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诊治2例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NBS)。报告如下。 例1:男,25岁。自幼双眼水平摆动不能固定,6月左右发现内斜视,1~2岁发现歪头视物,4岁时看细致物体时内斜视加重,看远物体时减轻,现在内斜视固定。查体:视力右0.7,左0,3,双眼视力0.8(均在代偿头位状况下检查),右眼内斜+35°,为注视眼。第一眼位无眼球震颤,外转时眼震明显加重,内转时减轻。左眼不能注视。双眼水平运动时若使用外转眼注视则双眼运动正常,若使用内转眼注视则外转眼不到位,表现假性外直肌不全麻痹。代偿头位为面向右侧转,即使遮盖左眼或在左眼前加与斜视角等量的三棱镜后内斜视及头位不  相似文献   

2.
病例1,男,58岁。因眩晕、视物成双、左侧肢体无力1天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血压 20/11 kPa,神清语利,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灵敏,右眼不能内收及外展,固定于中间位,左眼外展正常,有水平眼震,不能内收,聚合运动消失,右侧中枢性面瘫,舌居中,左上、下肢肌力Ⅲ级,共济运动正常,双侧肢体深浅感觉正常。头颅CT示桥脑右侧5.2mm×5.9mm低密度区,诊断为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一例低血糖引起的类似基底动脉血栓的进行性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女性,32岁,因故未正常进食伴慢性腹泻5天。凌晨上厕所时因头晕而跌倒三次,并感双下肢力弱,3h 后出现构音障碍和进行性双上肢无力。查体:神清,球性构音障碍,自发性向左侧眼震,向上注视有垂直性眼震,右侧中枢性面瘫和舌瘫,四肢痉挛性瘫,双足不自主蹠屈,刺激时双臂屈曲。感觉正常。头颅 CT 正常,脑脊液糖含量为1.44mmol/L,血糖2.22mmol/L。静注20%葡萄糖10ml 后2min,神经体征消失。2.5h 后出现低血糖的  相似文献   

4.
眼球运动异常是脑血管病常见的体征,有助于定位和确定可能的病理性质。一般认为,快速水平性眼球运动起于额叶。水平性眼球运动控制通路(额中脑通路)可能是多突触的,通过内囊和基底节附近进入中脑。在中脑和上脑桥结合处交叉,止于对侧脑桥旁中央网状结构(PPRF)。PPRF 与同侧第六神经核团中的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系,后者又发出纤维经内侧纵束到对侧动眼神经核团的内直肌核。左额叶产生的快速眼球运动支配经上述通路,由于右侧外直肌和左侧内直肌作用而产生向右的水平快速注视。慢速跟随或跟随(smooth pursuit or following)眼球运动,对运动着的目标做准确的视觉追踪,发自枕顶区。可能以多突触的枕中脑通路下行至同侧的PPRF。右侧枕顶区产生慢速眼球运动支配,以右侧外直肌和左侧内直肌的作用引起向右的水平跟随。除快速和慢速眼球运动外,前庭反射通过 PPRF,使之成为某些其它方式影响眼球运动功能的重要中继站。急性右额叶的破坏性病变引起左侧偏瘫和向左注视麻痹、眼球被另侧正常的左半球“牵拉”向右偏斜(即注视病灶侧)。如起于枕顶区的跟随通路没有被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61岁,因"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20余天"于2014年2月13日收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患者表现为耳聋、言语不清、眩晕不敢睁眼。体格检查:意识清楚,精神差;言语欠清晰流利;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约3 mm,右侧直径约4 mm,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灵敏,眼睑无下垂,双侧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灵活,双眼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示齿、鼓腮等不能合作;双耳听力明显下降。感觉系统检查不合作。右侧肢体肌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7岁,患有MELAS(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于6d前出现典型的卒中样发作:右半身轻瘫、偏盲。TCD显示所有颅内动脉,收缩-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加,搏动指数很低(双侧0.5),在重呼吸试验(rebreathing test)时无明显改变,再者~(133)Xe二维局部脑血流(脑显影32c.Novo)测定(初斜率指数单位),左半球为85.5,右半球90.7(20  相似文献   

7.
如何诊断延髓外侧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建平县医院范白阳医师函问:1例脑血栓病有左侧软腭麻痹,左侧霍纳征,左侧指鼻欠准,轻度头晕。右侧偏身痛温觉障碍,吞咽困难,左侧软腭上提无力,咽反射消失,于病后8小时和第5天两次CT仅见脑萎缩,无交叉性感觉障碍、眼震及偏瘫,可否诊断为延髓外侧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以运动失调为主征的丘脑出血极罕见。作者遇见1例结合文献报告3例如下。男,71岁,右利。在看书时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复视,麻木,四肢无力等,约10min 后出现步态蹒跚而急诊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轻度构音障碍、眼睑无下垂、眼球位置正常、活动无限制、滑动性追踪运动时眼球向右快速扫视,但无眼震。运动系无异常,深浅感觉正常。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右侧不稳,走路时向右倾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14名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D)和1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行眼球扫视运动、平稳追踪运动(SPEM)测试,比较两组间扫视潜伏期、扫视精确度和平稳追踪增益值(SPEMGain)的差异.结果 PD组眼球扫视运动的潜伏期(291.23±46.25)ms,较对照组的(244.45±23.11)ms显著延长.P<0.05;扫视精确度87.98±6.1 6,较对照组的95.21±8.56显著下降,P<0.05;PD组SPEMGain 0.81±0.1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0±0.15,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功能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男患,63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于1983年2月17日入院。病后无眼痛、肢瘫。既往患有糖尿病及冠心病。查体:体温36.5℃,脉搏60次/分,血压15u/90mmHg。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软,肝脾未扪及,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双上眼睑无下垂,双孔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右眼球中间位,不能内收,外展稍差,左眼球外展位,不能内收,并有复视,眼震(-),眼底动脉变细,各肢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出生19天。因发烧、右侧上颌部及眼外眦部红肿8天,用青、链、红霉素等治疗未效而入院。患儿为足月分娩,产程顺利,无产伤,脐带无感染,牛奶喂养。患儿精神萎靡,体温38.7℃。右侧外眦部红肿,结合膜充血,眼裂小,眼球外突。右上龈颊沟处红肿,并有一点状溃烂面。心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11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7天入院。7天前,患儿突然出现右手足不自主运动,有时挤眉弄眼,右侧身体麻木。无特殊家族史。查体;右侧轻度中枢性面舌瘫,右侧手足小关节时有不自主舞动,右侧肢体肌张力偏低,腱反射活跃及  相似文献   

