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7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00例病历资料,统计其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以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10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9株(占66.29%,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4株(占26.97%,以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和真菌6株占6.74%;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而革兰阳性菌中溶血葡萄球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唑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大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致病菌株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及时控制感染,抑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骨折术后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不同种类细菌感染的相关性,评估PCT水平预示革兰阴性菌引起感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骨折术后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以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分为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G-菌组)和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组(G+菌组),并对2组PCT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PCT的诊断效能.结果 (1)收集的57例细菌感染病例中,革兰阴性菌共35例(61 F.4%),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22例(38.6%),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2)G-菌组PCT含量显著高于G+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菌与G+菌组血清PCT水平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5.5,P<0.01),其中G+组平均秩为17.20,G-组平均秩为36.41,可见PCT水平越大,预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4)根据ROC曲线,当PCT界值设定为4.43 ng/ml时,血清PCT水平区分G-菌与G+菌所致骨折术后感染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1.2%,曲线下面积为0.89.结论 骨折术后细菌感染患者PCT水平与不同种类细菌感染有相关性,对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有一定的判别作用,且对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术后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早期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癌患者伴随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9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1例单纯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8例伴随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观察肝癌伴随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CT和CRP水平。结果28例肝癌伴随感染的患者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30.95%,包括:屎肠球菌、鸟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18株、占42.86%,包括: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雷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和D群沙门菌;真菌11株、占26.19%,包括:白色念珠菌和镰刀菌属。感染组患者入院时的PCT和CRP水平分别为(10.462±6.439)ng/ml、(106.474±59.659)mg/L,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PCT和CRP水平分别为(0.258±0.171)ng/ml、(4.096±1.608)mg/L。感染组患者入院时的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在肝癌伴随感染的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本地区医院临床标本培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70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念珠菌为主,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2.01%,革兰氏阳性菌占29.00%,念珠菌占8.9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7):951-956
目的:了解自贡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血流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自贡地区3家三级综合医院血培养阳性菌株及药敏结果,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链球菌ATCC49619为质控菌,采用WHONET 5.6及SPSS 19.0软件对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879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12株(24.1%),革兰氏阴性菌667株(75.9%);临床分布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0.7%)、肺炎克雷伯菌(10.2%)、金黄色葡萄球菌(6.5%)、表皮葡萄球菌(3.2%)和肺炎链球菌(2.6%)。携带病原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为40岁以上人群占88.5%,男女比例为1.15∶1。常见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情况显示,未分离出耐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的检出率分别为15.8%和64.2%;屎肠球菌较粪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更高,其中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率为0,未检出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常见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情况显示,未分离出耐厄他培南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这两种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10%),这两种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2.2%和24.4%,产ESBLs菌株比不产ESBLs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较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两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8.8%和13.6%;未分离出耐阿米卡星及妥布霉素的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自贡地区血流感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严重,应加强医院感控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谱的变化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2月~2001年3月从住院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83株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结果 83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23株,占27.7%;革兰氏阴性菌60株,占72.3%。革兰氏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达100%;革兰氏阴性菌前5位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性亚胺培南93.4%、舒普深90.1%、阿米卡星84.6%、环丙沙星80.5%。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前5位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病房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65例脓毒血症患者,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比较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者的临床指标差异,分析各临床指标对区分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相互间的相关性。