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虹 《中国医药》2014,(1):62-6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口服40mg,1次/d;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10mg,2次/d;2组均治疗4个月。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观察组:(131±7)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136±5)mmHg]、舒张压[观察组:(82±4)mmHg;对照组:(91±6)mmHg]与治疗前[观察组收缩压:(163±11)mmHg,舒张压:(102±5)mmHg;对照组收缩压:(162±9)mmHg,舒张压:(100±3)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1±0.9)mmol/L]、三酰甘油[(1.6±0.8)mmol/L]、空腹胰岛素[(15±7)mIU/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5.7±1.7)mmol/L、(3.3±1.4)mmol/L、(21±13)mIU/L](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三酰甘油:(3.5±1.4)mmol/L,空腹胰岛素(22±13)mI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依从胜好,并且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速效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入我院住院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取速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效果、对糖尿病的知晓度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优于治疗前[(5.8±1.9)mmol/L〈(13.0±4.2)mmol/L、(9.9±2.2)mmol/L〈(12.8±4.1)mmol/L;(6.9±1.6)mmol/L〈(18.4±6.3)mmol/L、(13.7±1.8)mmol/L〈(183±6.0)mmol/L],且观察组采用速效胰岛素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2.0%vs.69.0%);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远大于对照组(94.0%vs.71.0%)。结论临床上应用速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同时强化了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治疗疾病信心,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不佳,不改变口服药,加用每天注射1次地特胰岛素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两种胰岛素方案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40例,平均年龄(46土9.8)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予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45±8.9)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予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12周。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显著差异俨〈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由(9,9±1.3)mmol/L降至(6.9±0.9)mmol/L,餐后血糖从(12.2±2.2)mmol/L降至(8.4±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8±0.5)%降至(6.6±0.9)%。对照组空腹血糖由(9.8±1.2)mmol/L降至(7.0±0.8)mmol/L,餐后血糖从(12.5±2.3)mmol/L降至(8.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7±0.6)%降至(6.7±0.8)%。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增加,但与治疗组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次,治疗组脱落3例(3/40,7.5%),对照组脱落5例(5/38,13.8%)。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放便,患者依丛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口服缬沙坦,观察组再加服氨氯地平,治疗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分别为(132.8±12.3)mmHg、(73.24±6.5)mmHg及(7.14-0.7)mmol/L;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分别为(147.4±10.3)mmHg、(84.24±7.2)mmHg及(8.4±0.9)mmol/L。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并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膳食、运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比较17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0mmol/L)经低血糖指数膳食、运动而未用任何降糖调脂药物干预前后的血糖、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两个月后,空腹血糖(6.19±0.60)mmol/L、餐后2h血糖(8.59±0.90)mmol/L、TG(1.15±0.45)mmol/L、TC(4.98±0.77)mmol/L、LDL(3.20±0.71)mmol/L较治疗前(7.84±1.19)mmol/L、(13.97±3.35)mmol/L、TG(1.79±0.75)mmol/L、TC(5.46±0.27)mmol/L、LDL(3.57±0.28)mmol/L均明显下降,HDL(1.59±0.30)mmol/L较治疗前(1.42±0.26)mmol/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le(6.49±0.57)%较治疗前(7.29±0.77)%亦稍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未发生低血糖。结论低血糖指数膳食联合运动干预能良好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6.
