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目的:探究脑钠肽在心血管临床中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患者分别40例.并将急性心肌梗死组的患者命名为A组,心力衰竭组的患者命名为B组,将A、B两组视作观察组,再选择同期进行正常体检的参考资料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这三组患者的心功能、脑钠肽等指标情况,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对三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显示出B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显著高于A组,同时观察组脑钠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不断恶化,其血浆脑钠肽浓度也在不断上升.B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时脑钠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钠肽的水平能够有效的评判心力衰竭和心机梗死患者的患病情况,同时与超声心动图等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进行脑钠肽浓度的判断,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医学治疗.建议临床注重对脑钠肽相关数据的统计,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及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观察186例住院的不同程度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及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脑钠肽及血尿酸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衰患者中血浆脑钠肽与血尿酸水平相结合能更好的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8,(1):137-139
目的探讨左室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2例左室功能正常的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89例,稳定型心绞痛53例,另选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房纤颤、冠脉造影阳性是影响NT-proBNP水平的主要因素,冠脉造影阳性影响最大(OR值=0.214,P=0.000),心房纤颤(OR值=0.961,P=0.001)及年龄(OR值=0.581,P=0.000)其次。结论左室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人,冠脉造影阳性、心房纤颤、年龄是NT-proBNP水平上升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浆脑钠肽水平,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7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组),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4例,Ⅱ级24例,Ⅲ级29例,Ⅳ级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脑钠肽水平.同时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脑钠肽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心房颤动组血浆脑钠肽水平[(171.30±53.2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76.52±26.3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浆脑钠肽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结论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升高,且血浆脑钠肽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陈勇  杨葳  魏云  苏铌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7):1020-1021,102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浆脑钠肽水平的检测,与11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并且对各类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浓度为(298.56±97.53)pg/L,健康对照组的血浆脑钠肽的浓度为(64.82±19.26)pg/L,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的症状不同,BNP浓度的变化不一样。症状轻的患者BN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严重患者(如心梗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BNP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可以作为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诊断的辅助指标,具有临床诊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钠肽在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钠肽在心功能不全的判定及疗效观察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常维 《中国保健》2008,16(14):707-707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的绞痛患者血浆CRP的浓度变化. 方法:对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对照组血浆中CRP水平进行监测分析. 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CRP水平变化说明其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为肺部感染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42例心力衰竭继发肺部感染产妇作为研究组,并将38例单纯心力衰竭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并比较血管加压素、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管加压素水平为(235.4±50.7) pg/300μl,对照组为(197.8±33.2)pg/300 μl;研究组血浆脑钠肽水平为(324.6±22.3)ng/L,对照组为(96.5±7.8)ng/L;研究组血管加压素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随着心功能下降其血浆脑钠肽水平及血管加压素水平不断升高(P<0.01).结论 心力衰竭产妇继发肺部感染可通过影响产妇机体血管加压素、血浆脑钠肽水平而影响心功能,加重心功能不全,临床对于心力衰竭产妇应积极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水平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脑钠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Gensini评分方法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结果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肽、CK-MB水平和Gensini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受累支数患者血清脑钠肽、CK-MB水平和Gensini积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三支以上冠脉受累患者>双支冠脉受累患者>单支冠脉受累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50 U/L组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CK-MB≤50 U/L组,Gensini积分>35分组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Gensini积分≤35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脑钠肽水平是反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冠脉病情、冠脉受累程度和支数以及心肌坏死程度的敏感指标,对反映患者预后和疗效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B型脑钠钛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测全部受试对象的BNP并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患者BNP浓度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结论:BNP增加的程度与梗死面积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实验分析药物奥美沙坦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0—2011年一年之中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将其按照1:1的分配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的治疗类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类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待八周后对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实验测量,可知对照组患者于治疗前其血浆脑钠肽值为1667.45,治疗后的血浆脑钠肽值为1045.34。治疗组患者于治疗前其血浆脑钠肽值为1754.34,治疗后血浆脑钠肽值为734.87。结论药物奥美沙坦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文献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615-46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于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7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对其应用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观察组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服用1次。观察患者在3、6、12月时的心绞痛改善状况、心电图情况、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经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明显下降、心肌缺血得到了改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能够降低血脂、改善预后状况、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血浆脑钠肽(BNP)、血清尿酸(U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43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UA)水平,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ACS组血浆BNP、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和血清UA水平在ACS组呈正相关(r=0.407,P<0.01)。结论血浆BNP和血清UA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BNP和血清UA水平对ACS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的血浆BNP、TNF-α、IL-6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脑钠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475.62±35.78)、(26.45±11.2)、(2.53±0.65) ng/L,对照组分别为(36.25±11.4)、(27.02±10.13)、(2.43±0.56)ng/L;两组血浆脑钠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为(105.23±21.24)、(254.32±43.27)、(421.54±65.43)、(796.32±87.65)ng/L,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浆TNF-α、IL-6水平变化不显著,BNP水平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有关,可作为心功能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其中Ⅰ级、Ⅱ级、Ⅲ级以及Ⅳ级各30例,对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浆脑钠肽含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前,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深,血浆脑钠肽含量呈升高趋势,左室射血分数呈下降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各分组与治疗前组内血浆脑钠肽含量和左室射血分数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血浆脑钠肽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可将血浆脑钠肽其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程度的一个指标,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自强  于力 《现代保健》2014,(32):31-34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血浆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测定血浆NT-pro BNP水平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测定NT-pro BNP。随访30 d,观察30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与否、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 NT-pro BNP水平与c Tn T、CK、CK-MB、LVEDV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测定入院时血浆NT-pro BNP水平对评估AMI经过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30 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rrjk》2017,(14)
目的:观察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3月16日~2017年3月17日住院部收治的不完全川崎病患者40例——观察组,并同时选择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期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0.88±0.23ug/L)高于恢复期水平(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0.09±0.03ug/L)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期、恢复期(P0.05);观察组合并冠脉病变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为(0.85±0.13ug/L)、无冠脉病变组为(0.85±0.12ug/L),两组患者对比的数据无差异(P0.05)。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正常儿童,其指标参与不完全川崎病的过程,根据N末端脑钠肽前体值进行诊断,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09年12月138例符合诊断的ACS患者,入院24h内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3组:A组﹤200pg/L,B组200~500pg/L,C组﹥500pg/L。随访患者住院期间、30d、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138例ACS患者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不同,各组住院期间及30d、3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明显不同。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B组(200~500pg/L)和C组(﹥500pg/L)在心源性死亡及再次心梗、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方面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3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97%,28.99%,66.67%(P﹤0.01);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ACS患者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53,95%的可信区间1.582~6.992,P﹤0.01),结果显示其独立于年龄、吸烟史、心电图、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临床评估因素。[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独立于各因素预测近期病死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评估ACS患者近期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肌钙蛋白I(TnIU1t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4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47例、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1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对象的BNP、hs-CRP、TnIU1tr水平,并根据病变支数及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组比较BNP、hs-CRP、TnIU1tr水平。结果各组患者的BNP、hs-CRP及TnIU1t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NSTEMI组、STEMI组的BNP、hs-CRP及TnIU1tr水平依次升高;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的BNP、hs-CRP及TnIU1tr水平依次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BNP、hs-CRP及TnIU1tr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hs-CRP及TnIU1tr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具有评估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郭昕 《中国保健》2008,16(11):536
目的:调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病前1年遭遇各类生活事件.方法: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组)和69例同期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接受了生活事件量表评估.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病前1年遭遇生活事件精神紧张总值、负性事件紧张值、家庭事件紧张值、工作事件紧张值、社交事件紧张值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病前常常遭遇各类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