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同期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采用带腹直肌蒂的胸骨翻转术矫治漏斗胸,1例采用保留双侧胸廓内动脉及腹直肌蒂的胸骨翻转术矫治漏斗胸,另1例采用胸骨抬举术矫治漏斗胸。结果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3~44个月,胸骨稳定性好,外观满意,心脏畸形矫正满意,心功能良好,均为Ⅰ级(NYHA)。结论同期矫正漏斗胸及心内畸形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节约医疗费用,避免或减少了分期手术及麻醉的风险,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前胸壁畸形128例的手术治疗,探讨手术的方式和效果。方法:1989~2002年手术治疗前胸壁畸形128例,其中漏斗胸105例,鸡胸18例,叉状肋2例,局限性肋骨隆起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例。漏斗胸行胸肋V型截骨内固定术,鸡胸及先心病术后行胸肋沉降术,其余行肋软骨或/和肋骨部分切除术。结果:128例术后效果满意122例,效果稍差6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肋V型截骨内固定术和胸肋沉降术等灵活的手术方式,以及特制肋软骨骨膜剥离器和胸骨锯的应用,能使大多数前胸壁畸形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漏斗胸(pectus excaravatum,PE)是先天性胸廓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1]),因胸骨下段及其3—7肋软骨过分生长所致的前胸壁及胸骨向内凹陷,形如漏斗而得名。漏斗胸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胸骨翻转术、肋骨截骨术及Ravitch胸骨抬高术,缺点是创伤大且复发率高。自1998年Nuss等~([2])报道胸腔镜监控下矫形钢板胸骨抬举术以来,因其创伤小、矫形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迅速风靡全球,Nuss手术成为患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不切断胸骨和肋软骨的倒T形内固定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不切断胸骨和肋软骨的倒T形内固定术矫治2~4岁漏斗胸患儿30例,其中不对称漏斗胸4例,合并肋缘外翻畸形1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40~75)min,术中出血3~10 ml,术后4~9 d痊愈出院。30例胸骨均得到满意矫正,术后胸骨抬高平均3.1(1.5~5.0)cm,胸脊距平均6.2(4.0~9.7)cm。未发现并发症。随访15(3~24)个月,漏斗胸均获矫正,12例肋缘外翻畸形得到了满意矫正,仅1例患儿遗留胸壁不对称及扁平胸。结论该术式治疗2~4岁儿童漏斗胸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瘢痕小、并发症少、效果满意、住院时间短和住院费用低的特点,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改良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小儿漏斗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ao W  Zhang S  Zhang D  Liu H  Li N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906-907
目的 探讨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87年以来采用改良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对20例小儿漏斗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0例漏斗胸患者矫正均满意,经6~36个月随访无复发,其中术前行骨质密度检测的患者,手术后6个月复查,检测值与术前相同。结论 改良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胸肋片血运好、术后恢复快、凹陷畸形矫正满意、无复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下微创胸骨抬举术治疗漏斗胸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15例胸腔镜下行微创胸骨抬举术治疗漏斗胸的手术配合经验.认为护士的熟练配合尤为重要,而熟悉和了解手术步骤,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和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改良胸骨抬举术治疗儿童先天性漏斗胸268例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儿童漏斗胸268例中男213例,女55例;年龄2~16岁,平均(4.48±2.74)岁,其中2-3岁印例,3—6岁130例,6岁以上印例。均行改良胸骨抬举术,即胸壁横形小切口、断或不断胸骨、少切肋软骨、肋骨断端用丝线缝合、自行设计的钢板胸骨前悬吊固定。伴肺囊肿、大叶性肺气肿病儿同时行肺叶切除术;伴食管裂孔疝病儿同时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伴先心病病儿同时行先心病根治术。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除1例合并肺炎、2例皮下少量积液外,余恢复良好。所有病儿术后随访1~5年,除1例胸骨下段轻度凹陷外,余均有良好外观的胸廓。术后已取出钢板165例,均能维持原有胸廓形态。结论改良胸骨抬举术具有切口小、损伤轻、并发症少、疗效佳、固定牢靠、材料低廉,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漏斗胸病儿,不失为目前治疗儿童漏斗胸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总结15例胸腔镜下行微创胸骨抬举术治疗漏斗胸的手术配合经验。认为护士的熟练配合尤为重要.而熟悉和了解手术步骤.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和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胸肋V型截骨内固定术治疗漏斗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胸肋V型截骨内固定治疗漏斗胸52例。手术方法是剥离凹陷区肋骨骨膜并切断肋软骨,胸骨及肋软骨V型截骨,胸骨置克氏针内固定。对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3(22):1800-1800
漏斗胸畸形通常是美容手术的指征。扩大手术时需要将胸骨碎裂并重新塑形,这种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以色列Margulis等报告了一种新术式,应用一种定制的硅胶假体行轻及中度漏斗胸畸形重建术。所有患者均获得美容矫正,且无任何近期或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胸壁、胸膜     
胸壁切除及重建外科的进展(综述);胸骨抬举加钢板固定纠治幼儿漏斗胸;腋下小切口治疗小儿急性脓胸84例;胸壁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胸腔镜下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  相似文献   

12.