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2008年珠海市公务员健康体检中发现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1129人,女性患者165人为高尿酸组,以性别相同、年龄、职业等因素相近的为对照组,探讨其对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为(132.4±13.1)mmHg、舒张压为(82.1±7.5)mmHg、TG为(2.21±1.43)mmol/L、HDL—C为(1.22±0.31)mmol/L、FPG为(5.92±0.72)mmool/L;对照组收缩压为(128.3±12.8)mmHg、舒张压为(79.5±7.2)mmHg、TG为(1.78±1.38)mmol/L、HDL-C为(1.31±0.33)mmol/L、FPG为(5.80±0.68)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高尿酸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患病率分别为:28.12%、50.36%、25.04%;对照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患病率分别为:19.23%、32.86%、16.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密切相关,应加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DN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在均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观察组采取辛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8%(χ2=8.992,P〈0.05);观察组24h尿微量白蛋白(Upro)、Cr、BUN及CRP水平分别为(50.72±7.74)mg/24h、(70.01±8.56)μmol/L、(3.87±0.54)mmol/L和(3.51±0.63)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74±7.92)mg/24h、(84.33±9.01)μmol/L、(5.03±0.62)mmol/L和(5.52±0.6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3、6.59、8.62、9.30,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其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9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92±0.66)mmol/L、(8.12±0.70)mmol/L、(6.88±0.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1.03) mmol/L、(9.54±1.33)mmol/L、(7.95±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2.39、2.7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清C肽和餐后2 h C肽水平分别为(0.50±0.07)nmol/L、(0.54±0.06)nmol/L,均较对照组治疗后的(0.38±0.04)nmol/L,(0.49±0.04)n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15,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每天平均胰岛素用量为(55.84±8.73)u,观察组为(32.24±5.03)u,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P<0.05)。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比率(12.50%、4.17%、2.08%、4.17%、0.00%)低于对照组(29.17%、16.67%、12.50%、22.92%、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3.877、3.852、7.206、6.400,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增强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化检查指标、心理状况及各项评分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分别为(1.78±1.02)mmol/L、(9.21±1.57)mmol/L、(6.12±2.01)mmol/L,低于对照组的(2.93±1.14)mmol/L、(12.95±2.01)mmol/L、(8.96±1.5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3.01、2.9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为(35.48±7.54)分、(33.g4±8.18)分,低于对照组的(48.34±9.12)分、(47.42±9.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4.4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简明健康量表(MOSSF-36量表)评分、踝肱指数(A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评分分别为(78.47±15.32)分、(1.12±0.21)、(164.86±23.12)分,高于对照组的(60.12±11.45)分、(0.79±0.18)、(152.64±2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76、2.89、2.91,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体征、增加其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的依从性,减轻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格列美脲)100例及对照组(予二甲双胍)80例,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餐后胰岛素(PINS)水平及各项身体安全性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PG(6.85±1.43)mmol/L、2hPG(9.57±2.23)mmol/L及HbAlc(7.14±0.52)%均较治疗前的(10.42±1.69)mmol/L、(15.35±2.78)mmol/L及(8.92±1.36)%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FPG(6.98±1.85)mmol/L、2hPG(9.31±2.54)mmol/L及HbAlc(77.02±0.36)%均较治疗前的(9.56±2.73)mmol/L、(14.62±3.69)mmol/L及(8.78±2.84)%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INS为(9.18±5.64)mU/L较治疗前的(16.53±6.79)mU/L下降(P〈0.05),对照治疗后FINS为(13.23±7.62)mU/L较治疗前的(18.57±6.4)mU/L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两组PINS治疗后为(45.27±10.63)mU/L、(40.28±16.74)mU/L均较治疗前的(29.84±9.12)mU/L、(28.55±11.93)mU/L升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4.0%与8.7%)。结论格列美脲在降低血糖方面与二甲双胍疗效相仿,同时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GLU)、胆固醇(TC)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早期的预示和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收集正常对照组(35例)、糖尿病组(85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58例)患者血清,用美国BECKMAN(贝克曼)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GLU和TC,用i-CHROMA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CRP。结果正常对照组:GLU(5.29±0.15)mmol/L、TC(4.20±1.03)mmol/L、CRP(0.68±0.30)mg/L,糖尿病组:GLU(8.33±0.31)mmol/L、TC(4.98±1.121mmol/L、CRP(2.5l±1.311ingle,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GLU(9.98±1.24)mmol/L、TC(5.02±0.871mmol/L、CRP(5.29±1.26)mg/L。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GLU、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T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GLU、TC、CRP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GLU、TC和CRP水平,在预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冠心病发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余晓峰 《中国药业》2013,(18):20-2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片40rag/次,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测定血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6.091,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9.5±2.1)分和(17.3±3.4)分,(67.3±9.5)分和(51.6±8.8)分,(4.20±0.53)mmol/L和(6.40±0.67)mmol/L,(1.80±0.23)mmol/L和(2.49±0.36)mmol/L,(1.88±0.40)mmol/L和(1.14±0.44)mmol/L,(2.60±0.78)mmol/L和(3.87±0.68)mmol/L,(6.6±1.5)mg/L和(9.9±1.8)mg/L,(20.3±9.6)μg/L和(28.3±11.2)txg/L,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症状,改善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神经功能,应及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一项随机、平行分组的开放试验中,27例妊娠糖尿病妇女(年龄30.7±6.3岁,HbA1c〈7%)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治疗组(餐前5分钟注射)和常规人胰岛素治疗组(餐前30分钟注射)。试验时间为从诊断妊娠糖尿病(18~28周)至产后6周。研究期间两组的总体血糖水平均控制良好(试验开始和结束时HbA1c≤6%)。进餐试验时,试验6周时的平均血糖水平(门冬胰岛素组4.2±0.57mmol/L,常规人胰岛素组4.8±0.86mmol/L)略低于试验0周时(门冬胰岛素组4.9±0.59mmol/L,常规人胰岛素组5.1±0.36mmol/L)。  相似文献   

14.
