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2013—2017年医疗机构检测发现艾滋病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医疗机构检测主要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知情不拒绝"的原则,对术前检测、性病门诊检测、受血(制品)前检测、孕产期检查和其他就诊者检测的5类就诊者动员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收集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2013—2017年每年新报告病例数据和医疗机构上报的HIV抗体检测数据。利用Excel和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黑龙江省医疗机构开展HIV抗体检测人次数从2013年的1 307 171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 756 242人次,增加了34.35%。粗检出率从2013年的2.86/万上升至2017年的3.74/万,其中术前检测粗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χ~2=6.240;P<0.05)、性病门诊和其他就诊者的粗检出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χ~2值分别为13.847,6.075;P<0.05)。结论应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的检测覆盖面,尤其在性病相关的重点科室开展常规PITC。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成华区艾滋病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PITC)工作模式,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收集成华区2008—2015年艾滋病PITC检测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华区已建立7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16个艾滋病快速检测点,医务人员主动提供PITC 324 755人次,检出HIV抗体阳性501例。PITC确诊HIV阳性检出率从2008年的0.10%上升到2015年的0.21%,经线性趋势χ~2检验,成华区PITC确诊HIV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26.761,P0.01);医疗机构艾滋病PITC检测人次数占总就诊人次数的百分比从2008年的0.82%上升到2015年的3.60%,经线性趋势χ~2检验,成华区医疗机构艾滋病PITC检测人次数占总就诊人次数的百分比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48857.187,P0.01)。结论成华区艾滋病PITC工作模式能较好地运用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有效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成都市医疗机构HIV检测及病例发现数据,为制定更精准有效的艾滋病检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2014-2018年成都市HIV检测和疫情历史卡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4-2018年成都市医疗机构检测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30.24%。近5年医疗机构检测量占全市总检测量的81.35%,新报告病例数占全市新报告病例数的78.8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有效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289.30,P0.01),市级医疗机构有效检出率最高(3.07‰)。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晚发现比例不同(χ~2=158.41,P0.01),基层医疗机构晚发现比例最低(31.48%),低于区县级(42.31%)、市级(44.31%)和省部级(43.23%)。除省部级医疗机构外,各级别医疗机构晚发现比例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成都市市级医疗机构检测发现HIV感染者和病人效率最高,应在市级医疗机构不断加大检测力度;基层医疗机构晚发现比例最低,应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扩大HIV检测覆盖面,实现病例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上海市静安区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服务(PITC)工作的效果。方法收集静安区2008—2014年HIV检测数以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数,分别计算总体HIV阳性率、PITC阳性率和非PITC阳性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PITC发现的感染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 98.00%的检测数来自PITC,64.62%的感染者通过PITC发现,检出率为57.95/10万。2008—2014年总体HIV报告阳性率(P0.001)、PITC(P0.001)与非PITC(P0.001)的报告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三级医疗机构为开展PITC的主要场所,且性病门诊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与非PITC发现的感染者相比,PITC发现的HIV感染者中,50岁及以上(P=0.011)、女性(P=0.002)及非同性传播(P0.001)者比例更高。结论 PITC是静安区HIV检测数和阳性数的主要来源。为达到尽可能多发现、早发现HIV感染者的目的,静安区应长期坚持开展PITC。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齐齐哈尔市三家试点医院实施扩大性病就诊者艾滋病检测策略效果,为在全市范围推广提供可行性策略依据。方法收集三家试点医院2015—2018年1—6月性病就诊者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检测数据(其中2015年是基线数据),进行年度间HIV检测率比较和各年度内医院间HIV检测率比较。年度间比较采用趋势χ~2检验,年度内医院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 2015—2018年,三家试点医院HIV检测率从16.6%提高到86.8%,年度间呈上升趋势(χ~2=2 687.940,P<0.01);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HIV检测率从20.9%提高到96.2%,年度间上升趋势(χ~2=1 300.870,P<0.0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HIV检测率从7.8%提高到79.7%,年度间呈上升趋势(χ~2=976.797,P<0.01),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HIV检测率从19.4%提高到87.9%,年度间呈上升趋势(χ~2=624.848,P<0.01)。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各年度HIV检测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家医院。