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燕  李琳 《云南医药》1993,14(3):178-179
1992年10月,沧源县某镇爆发鼠间鼠疫流行,现将流行情况报告如下:沧源县位于临沧地区的西南部,直接与缅甸接壤。位于东经98°52′至99°43′,北纬23°04′至23°31′。年平均气温17.4℃,年降雨量1750毫米。平均海拔1250米,佤族为当地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85.46%。沧源县历史上无鼠疫流行记载。1985年曾在县境内检出鼠及狗血清鼠疫F_1抗体放免阳性。1992年10月,鼠防监测中发现县城及周围地区鼠密度普遍较高,达63.40%。经对23只自死鼠进行鼠疫细菌学培养,检出鼠疫菌多株。证实了该地区正在发生鼠间鼠疫流行。流行病学调查1.人间鼠疫调查;在整个疫区开展了检  相似文献   

2.
隆子县雪莎乡一起人间肺鼠疫暴发流行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9月7日~26日,在西藏山南隆子县雪莎乡发生人间肺鼠疫流行,发病6人,死亡5人,治愈1人,发病者均为男性藏族牧民,年龄最小11岁,最大58岁。首发病例因剥食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而感染,其余继发病人皆因直接接触鼠疫病人而患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是一起人间肺鼠疫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云南人间鼠疫渊源极久,其根源多来自家鼠鼠疫,家鼠间有否疫源固着,历来争议颇大。1956年鼠间鼠疫流行终止。1982年再度暴发。因就两次流行和静息期的特点加以探讨,进一步论证云南家鼠鼠疫的性质。一、云南省家鼠鼠疫的历史早在1108年鼠疫就流行于滇西南诏国,1772-1955年间此起彼伏,几遍全省。人间鼠疫流行期间均毫无例外地有家栖鼠类鼠疫发生。二、家鼠鼠疫动物病的三个环节 1.宿主:流行区有啮齿动物6种21属50种,食虫动物4种14属19种。1952-1956年和1982-1986年检出疫鼠12种,见表1。  相似文献   

4.
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死于鼠疫的人数逾以亿万,1966年西藏首次证实鼠疫流行和存在以来,四十多年间,我区鼠疫疫情始终呈现活跃态势,动物间疫情连年不断,人间鼠疫时  相似文献   

5.
赵永龄 《云南医药》1990,11(6):363-365
云南的家鼠鼠疫在连续流行184年之后于1956年趋于静止。1982年于间歇25年后又在西部疫区多点暴发,再次酿成大面积流行。在两次流行的间歇期中鼠间鼠疫的微弱流行并未完全停止。鼠疫菌、宿主、媒介的表现也不相同。为给今后的鼠疫监测、防治提供参考,就其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行人用鼠疫活疫苗在产品的一致性、易操作性、不良反应以及对肺鼠疫的预防等方面均存在不足,这就促进了新型鼠疫疫苗的研究.此文从鼠疫疫苗潜在候选抗原、抗鼠疫免疫及新型鼠疫疫苗研究现状、障碍和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现行人用鼠疫活疫苗在产品的一致性、易操作性、不良反应以及对肺鼠疫的预防等方面均存在不足,这就促进了新型鼠疫疫苗的研究.此文从鼠疫疫苗潜在候选抗原、抗鼠疫免疫及新型鼠疫疫苗研究现状、障碍和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希昆  武佑兴 《云南医药》1991,12(6):314-316
1990年7日云南西南部某地发生了一次我省自1955年人间鼠疫终止后的罕见鼠疫自然流行。疫情证实后,省、地、县及时派专家组进行调查处理,并控制了流行。现将流行经过及处理情况简报如下:一、鼠疫自然流行的发现经过1989年4月,该地2个自然村即出现过大批自毙鼠。  相似文献   

9.
西藏日喀则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全国鼠疫重点监测区之一。连续十年进行监测.监测总面积达44721平方公里,捕获喜玛拉雅旱翻及其它动物1852匹(只),昆虫1742匹/组,经鼠疫细菌学四步常规检验及动物血清作间接血凝试验,检出鼠疫苗一株,血清阳性50份(狗、旱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根据对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检测和对豚鼠的保护力观察,评估鼠疫组分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通过氢氧化铝佐剂吸附15μg F1、15μg rV、15μg F1+15μg rV抗原,分别制成鼠疫单组分疫苗和双组分疫苗.采用2剂(0、2周)皮下接种途径,分别免疫NIH小鼠和豚鼠.以皮上划痕人用鼠疫活疫苗1剂免疫作为对照.免疫6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滴度,采用t检验作组间比较.与此同时,使用强毒鼠疫杆菌141株对豚鼠进行皮下攻击,以观察疫苗效力.结果 小鼠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鼠疫组分疫苗组血清F1抗体或/和rV抗体滴度均高于鼠疫活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1、3.472、15.958、16.264,P值均<0.01).豚鼠攻击试验结果显示,F1+rV组的存活率可达到90%(9/10),而F1组和rV组分别为50%(5/10)和20%(2/10).结论 鼠疫F1+rV双组分疫苗是有效的抗鼠疫疫苗,而单组分F1或rV鼠疫疫苗不能有效防御鼠疫杆菌攻击.  相似文献   

11.
<正>通榆县是松辽平原察哈尔丘陵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组成部分,是吉林省鼠疫重点县份之一。几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至1956年以后无  相似文献   