数据采用GraphPad软件进行显著性差异和ROC曲线分析,Spearman秩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65例患者共检出21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48.59%,革兰阳性菌占42.45%,真菌占8.96%;绝大部分患者的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PCT、CRP水平在革兰阴性感染组和革兰阳性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r>0.3),革兰阴性菌感染者的PCT和CR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PCT水平高于(28.42±38.87)ng/mL时感染革兰阴性菌概率高,同时,CRP水平高于(148.29±91.45)mg/L时感染菌较可能为常见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或鲍曼不动杆菌的其中一种。结论 PCT...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2008~2012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97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978株(74.9%),革兰氏阳性菌981株(24.7%),真菌18株(0.4%)。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2.0%)、肺炎克雷伯菌(15.4%)、肺炎链球菌(15.1%)、鲍曼不动杆菌(8.5%)、铜绿假单胞菌(8.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特点;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性在81.6%~98.9%之间。产ESBL s、AmpC酶菌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49.4%、16.6%,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6.4%、17.6%;MRSA检出率为27.4%。结论革兰氏阴性菌已成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情况予以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中选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结果:共发现71例痰培养结果为阳性(54.62%);检出114株致病菌,包括101株革兰氏阴性菌(88.60%),7株革兰氏阳性菌(6.14%),6株真菌(5.26%),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烷等药物存在较高的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对亚安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头孢类药物完全耐受.结论: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数患者易发生混合感染,故在临床治疗期间应根据致病菌分布特点、耐药性等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我院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其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选药依据。方法对我院内科病房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69.5%),革兰阳性菌37株(22.6%),真菌13株(7.9%)。前5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3.2%)、鲍曼不动杆菌(17.1%),金黄色葡萄球菌(15.9%),肺炎克雷伯菌(14.6%)和大肠埃希氏菌(10.4%),普遍呈现多耐药性,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最明显。结论综合性医院内科病房老年患者H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呈多药耐药性,及时掌握常见病原菌及药敏情况,对早期经验性治疗及其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在成人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 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39例成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18岁),按病原菌形态分为革兰阴性菌组231例, 与革兰阳性菌组108例,对两组PCT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到适宜的PCT临界值(Cut-off 值)。结果 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6.93(1.70~38.63)ng/mL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组PCT水平1.03(0.30~4.5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在革兰阴性菌组中,肺炎克雷伯菌PCT水平高于大肠埃希菌(P=0.007)和其他革兰阴性菌(P=0.006),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在革兰阳性组中,各细菌之间的PC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95%CI:0.718~0.823,P <0.01),以1.97ng/mL为临界值时,血清PCT区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70.56%,特异度为62.04%。结 论 PCT水平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所致血流感染的鉴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可结合PCT结果对病原菌做出初步判断,为 成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儿童血流感染病原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儿250例及血培养阴性患儿7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PCT浓度在不同类型病原菌血流感染之间的差异,运用ROC评价PCT的诊断效能。结果:250例血培养阳性患儿共分离出G-菌110株、G+菌119株、真菌21株。G-菌以大肠埃希菌(35株)最为多见;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最为多见;真菌以白色念珠菌(14 株) 最为多见。不同感染类型患儿PCT血清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3.568,P均<0.01)。G-菌组、G+菌组、真菌组PCT浓度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1),G-菌组的PCT浓度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P<0.01)。不同PCT浓度G-菌组和G+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两组患儿血清PCT 浓度在<0.5 ng/mL、0.5-10.0 ng/mL、>10-50 ng/mL分布人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PCT鉴别G-菌血流感染的AUC为0.792。以1.09 ng/mL为截断点,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82.7%,约登指数为44.6%。结论:PCT鉴别G-菌血流感染的价值较高,以1.09 ng/mL 为截断点,诊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赵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1):1904-1907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试图找到适宜的PCT临界值,为细菌性血流感染起始抗感染经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广谱、超强、联合用药。方法:抽取某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203例怀疑细菌性血流感染且在血培养前后<12 h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查的患者,按照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组记录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比较2组PCT水平的差异,用受试工作者曲线(ROC曲线)分析PCT在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作用。结果: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早期PCT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早期PCT明显高于阳性菌,中位数分别为3.92 ng·mL-1和0.62 ng·mL-1;2组患者受试工作者曲线(ROC曲线)显示PCT作为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有一定的意义(AUC为0.70,P<0.05);以初次血清PCT 1.81 ng·mL-1作为临界值时,对革兰阴性菌所致血流感染阳性预测值敏感性为62.3%,特异性为71.4%。结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高于革兰阳性菌;PCT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所致细菌性血流感染有一定的鉴别作用;在PCT高于1.81 ng·mL-1时,细菌性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可能性较革兰阳性菌大;可结合初次PCT结果做出病原体的初步判断,为选择适宜的起始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的差异,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9例重症肺炎且痰培养阳性患者,按照痰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21例)及革兰阳性菌组(28例)。观察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患者PCT、CRP、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不同病情转归患者PCT、CRP、APACHEⅡ评分。结果49例重症肺炎患者中,革兰阳性菌占57.14%(28/4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阳性占42.86%(21/49),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阴性菌组患者PCT(105.23±70.91)mg/L、CRP(6.93±12.99)ng/L及APACHEⅡ评分(17.68±5.24)分均高于革兰阳性菌组的(58.76±79.21)mg/L、(0.62±0.81)ng/L、(14.25±5.