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目前,我国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为100/100万人口,男女发病率分别占55%和45%~([1]),而全国血液透析患者病例信息登记系统统计,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国透析人数达33 021人,而血液透析中低血压(IDH)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40%~([2])。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指透析前血压正常或高血压患者在透析中血压快速下降≥30 mmHg(1 mmHg=0.133 kPa),或透析前收缩压<100 mmHg,透析时血压下降<30 mmHg,并有临床症状~([3])。在透析过程中反复发生低血压,常  相似文献   

2.
对 16例新透析患者 (透析时间在 30d)和透析时间 >1年的 19例患者蛋白质丢失与透析时间、腹膜平衡试验 (PET)及尿素清除指数 (KT/Vurea)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两组患者腹透液中 ,蛋白质丢失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PETD/Pcr值≥ 0 6 5患者腹透液中 ,蛋白质丢失量与PETD/Pcr值 <0 .6 5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尿素清除指数 (KT/Vurea)≥ 2 0与KT/Vurea<2 0患者腹透液中蛋白质丢失量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提示 ,常规CAPD无腹膜炎患者腹透液中蛋白质丢失量与透析时间 ,小分子溶质转运 ,透析是否充分无相关性 ;进一步支持大分子蛋白质转运与小分子溶质转运可能为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孕妇28岁,孕3产1,2017年5月4日8:30入院。LMP:2016年8月6日,孕期平顺,15d前BP 120/90mmHg(1mmHg=0.133kPa),尿蛋白(+),5d前BP 120/90mmHg,尿蛋白(++)。入院:无不适主诉,BP 126/84mmHg,宫高32cm,腹围106cm,无宫缩,浮肿(+),宫口未开,宫颈评分:3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超滤率下线性超滤模式透析(UP)与标准透析(SD)对透析过程中血容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稳定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达到干体重时匀速超滤超滤率<0.5L/h、0.5-1.0L/h及>1.0L/h各10例,每例进行UP、SD各10次,监测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BV)、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例次。结果超滤率<0.5L/h时,SD与UP对透析中血容量的影响无差异;超滤率0.5-1.0L/h时,UP在透析过程中RBV、MAP较SD稳定(P<0.05),症状性低血压发生少(P<0.05);超滤率>1.0L/h时,UP透析1、2、3小时RBV、MAP、HR变化较SD明显(P<0.05),透析4、4.5小时虽然UP较SD稳定(P<0.05),但发生症状性低血压总例次无差异(P>0.05)。结论超滤率<0.5L/h时UP与SD维持血容量稳定无显著差异;0.5-1.0L/h时UP具有较好维持血容量稳定作用,可显著减少症状性低血压发生;>1.0L/h时UP维持血容量作用及减少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与SD比较无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无透析肾移植和血透(HD)及腹透(PD)后肾移植的人/肾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及感染情况.方法:回顾调查无透析肾移植病人50例,随机抽取术前基本情况相仿的HD及PD后肾移植各50例做为对照.结果:无透析组1年、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98%,94%/94%;HD组1、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96%,94%/90%;PD组1、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96%,94%/90%.3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透析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8%,HD组18%,PD组14%,3组比较无透析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慢性排斥反应(CR)发生率均为4%,相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透析组DGF发生率10%,HD组22%,PD组18%.无透析组DGF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透析组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为12%,HD组14%,PD组10%,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透析组术后肝炎患者4%,HD组14%,PD组8%,HD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满足血肌酐<750μmol/L,血钾<6g/L,24h尿量>1000ml的尿毒症患者直接行肾移植术,安全可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腹膜透析病人的中心动脉脉压水平,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单中心横断面研究,共纳
入23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均接受腹膜透析3月以上)。采用SphygmoCor无创主动脉脉波分析仪检测病人的中心动脉收
缩压和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舒张压。CVD定义为临床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外周血管性疾病。结果有
CVD的腹膜透析病人中心动脉脉压水平显著高于无CVD者(51.7±22.5 mmHg vs 43.7±17.8 mmHg,P=0.004),而肱动脉脉压在
两组病人间无显著差异(66.7±25.3 mmHg vs 61.9±19.7 mmHg,P=0.1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中心动脉脉压仍独立与
CVD相关(校正后OR 1.33,95%置信区间1.01-1.73,P=0.04)。结论高中心动脉脉压水平与慢性腹膜透析病人CVD相关。
  相似文献   

