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前列腺增生症(BPH)经尿道汽化切割(TUVP)合并经尿道电切(TUR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4月~2006年8月间行TUVP结合TURP治疗的227例BPH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顺利,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均有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TUVP结合TURP治疗BPH,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手术安全,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BPH值得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殂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密度(PSAD)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BPH)及前列腺癌(PCa)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BPH与Pca患者血清PSA值,并在超声引导下检测所有患者前列腺体积,然后计算PSAD值。结果:两组患者PSA值无明显差异,PSAD值有较显著性差异。结论:PSAD有助于BPH与Pc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成为泌尿外科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课题。关于BPH的发病机制一直是泌尿外科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前公认的有以下几种学说:①雄激素学说,认为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在前列腺组织中积聚导致BP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BPH和前列腺癌MSCT多期扫描的强化特征及其与MVD、VEGF表达情况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25例BPH和15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观察BPH和前列腺癌在不同时期的强化特征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观察BPH和前列腺癌强化峰值、最大强化幅值及时间-密度曲线的特点。所有手术切除或穿刺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和S-P法VEGF、CD34免疫组化染色。对照分析MVD、VEGF在BPH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PH与前列腺癌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不同(P<0.01),前列腺癌强化峰值出现早于BPH。两组病例时间-密度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PH的强化曲线以I型(20/25)为主,前列腺癌以II型和III型(11/15)为主。BPH和前列腺癌的最大强化幅值分别为(42.00±10.99)HU和(45.60±6.88)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列腺癌组,VEGF的表达和MVD均显著高于BPH组(P<0.05,P<0.001)。在BPH和前列腺癌,VEGF与MVD显著相关(P<0.001,P<0.05);最大强化幅值与MVD明显相关(P<0.05)。在前列腺癌组,MVD与Gleason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VEGF与肿瘤分化程度、Gleason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血供丰富,MSCT多期扫描能够显示BPH和前列腺癌的血供情况及强化特征,对前列腺癌病灶的显示和诊断起重要作用;MSC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BPH和前列腺癌的微血管生成及其MVD、VE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及其比值(F/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110例BPH、205例慢性前列腺炎、15例PCa患者及56例健康对照者的T-PSA、F-PSA,并计算出相应的F/T值。结果3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T-P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患者的F/T与PC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T-PSA有助于区分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影响。方法8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A组36例为尿潴留组,留置导尿1周以上;B组50例无尿潴留。结果尿潴留患者平均PSA值(14.844±10.69)ng/ml,留置导尿1周后平均PSA值(2.94±1.80)ng/ml,无尿潴留组平均PSA值(1.41±1.71)ng/ml,三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潴留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留置导尿也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比值)对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使用Beckman Coulter公司Acces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以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分别检测经临床确诊的33例PCa、157例BPH患者及1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T—PSA、F-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PCa组和BPH组的T-PSA、FPSA及F/T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a组和BPH组分别有6例及57例患者TPSA值在4.00~10.00ng/mL范围内,此时T—PSA、F-PSA无显著性差异,但F/T比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般来说,T-PSA、F-PSA及F/T比值能较好地诊断和鉴别诊断PCa与BPH,但当T—PSA值在4.00~10.00ng/mL范围内时,T—PSA及F-PSA不能作为鉴别诊断依据,必须结合F/T比值才能更好地鉴别诊断PCa与BPH。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实用性。方法 总结我院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接受TURP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接受TURP治疗后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URP是治疗BPH的金标准,在基层医院有广泛前号。  相似文献   

9.
