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诊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易感部位和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部位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9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10例,感染率15.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57.4%)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19.9%)。病原菌前五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大肠埃希菌和真菌,占检出菌的82.5%。感染病因以侵人性操作为主的占95.4%。结论:针对急诊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口腔护理和呼吸道护理,以减少上呼吸道细菌定植;加强留置管护理,严格掌握管道留置时间;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以预防和减少急诊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产科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发生感染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从高到底依次为呼吸道45例(47.37%)、切口22例(23.16%)、泌尿生殖系统18例(18.95%)、消化系统8例(8.42%)、其他2例(2.1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产科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剖宫产、胎膜早破、瘢痕子宫、产妇年龄较大、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长及侵入性操作等。经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引发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产科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多,且相关危险因素多,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产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急诊科重症患者20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入选20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4例,占11.54%,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气管切开或插管、深静脉导管留置史、导尿管留置史、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变部位多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急诊工作环境清洁消毒、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遵守急救器械清洗消毒制度等措施是预防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分析医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妇科收治的2 6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院内感染组、非感染组。采用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妇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路径分析法和Satorra-Bentler的健全最大似然法得到最终模型。统计妇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模型的拟合指数。结果: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使用呼吸机、导管维护周期有延迟、导管留置时间、动静脉插管、年龄≥60岁为妇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妇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总体影响按照影响大小依次为: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使用呼吸机、导管维护周期有延迟、导管留置时间、动静脉插管、年龄≥60岁。结论:影响妇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医院感染的管理方面,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关注高龄人群和导管的维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而采取护理对策,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以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9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出现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护理对策。结果:980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感染,所占比例为4.69%。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结论: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际临床护理中应重视无菌操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规范化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根据感染危险因素寻找合适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近期医院收治的1221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共有3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11%,以呼吸道感染较多,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及侵入性操作次数与医院感染发生具有很大关系。结论:妇产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概率较大,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日常监测,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特点及对策。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8年6月,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病原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仍然是泌尿外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61.33%,革兰氏阳性球菌22.10%,真菌16.57%。前4位优势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7.13%)、铜绿假单胞菌(14.37%)、克雷伯杆菌(10.5%)、表皮葡萄球菌(9.39%)。泌尿外科医院感染与泌尿系统插管、血尿、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从病人、外界环境和病原体中心环节进行预防与控制是泌尿外科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方法。方法对26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 26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4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8.64%,患者日感染率为43.20‰,根据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经ASA法调整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00%。检出病原菌82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结论 ICU患者多为危重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与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管等有关,留置时间越长越易引起感染,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手卫生规范,减少侵入性操作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方法.方法 对26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 26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4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8.64%,患者日感染率为43.20‰,根据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经ASA法调整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00%.检出病原菌82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结论 ICU患者多为危重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与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管等有关,留置时间越长越易引起感染,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手卫生规范,减少侵入性操作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留置尿管的328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28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4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4.94%。感染率与患者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危险因素监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改变常规的冲洗和更换引流袋时间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感染发生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者23例,发生率17.69%;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共检出病原菌32株,最高的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年龄60岁、患者意识障碍、有慢性疾病(糖尿病史、高血压、肾疾病及心脏病等)、接受侵入性操作且采用机械通气等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分析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提升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6~2017年医院超声科收治的进行超声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记录100例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来的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质量管理。另选取250例住院期间进行介入超声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流程管理,观察组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其他疾病等,为行超声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措施,能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控制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呼吸科的22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间的差异,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医院感染者与未发生医院感染者相比,在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广谱抗生素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留置导尿管、留置胃管操作是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2018年4月的182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有43例发生肺部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吸烟史、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营养状态、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长期卧床情况和冠心病病史对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对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营养状态差、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和长期卧床是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发生医院肺部感染与吸烟史、糖尿病病史、住院时间、营养状态差、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和长期卧床有关。通过加强病房消毒、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戒烟、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或避免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致病危险因素等,为更好地开展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出现院内感染的比例及感染者的病菌种类、耐药性情况。结果:感染率为13.14%,其中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居首位,占39.13%;其次为生殖系统感染,占23.91%;占第三、第四位的为手术切口和呼吸系统感染,分别占17.39%和13.05%。全部感染者共分离出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36.73%;革兰阴性菌62株,占63.27%。高龄、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使用导尿管、并发症是导致院内感染高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及时防范,根据药敏情况合理使用耐药性低的药物,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琳 《新疆中医药》2013,31(3):78-80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分析。选取2009年2月~2012年7月人住本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0例,72例为感染组,设同一时期住院的老年非院内感染患者68例为未感染组,分析老年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骨科术后常见的院内感染是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脊柱和下肢手术术后易发生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基础疾病、住院期间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药物因素的使用情况比较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是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综合的护理对策,才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和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择取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4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对泌尿外科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调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特征,以此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94位患者中,有40位发生了医院感染情况,其中泌尿道感染29例、呼吸道感染6例、切口感染5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有合并疾病、留置尿管等。标本送检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的致病例数最多,也有见其他的一些致病菌感染致病。结论:泌尿外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居高不下,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合并感染、致病菌致病)等,医院应针对此提出有效防控措施,以期更好避免与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发生院感20例,感染发生率为20%;所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5%,革兰阳性球菌占40%;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占81%,其次为脑脊液感染,占13%。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采用机械通气等是院感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通过对导致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院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加强ICU环境管理,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4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找出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发生医院感染者16例,占10.81%;年龄、学历、住院时长、接受侵入性操作史、慢性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史、使用激素史与医院感染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长、接受侵入性操作史、慢性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史是引发医院感染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高,应建立严格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无菌操作,科学使用抗生素,加强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等,以预防和减少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中医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接收诊治的呼吸内科患者580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是否有侵入操作、是否切开气管操作、是否有其他合并症、患者近期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中医护理干预等可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后进行研究统计。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达到9.31%;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部位,其次依次为上呼吸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系统、胃肠道、及其他部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年龄驦65岁患者感染概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的患者(P〈0.05),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概率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P〈0.05),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住院时长驦2周患者发生感染概率显著高于≤2周的患者(P〈0.05),侵入性操作,如安置导尿管、行气管切开手术也是增加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3种的患者(P〈0.05);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中革兰氏阴性菌占首位,其次为阳性菌,真菌感染也不容忽视。结论呼吸内科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医院感染为疾病治疗带来了不良影响,患者及其家属以及该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需对医院感染做好切实可行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及个体化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