陈玉华  邱平  任伶俐 《中国医药》2012,7(12):1522-15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外周动脉病变的易患因素。方法对78例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组(46例)病程较无PAD组(32例)长[(10±6)年比(5±3)年,P〈0.01],血尿酸、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339±107)umol/L比(270±53)umol/L,(2.44-1.7)mmol/L比(1.64-0.4)mmol/L,(1.15±0.77)mmol/L比(0.78±0.33)mmol/L,(305±222)mg/L比(199±88)mg/L,均P〈0.01),LDL—C、载脂蛋白Bico水平也升高[(2.53±0.82)mmol/L比(2.17±0.62)mmol/L,(0.94±0.20)/L比(0.84±0.18)g/L,均P〈0.05),而HDL-C、载脂蛋白A1(ApoAl)水平降低[(1.01±0.30)mmol/L比(1.14±0.23)mmo]/L,(1.08±0.22)/L比(1.26±0.46)g/L,均P〈0.05],合并高血压者也明显增多[76.0%(35/46)比40%(13/32),P〈0.05]。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0.365,P〈0.01)与尿酸(OR=0.968,P〈0.05)、LDL—C(OR=0.274,P〈0.05)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AD与病程、尿酸、血脂紊乱有关,病程长和尿酸及LDL—C水平越者更易发生PVD。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西省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的一般情况、血压及血脂水平,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山西省4个地市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061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7年间山西省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2000年、2006年分别为(59.51±11.01)岁、(52.43±12.51)岁;体重指数值(BMI)〉24kg/m2人数的阳性率2000年、2003年、2006年分别占50.74%、67.83%、65.10%;收缩压(SBP)〉130mmHg阳性率2000年、2006年分别占69.7%、45.3%;舒张压(DBP)〉80mmHg、胆固醇(TC)≥4.5mmol/L、三酰甘油(TG)≥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13.0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1mmol/L人数阳性率2000年分另0为63.2%、60.3%、57.5%、37.5%、45.8%,至2006年分别为63%、61.7%、57.4%、35.5%、34.9%。结论2000—2006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年轻化、体重增加,初诊时收缩压水平下降,舒张压及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蒙雪兰  蒙碧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27-3228
目的比较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与151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为观察组,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根据血糖情况选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和餐后2hC肽(2hCP)等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HbAlc、FPG、2hPG水平及FCP、2hCP释放情况[(6.5±3.4)%、(6.2±3.0)mmol/L、(7.4±2.9)mmol/L、(381.7±91.3)pmol/L、(450.3±89.4)p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3.2)%、(7.7±3.1)mmol/L、(8.8±2.8)mmol/L、(330.4±81.2)pmol/L、(377.9±89.3)pmol/L](均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血糖控制、胰腺功能恢复良好,且明显优于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后再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M)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26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相关性,初步探讨Ets.1在DCM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为临床诊治DCM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0年l一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DCM患者28例(DCM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2型糖尿病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用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ts.1mRNA表达,记录其他临床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结果①DCM组LDL—C、TG高于对照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比值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DL—C:(3.3±1.2)mmol/L比(2.5±0.8)mmol/L,TG:(3.5±1.8)mmol/L比(1.8±0.6)mmol/L,E/A:(0.45±0.14)比(1.24±0.16),均P〈0.05];DCM组和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CM组分别为(8.7±3.6)mmol/L和(8.5±2.6)%,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9.0±2.5)mmol/L和(9.0±1.6)%,对照组分别为(5.4±1.2)mmol/L和(5.3±1.2)%,均P〈0.05]。