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法为主辨证治疗前列腺炎22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绪斌  唐巍 《针刺研究》1998,23(3):228-229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227例。平均年龄34.5岁。病程2周~10年。未婚69例,已婚158例。患者经前列腺指检、前列腺液化验和B超检查后确诊。所有病例按临床辨证属脾虚湿困型90例,湿热下注型137例。治疗方法取穴:以中极、膀胱俞、次为主穴,脾虚湿困型配三阴交、足三里、中院,湿热下注型配阳陵泉、太冲、中诸、丰隆、风池。主穴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配穴根据证型和症状每次选用2~3个。主穴用平补平泻法;配穴中院、足三里用补法,阳陵泉、太冲、丰隆、风池用泻法,其它穴位用平补平泻法。中极、膀脱俞、次穴诱导针感向会阴部放射,其…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面瘫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4至64岁。病程1天至2个月。 治疗方法:第一组穴:患侧阳白透鱼腰、承泣透晴明、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第二组穴:患侧丝竹空透太阳、下关透颧髎、颊车透地仓、翳风、太冲。每日针刺1次,连续针刺第一组穴1周,第二周用第二组腧穴。两组穴交替使用共4周。翳风、合谷及太冲施捻转,提插泻法其余面部腧穴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男 2 4例 ,女 1 6例 ;病程在 3个月以内者 36例 ,1年以上者 4例。 40例中有发病原因可查者 1 9例 ,其中感冒发热头痛或偏头痛 1~ 6天者 1 5例 ,龋齿者 2例 ,头痛兼齿痛者 1例 ,复发者 2例。曾经针灸治疗 7~ 30次以上未效者有 7例。2 治疗方法取穴 :水沟、地仓、瞳子、合谷为主穴。配穴有颊车、迎香、承浆、下关、攒竹、四白、风池等穴。手法 :水沟、地仓、瞳子三穴用捻转补泻或平补平泻法 ,合谷穴取健侧或两侧用捻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对面形已恢复正常 ,但尚感觉面部发麻或板滞不舒感者可用七星针先叩刺患侧面…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摸索发现针刺大陵穴治疗落枕,疗效甚佳。本组250例中,男性112例,女性138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3岁;病程长者9天,短者1天,一般2~3天。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将患侧手平放于桌面上。术者取28号2寸毫针,刺大陵,针与皮肤呈45°角,刺向劳宫穴1·5寸左右,运针多采用泻法。年龄大、体质弱的患者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边运针边嘱患者活动颈部,或以手揉按患部,一般仅刺患侧大陵穴,不愈者再刺对侧。每日1次。250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治疗1次172例,2次71例,3次6例,4次1例。如治石某某,女,23岁。护士。1987年3月3日就诊。2日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TDP灯照射联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使用对照研究方法,将64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用0.30mm×60mm毫针针刺鱼腰、四白、夹承浆、太阳、下关、翳风、板机点等,有触电样针感传至相应走行部位。风寒夹痰用平补平泻法,风热夹痰用泻法,肝郁化火用泻法,气虚血瘀用平补平泻法,胃火上攻用泻法。调整针刺深度及刺激量,留针30min。1次/d。治疗组37例针刺治疗同对照治疗组,同时TDP灯照射患侧三叉神经30min,以面部有温热感为度,不灼伤皮肤。1次/d。7次为1疗程,治疗1疗程(7d)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TDP灯照射联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副主任医师江有源指导下,运用毫针治疗心律失常4例,兹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穴位:穴门、郗门、神门、足三里、太溪四穴。对于心率较缓者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3次,对于心率较快者,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3次。每日针刺1次。 2 针刺即时效应针刺心律较缓者,可提高心律5~10次/分;针刺心率较快,心律不齐者,心率可减少10~20次/分,早搏也见减少。  相似文献   