结论齐齐哈尔市扩大性病就诊者艾滋病检测策略有效扩大了性病就诊者HIV检测,大型综合医院实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泉州市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与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两种策略发现HIV抗体阳性病例的特征,探讨适合本地的早发现策略及AIDS综合防控策略。方法收集泉州市2016—2018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按样本来源分为VCT组和PITC组,对比分析2组病例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晚发现和治疗等情况。结果泉州市2016—2018年经VCT发现HIV抗体阳性448例,其中AIDS 105例(23.4%);经PITC发现HIV抗体阳性1 126例,其中AIDS 395例(35.1%);经PITC发现的病例占比3年中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PITC组相比,VCT组年龄较为年轻(平均38.2岁与45.8岁)、商业服务者居多(27.0%与11.8%)、文化程度≥高中者占比较高(43.1%与23.0%)且未婚占比较多(41.7%与23.6%);两组传播途径均以异性传播为主,但VCT组同性传播占比例较高(42.4%与11.5%);VCT组首次CD4检测均值较高(356.8/mm~3与276.6/mm~3);VCT组病例晚发现率(24.8%与36.4%)及当年病死率较低(2.0%与10.6%),其治疗率高于PITC组(84.4%与72.6%)。结论 VCT是发现早期病例的重要手段,PITC是发现病例的主要途径,需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特别是发挥PITC在早发现病例方面的作用,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宁波市镇海区3家综合性医院报告的性病患者HIV抗体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筛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信息系统收集2017—2018年镇海区3家综合性医院报告的性病患者资料,以及2016年10月—2018年12月3家综合性医院HIV抗体检测资料,分析性病患者HIV抗体检测比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病患者HIV抗体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7—2018年镇海区3家综合性医院共报告性病患者1 014例,HIV抗体检测比例平均为82.25%。2018年HIV抗体检测比例为84.49%,高于2017年的79.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报告(OR=1.811,95%CI:1.248~2.629)、50~96岁(OR=3.256,95%CI:1.606~6.601)是性病患者HIV抗体检测的促进因素;报告科室为泌尿外科(OR=0.204,95%CI:0.083~0.501)、性病类型为淋病(OR=0.222, 95%CI:0.130~0.394)、生殖道沙眼衣原体(OR=0.166, 95%CI:0.094~0.295)、生殖道疱疹和尖锐湿疣(OR=0.198,95%CI:0.053~0.746)是性病患者HIV抗体检测的阻碍因素。结论镇海区实施促进性病就诊者HIV抗体检测策略后,综合性医院性病患者HIV抗体检测比例大幅提高。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等其他性病类型患者HIV抗体检测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梅州市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检测情况,为制定HIV检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HIV检测数据为依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 - 2018年梅州市8个县(市、区)的医疗机构、重点人群、羁押人群及其他人群共1 943 423人进行HIV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1 656人,阳性率为0.09%。HIV检测人数各年平均增长率为29.17%;各年间、各县(市、区)间的HIV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29,P<0.001;χ2=332.371,P<0.001)。2010 - 2018年医疗机构的HIV抗体累计检测量占总检测量的82.34%,检出的阳性数占总阳性数的74.15%。结论 梅州市HIV检测工作进展显著,医疗机构是HIV感染者主要的发现机构,应继续推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主动开展HIV检测咨询(PITC)的策略作为HIV检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在建筑业农民工中开展防控艾滋病的宣传干预效果,提高艾滋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和安全套的使用率,有效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方法一年4次向全市10家建筑工地农民工免费提供安全套和咨询检测,普及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等宣传干预。统计分析宣传干预前后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和接受HIV抗体检测率等。结果干预前、后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9.01%和8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90,P0.050);最近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8.57%和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50);HIV抗体检测率分别为28.40%和3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P0.050),干预前后均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梅毒阳性率由干预前的3.30%下降为干预后的0.68%。结论在建筑业农民工群体中深入、持久开展艾滋病宣传干预,可以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从而降低艾滋病性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叶晟  雷建萍 《职业与健康》2014,(22):3300-3301
目的了解大冶市2010—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基本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大冶市VCT门诊求询者的人口学信息、求询者来源和类型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大冶市共有3 323人接受了VCT服务,求询者中以主动求询者为多,占69.33%;不同年份主动求询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5 2,P〈0.05)。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93%,各年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5%、0.48%、0.96%、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1 6,P〉0.05)。按不同年份分不同发现途径进行阳性率比较,通过VCT发现阳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03 1,P〈0.01),通过临床途径和其他途径发现阳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584 5、0.253 0,均P〉0.05)。