用于护理管理,以2018年6月~2018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应用前研究对象,以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12月~2019年5月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应用后研究对象,比较该措施应用前后患者感染率、感染防控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应用后患者感染率低于应用前;应用后感染防控质量评分高于应用前;应用后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措施能够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率,提升医护人员感染防控质量和手卫生合格率,其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JCI标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1月起在JCI标准下实施护理管理,选择2017~2018年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的100例为实施前,2018年的100例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JCI标准,可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与家属的关怀需求,根据其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为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浙江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了解重症监护患者及家属对人文关怀的需求,根据其需求制定护理管理对策。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与家属所希望的关怀需求前三位分别是:患者与家属希望放宽探视条件,得到更多的探视时间;家属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计划和目前的病情发展情况,患者希望得到更好的护理;患者与家属均希望改善重症病房的住院环境。结论:医院应实行人性化探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与家属间的交流,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大可能地改善住院环境。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危重患者的治疗区域,对医疗质量要求很高,这也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综合医院,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起步更晚,发展较为缓慢,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因此,加快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适合中医重症监护病房发展的管理体系,是当前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建设的迫切需求。因此,文章讨论分析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理念特色,以及当前中医院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改善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管理质量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全程质量管理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护理的334名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16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器械使用及感染发病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器械感染率上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器械感染率;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要较差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全程质量管理的模式,对于加强病房护理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实施全程质量管理能降低感染发病情况,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与成效。方法: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消毒隔离情况及病房管理情况;以及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危险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情况、消毒隔离质量情况及病房管理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护理质量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危险率、护理投诉率及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避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在提高护理工作治疗质量的同时,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在医院ICU病房收治的568例危重症患者,结合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影响夜间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质量控制管理因素、患者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结论:通过采取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弹性排班、完善护士长夜间查房制度、实行激励机制等措施,能有效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夜间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入JCI标准在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在对住院病人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JCI评审标准,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有效的沟通及病人识别方法、加强病区药物管理、加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等措施,确保住院病人患者的安全。结果:JCI标准的引入,第一,使住院病人护理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程序化,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第二,有效的降低了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率;第三,提高了高危药品用药的安全性,保证了住院病人手术病人的安全;此外,JCI的引入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同时提高了住院病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使其管理愈加科学化。结论:在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JCI标准,有效的规范了护理行为,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住院病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前后收治的4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器械药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工作强度、绩效津贴、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大大提高(P0.05);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50%,实施后为94.50%(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JCI标准下,骨科老年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方法:运用JCI标准的先进管理理念,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持续改进的转运工作制度和流程,组织学习并实施,并严格运用于骨科老年患者转运过程中。结果:建立以JCI为标准的骨科老年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制度,使其更科学合理、程序化,所有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没有发生意外事故等不良事件,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医患之间的关系。结论:JCI标准下的骨科老年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ICU院内感染的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医院相继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然而ICU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而影响预后。如何预防ICU院内感染,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我院重症监护室多年的临床实践,对造成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在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建立JCI标准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观察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相关问题,按持续质量管理流程分析相关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制定可行、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经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院内感染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在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不仅可规范血液净化中心各项制度,还可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血液净化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实施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效果,促进ICU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方法:医院ICU自2016年6月实施双因素激励理论,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变化。结果: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实施双因素激励能够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医学向微观方向的深入,临床医学门类划分越来越多,各类专科ICU也相继建立并蓬勃发展。我院于2008年4月成立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江西省的第二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用于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与监护,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已在重症患者抢救与监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抢救了大量重症患者,对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三集中”的特殊护理单元,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严把护理管理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手术病理标本是指手术所取下的组织、器官、血液、体液等,病理标本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大型、复杂的手术越来越多,手术室的病理标本管理难度日益增大。科学管理手术标本,不仅可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也可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JCI标准是国际认同的医院服务和管理的最高水准,核心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目的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患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医院全面持续质量改进。在JCI标准下进行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诊断及转归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