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为冠心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8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等均正常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m的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以及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等HRV指标。结果:观察组SDNN、SDANN、RMSSD、PNN50、LF、HF等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V可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DC)变化。方法选取80例健康体检和6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比较2组的HRV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ce,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roportion of number of pairs ofadjacent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 by more than 50 ms,PNN50)、三角指数和DC,探讨高血压患者HRV与DC的相关性,以及较健康体检者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患者的SDNN、SDANN、三角指数、DC均较健康体检者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DC与SDNN、SDANN、RMSSD、PNN50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HRV和DC减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高血压组DC与HRV时域指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内脂肪堆积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5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7例,女156例,年龄27~85(55±13)岁.353例患者均行腹部脂肪超声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腹内脂肪超声厚度(男性≥38.5mm,女性≥34.7mm)将患者分为腹内脂肪堆积组和腹内脂肪正常组,并根据腹内脂肪厚度四分位值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HRV的差异.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时域指标比较显示,腹内脂肪堆积组中反映总神经张力的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每5min内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均明显低于腹内脂肪正常组(P<0.05).四分位法分层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38.0mm组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及SDNN、SDANN、RMSSD、SDNN index均显著低于<15.5mm组,PNN50、SDNN、SDANN、RMSSD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6~27.0mm组,而腹内脂肪厚度27.1~ 38.0mm组SDNN、SDNN index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5mm组,SDNN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6~27.0mm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空腹血糖、性别为SDNN的主要影响因素;腹内脂肪厚度、性别为SDANN的主要影响因素;腹内脂肪厚度、空腹血糖、舒张压为SDNN index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腹内脂肪堆积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HRV.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心肌梗死53例按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入院后24h内记录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自动记录SDNN,SDANN,RMSSD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果:缺血预适应组SDNN,SDANN,RMSSD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同时缺血预适应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O.05)。结论:缺血预适应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常规潜艇水下状态对人体24h动态心电图实性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自2002年3月-2009年7月纳入124名常规潜艇水下航行状态的艇员作为水下组,另选118名陆勤战士作为陆上组(对照组),均为男性.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系统,对常规潜艇水下状态的艇员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24h平均心率、工作时平均心率及最高心率、睡眠时平均心率和最低心率,并分析水下组与陆上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陆上组相比,水下组睡眠时平均心率及最低心率明显加快(P<0.01),但24h平均心率,工作时最高心率及平均心率均无明显差异.24h心率变异性比较,水下组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较陆上组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24h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时段平均问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间的标准差(SDSD)、三角函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常规潜艇水下工作状态对艇员睡眠时的心血管自主神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妇女动态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动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无器质性疾病的更年期妇女60例为更年期组,另选取正常妇女6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指标(心率、心律、HRV、SDANN、RMSSD、ST-T)改变。结果:更年期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两组间SDNN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DANN、RMSSD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更年期组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更年期组ST-T上斜行下移、T波倒置或低平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年期妇女的动态心电图不仅表现有ST-T的改变,而且在心率、节律等方面也出现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7.