结论 VCT在艾滋病疫情发现方面作用有限,在医疗机构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PITC)应成为以后发现疫情的主要策略来倡导和落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州省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况,分析HI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8年4—8月对以性病症状为主诉到皮肤性病科室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纳入2 455名研究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0.0%。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1%(26/2 455)。就诊者中发生临时性行为、曾被诊断患有性病的比例较高,在发生高危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贵州省9个市/州中,地区分布有差异(χ~2=14.76,P=0.034)。六盘水市的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9%(13/442),高于其他市/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离异或丧偶、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和曾患性病与HIV感染有显著关联(P 0.05)。结论贵州省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应对离异或丧偶、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和曾患性病的性病门诊就诊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西省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开展情况,为今后艾滋病检测咨询工作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从江西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检测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5、2016年江西省通过PITC开展的HIV筛查数分别占当年筛查人次数的69.57%、69.31%、67.71%,呈逐年下降趋势;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0.45/万、10.96/万、11.4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确证新发现的HIV/AIDS人数分别占当年全省新发现的HIV/AIDS人数的60.34%、59.60%、61.00%.全省范围内,赣州市、上饶市、景德镇市和鹰潭市HIV筛查年构成比呈稳定上升趋势,南昌市、宜春市、九江市、萍乡市、抚州市、新余市HIV筛查年构成比呈稳定下降趋势.检测样本来源中,其他就诊者检测这类的HIV筛查年构成比呈稳定上升趋势,孕产期检查、受血(制品)前检测这两类HIV筛查年构成比呈稳定下降趋势,且性病门诊检测这类样本的年HIV筛查阳性率呈稳定上升趋势.结论 2014-2016年江西省医疗机构通过PITC开展HIV筛查的人次数逐年增加,筛查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机构PITC已经成为江西省发现HIV阳性人员的主要途径,其中医疗机构性病门诊就诊者HIV筛查阳性率最高;各地执行PITC策略的力度不一;医务人员PITC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东台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情况及HIV、梅毒和丙肝(HCV)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哨点监测期间(4-6月),对东台市纳入监测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梅毒、HCV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2—2014年共调查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1 177人,艾滋病知识知晓比例为81.1%,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45.98,P<0.01)。最近3个月与暗娼、临时性伴、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分别占64.7%、30.2%、0.1%;性病患病率7.6%,3年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P<0.01)。梅毒抗体阳性率4.1%,3年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P<0.01);HIV、HCV抗体阳性率均为0.3%,3年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东台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比例较高,梅毒患病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选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PITC策略过程中实施抽血检查的人员500名,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组,而后选择同期自愿接受艾滋病检查与咨询的人员500名,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常规组。统计分析两组HIV检测率以及阳性检测率。结果:开展PITC策略过程中所选择的500名抽血检查人员中,HIV检测率达到了84.80%(424/500),HIV阳性检测率为5.42%(23/424);自愿接受艾滋病检查与咨询的500名人员中,HIV检测率达到了71.40%(357/500),HIV阳性检测率为0.28%(1/357)。比较两组HIV检测率、HIV阳性检测率,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PITC策略,可促使艾滋病检测率进一步提高,可行性较大,应用价值较高,值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接受HIV检测阳性告知后不同时期艾滋病知识和高危性行为改变情况,为进一步做好HIV感染者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云南、广西两地四县(区)于2006年1月初至2008年6月底期间通过网络直报上报到"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并且血清HIV抗体确认实验阳性或替代策略Ⅱ阳性且完成首次随访的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在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高危性行为等. 结果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共889名HIV感染者接受了HIV阳性检测结果告知,其中以2008年1月至6月接受告知的HIV感染者比例最高(3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晓HIV检测阳性结果后1.5~2.0年组和0.5~1.0年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P<0.05),两组过去6个月性行为发生频次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8.93,P<0.01),且HIV感染者在知晓阳性结果后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X~2=11.92,P<0.01). 