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JCI标准全面质量管理在新生儿科高危药品安全使用中的效果,以保障新生儿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新生儿科高危药品管理,为实施前;2017年7月~2018年12月新生儿科高危药品使用管理中实施基于JCI标准的全面质量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新生儿科高危药品安全使用与管理效果,主要包括:高危药物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务人员高危药物使用与管理知识考核合格率、患儿家属服务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新生儿高危药品使用与管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高危药物使用与管理知识考核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新生儿科高危药品安全使用与管理期间,通过采取基于JCI标准的全面质量管理,可保证药物的安全使用,提高医务人员用药知识,促进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在重症监护室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制定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目录,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知识考核及护士资格准入制度,强调高危药品双人核查制度。结果:开展安全管理后,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安全管理前(P0.05)。结论:开展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在重症监护室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制定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目录,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知识考核及护士资格准入制度,强调高危药品双人核查制度。结果:开展安全管理后,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安全管理前(P0.05)。结论:开展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JCI标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1月起在JCI标准下实施护理管理,选择2017~2018年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的100例为实施前,2018年的100例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JCI标准,可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级管理在急救中心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成立急救中心分级管理小组,制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完善药品分级目录;加强对护士高危药品知识的培训,制作高危药品特殊标识,规范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开展分级管理评审督导等。对医院急救中心实施分级管理前后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水平、护士的高危药品管理的知晓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分级管理后,急救中心高危药品缺陷问题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护士高危药品管理知识知晓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结合急救中心具体情况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能促进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规范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进行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方法:对医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对重症监护室进行高危药品检查发现的药品管理缺陷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完善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规范给药流程、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等措施,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管理。比较进行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前后的药品管理缺陷情况。结果:与进行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前相比,重症监护室在进行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后发现存在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的次数明显更少(P0.05)。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并明显提升患者的药物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在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医院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采用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设为实施后;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医院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采用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观察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对高危药品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实施前,且高危药品管理检查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在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能够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检查合格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JCI规范化管理是一种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和流程的管理方式,其宗旨是以患者安全为中心。极少数特定的、在使用错误的情况下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药物被称为高危药物。目前,医院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加强对高危药品管理。而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方式包括:制订并完善高层药品管理制度,建立高危药品管理系统,规范高危药品的使用权限和警示标识及调配等,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监督和培训,以保障高危药品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分析建立JCI标准下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对医院神经内科安全管理的临床实践与具体成果。方法:基于JCI认证标准,结合我国高危药品品种分级管理及医院神经内科实际,制定相适应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选取医院2017年1~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6月建立该模式管理制度后神经内科收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危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建立JCI标准下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后,神经内科高危药物使用风险显著降低,护理人员对药物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情况也更为详细掌握,临床用药更为安全。高危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得对医院神经内科的安全质量管理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高危药物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医院ICU自2019年3月起对应用高危药物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2018年10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2019年3~8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采用常规药物安全管理方法,依照相关规范进行,对高危药物设置显著标识。实施后采用高危药物安全管理办法。统计并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安全目标检查记录评分、ICU高危药品自行检查标准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的安全目标检查记录各项目评分、ICU高危药品自行检查标准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高危药物为临床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可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JCI标准下急诊科重症患者转运体系的构建及成效。方法:按照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评审要求,构建急诊科重症患者转运体系,制定完善的转运制度,确保所有参与转运人员具备相应资格,从转运体位、转运中监测、转运记录等方面入手,制定规范化流程和制度,确保转运团队能够以高度的责任心参与工作,JCI标准下急诊科重症患者转运体系构建及实施自2017年4月起,分别统计前后1年的转运记录,比较转运效率及转运质量。