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改良经脊柱内椎间孔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腰椎活动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及腰背肌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odic改变对经皮椎间孔镜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科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切除术(PELD)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示是否伴有Modic改变将其分为MC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 d、术后3和6个月的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腰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腿痛VAS评分、术前ODI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3 d、术后3和6个月腰痛VAS评分MC组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3和6个月MC组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3和6个月MC组ODI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同时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6个月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有改善(P < 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术对伴随Modic改变(Ⅱ型)的LDH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治疗手段,但Modic改变会影响术后腰痛的缓解,针对此类患者需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LDH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对症处理及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于入选时、训练3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同时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下肢放射痛及腰椎活动度改善情况。 结果 入选时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训练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增高(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度有效率及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LDH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皮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5/骶1椎(L5/S1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对比。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亳州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L5/S1 LDH患者62例,其中采用经椎间孔入路32例(TELD组),采用椎板间入路30例(IELD组)。观察指标包括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2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01)、两组患者术后2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01),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手术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LD组有高髂嵴患者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符合手术指征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43例,采用UBE手术治疗,观察组39例,在UBE手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VAS、JOA评分,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红蛋白测定数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改善,且相应时间点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红蛋白测定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口服中药前两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较术后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用于腰椎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行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86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行PELD术治疗,对照组行TLIF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腰腿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操作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腰部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腿部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腰椎后伸、前屈角度较术前更高,而治疗组ODI、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腰椎后伸、前屈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术治疗LDH患者与TLIF相比创伤更小且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更好地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经皮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间盘切除量及咬骨体积等)及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与ODI功能障碍指数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间盘切除量及咬骨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2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0%比76.0%,P<0.05)。结论经皮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减压组、注射组及联合组,4组患者均常规给予依托考昔、马栗种子提取物等药物治疗;减压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注射组患者给予椎间孔注射治疗;联合组患者则给予非手术脊柱减压及椎间孔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d、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疼痛、生活质量、腰椎功能障碍等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疾患量表(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发现减压组、注射组、联合组患者疼痛VAS、QOL-SF36、ODI、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联合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4±1.2)分、(1.3±1.2)分和(1.1±1.1)分]、QOL-SF36评分[分别为(104.1±19.5)分、(105.2±22.2)分和(106.3±22.1)分]、ODI评分[分别为(8.6±6.5)分、(8.3±6.6)分和(7.5±5.8)分]及JOA评分[分别为(6.9±4.4)分、(6.3±4.5)分和(6.0±4.3)分]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结果(P<0.05)。治疗后6个月时联合组疼痛VAS、QOL-SF36、ODI及JOA评分较治疗后1个月时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12个月时联合组疼痛VAS、QOL-SF36、JOA评分较治疗后1个月时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非手术脊柱减压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同时还具有疗效持久、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UBE治疗组(n=30)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症状改善优良率、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感觉异常、硬膜外血肿)发生率。结果 UBE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6.47±29.78)mL,明显高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62.98±14.61)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58±11.52)min、(5.87±1.59)d,明显长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组[(34.45±9.63)min、(2.98±1.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治疗组术后ODI指数为(11.93±2.64)%...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LDH术后疼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于术前3 d至术后14 d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3 d至术后14 d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治疗优良率,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VAS和腰痛ODI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能够有效降低LDH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ODI评分,安全性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术后应用一体化康复模式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骨科康复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体化的骨科康复模式进行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的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开展术后一体化康复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作为腰椎减压术后早期首选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收治的98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A组行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B组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和腰痛改善情况等。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术中出血量明显比B组少,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明显较B组更短(均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和6个月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ODI)较术前明显降低,且两组JOA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和93.