7.
阳陵泉透阴陵泉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本组64例中,男29例,女35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42岁。病程最长的7个月,最短的14天。2治疗方法①针刺方法:用3寸28号毫针,穴位局部消毒后从阳陵泉向阴陵泉方向进外2~2.5寸,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外30分钟。留针期间让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同时医生点按肩胭、肩贸、秉风、天宗等穴,每穴点按约2分钟。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2天。共治4个疗程.观察治疗结果。②功能锻炼方法:其一,患者面墙而站,用患侧手指作爬墙运动,记下每次手指最高点。其二,患侧手通过头后,摸对侧耳朵;患侧翻手,从背后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捻转补泻手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的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39例)、平补平泻组(37例)和捻转泻法组(40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针,分别施以捻转补法、平补平泻法、捻转泻法,每针操作1 min,间隔10 min以相应手法行针1次,留针30 min。针刺结束后即刻和1、2、3 h以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和肢体部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量表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结果针刺后即刻、1 h和2 h,捻转补法组FMA明显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P0.05),而针刺后3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即刻和1、2、3 h,捻转补法组NDS均低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P0.05)。平补平泻组与捻转泻法组各时点FMA和N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捻转补法对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即刻效应优于平补平泻法和捻转泻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笔者应用针灸治疗痛经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在30例中,年龄最大38岁,最小17岁;已婚12例,未婚18例;病程最长者24年,最短4年;属气滞血瘀型16例,气血虚弱型6例,寒湿凝滞型8例。治疗方法:选穴:三阴交、气海、归来、内关、次髎。用28号2寸毫针针刺上述穴位。气滞血瘀型用泻法;气血虚弱型、寒湿凝滞两型用平补平泻法,并在针柄上穿一段2cm的艾条施灸。经前3天开始,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持续到经后第二天为一疗程。治疗结果:2-3个疗程后,患者经期少腹疼痛消失为痊愈;症状明显减轻为好转;经期少腹疼痛无明显改善为无效。30例中,痊愈23例,好转4例,无效3例。  相似文献   

10.
自 1 995年 6月以来 ,笔者以针灸、按摩治疗颈椎病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34例中 ,男 64例 ,女 70例 ;年龄 2 6~ 72岁 ,平均年龄 48.7岁 ;病程在 1年以内者 75例 ,1年以上者 59例。X线颈椎正侧位片诊断有病理改变者 1 2 8例。其中神经根型 71例 ,椎动脉型 63例。治疗方法1 .针刺方法取颈3 至胸1夹脊、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为主穴 ,配以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穴。毫针针刺 ,用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min,每日 1次 ,1 0次为 1个疗程。2 .按摩方法患者正坐 ,医者站于患者背后 ,患者轻度前屈 ,医者一手扶其头部 ,另一手拇指自上而下揉…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克举 《河南中医》2008,28(1):64-64
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8例,针刺主穴,取患侧,配穴健患侧交替,平补平泻法,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同时嘱患者口服中药汤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治疗2个疗程,结果有效率为100%,提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本病,可加强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李昌植 《吉林中医药》2012,32(5):524-525
目的:观察针刺取泣、足三里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患侧承泣穴,对侧足三里穴,用捻转手法,平补平泻,1周5次.结果:32例患者经治1疗程,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结论:采用针刺承泣穴、足三里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金鸡啄米法与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取关元、气海、中极、子宫(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十七椎、次髎,针刺用金鸡啄米法;对照组取穴与观察组相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2组分别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对患者痛经总频率、痛经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痛经总频率评分、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痛经总频率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经严重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当。结论:金鸡啄米法治疗气血虚弱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优于平补平泻法,可缓解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4.
落枕穴透刺加颈背部指拨法治疗落枕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枕穴是临床传统的治疗落枕用穴,笔者以该穴透刺为主,结合运动疗法及颈背部指拨手法治疗落枕56例,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56例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14~80岁,平均30.6岁,病程1~7天,平均1.7天,均为单侧发病,均有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2治疗方法2.1取穴部位主穴:落枕;备用穴:后溪、束骨。均为患侧取穴。2.2针刺及运动方法针落枕穴时,让患者俯掌或拳心向下半握拳,术者取0.40×15mm毫针,快速进针约8mm至掌心劳宫穴皮下,行捻转泻法约30s,再边平补平泻,边行针边嘱患者活动颈部,先向患侧转动头部,然后向健侧,再前俯后仰及左右环转,直至颈部疼痛大减…  相似文献   

15.
针刺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红亮 《中国针灸》2001,21(8):28-36
自 1999年起 ,笔者用针刺推拿诊治颈肩肌筋膜炎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中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4 9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5年。均有肩部、颈后的疼痛 (多为钝痛 )、特定的激痛点、局部肌痉挛甚可触及条索状物等典型临床表现。2 治疗方法2 1 针刺治疗取穴 :以阿是穴为主 (2~ 4穴为宜 ) ,辅以邻近腧穴 ,如肩井、天宗、巨骨、曲垣、肩外俞、华佗夹脊穴(以邻近患区的夹脊穴为宜 )等。每次取 4~ 6穴。操作 :常规消毒后 ,以 1~ 1 5寸毫针快速刺入所取腧穴 ,针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 2 0分…  相似文献   