12.
王再山 《河北医药》2014,(6):917-919
目的:分析1992至2011年河北省张北县鼠疫监测资料,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运用鼠疫流行病学方法,按照医学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主要宿主动物平均密度比较稳定,年际变化不大。长爪沙鼠密度出现两个高峰,1992至1998年呈上升趋势,1998至2001年较稳定,2001至2008年呈下降趋势;达乌尔黄鼠密度在2008年之前逐年上升,2008年后呈下降趋势。鼠体寄生蚤染蚤率和鼠巢染蚤率逐年升高。结论发生动物鼠疫可能性较小,但具有从外部传入的良好条件,应加强监测与毗邻地区联防联控,严防传入性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海南州兴海县子科滩镇黄清村2009年发生人间肺鼠疫流行,进一步调查该地区动物间疫情,掌握疫情动态,探讨鼠疫控制对策。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要求进行旱獭密度、小型鼠数量和种类、体外寄生蚤及洞干蚤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对结果做出结论。结果旱獭平均密度0.07只/公顷,梳检旱獭体蚤111只,获蚤482匹,旱獭体蚤平均指数4.34;共探旱獭洞干250个,带蚤洞干22个,洞干染蚤率8.8%,获蚤29匹,蚤指数1.32;小型鼠调查共布夹3000盘,捕获1种12只,捕获率为0.40%。采集牧犬血清56份、旱獭血清288份、沙狐血清1份,检出旱獭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4份,滴度分别为1∶80、1∶160、1∶640、1∶1280,阳性率为1.39%;检出沙狐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1份,滴度为1∶40。结论从牧犬、旱獭、狐狸中检出阳性血清来看,近年来该地区动物间鼠疫较为活跃,人间鼠疫疫情传染源来自旱獭动物鼠疫,流行关系为"旱獭-牧犬-人"。  相似文献   

14.
<正>青海鼠疫是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宿主的甲型传染病。人们通过剥食染疫的旱獭等野生动物、动物体蚤叮咬、家犬刁食病死动物发病后再接触传染给主人等方式传播到人间。因牧区草原地域辽阔,虽然防疫部门每年从事鼠疫监测工作,但动物间鼠疫疫情很难做到准确预测预报。因鼠疫是烈性传染病,是一项长期性的防治工作,不可麻痹松懈。以往鼠疫防治工作主要以宣传教育、鼠疫监测、捕猎人员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清呼伦贝尔市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方法按在《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结果查出3份鼠疫阳性血清。结论呼伦贝尔市存在鼠间鼠疫,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普及厦门市群众鼠疫防治知识,评估近年来鼠疫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方法 开展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后,通过发放宣传小册子、宣传画及出版墙报等开展鼠疫知识健康教育后,随机抽取目标人群采用同样的调查问卷进行干预后调查,并与基线进行比较.结果 目标人群鼠疫防治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68.40%上升到89.73%.群众获得鼠疫防治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以为宣传单为主.结论 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可以强化群众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7.
杨煌 《云南医药》1992,13(1):61-62
自Berson和Yalow创立了放射免疫技术后,由于该试验具有灵敏、特异、微量等优点,而被运用于多种学科。8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将该项技术引入鼠疫检测而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为近一步搞清RIP在鼠疫检测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标准问题,作者进行了专项研究。标记物为~(125)I—Fl抗原,迄今为止Fl成分仅存在于鼠疫杆菌荚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研究桃源县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与宿主动物、正常人群进行鼠疫血清学监测,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漳江镇为监测点,采用笼日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并对鼠类分离鼠血清、采集正常人群血清,用PHA法分别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类3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类密度为6.03%,家栖鼠高于野鼠密度(捕获率)(χ^2=184.5,P〈0.005);共梳检蚤13匹,总染蚤率为1.20%,总染蚤指数为0.03;获鼠清396份、采集正常人群血清600份,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2006-2008年鼠疫血清学监测结果未见阳性材料,表明我县正处于鼠疫静息状态,但鼠疫防控形势不容乐观。需继续加强监测工作,落实和巩固疫情"三报"制度,大力开展鼠疫防治健康教育,发动群众开展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投入建立健全鼠疫监测应急网络,预防和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和研究桃源县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与宿主动物、正常人群进行鼠疫血清学监测,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漳汀镇为监测点,采用笼日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并对鼠类分离鼠血清、采集正常人群血清,用PHA法分别榆测鼠疫F1抗体.结果 捕获鼠类3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类密度为6.03%,家柄鼠高于野鼠密度(捕获率)(X2=184.5,P<0.005);共梳检蚤13匹,总染蚤率为1.20%,总染蚤指数为0.03;获鼠清396份、采集正常人群血清600份,鼠疫Fl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2006-2008年鼠疫血清学监测结果未见阳性材料,表明我县正处于鼠疫静息状态,但鼠疫防控形势不容乐观.需继续加强监测工作,落实和巩同疫情"三报"制度,大力开展鼠疫防治健康教育,发动群众开展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大投入建立健全鼠疫监测应急网络,预防和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药敏试验方法中的琼脂平板稀释法,对分离自西藏自治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164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监测西藏地区耐药鼠疫耶尔森菌株,掌握其抑菌范围,为鼠疫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硫酸卡那霉素、链霉素、头孢曲松钠、氨苄青霉素钠、氯霉素、盐酸壮观霉素、头孢呋辛钠、盐酸四环素、莫西沙星共12种抗生素对164株鼠疫耶尔森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若发现耐药菌株,则用K-B法进行验证。结果 所测的164株鼠疫耶尔森菌中有1株对链霉素具有耐药性(MIC=4096 μg/mL),链霉素K-B法检测抑菌环直径为0,这株菌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均敏感。其余163株菌对12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发现1株鼠疫耶尔森菌对链霉素具有耐药性,这是我国首次发现鼠疫耶尔森菌对链霉素耐药。因链霉素是国内外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耐药鼠疫耶尔森菌会引起链霉素治疗失败,从临床和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对鼠疫耶尔森菌分离株的抗菌敏感性监测应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