DCM组E/A低于2型糖尿病组(0.93±0.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CM组单个核细胞Ets.1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8±0.17比0.42±0.15,P〈0.05);DCM组和2型糖尿病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3.7±0.8)、(2.1±0.6)斗∥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0.5)峙/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M组与2型糖尿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患者Ets.1mRNA表达与MMP-9呈正相关(r=0.81,P=0.03),与E/A比值、FBG、HbAlc、LDL-C、TG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旬.52、0.73、0.26、0.06、0.72,均P〉0.05)。~DCM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ts-1mRNA高表达为危险因素[比值比=3.12,95%置信区间:2.14—4.48,P〈0.05]。结论Ets一1可上调MMP-9表达,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Ets.1可作为DCM的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邓虹  万军  莫文庆  毛怀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62-1963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疗法对使用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脑外伤具有机械通气适应证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序贯应用部分肠道内和部分肠道外营养,PENPPN)38例和对照组1(全肠道外营养,PN组)36例、对照组2(肠道内营养,EN组)38例。分析三组营养支持治疗后一般情况、营养指标、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三组营养支持疗法都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代谢指标;治疗组7d时的血糖控制程度及血浆白蛋白分别为:(7.5±1.3)mmol/L、(33.02±3.81)g/L,优于对照组1(10.9±1.5)mmol/L(t=7.8,P〈0.05)、(30.07±3.30)g/L(t=3.56,P〈0.05),对照组2(9.9±1.8)(t=6.67,P〈0.05)、(29.27±3.65)(t=4.38,P〈0.05);治疗组14d后病死率为15.8%,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χ2=3.91,P〈0.05)、36.8%(χ2=4.17,P〈0.05)。结论结合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根据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序贯性应用PENPPN是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是安全、有效、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问题及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且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50例患者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之外再采用社区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护理和饮食等方面。临床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对观察组进行社区干预,干预结果如下,患者的空腹血糖在干预前为(10.4±3.4)mmol/L,餐后2h血糖在干预前为(12.3±2.8)mmol/L,胆固醇在干预前为(5.2±1.5)mmol/L,三酰甘油在干预前为(2.6±1.3)mmol/L,而在干预3个月之后,空腹血糖(8.7±2.8)mmol/L,餐后2h血糖(7.1±1.5)mmol/L,胆固醇(4.8±1.1)mmol/L,三酰甘油(1.6±1.1)mmol/L。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上述四项指标有了很明显的下降。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如下,患者的空腹血糖在治疗前为(10.2±3.2)mmol/L,餐后2h血糖在治疗前为(11.8±2.3)mmol/L,胆固醇在治疗前为(5.4±1.7)mmol/L,三酰甘油在治疗前为(3.2±1.4)mmol/L,而在治疗3个月之后,空腹血糖(9.6±2.6)mmol/L,餐后2h血糖(8.6±2.1)mmol/L,胆固醇(5.1±1.5)mmol/L,三酰甘油(1.7±1.3)mmol/L。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上述四项指标有了很明显的下降,但是没有观察组下降的明显。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控饮食能力、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陈爱贞 《中国药业》2012,21(23):100-101
目的研究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07±0.25)mmol/L,餐后2h血糖(8.43±0.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2±0.44)%,对照组分别为(7.34±0.30)mmol/L,(9.12±0.48)mmol/L,(7.29±0.5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6.13%,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8.71%和29.0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有助于患者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