16.
针刺手三里穴配合推拿治疗落枕8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本组 81例为 1997年以来门诊病人 ,其中男 5 7例 ,女 2 4例 ,年龄 17~ 6 5岁 ,平均 35岁 ,病程最短 4h ,最长 1周。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患侧手三里穴 (在曲池穴下 2寸 ,曲池穴和阳溪穴连线上 )。两侧患病取双侧手三里穴。2 2 针刺方法 患者取坐位 ,患侧手臂平放于桌面 ,以 1 5寸毫针快速直刺手三里穴进针 1~ 1 2寸得气后 ,用提插泻法运针 ,同时嘱患者前后左右缓慢活动颈部 ,每次运针1min ,每 5min运针 1次 ,留针 15min。2 3 推拿手法 针刺得气运针后 ,先以滚揉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 ;然后用拿法拿风池、肩井、天宗等…  相似文献   

17.
本院门诊收治的 10例面瘫患者 ,排除中枢性面瘫 ,以针刺为主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10例中男 7例 ,女 3例。年龄最大者 6 7岁 ,最小者4 2岁。病位在左侧者 6例 ,在右侧者 4例。病程最长 5天 ,最短 1天。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太冲、合谷、翳风、风池、地仓、颊车 ;配穴 :阳白、颧、太阳、牵正。除合谷、太冲取双侧外 ,余穴均取患侧。每次选取 3~ 5穴 ,主配穴交替使用。2 .2 操作方法 :病初浅刺 ,5天后上电针 10分钟。手法 :面部穴以平补平泻为主 ,远端穴以泻法为主 ,留针30分钟。每日 1次 ,10次为 1疗程。中药 :白…  相似文献   

18.
程翠萍  程峰 《中国针灸》2003,23(8):448-448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采用肘关节局部上下对刺治疗网球肘 36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病例均为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患者 ,其中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2 8~ 4 5岁 ;病程 1年以内 7例 ,1~ 3年 14例 ,3年以上 15例。2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 ,患肢掌心向内侧屈肘 90度 ,前臂三分之二置于桌面 ,肘部悬空。用 0 4 0mm× 4 0mm毫针直刺肘穴 ,得气后 ,在肘下部用毫针直刺小海穴 ,提插捻转至患者诉有针感上下贯通感 ,随后配合针刺外关穴 ,均采用平补平泻法。 10分钟捻转1次以增强针感 ,留针 30分钟。每日 1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郑氏"金钩钓鱼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金钩钓鱼组和平补平泻组,每组45例。金钩钓鱼组取患侧头维、攒竹、太阳、阳白、四白、颧髎、颊车、阿是穴、牵正、迎香、风池、翳风,双侧合谷、足三里、太冲穴,毫针刺入后在有筋结或条索状的穴位及阿是穴操作"金钩钓鱼法",每次选穴3~4个,余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平补平泻组取穴同金钩钓鱼组,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治疗前后通过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H-B面神经功能评价及治疗后总有效率评定疗效。结果金钩钓鱼组总有效率为93.3%,平补平泻组为64.4%,金钩钓鱼组疗效更优(P0.01)。两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H-B面神经功能评价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金钩钓鱼组改善优于平补平泻组(P0.05,P0.01)。结论 "金钩钓鱼法"能明显改善顽固性面瘫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穴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即刻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每组42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针。捻转补法组施以捻转补法,捻转泻法组施以捻转泻法,平补平泻组施以平补平泻法,每针操作1 min,间隔10min以相应手法行针1次,留针30min。针刺结束后即刻评定偏瘫肢体肌力。结果:1上肢肌力:针刺后3组患者上肢近端肌力、远端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针刺后3组患者上肢近端肌力的改善均显著优于上肢远端肌力的改善(均P0.05),上肢近端肌力的改善捻转补法组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均P0.05),上肢远端肌力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下肢肌力:针刺后3组患者下肢近端肌力、远端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捻转补法组和平补平泻组下肢近端肌力改善优于下肢远端肌力(均P0.05)。结论:头穴捻转补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改善优于平补平泻法和捻转泻法,且肢体近端肌力改善优于远端肌力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