贺延  吕俊刚  杨春梅 《武警医学》2013,(12):1053-1055,1060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心电图特征与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测定并比较60例抑郁症组与40例健康对照组血中5-HT的含量;分析血中5-HT含量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分的相关性;运用动态心电图系统采集其心电信号并进行HRV分析;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逐一进行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血中5-HT含量(172.08±101.36)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257.34±104.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抑郁症组血中5-HT含量与Scl-90评分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分数变化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0.384、-0.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的平均数(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两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抑郁症组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早期复极、早搏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检测血中5-HT含量的方法在抑郁症客观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HRV和心电图在该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曹甜甜  张云  张琳  吕俊刚  李明  王娜  翟莉 《武警医学》2022,33(8):659-662
 目的 探究某部官兵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筛查与干预对策。方法 收集某部2019-12至2021-12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官兵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体检、听诊心律规则的官兵作为对照组。对80例无症状心律失常患者的类型构成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即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PNN50)、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的平均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NN间期的个数除以NN期间直方图的高度(HRV三角指数))及动态血压[总体平均收缩压(mSBP)、总体平均舒张压(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的差异,观察两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80例中良性室性期前收缩占比最高,为61.25%(49/80);(2)观察组PNN50(3.29%±1.50%)、SDNN[(160.02±43.38)ms]、SDANN[(146.58±41.10)ms]、RMSSD[(33.65±13.34)ms]、HRV三角指数(45.77±13.3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05%±5.39%),(247.21±51.35)ms,(238.50±59.78)ms,(61.10±20.17)ms,57.94±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mSBP[(117.35±8.94)mmHg]、mDBP[(67.47±5.38)mmHg]、dSBP[(125.98±10.35)mmHg]、dDBP[(74.33±8.25)mmHg]、nDBP[(62.45±4.84)mmH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2.32±7.89),(64.31±4.29),(121.05±7.99),(70.78±5.90),(59.32±3.6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均未发现心房及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结论 部队官兵的无症状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率变异性的降低与动态血压的升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在海上口服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高敏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在登陆艇上进行双盲对照试验,随机选取10名晕船不敏感者作为对照组,40名晕船高敏者分为安慰组和试验组,分别于开船前半小时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安慰组)和防晕船口服液(试验组),记录受试者4h动态心电图,应用心率变异时域、频域分析方法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并记录受试者出现的晕船症状。结果防晕船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预防晕船作用,安慰组抗晕船作用很小,有效率仅20%,而试验组中有7例显效,总有效率达85%,明显优于安慰组(P〈0.01)。安慰组和试验组的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ms占总心动周期数的百分比(PNN50)、每5min时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每5min时段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上述指标在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安慰组;而极低频功率(VLF)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防晕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其抗运动病机制可能与降低过高的迷走神经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运动对健康中老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对44名经常参加健身运动的健康中老年人和76名缺乏运动的健康中老年人安静状态下记录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旨在了解健身运动对健康中老年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健身运动者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HRV的指标中,24h内全部正常RR问期的标准差(SDNN),24h连续的每5分钟节段RR同期标准差(SDANNI),24h相邻正常RR间期的均方根值(RMSSD),24h内相邻两个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s占总心搏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超低频功率(ULW)、极低频功率(VLF)以及高频功率(H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频功率(LF)和24h连续的每5分钟节没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长期参加健身运动能提高健康中老年人迷走神经的张力,而对交感神经张力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环境大气压变化对年轻健康人心率(HR)及短程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压舱结合动态心电图对40例年轻健康人进行临床试验,记录升压前、升压过程中、高压状态、减压过程中及减压后各5 min的平均心率及全部窦性心搏N-N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相差>50瑚占窦性心律百分数(PNN50)3项短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环境大气压升高可使心率减慢,升压前(87.28±12.77)次/min,升压过程中(76.08±10.74)次/min,高压状态(75.30±12.06)次/min,升压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大气压的回落,心率逐渐加快,但未恢复到升压前水平;主要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总张力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要SDNN和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RMSSD、PNN50基本上随着环境大气压升高而升高,随着大气压降低而降低.结论 环境大气压的变化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有较明显的影响,当环境气压较快降低时,心血管的自主神经功能会被扰乱.  相似文献   

12.