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死亡患者的PCT、CRP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好转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RP及APACHEⅡ评分有助于区分革兰阴性菌感染与革兰阳性菌感染;PCT、CRP及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肺炎预后的判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对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156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清PCT水平分为脓毒血症组58例和非脓毒血症组98例。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测定所有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计算并分析PCT及CRP预测脓毒血症的敏感性、特异度指标,脓毒血症组患者采集血培养。年龄大、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状况差、糖尿病是急性肾盂肾炎合并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脓毒血症组患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82.76%,革兰阴性菌34株占70.83%,革兰阳性菌14株占29.17%;随着PCT水平升高,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血清PCT水平能早期正确鉴别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合并脓毒血症,血清PCT水平高低可作为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病情变化指标及预后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已使用抗菌药物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病原菌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9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同一时刻行PCT检测和血培养,且培养结果为单一病原菌的血流感染患者,对其血培养结果与PCT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有119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G+菌37例(31.1%),PCT浓度为0.49(0.16~1.59)ng/ml,G-菌82例(68.9%),PCT浓度为0.71(0.27~2.74)ng/ml,G+菌和G-菌PC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09)。G+菌中以肠球菌属的PCT浓度最高,为3.35(0.95~28.79)ng/ml,G-菌中以肠杆菌属的PCT浓度最高,为5.25(0.22~35.89)ng/ml,不同菌属感染的PCT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对于已使用抗菌药物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无法判断是G+菌还是G-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致病菌类型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及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病原菌细菌谱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结果 ICU共分离出病原菌12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6.7%,革兰阳性菌占16.1%,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2株,占革兰阳性菌73.8%.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黏质沙雷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呼吸内科共分离出病原菌8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8%;革兰阳性菌占21.4%.结论 ICU及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ICU较呼吸内科所占比例更高.两者均呈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了解细菌种类分布和耐药趋势,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几种炎症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预测诊断价值比较和联合应用效能评价。方法 收集疑为菌血症患者236例,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分为两组:细菌性血流感染组(93例)、血培养阴性组(143例),比较两组中5种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细菌性血流感染组PCT、IL-6、NLR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均<0.05),而CRP、WBC与血培养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面积中WBC的AUC最小(0.56),诊断效能最低;PCT的AUC最大(0.93),效能最好。单一指标中CRP敏感度最高(92.88%),但特异性较低(65.32%)。PCT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综合诊断效能最好,分别为89.68%和85.71%。联合检测中发现(WBC+NLR)与PCT、CRP、IL-6指标多种联合下,特异性低,易造成假阳性增多。(PCT+CRP+IL-6)3者联合检测效能最好,敏感度最高(98.03%),阳性预测值达94.44%,约登指数最大(0.84)。结论 炎症指标可作为诊断血流感染的有力补充,在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综合诊断效能中,单一指标中PCT优于CRP、IL-6、WBC、NLR,(PCT+CRP+IL-6)3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细菌性血流感染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率,有助于临床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98例新生儿血流感染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86例)和革兰阳性菌组(112例),同时选取90例血培养阴性患儿为对照组。革兰阴性菌组男45例、女41例,日龄(15.15±2.63)d;革兰阳性菌组男58例、女54例,日龄(15.35±2.41)d;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日龄(15.65±2.78)d。对3组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观察检出菌构成比及相应血清PCT水平,同时比较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血清PCT水平分布情况。采用F检验、χ²检验。结果 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7.53±1.93)μg/L、(2.91±0.83)μg/L]、CRP[(37.32±16.61)mg/L、(30.73±15.94)mg/L]、WBC[(17.23±3.43)×109/L、(15.53±3.12)×109/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07±0.02)μg/L、(9.32±3.35)mg/L、(8.54±2.3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7.53±1.93)μg/L比(2.91±0.8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诊断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44%、92.22%、96.39%、88.30%、86.67%,均高于CRP和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培养检出菌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41.86%(36/86)、38.39%(43/112)、27.91%(24/86);PCT水平最高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新生儿[(11.21±3.32)μg/L],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新生儿[(9.32±3.43)μg/L]。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PC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用于鉴别细菌感染类型,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临床常用的诊断监测指标:降钙素(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乳酸(LA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7例脓毒血症患者设为脓毒血症组,54例ICU非感染性重症患者为非脓毒血症组,59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PCT、hs-CRP、BNP、LAC检测情况,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PCT、hs-CRP、BNP、LAC在对照组、非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组中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BNP、LAC对脓毒血症诊断ROC曲线分析诊断切点分别2.75 ng/ml、108.60 mg/L、345.80 mg/L、2.92 g/L,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诊断符合率、阴阳性预测值均以PCT较好,曲线下面积以PCT最高0.815,BNP最差0.635.结论 PCT在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上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