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仇澜  戴体俊 《江苏医药》2012,38(12):1459-1461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抑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患者苏醒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关腹前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 μg/kg(A组)、30μg/kg(B组)或40μg/kg(C组).记录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评估诱导前(T1)、苏醒后即刻(T2)、苏醒后1 h(T3)、6 h(T4)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B、C组T2、T3、T4时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组,T3、T4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A、B、C三组意识恢复时间[(14.7±3.9) min vs.(17.4±3 7) min vs.(15.9±4.7)min]、拔管时间[(25.6±6.0)min vs.(25.7±5.2)min vs.(25.5±5.0)min]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苏醒时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6.7% vs.40.0%)(P<0.05).结论 关腹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剂量为30μg/kg可有效对抗停用雷米芬太尼的痛觉过敏,不良反应小,可认为是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全麻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下行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K2组,全麻诱导后加注氯胺酮0.5mg/kg并持续泵注6μg·kg-1·min-1至术毕;K1组,全麻诱导后仅单次加注氯胺酮0.5mg/kg;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氯胺酮作为对照。记录术中MAP和HR变化、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评估术后苏醒质量和VAS疼痛评分。结果气腹10min时,K2组MAP和HR低于K1组和C组(P<0.05);K2组术毕拔管时间长于K1和C组[(19.4±3.2)min vs.(12.3±2.7)min和(15.4±3.1)min](P<0.05),但拔管后躁动发生率小于K1组和C组(15% vs.55%和75%)(P<0.05)。K2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小于K1组和C组[(11±4)μg·kg-1·min-1vs.(15±3)μg·kg-1·min-1和(16±4)μg·kg-1·min-1][(4.7±1.1)mg·kg-1·min-1 vs·(6.0±1.5)mg·kg-1·min-1和(6.8±1.7)mg·kg-1·min-1](P<...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胃镜检查的年龄大于70岁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T组TCI丙泊酚0.5-1.8 μg/ml和雷米芬太尼0.5-1.0 ng/ml;S组根据经验静注丙泊酚1.5-2.0 mg/kg诱导,继以4 mg/s静注维持,术中出现呃逆、体动时酌情追加丙泊酚.记录围麻醉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药用量和苏醒时间.结果 T组术中循环较S组平稳.T组丙泊酚用量少于S组[(61.5±21.3)mg vs.(98.4±31.2) mg],苏醒时间明显短于S组[(62±38)s vs.(426±57)s](P<0.05).两组都未出现严重呼吸抑制.结论 与单用丙泊酚比较,采用TCI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能改善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药量,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或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肠癌根治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05 mg/kg和丙泊酚2.0 mg/kg,以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维持.维持麻醉SF组推注舒芬太尼0.4μg/kg后以0.05~0.07 μg·kg-1·min-1泵注,RF组推沌雷米芬太尼1.5 μg/kg后以0.08~0.12μg·kg-1·min-1泵注.记录术毕呼吸恢复、睁眼、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采用OAAS评分评价意识情况.结果 术毕,呼吸恢复[(15.1±3.8)min vs.(5.1±3.0)min]、睁眼[(16,6±8,1)min vs.(7,55±5.0)mini、拔管[(17.1±7.5)min vs.(8.04±6.1)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18.5±10.4)minvs.(9.5±8.6)min]SF组均长于RF组(P<0.05),SF组OAAS评分停药后30 min内明显高于RF组(P<0.05).RF组在麻醉诱导对血压明显低于SF组而苏醒期血压明显高于SF绀(P<0.01).RF组主诉疼痛时间明显早于SF组[(10.5±5.1)min vs.(55.6±18.5)min3(P<0.05).RF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SF组.结论 与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更加平稳,但苏醒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上腹部手术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时的循环变化及术后苏醒过程。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F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雷米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组(C组),观察术中循环功能、麻醉苏醒及停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R组与C组在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显著低于F组,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5±4·1)min,呼之睁眼时间(10·1±4·7)min,拔管时间(12·5±5·0)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4·3±6·5)min,均较F组短,苏醒期质量C组优于R组和F组。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麻醉时,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加用硬膜外麻醉可提高雷米芬太尼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6.
