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患者一共100例作为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分别实施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和常规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重症医学科患者对护理操作分、病历书写分、病房管理分、基础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重症医学科患者对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重症医学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还能预防差错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症医学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分析。方法:在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管理中采用分组分层级管理,分组排班、培训和考核,评价重症医学科在实施分组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科室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分组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之前相比,实施这种护理管理模式之后的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负性情绪明显降低、科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较之前有所提高。结论:实施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管理效益,对于科室的护理人员心理状况有很好的正性作用,可以提高重症医学科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25名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层管理实施时间,2016年1~7月实施前为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2月实施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师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文书书写、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医师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分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基础护理质量,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医护人员对护理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对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前;于2017年对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对症医学科护理管理的影响。结果: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使患者对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分组交接班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12月半年内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护理人员采用的是传统交接的护理管理模式;2018年起,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始实施分组交接班的管理模式。随机选取2018年1~6月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住院患者及家属对重症医学科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实行分组交接班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整体临床护理质量,对患者疗愈过程有积极作用,患者满意度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走动式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采取走动式管理模式,由2名高资历护理人员制定工作职责,实施现场管理,在走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观察比较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月收入和月耗材差异。结果: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较管理前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护理文书和病情掌握情况明显提高,科室月收入明显增加,科室低耗材月支出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医学学科护理管理采用走动式管理模式了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管理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诸暨市中医医院内科86名护理工作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接受两组护理人员负责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情况统计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总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在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外科护士分层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普外科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名。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分层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常规分层管理的基础上接受目标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的患者(P0.05)。结论:普外科护士分层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情况,并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组分层级管理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在2016年8月开始就将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到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以2015年7月~2016年7月为实施前,2016年8月~2017年8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均选择60例患者及2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后医院护士护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重症医学科中,采取分组分层级的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科室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外科病房20名护士及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名护士+30例患者)和对照组(10名护士+3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有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科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职的急诊护理人员9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人。观察组通过责任制分层模式实施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变化及患者、医生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文书书写、消毒隔离、急救技术、基础护理及危重患者护理等各项考核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实施后,患者、医生及护士对观察组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同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消化科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四个月的各100名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一般满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基础护理、操作规范、护理病历书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消化内科,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水平得到了提高,护理程序更加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操作中实施分层级中医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54名神经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26名)和观察组(28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中医护理管理模式,运用技术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知识考核合格率、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文件书写合格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知识考核合格率、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文件书写合格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级中医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差错事故出现,提升护理质量以及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患者管理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告知的措施与意义。方法: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将2016年3月~2017年11月入住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常规告知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护理告知,比较两组的投诉率、差错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投诉率、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安全意识,在患者管理中实施规范护理告知管理,能显著减低出错率,避免不良事件和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高重症医学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绍兴市立医院ICU部门的36名护理人员,并按照护理水平相近的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8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ICU护理管理,观察组18名护理人员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经过3个月的分组管理后,采用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表及护理管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分,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7~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则采取危机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危机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护理操作失误、护理记录不合格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病房的28名护理人员与入住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名护理人员和34例患者,分别采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医生、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基础护理落实率、危重护理落实率、护理文件书写达标率等护理质量评估指标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满意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护人员的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实施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策略,设为实施后,2017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应急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策略实施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及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策略的实施,可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应急能力,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护理标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收治的117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12月收治的11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护理标示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标示考核成绩、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标示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实施护理标示管理,能够增强护士对护理标示的熟悉程度,增加患者对护理标示的了解,从而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在ICU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9月医院ICU收治的患者100例和医院ICU36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和医院ICU36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特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和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病区管理、特级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及总分等均要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9.00%(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实施特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还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