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收涩药,又称固涩药。本类药物主治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证。本讲就其合理应用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固冲汤,顾名思义为益气固崩,收涩止血,是治疗妇女血崩的要方,源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及张锡纯先师之作。我在临床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崩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自己的体会简介一下:1 固冲汤的组成及药物功能分析组成:炒白术50g,生黄芪30g,煅龙骨40g。煅牡蛎40g,山萸肉40g,生白芍20g,海螵蛸20g,茜草15g,棕榈炭15g,五蓓子2.5g。  相似文献   

3.
本方出自李东恒的《脾胃论》,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方中用黄芪为主补中益气,升阳固表;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主药以益气补中;佐以陈皮理气和胃,当归以养血;更用少量升麻,柴胡,协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气陷得升,疾病得愈。本方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只要辨证准确,属气虚下陷所致者,均可用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金樱子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予Rosa laeuigata Michx果实,又称糖罐子、野石榴、刺梨等。它盛产于我国南部诸省,是一种野生佳果,又是一味常用收敛固涩药,性平,味酸、甘、涩,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止咳平喘功能。笔在临床上常以金樱子为主,配伍它药,或于辨证方药中加入此药,治疗尿频、子宫下垂、脾虚泄泻等,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在急救医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治疗急症专著——《肘后备急方》,至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已经提出了人工呼吸法,其中不少治法至今还有相当的临床价值。下面将从4种常用的昏迷急救方法(吹耳法、经鼻给药法、针刺促醒法、艾灸固脱法)的操作、机制及其对现代急救的启示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 五倍子 乌梅诃子 罂粟壳  五味子、五倍子、乌梅、诃子与罂粟壳皆上能敛肺 ,下可涩肠 ,均具有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之功 ,都可用治肺虚久咳 ,久泻久痢之证。其中五味子与五倍子又皆能涩精 ,敛汗 ,也可用治肾虚精关不固的遗精滑精 ,体虚的自汗、盗汗等证。不同之处在于 :五味子味酸甘 ,性温而润 ,上能敛肺气 ,下能滋肾阴 ,又可用治肺肾两虚之喘咳 ;若配伍辛温宣散的麻黄、细辛、干姜等药 ,也可用治寒饮喘咳者。且五味子又能生津止渴 ,宁心安神 ,又常用治热伤气阴 ,汗多口渴 ;阴虚内热 ,口渴多饮之消渴证 ;阴血亏损 ,心神不安之心悸…  相似文献   

7.
升陷汤治疗心血管急重症初探濮欣升陷汤是近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名方。由生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等药组成,具有补气升阳救脱之功。张氏谓之能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  相似文献   

8.
腹泻的中医治疗 ,前人总结了很多经验。如《医宗必读》讲述了腹泻的治疗原则有 :①淡渗 ,使湿从小便而去 ,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②升提 ,鼓舞胃气上腾 ,则注下自止 ,包括风药能疏能燥 ,所谓“陷者举之” ,“风能胜湿” ;③清凉 ,用苦寒涤热 ,所谓“热者清之” ;④疏利 ,包括祛除痰凝、气滞、食积、水停 ,所谓“实者泻之” ,“通因通用” ;⑤甘缓 ,用于泻利不止 ,急迫下趋 ,所谓“急者缓之” ;⑥酸收 ,用于久泻气散不收 ,所谓“散者收之”。⑦燥脾 ,用于脾虚运化不及 ,水谷不分 ,所谓“虚则补之” ;⑧温肾。用于火衰不能生土 ,所谓…  相似文献   

9.
小儿多尿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性尿频,多发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日数十行而不遗尿。临床以尿频、尿急、无尿痛为特征。古籍未见专篇论述,临床报道亦很少。传统的治疗方法以补肾固涩为法,遇有不效者,因其症候单,脏腑脆弱,亦不敢妄用它药,苦于无策。笔者在多年临床中,每逢此证,抓住其兼证进行辩治,屡收良效。余不揣荒陋,浅述几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固涩药,一名收涩药,是指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各种滑脱证候的药物,临床上,滑脱病症较多,例如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久痢、久咳虚喘、尿频遗尿、崩漏失血、白带日久,这些病症必须及时收涩治疗,否则容易造成元气日衰,或者复生他症。因此,固涩类药物的作用也较广,有敛汗、固精、缩小便、止泻、止血、止咳、止带等。  相似文献   