13.
延髓外侧综合征(Latcal Medullary Syndome)由WAllenbcrg氏于1895年首先做出完整的报告,故又称Wallcnbcrg综合征。一般认为系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例1:男,65岁,因眩晕、呕吐,呛咳、吞咽困难4天,于1986年6月4日入院。查体:声音嘶哑,眼球水平震颇,左侧软腭运动差,左面部及右肢体痛觉减退,左侧共济运动不良,四肢肌力正常,颅脑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8岁,1990年3月27日因发热,头痛,牙痛9天,加重伴有眼肿胀4天入院。既往健康,否认鼻窦炎和面部感染史,无创伤史。检体:体温39℃,脉搏5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3/8kPa。右额部头皮浮肿,额纹消失,双侧眼睑及睑结膜下垂,球结膜红肿,右侧尤甚。右眼睑下垂,右眼球突出。右眼球向各  相似文献   

15.
1病例简介患者,男,52岁,因头晕3d,加重伴行走不稳1d,于2004年2月入院,查体:神清,轻度构音障碍,水平眼震,指鼻试验右侧欠佳,闭目难立征阳性,其余阴性。CT检查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大片低密度区。入院后在行保守治疗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赵光宇  孔大伟  张康 《山东医药》2006,46(35):82-82
患者女.52岁。因进食呛咳8个月,枕后疼痛、走路不稳4个月于2006年3月9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进食及饮水时出现呛咳,4个月前感枕后持续性疼痛、咳嗽,说话时加重,行走步态不稳11个月前出现右侧面部麻木感伴声音嘶哑。查体;P70次/min.R18次/min,T36.5℃,BP14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查体配合,心肺及腹部脏器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明,双侧视力正常,视野无缺损.眼球活动灵活,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视乳头边界模糊,眼底未见出血,右侧凝视出现粗大水平眼震,右侧面部痛觉减退,右眼角膜反射迟钝,右侧鼻唇沟变浅,右耳听力下降。咽反射消失,右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欠稳准,左侧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头部CT示右侧后颅窝有一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17.
采用Anderson及Parks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12例。术后8例患者第一眼位眼震基本消失,4例明显减轻;9例代偿头位基本消失,3例明显减轻;眼位为正位10例,残留外斜5°者1例、内斜〈5°者1例。随访效果满意。认为手术是治疗具有代偿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图(VNG)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61例BPPV患者的VNG资料,分析总结各型BPPV在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中VNG上的眼震特点。结果 6 1例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PSC-BPPV)36例(59.0%),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14例(23.0%),前半规管BPPV(ASC-BPPV)1例(1.6%),混合型BPPV10例(16.4%)。VNG上显示PSC和ASC管石症Dix-Hallpike悬头位垂直相眼震分别向上、向下,水平相眼震均向同侧,回到坐位时眼震反向。HSC-BPPV滚转试验向两侧转头均可诱发出眼震,眼震与转头方向相同时,可判断为HSC管石症,以能够诱发较强眼震的转头侧为患侧;眼震与转头方向相反时,则为HSC嵴顶结石症,以能够诱发较弱眼震的转头侧为患侧。结论 VNG能够客观地记录BPPV患者的眼震情况,准确判断耳石所在的半规管,并且保存了眼震数据资料,为BPPV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病例1 男性,71岁。因头晕、呕吐咖啡色液体和右侧肢体麻木3小时入院。呕吐物总量约500~700ml,右侧肢体麻木,无意识障碍。既往有高血压病20余年,无消化系统疾病史。查体:神清,轻度构音障碍,右面部痛觉减退,自发性旋转性眼震,悬雍垂偏左,右侧腭弓  相似文献   

20.
病例 例1,患者,男,60岁,农民。主因发热10天,头晕、呕吐3天,四肢活动不利1天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患者于入院10天前因受凉后咽痛、流涕、发热,体温在38℃左右,3天前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当时四肢无活动不利。查CT未见著变。在家静脉点入甘露醇、青霉素,于入院一天前病情加重,四肢活动不利。入院查体:体温39℃,双肺呼吸音粗,右面舌瘫,右眼球不能外展、内收,左眼不能内收,但能外展,有水平震颤,左上下肢肌力Ⅲ~ ,右上下肢肌力Ⅳ级,按“脑炎”对症处理,于入院第二天,病人不能张口、吞咽、言语,双眼水平活动不能,但能上下运动,四肢瘫,肌力0级,发热,体温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