7.
刘晓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490-149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患尿毒症并规律透析1年,高血压病史。此次透析前几个小时(时间具体不详)于家中口服"冰块"后自觉上腹、后背部疼痛不适,以中上腹明显,无发热,恶心、呕吐、烧心、泛酸,上机后给予止痛药止痛,透析30 min自觉症状加重,随即测得体温36.7℃,血压160/90 mmHg(1 mmHg=0.133kPa),脉搏79次/min。遵医嘱立即下机转急诊科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患者常由于高血压引起心血管并发症而死亡,持续严重的高血压亦会加剧肾脏的损害,因此,在慢性肾衰中,控制高血压是一个重要课题。用腹膜透析疗法(腹透)对控制尿毒症和高血压疗效均佳,鉴于国内仍未有报告,今将我院1979~1981年6月的26例分析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一) 本组26例均为晚期慢性肾衰有高血压的患者(高血压的标准为:舒张压>90mmHg。或/及收缩压:39岁以下>140mmHg、40~49岁>150mmHg),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6~46岁,平均年龄38岁。腹透前平均血压为183/110mmHg(144/98~230/150mmHg)。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尿酸性肾病、肾结核、糖尿肾病、狼疮性肾炎各1例。共透析了122.7个病人透析月,透析时间最长1例为580天。3例血浆肾素活性的测定结果正常。(二) 疗效评定:1.疗效显著:腹透后血压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仅需服少量降压药。2.有效:舒张压较原来下降20mmHg以上,收缩压亦有相应下降。3.微效:腹透后舒张压较原来下降10~20mmHg,收缩压有相应的下降。4.无效:腹透后血压无下降或舒张压仅降低≦9mmHg。  相似文献   

9.
<正>例1男,42岁。2009年6个月无明确诱因觉全身无力,活动后气短,无明显疼痛,无骨及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67.8×109/L、血红蛋白121 g/L、血小板162×109/L,中性粒细胞0.86。拟诊断为慢性白血病,由于检查条件所限,未能明确诊断。于2009年7月2日入本院。查体:体温36.8℃,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浅表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毒毛旋花子K间歇疗法 (简称ISKT)治疗保持窦性心律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 0 0例窦性心律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 :A组 98例采用维持量地高辛治疗 ;B组 10 2例采用ISKT。结果 :心率 (HR)、左室射血分数 (LVET)及血压 (BP)治疗前与治疗后 3个月比较 ,在A组分别为 :88± 12及 6 8± 12 (次 /min ,P <0 .0 1) ;0 32± 12及 0 40± 12 (P <0 .0 1) ;12 6± 2 1/ 90± 6及 12 8± 2 1/ 80± 15 ,(mmHg,P >0 .0 5 ) ;在B组分别为 :90± 10及 70± 11(次 /min ,P <0 .0 1) ;0 .32± 0 .10及 0 48± 0 10 (P <0 .0 1) ;12 8± 2 0 / 91± 7及 110± 10 / 76± 10(mmHg ,P <0 .0 1)。治疗 3个月后两组间比较 :HR(P >0 .0 5 ) ;LVEF(P <0 .0 5 ) ,Bp(P <0 .0 0 1)。B组的心功能有较好的改善 ,因心绞痛而服用的硝酸甘油量较少 ,两组洋地黄中毒或过量发生率的差别无显著性的意义。结论 :对窦性心律的冠心病心力衰竭 ,ISKT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未婚未育,29岁,主因"体检发现盆腔肿物10d"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0次/min 脉搏:78次/min血压:110/65mmHg(1mmHg=0.133kPa)。下腹部稍隆起,压痛,下腹部可触及一拳头大肿块,形态尚规则,质中,与周围组织界尚清; 妇科检查,宫颈口闭,中度柱状上皮外移,无接触性出血,无举痛。超声提示盆腔可探及一混合性回声,以实性为主,边界清,包膜光滑,内部回声欠均匀,大小约  相似文献   

12.
<正>1 病例资料患儿男性,16岁,2018年10月3日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1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5d"入院。2015年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A)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入院查体:体温:38.7℃,脉搏:140次/min,呼吸:56次/min,血压:118/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端坐呼吸,双肺可闻及大量湿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44.9×109/L,Hb  相似文献   