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LDH,疗效相当,但前者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且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Waveflex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技术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和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6例青壮年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一组(单一行髓核摘除治疗) 25例和联合组(腰椎后路Waveflex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复技术) 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18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活动范围和椎间盘高度的改善情况,并随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VAS、ODI、JOA评分与单一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12个月VAS明显低于单一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ODI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18个月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单一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直至末次随访时,单一组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椎间盘高度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病变节段活动范围比较,并无明显改变(P>0.05);联合组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椎间盘高度明显高于治疗前,病变节段活动范围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椎间盘高度明显高于单一组,病变节段活动范围明显低于单一组(P<0.01)。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切口感染等不良情况。结论相比单一常规髓核摘除治疗,腰椎后路Waveflex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技术可有效恢复青壮年LDH患者早期腰椎功能,改善病变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和活动范围,提高脊柱稳定性,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Solis、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45例,行Solis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25例为Solis组,行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为Zero-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至2020年6月,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跳跃节段活动度、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术后3、6、12个月融合节段融合率;比较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跳跃节段退变率。结果Solis组手术时间[(96.20±14.38)min]短于Zero-p组[(108.00±14.99)min](P<0.05),术中出血量[(76.28±13.86)mL]少于Zero-p组[(85.45±13.81)mL](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高于术前,N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NDI评分低于术后3个月(P<0.05),VAS评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lis组与Zero-p组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及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均大于术前(P<0.05),2组术后3个月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大于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P<0.05);2组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跳跃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lis组与Zero-p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跳跃节段活动度、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lis组术后3、6个月融合率(76.00%、96.00%)高于Zero-p组(55.00%、80.00%)(P<0.05),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与Zero-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跳跃节段退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olis与Zero-p椎间融合器辅助治疗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均可有效恢复神经功能,增加椎间隙高度,改善颈椎曲度,保持跳跃节段活动度,延缓邻近节段的退变,但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辅助可促进融合节段的早期融合,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以及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老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VAS、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50例老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ETD组和PEID组,每组7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PEID组的手术用时短于PETD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与PEID治疗老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PEID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予以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术后观察12个月.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12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定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定疼痛状况;比较两组颈椎矢状位参数、颈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脊髓前缘后移距离、脊髓膨胀度.结果(1)术后1个月、12个月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前及术后1个月、12个月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2个月两组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颈椎Cobb角、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研究组颈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为(2.21±0.54)mm、脊髓前缘后移距离为(1.85±0.37)mm,脊髓膨胀度测定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的颈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脊髓前缘后移距离、脊髓膨胀度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患者腰椎功能、应激反应及腰屈曲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LD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5.3 mm椎间孔镜经后侧后路施行神经根松解减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微创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诊断为LDH单侧单节段病变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5.3 mm椎间孔镜经后侧后路神经根松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2、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3、12月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问卷表评分,比较术后12个月腰椎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0.9±0.2)cm、手术时间(50.8±8.6)min、术中出血量(16.5±5.9)ml、术后住院时间(4.3±0.5)d,对照组分别为(4.6±0.8)cm、(72.3±15.2)min、(52.5±10.3)ml、(7.2±0.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25、14.623、32.625、6.524,P均<0.001)。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3、7 d的VAS评分分别为(5.7±1.1)、(3.3±0.6)、(1.2±0.3)、(0.5±0.1)分,对照组分别为(5.5±1.2)、(4.2±0.8)、(1.9±0.4)、(1.1±0.3)分,术后1、3、7 d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JOA评分分别为(8.1±1.6)、(19.3±4.2)、(23.2±4.9)、(25.8±5.2)分,对照组分别为(8.3±1.5)、(15.2±3.3)、(19.3±4.2)、(20.6±5.5)分,术后1、3、1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ODI评分分别为(43.7±10.6)、(18.3±5.2)、(10.2±3.9)、(1.8±0.5)分,对照组分别为(42.5±9.4)、(25.2±5.3)、(14.3±4.2)、(4.6±0.9)分,术后1、3、1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30/40)比75.0%(37/40),χ^2=4.501,P=0.034]。结论5.3 mm椎间孔镜经后侧后路神经根松解减压术治疗LDH创伤更小、康复更快,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实施脊柱核心稳定训练加腰背肌功能锻炼,随访12周,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下腰痛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方差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多时间点、组间和多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ODI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ODI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方差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多时间点、组间和多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患者JOA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5.3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6.51,P<0.05).结论 脊柱核心稳定训练有助于缓解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显著改善脊柱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