经尿道汽化联合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TUVP)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BPH196例。结果:平均手术操作时间65min,失血量86ml,切割前列腺组织重32g。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3月176例随访: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剩余尿均比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TUVP加TURP联合治疗BPH可以兼容二者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PKRP治疗高危BPH患者27例,随访2~14个月。结果手术时间30—100min,平均50±30min,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7Z真性尿失禁发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为(24.3±4.5)分,术后3个月降至(8.6±2.5)分(P〈0.01)。结论应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BPH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明显拓宽了BPH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血清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tPSA的比值(f/t)、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150例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50例,前列腺增生组50例,前列腺癌50例,患者血清tPSA、fPSA浓度,计算f/t比值,cPsA/tPsA、fP—SA/cPSA比值。结果PCa组的cPSA/tPSA、fPSA/tPSA和fPSA/cPSA比值的均值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PSA/cPSA与fPSA/tPSA比值密切相关(r=0.8810)。结论血清tPSA为前列腺的标志物,而f/t及fPsA/cPsA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hy perplasia,BPH)及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a)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表现以及灌注值,评价两者对BPH和P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6例患者行常规MRI及PWI扫描,分析BPH及PCa的常规MRI表现及所获得时间-信号曲线(TIC),计算最大灌注斜率(SSmax)。结果 35例PCa及41例BPH的TIC均有明显的上升支,较之BPH组,PCa组TIC上升支较陡峭,峰值高,达峰时间短;PCa组的SSmax高于BPH组(P〈0.05)。结论 MRI与PWI联合应用有助于PC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通道形成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通道形成术(Transurethral tunnel resecetion of prostate,TUT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1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TUTRP治疗高危BPH患者37例。结果 手术时间10~35分钟,切除腺体质量10~40克,术后排尿困难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 TUTRP对于高危BPH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经尿道电切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分区切割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重症BPH,结果:切除前列腺重量平均50.6g,平均手术时间55mm,无一例输血,无永久尿失禁及电切综合症(TURS)发生,结论:分区切割法能提高切除效率及质量,减少 并发症,重度BPH不是TURP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经尿道电汽化术结合电切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和经尿道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高龄(年龄〉70岁)BPH患者82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1年,排尿功能恢复满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S)、最大尿流率(Qmax)等方面有显著改善(P〈0.01)。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年龄在70岁以上伴有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合并症的高危BPH患者,经TUVP联合TURP治疗,具有出血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是高龄高危BPH患者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α-受体阻滞剂(盐酸特拉唑嗪)和5α-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的联合用药,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主观症状的缓解与客观指标的改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为老年BPH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370例服用盐酸特拉唑嗪和保列治的BPH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治疗后IPSS评分中的常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剩余尿量明显减少、尿流率明显增加、前列腺重量缩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 盐酸特拉唑嗪和保列治联合用药治疗BPH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学前列腺炎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的影响。【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43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前列腺炎的发生情况,分为单纯BPH组(n=35)和伴前列腺炎的BPH组(n=108),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前列腺体积,尿潴留发生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WSS),最大尿流率(MFR)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数值。【结果】在所选前列腺标本中,75.6%(108/143)的标本同时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伴组织学前列腺炎的BPH组患者与单纯BPH组相比其发病年龄、前列腺体积及血清PSA值明显升高(P〈0.05),而且其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要大于单纯BPH组(P〈0.05)。[结论]BPH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的检出率较高,组织学前列腺炎明显影响BPH的临床进展,其可能为BPH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残余尿量和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对120例BPH患者的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和发生尿潴留以及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SS、QOL、Qmax和尿潴留发生率在不同残余尿量患者中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在大小不同的前列腺体积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PH患者检测残余尿量的临床价值优于前列腺体积,可作为选择治疗方法的临床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刘鑫国 《临床医学》2006,26(9):32-32
目的探讨经尿道切除前列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切除前列腺的方法治疗112例BPH患者,其中部分病人有合并症或为高危BPH患者。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疗效较满意,提高了高危BPH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经尿道切除前列腺是治疗BPH的安全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在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且超声分型为弥漫浸润型的18例PCA患者及38例BPH患者采用TRUS检查,观察前列腺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情况,测量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弥漫浸润型PCA患者66.7%前列腺边界不规则,77.8%内外腺界线不清晰,50.0%内部回声极不均匀,BPH则分别为5.3%、26.3%和5.3%。两组前列腺内血流丰富程度、动脉R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的边界、内外腺关系及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对弥漫浸润型PCA与BPH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前列腺内的血流丰富程度及动脉RI对两者无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