王晶  东星  张学军  尚丽新 《武警医学》2020,31(9):805-808
 目的 探讨血清及胎盘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高血压19例、轻度子痫前期25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 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及胎盘中Lp-PLA2水平,并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中Lp-PLA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Lp-PLA2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对照组、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与胎盘中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0.435,P<0.05)。结论 Lp-PLA2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母血中Lp-PLA2水平的变化有可能作为疾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徐薪  纪小龙  徐明志 《武警医学》2015,26(6):563-566
 目的 研究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黏膜内组织细胞种类与分布特点,为其鉴别诊断寻找线索。方法 参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新制定的诊断标准选取病例,结合临床病史及内镜下表现做出诊断,确定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组 30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组 26例,选取10例正常肠黏膜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HE染色及加做6项免疫组化染色(CD1a、CD21、CD68、CD163、S-100、Ki-67)。所有切片均扫描进入优纳ISCAN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UC(80.72±17.15)个/104 μm2及CD(78.59±16.37)个/104 μm2的固有层内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59.57±14.04)个/104 μm2相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CD1a在正常肠黏膜及UC内几乎没有表达[(0.72±0.79)个/104 μm2, CD(22.19±10.19)个/104 μm2]统计分析比较与正常对照组及UC(1.32±2.26)个/104 μm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1在组织学上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S-100三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 CD组(16.02±7.33)个/104 μm2的阳性细胞数少于正常对照组(21.92±6.18)个/104 μm2和UC组(19.96±11.31)个/104 μm2,与UC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3染色时CD与U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Ki67三组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种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综合判断IBD的免疫状态及对UC和CD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谭博 《武警医学》2016,27(4):396-398
 目的 观察与评价C反应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32例妊娠期糖尿病者且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30例糖耐量异常者作为对照Ⅰ组,60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Ⅱ组,于不同时期对三组研究对象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监测且对三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加以分析。结果 不同孕期,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P<0.05);且观察组平均血糖水平、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组(P<0.05);同时C反应蛋白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监测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CHF患者,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Ⅱ至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 )≤50%,按照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LVEF、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1年内住院次数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使用他汀药物治疗后LVESD低于对照组[(50.12±4.67)mm vs (54.89±4.53)mm],LVEDD低于对照组[(65.31±3.82)mm vs (68.59±4.58)mm],LVEF高于对照组[(49.52±4.52)% vs (44.21±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RP、LDL-C及NT-proBNP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1年内观察组住院次数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心血管疾病为基础疾病的CHF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16.
刘晓灵  高世定 《武警医学》2018,29(11):1028-1031
 目的 探讨不同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与心电图ST-T、T波峰末间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2014-10至2017-10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93例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3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Tp-Te间期情况、治疗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间心电图ST-T变化及Tp-Te间期情况及血清心肌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前Ⅲ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并统计分析心电图ST-T变化及Tp-Te间期与CHF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间相关性及血清LN、PCⅢ、HA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间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Tp-Te(100.23±19.07)ms及Tp-Te/√RR(3.71±0.69)ms均大于对照组,RR(785.67±123.34)ms小于对照组(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间心电图ST-T改变程度、Tp-Te及RR、Tp-Te/√RR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Ⅱ级患者与Ⅲ级患者各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Ⅳ级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程度高于Ⅱ级、Ⅲ级患者,Tp-Te及Tp-Te/√RR大于Ⅱ级、Ⅲ级患者,RR小于Ⅱ级、Ⅲ级患者(P<0.05);单因素方差检验可知,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清LN、PCⅢ、HA水平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Ⅲ级患者血清LN、PCⅢ、HA水平高于Ⅱ级患者,Ⅳ级患者血清LN、PCⅢ、HA水平高于Ⅲ级患者(P<0.05);心电图ST-T变化、Tp-Te及Tp-Te/√RR与NYHA分级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RR与NYHA分级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LN、PCⅢ、HA水平与NYHA分级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HF患者心电图ST-T明显改变,T波峰末间期增大,心肌纤维化水平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HRV)的改变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7例高血压患者、2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结果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SDNN、SDANN、RMSSD、SDNNidex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减低(P〈0.0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较高血压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或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HRV参数较无增厚者有进一步的下降,而且HRV参数与IMT呈负相关。结论心率变异性分析可以作为早期发现高血压和(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损伤的有价值的指标,HRV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可对大血管并发症作出早期的预测.有助于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王丽华  徐景杰  张嫱 《武警医学》2019,30(3):189-19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药(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研究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与GnRH-a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内分泌激素水平、月经周期及妊娠率等。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LH[(2.05±0.43)mmol/L]、FSH[(4.36±0.52)mmol/L]、E2[(15.37±2.46)pg/ml]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盆腔痛评分[(0.38±0.11)分]、痛经评分[(2.38±0.6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周期恢复时间[(86.21±8.04)d]、月经量恢复正常时间[(54.56±5.42)d]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率(59.38%)高于对照组(31.25%)(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实施腹腔镜手术后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GnRH-a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显著减少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