13.
1 感染性休克的定义 1991年美国胸科学会和危重医学学会联合讨论提出以下概念:(1)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包括下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临床症状:体温>38℃或<36℃,心率>90bpm,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WB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无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新发脑梗死病史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表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纯用药,观察组在用药基础上进行肢体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其他情况。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17.33±2.56,对照组16.65±3.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4.54±3.17,对照组16.32±5.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显示,观察组有2例(4.5%)再次发生脑梗死,对照组有5例(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脑梗死体积缩小者25例(56.8%),对照组12例(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压分别为105140/55140/5590mmHg,10090mmHg,100145/55145/5595mmHg,对照组分别为10095mmHg,对照组分别为100140/55140/5595mmHg,9595mmHg,95145/60145/6090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治疗可以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生率、促进脑梗死体积的缩小,同时不会影响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已婚。于2018年5月8日因"怕热、多汗及消瘦1个月"到我院门诊就医,体检:体温:37℃,脉搏:110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25/71mmHg(1mmHg=0.133kPa),神清,突眼征(+),右侧甲状腺I°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HR:11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心前区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神经系统查体未获明显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制符合临床特征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 2只随机分为腹膜炎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腹腔内注入标准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3× 1 0 9cfu(腹膜炎组 )或生理盐水 1ml(对照组 ) ;48h后 ,在急性尿毒症模型下行腹膜透析 6h ,观察不同时点腹透液 (D)内葡萄糖浓度变化及肌酐 (Cr)、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与血清中浓度 (P)比值 (D/P)以及白细胞数的变化和水的超滤。结果 :腹膜炎组葡萄糖D/DO 低于对照组(P <0 .0 1 ) ;D/Pcr,D/PTP,D/PAl,D/PIgG及白细胞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通过兔腹腔内给予标准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研制出的腹膜透析腹膜炎模型 ,具有小分子溶质转运增加 ,大分子蛋白转运增加 ,超滤量减少和腹透液内白细胞数增多等特点 ,与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基本一致 ,是一个较理想的腹膜透析腹膜炎兔模型  相似文献   

17.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0岁,2019年4月23日于我院急诊就医,患者自述做饭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咽喉部不适伴呼吸困难、背部疼痛,伴大汗、伴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四肢无力,瘫倒于沙发。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0余年,规律口服替米沙坦治疗,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5次/min,呼吸39次/min,血压76/34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98%。神志清楚,语言无力,  相似文献   

18.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19,40(5):600-601
<正>患者,女性,83岁,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呕吐3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体检:体温36. 2℃,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90 mmHg (1 mmHg≈0. 133 kPa)。腹平软,两侧对称,未见肠型及蠕动波,Murphy’s征阳性,余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及双肾区均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WBC 11. 14×10~9/L。  相似文献   

19.
一、对象 收集我科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1日入SICU救治的腹腔感染致脓毒血症病人共29例.按照2001年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对于脓毒症定义,所选择的病人均符合存在感染或高度怀疑存在感染同时符合SIRS2项或2项以上者,其表现为(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分;(3)呼吸>20次/分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32 mmHg(1mmHg=0.133 kPa);(4)白细胞(WBC)计数>12.0×109/L或<4.0×109/L,或未成熟中性粒细胞>0.10以上,其中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岁(42.5±17.6)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64例,按血压水平分为A组BP1 (140/90mmHg≤BP<160/100 mmHg)72例;B组BP2(160/100 mmHg≤BP<180/110 mmHg)55例;C组BP3(BP≥180/110 mmHg)37例。每组按RHR分为RHR1组 (RHR<60次•min-1)、RHR2组(60次•min-1≤RHR<70次•min-1)、 RHR3组(70次•min-1≤RHR<80次•min-1)和RHR4组(RHR≥80次•min-1)。入选患者空腹测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径(CAD)。结果:RHR4组的GLU、TC、TG、BSP均高于RHR1~RHR3 各组(P<0.05或P<0.01);RHR4、RHR3组与RHR1、RHR2组比较TMT增厚、CAD增大(P<0.05或P<0.01)。结论:随着RHR的增加颈动脉IMT和CAD的数值有明显的增加,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