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和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HIMSS)标准建立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为提升医院药品管理质量,医院药剂科于2018年6月起,构建实施基于JCI和HIMSS标准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随机抽取实施前(2017年10月~2018年5月)和实施后(2018年6月~2019年2月)药剂科接待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实施前后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药剂科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对医院药品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JCI和HIMSS标准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应用,能显著提升药剂科药品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网状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手术室自2017年3月在护理管理中建立并应用网状管理,将2017年3月~2018年4月设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2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手术室管理情况。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手术室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网状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差错率和投诉率,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在院前急救管理中应用情景模拟演练的临床实际使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6月在院前急救管理中应用情景模拟演练,将2017年6月~2018年5月(实施情景模拟演练后)和2016年6月~2017年5月(未实施情景模拟演练)两时期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急救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的纠纷发生率为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患者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急诊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管理中应用情景模拟演练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同时显著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在口腔科门诊物品器械管理工作中应用"五常法"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在口腔科门诊物品机械管理工作中应用"五常法",2017年4月~2018年6月使用"五常法"设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3月未应用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应用实施"五常法"器械管理后,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应用实施"五常法"后物品准备所用时间、补充物品所用时间,均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五常法"后医护人员对物品器械管理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口腔科门诊物品器械管理过程中应用"五常法",可有效提高器械物品准备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获得医护人员的认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JCI标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1月起在JCI标准下实施护理管理,选择2017~2018年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的100例为实施前,2018年的100例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JCI标准,可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开始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激励管理机制,分析比较2016年1月~2017年4月未实施激励机制管理与2017年5月~2018年6月实施期间这两个时间段中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对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提高,且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及专业护理质量评分和实施前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实施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患者对康复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护理质量,并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对工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头脑风暴法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头脑风暴方式,举行讨论会对风险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对策并予以实行。2017年4月~2018年5月应用头脑风暴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3月未应用头脑风暴为实施前,统计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应用头脑风暴管理实施后,心内科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心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头脑风暴方式,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提升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在血液科进行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在血液科建立并实施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2017年4月~2018年6月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3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临床管理与护理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自杀、管道问题、意外坠床跌倒、给药错误、输血问题、压疮等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血液科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建立并应用标准化安全管理系统,能显著提升血液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并有效避免安全事故时间的发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在耳鼻喉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耳鼻喉病房2017年1~3月收治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的252例患者为实施前。选取2017年4~6月收治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230例患者为实施后。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管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的各项目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医护人员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耳鼻喉病房中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升医护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应用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的效果。方法:2017年4月护理管理中使用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将2017年4月~2018年6月设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3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护理质量综合评分为(94.21±2.94)分,高于实施前的(83.42±4.38)分(P0.05);患者办卡、缴费、打印报告单、预约等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6.15%和95.40%,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采用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2019年3月,自2018年4月起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从患者、护士双方面设计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并重视护士的现场护理情况,根据护理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推动管理质量的进步,2017年4月~2018年3月为实施前,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中医专科护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护理记录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准确与有效的评价护士的工作质量,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实现了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口腔科消毒灭菌监测与管理质量。方法:医院门诊口腔科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2017年12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份样本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样本消毒灭菌合格率及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监测管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门诊口腔科样本监测总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质量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门诊口腔科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能显著提升科室物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综合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医院综合病区2017年5月~2018年4月沿用传统药品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前。2018年5月~2019年4月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药品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病区药品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评估药品管理水平。结果:实施后病区药品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对病区药品管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综合病区实施药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降低缺陷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和药品不良事件,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品管圈管理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药剂科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实施传统方式进行质量管理,为实施前;药剂科2017年3月20日~2018年3月20日实施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为实施后。分析实施前后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管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医院药剂科给予品管圈管理,能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将管理工作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救科抢救药物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并应用规范化管理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在急诊科的药物管理工作中建立并应用抢救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方案,将2017年4月~2018年6月实施药品规范化管理后和2016年1月~2017年3月未实施药品规范化管理两时期的急诊科抢救药物管理情况开展分析比较。结果:实施后急诊科医护工作质量比实施前的评分显著提升(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护工作的差错率、投诉率相比于实施前有了显著下降(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急救工作及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和实施前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急诊科的药物管理工作中使用更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能保证急救药物均在有效期并科学、正确、有效地保管及应用,避免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保证急诊工作效率,提升医护工作质量,避免医护纠纷,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方法:以医院药剂科为研究科室,在2017年6~12月实施药事管理,以2017年1~5月未实施药事管理的时间段作为对照。比较药剂科药事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药品问题发生率;药事管理前后药剂科管理评分及药师工作满意度。结果:药事管理实施后药品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药事管理实施后药剂科管理评分及药师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药事管理可以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减少药品使用中不良问题的发生,同时对提高药剂科管理水平和药师工作能力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在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建立JCI标准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观察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相关问题,按持续质量管理流程分析相关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制定可行、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经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院内感染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在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不仅可规范血液净化中心各项制度,还可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血液净化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在化疗防护管理工作中应用ISO9000标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在化疗防护管理工作中应用ISO9000标准,2016年1月~2017年3月施行传统化疗防护管理阶段作为实施前,2017年4月~2018年6月应用ISO9000标准进行护理管理的阶段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化疗防护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化疗防护用具、个人防护用品、化疗废弃物及防护设施的情况,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安全监管、安全氛围、职业培训、防护效果及环境管理评分,均显著实施前(P0.05)。结论:在化疗防护管理工作中应用ISO9000标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工作质量,提升防护物品管理及科室安全管理情况,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2月的84例患者,以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42例。实施前采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则采用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护士的护理知识得分、院内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在神经内科开展医院感染预防标准化制度管理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3月在神经内科建立并实施医院感染预防标准化制度,将2017年3月~2018年6月实施感染预防标准化制度后和2016年1月~2017年2月未实施两时期的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管理情况开展分析比较。结果:实施后神经内科的病房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神经内科病房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建立并应用医院感染预防标准化制度能够显著提升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并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