11.
灌肠给药法治疗急、重、顽症举隅傅振强,陶景如201318上海市南汇县周浦医院用灌肠给药法治疗疾病,早在《伤寒论》中就有介绍,例如用蜜煎导、猪胆汁灌谷道内治疗津液不足之肠燥便秘等。近年来,中药肠道给药法在临床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笔者在治疗急症、重症和慢...  相似文献   

12.
1药浴的由来 药浴疗法历史悠久,《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行水溃之”等药浴疗法的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其有邪者,渍邪以为汗,于雨水后,三浴以药”;《五十二病方》中有熏浴法、疮口清洗用药等;晋代《肘后备急方》即记载以酒脱,醋水洗,黄柏、黄芩作汤洗等方法治疗创伤及脓肿,以五倍子、蔓荆子研末,煎煮取液冲洗眼睛,治疗目涩痒痛等,可见当时外科领域内服与外治已并驾齐驱,共为临床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泄方》中,对泄泻病的论治,用意周匝,匠心独运,多年来,笔者亲张氏法,引用到治疗吸毒泄泻患者,屡有效验,兹浅录之。  相似文献   

14.
晨泄又名五更泄,亦称肾泄。一般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所致。治疗常用五味子散、四神丸等,温肾固涩。作者在实践过程中,认为对部分用温肾固涩冶法疗效不佳者,改用升阳方法,并多加风药以升清,大显功效。现在有些晨泄病例,阳虚证候不显,而脾虚湿胜  相似文献   

15.
正柴胡疏肝散出自于《景岳全书》,由七味药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二两(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5g),炙甘草五分(3g),主治肝郁气滞证。该方组方严谨,功效确切,颇受古今医家推崇。方中柴胡主入肝胆,调达肝气而疏郁结,为君药;川芎、香附疏肝理气解郁,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增行气止痛之功,同为臣药;枳壳、陈皮理气行滞  相似文献   

16.
泻黄散系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载之名方,书中记“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治脾热弄舌。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去芦切焙,上剿,同蜜酒微炒香为末”水煎服。临床以治疗小儿或成人顽固性复发性口疮、舌炎、唇炎等口腔疾病(后统称:口疮)而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17.
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本品辛甘性凉,性善升散,功在脾胃,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宜生用。 柴胡:为治肝胆疾患之要药,本品苦辛微寒,芳香疏泄升散,主人肝胆经,本品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胆上升之证忌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长期不规律饮食等原因导致胃肠炎明显增多,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带有黏液,病程较长,均在3个月以上.其发病机制多为细菌、霉菌、病菌等微生物感染,也有可能是变态反应所致[1].临床上西医治疗慢性肠炎欠佳,中医治疗慢性消化道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及特点.慢性肠炎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其病因有脾胃虚弱、肝气乘脾、脾肾阳虚、寒热夹杂、瘀阻肠络等,而临床上以寒热夹杂型多见.多数医家多采取健脾淡渗利湿、甘缓酸收升提、温肾固涩止泻等治法,但疗效不尽人意.笔者采用寒热并调法治疗,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古今医家于崩漏治疗时大都或多或少使用了炭药,但就炭药用于崩漏治疗的利与弊,历来说法不一。一般多认为炭药纯属固涩止血之品,且最易留瘀,留瘀后又可导致诸多变证,故主张少用或不用。为了全面认识炭药在崩漏治疗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炭药,笔者拟就上述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遗精方     
一、药物组成 五倍子30克,茯苓60克。 二、适应症 遗精梦泄,或滑精不止。 三、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为丸或为散。 四、服法 每日空腹服6克早晚各1次,温水送服。 五、验案举例 王××。男。20岁,未婚。患遗精,先以知柏地黄汤加固精药治之不效,后以清肝肾之火及固涩收敏等法亦不效。数月间面黄肌瘦,不梦亦遗,白日精自滑下,脉弱无力,一派肾气不固,精气外泄之象,服上方一剂后大有好转,再服二剂后,精气已圆,肌肤充润,脉象改善。后以汤剂稍加调理而愈。 六、按:《医学纲目·卷二十九·梦遗白浊》载:“王元珪虚而泄精,脉弦大,累与加减八物汤,吞河间秘真丸及珍珠粉丸,其泄不止。后用五倍子一两,茯苓二两,为丸服之良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