结论 HIV感染者在接受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后,不同时期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性行为均有相应的变化.完善HIV检测咨询和阳性结果告知后的服务,在HIV感染者接受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后2年进行1次随访,加强艾滋病方面的预防干预可降低高危性行为,防止HIV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淮安市HIV/AIDS既往接受HIV抗体检测情况,为完善艾滋病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淮安市截止到2017年底的HIV感染者数据,对HIV/AIDS既往检测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94例,其中15.62%的感染者既往接受过HIV抗体检测。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6.06,95%CI:2.85~12.88)、样本来源于检测咨询(OR=4.39,95%CI:2.41~7.98)和专题调查(OR=2.17,95%CI:1.05~4.50)、确证年份在2013年以后是影响艾滋病感染者既往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因素。结论淮安市HIV/AIDS既往接受检测的比例较低,其他就诊者检测是发现感染者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推广PITC服务,扩大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淅川县孕产妇HIV检测服务情况及艾滋病知识和行为情况,为制定预防母婴传播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提供HIV检测服务,并进行认知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分析变化趋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2015年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从2012年的64.46%上升到2015年的91.01%,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 035.87,P0.05),其中孕早中期孕妇初次接受HIV抗体检测率从2012年的37.09%上升到2015年的64.01%,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1 383.37,P0.05);住院分娩产妇仅产时HIV抗体检测率从2012年的34.43%下降到2015年的9.08%,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1 223.85,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2012年的65.8%上升到2015年的90.8%,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1 502.46,P0.05),但在行为上潜在一定危险。结论淅川县孕产妇产前HIV检测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今后应强化针对性健康教育,提升孕早期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泉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频数分布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泉州市1991—2017年艾滋病疫情监测资料。结果泉州市1991—2017年HIV/AIDS病死率20.2%(565/2 803);死亡病例生存时间中位数173.46d;首次CD4T淋巴细胞均值(240.69±212.68)个/μL,明显低于存活组(305.86±216.08)个/μ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IV/AIDS病例死亡的因素是:未接受抗病毒治疗(OR=25.06)、感染途径为血液传播(OR=11.63)、病程为艾滋病(OR=4.11)、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就诊检测(OR=2.86)、现住址在山区(OR=2.27)、文盲(OR=2.23)、小学(OR=2.08)、年龄(OR=1.03)、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OR=0.56)。结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经血液传播、病程为艾滋病、经医疗机构就诊检测、文盲/小学文化等,是泉州市HIV/AIDS的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复检和确证实验结果,提高实验室HIV抗体检测能力。方法对石家庄市2013—2015年HIV抗体初筛阳性的样品,采用ELISA试剂和快诊试剂进行复检,任一复检试验阳性的样本,再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实验。结果共收集2 684份初筛阳性样本,复检阳性率为65.76%,WB确证阳性率为71.16%。确证HIV-1抗体阳性病例1 256例,以男性为主(占89.49%),主要集中在26~45岁(占50.08%),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93.71%),以同性性接触为主(占67.71%)。WB带形图多为9条带(占55.33%),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占96.02%。不确定样本中完成追踪检测51人,有28人转阳,占54.90%。49.97%的复检阳性样品来自医疗机构,35.58%来自疾控中心。送检机构的确证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疾控中心(81.69%)、医疗机构(74.72%)、出入境检验机构(34.85%)、采供血机构(3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证病例来源,主要为术前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者,分别占37.73%和29.91%。结论石家庄市HIV确证检阳性率相对稳定,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和艾滋病自愿检测(VCT)已逐步成为发现HIV感染者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毛玉梅 《职业与健康》2012,28(6):718-719
目的分析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初筛实验室2005—2010年HIV抗体检测结果,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该CDC承担检测的重点人群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2005—2010年北京市怀柔区重点人群检测10 807人,HIV抗体阳性率为0.17%,男男同性恋(MSM)人群阳性率检出最高,为6.94%。5种重点人群(暗娼、羁押人员、男男同性恋者、性病就诊者、自愿咨询)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24,P0.01)。HIV阳性者中83.33%的是20~39岁的青年人。结论北京市怀柔区重点人群中MSM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阳性者中的青年人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