结果:实施后平均转运时间为(9.5±2.0)min,发生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大幅度异常仅4例,整体意外发生率为0.1%,无1例意外死亡病例,与实施前相比转运效率及质量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按照JCI标准构建完善的急诊科重症患者转运体系,可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全面提升了院内转运质量,规范了相关流程和制度,促进了管理质量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引入JCI标准在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在对住院病人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JCI评审标准,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有效的沟通及病人识别方法、加强病区药物管理、加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等措施,确保住院病人患者的安全。结果:JCI标准的引入,第一,使住院病人护理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程序化,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第二,有效的降低了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率;第三,提高了高危药品用药的安全性,保证了住院病人手术病人的安全;此外,JCI的引入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同时提高了住院病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使其管理愈加科学化。结论:在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JCI标准,有效的规范了护理行为,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住院病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3.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重症医学科药品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5月开展主题为"提高重症医学科药品护理管理质量"的品管圈活动,分析药品管理中的缺陷,设定目标、拟定对策。比较开展实施品管圈前后科室药品管理效果、护士相关药品知识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与开展实施品管圈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科室药品管理效果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护士相关药品知识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重症医学科的药品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了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重症医学科药品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5月开展主题为"提高重症医学科药品护理管理质量"的品管圈活动,分析药品管理中的缺陷,设定目标、拟定对策。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科室药品管理效果、护士相关药品知识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开展品管圈前相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科室药品管理效果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护士相关药品知识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重症医学科的药品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了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高危药品管理是医院药品管理一个重要环节.洛阳正骨医院在对JCI标准下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的探索中,提出了“以病人安全为中心,持续质量与安全改进”理念下的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策略,建立了多部门协作、以循证为依据的高危药品管理、使用和监测体系,并于2010年12月通过JCI认证.文章提供了新时期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外科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起医院普外科成立了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小组,依据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表、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普外科涉及高危药品应用手册;规范高危药品存放位置、条件、数量;通过加强药学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强化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比较实施前的2016年与实施后的2017年普外科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率、高危药品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的2017年,医院普外科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率为94.29%,高危药品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实施前的2016年,医院普外科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率68.57%,高危药品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00%。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普外科实施一系列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后,显著提高了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使高警示药品和避光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合理。方法:通过PDCA法规范管理药品的存放,从而提高药品的质量。结果:在JCI标准指导下,通过PDCA法提高了药品的存放合格率,提高了药品质量。结论:基于国际医院联合委员会认证标准(JCI标准),以"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及"药物管理和使用(MMU)"为核心,使医院的高警示药品和避光药品得到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科高危药物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2月~2017年1月高危药物管理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自2017年2月~2018年1月起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和完善高危药物目录,规范高危药物的存储、使用及核对制度等,强化护理人员的药品知识培训。比较分析实施安全管理前后高危药物管理存在的缺陷及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新生儿科发生高危药物混放事例4例,发生标识不清事例1例,没有出现药品使用前没有核对药品以及用药差错等问题,结果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且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0%,家长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0%,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高危药物管理中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管理缺陷发生率,提高高危药物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基于JCI体系的规范化管理在神经内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6月医院神经内科施行常规高危药品护理管理时的状况,作为管理前。将2021年7—12月医院神经内科施行基于JCI体系的规范化管理后的状况,作为管理后。抽取管理前后神经内科病房护士各10名、500份高危药品管理记录。比较实施基于JCI体系的规范化管理前后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管理知识掌握评分、高危药品警示标识合格率、备用高危药品清单合格率、高危药品有效期管理合格率、高危药品分类贮存差错率、高危药品处方差错率、科室高危药品管理质量考核评分、病房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管理后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管理知识掌握评分、高危药品警示标识合格率、备用高危药品清单合格率、高危药品有效期管理合格率、科室高危药品管理质量考核评分、病房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高危药品分类贮存差错率、高危药品处方差错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开展基于JCI体系的规范化管理后,能够有效促使神经内科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提高,避免发生高危药品分类贮存差错、处方差错,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分级管理在重症医学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2月,入选的重症医学科患者为210例,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10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的10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分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高危药品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医学科高危药品采用分层管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