施正元 《江苏医药》2012,38(7):827-828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M)在全麻诱导中的镇静效应及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全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以DM 1μg/kg稀释成10ml静脉泵注8min;C组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给药后20min开始泵注丙泊酚0.4mg.kg-1.min-1,芬太尼1-2μg/kg和维库溴铵0.8-1.0mg/kg。记录用DM前(T0)、用DM后3min(T1)、6min(T2)、9min(T3)、18min(T4)以及插管前(T5)、插管结束后1min(T6)、插管结束后3min(T7)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MAP和HR。记录诱导期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0比较,D组T3和T4时的BIS值从94.6±2.7分别下降至84.9±9.0(P<0.05)和71.7±11.6(P<0.01)。D组T6和T7时BIS值略低于对照组(34.1±6.9和38.0±8.1vs.43.0±27.3和40.7±9.7)。与T0比较,D组T4时HR明显降低[(67.7±16.0)次/分vs.(57.2±11.6)次/分](P<0.01);与T5比较,D组T6、T7时的MAP和H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T5相比,C组T6和T7时的MAP均明显升高[(77.3±13.5)mm Hg vs.(94.4±20.0)mm Hg和(92.4±14.8)mm Hg](P<0.01)。D组丙泊酚最小诱导量和丙泊酚诱导总量均明显低于C组[(1.4±0.3)mg/kg vs.(2.4±0.3)mg/kg和(3.3±0.3)mg/kg vs.(4.5±0.2)mg/kg](P<0.01)。结论麻醉诱导前用DM 1μg/kg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减少诱导时丙泊酚用量,无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方丽萍  钱燕宁 《江苏医药》2013,(18):2145-2147
目的观察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全麻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LC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前和手术切皮前,S组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F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在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下采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围拔管期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清醒及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RS)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围拔管期HR和MAP、RS评分、清醒及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LC采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辅以等效剂量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均可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及术毕疼痛,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一致;但芬太尼的价格远低于舒芬太尼,应用芬太尼可以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复合雷米芬太尼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应用效果.方法 拟行ESD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咪唑安定复合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等.给药前、停止给药后10 min进行数字符号匹配试验(DSST)评分.结果 术中两组MAP、HR均稳定.首次剂量推注后,R组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低于P组.R组患者停止给药后10 min的DSST评分明显高于P组(P<0.01).恢复期R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P组(P<0.05).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ESD手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拔管前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2~0.7μg·kg-1·h-1,B组不用盐酸右美托咪定作为对照.记录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0 min以及2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BG)浓度.结果 与拔管前比较,B组拔管期MAP和HR均明显升高(P<0.05),A组拔管时和拔管后10 min的MAP和HR均低于B组(P<0.05).A组拔管后10 min的Cor明显低于B组[(253.2±33.7)mg/Lvs.(278.5±45.2)mg/L],BG亦低于B组[(5.18±0.59) mmol/L vs.(5.58±0.58)mmol/L](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轻上腹部手术患者拔管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Ⅱ组)。Ⅰ组静注雷米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2.0mg/kg,继而以丙泊酚3mg/(kg·h)加雷米芬太尼0.6μg/(kg·h)输注。Ⅱ组静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继而以丙泊酚4mg/(kg·h)输注。观察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及停药后5min(T4)的循环、呼吸情况,并记录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T0比较,Ⅰ组、Ⅱ组在T1~T3时,HR明显减慢(P〈0.05),MAP明显下降(P〈0.05);T4时Ⅰ组的MAP、HR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Ⅱ组的MA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Ⅰ组术中体动小于Ⅱ组(P〈0.01),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快于Ⅱ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起效快、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