王松 《护理学杂志》1998,13(3):158-159
小儿胸壁畸形以漏斗胸最为常见,其病理改变为胸骨角以下肋软骨的异常曲度,导致胸骨体向后凹陷呈漏斗状[1]。既影响美观,又引起心肺不同程度的受压症状。我院1992~1995年采用胸肋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19例,效果良好,现介绍护理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2.5~10岁,平均6.3岁。凹陷助软骨位于3~8肋。对称性凹陷12例,非对称性凹陷5例,漏斗胸范围广泛合并扁平胸2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1例。咳嗽、两肺湿性罗音、呼吸急促9例,胸闷、气急、憋喘、活动受限2例。8例ECG检查示3例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窦性…  相似文献   

13.
胸骨抬举加肋软骨成形治疗小儿漏斗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胸骨抬举加肋软骨成形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经验。方法 1994年1月至2003年10月,采用胸骨楔形切骨后缝合固定和肋软骨部分切除成形后缝合固定的方法治疗57例漏斗胸小儿,随访6个月~10年,内容包括胸廓外形、临床症状、胸部X线正侧位片。结果 无手术死亡,除1例术后6个月胸骨出现轻度下陷外,其余矫形效果满意,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漏斗指数FI与正常儿童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胸骨抬举加肋软骨成形治疗小儿漏斗胸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改良胸骨上举术治疗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胸骨上举术治疗漏斗胸以取得操作简便、创伤小、不易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松解剑突后牵拉纤维束、矫正胸肋软骨反向关节畸形、胸骨前板V形截骨钢丝固定、斜形切除部分软骨牵拉固定等改进胸骨上举术方法治疗漏斗胸。结果1997年3月以来,治疗8例漏斗胸患儿,其中4例术前心率快者术中解除胸骨压迫后心率立即减缓。术中出血少,术后胸部形态恢复正常,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未出现气胸、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1年,未见畸形复发。结论改良胸骨上举术治疗漏斗胸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儿漏斗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漏斗胸是最常见先天性胸壁畸形,可引起患儿呼吸循环功能损害及严重的心理创伤,产生一系列并发症。采用胸骨翻转术和胸骨上举术治疗漏斗胸,各有其不同特点及手术适应证。掌握正确的手术技术,并坚持术后疗法,可纠正胸壁的凹陷畸形,改善患儿运动耐受量及心功能,达到有效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漏斗胸是较常见的胸骨及相连肋软骨、肋骨凹陷畸形,病因多为先天性或遗传因素.随年龄的增长畸形加重,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影响越明显,手术是矫治畸形唯一有效的方法[1].Nuss法是漏斗胸微创矫形手术,?近年国内采用Nuss方法多,其优点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矫形优良率高,是目前国际上先进而普遍采用的矫形手术.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月Nuss法漏斗胸矫形术205例.现将术后护理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腔镜下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中的疗效。方法胸腔镜辅助下,经右侧切口用钝剥离器沿胸骨后穿过纵隔至对侧胸壁切口,牵引已塑形好的合金钢板凸面朝后拖过胸骨后方,调整位置后,翻转钢板使凹陷的胸骨和前胸壁抬高。结果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85min,平均67min;术中出血量5—20ml,平均10ml。优9例,良1例,中1例。8例随访2—15个月,平均6.4月,外观维持良好。结论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恢复快、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改良Haller术式治疗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斗胸是小儿常见的胸壁畸形 ,因影响患儿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 ,故常需手术矫治。近年来 ,我们结合国内外一些有效的手术方法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1 5] ,总结出以自体肋骨为支撑的胸肋抬举术方法 ,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患儿 ,男性13例 ,女性 7例 ;年龄 4~ 11岁 ;16例于1岁前发现 (占 80 % ) ,4例为 2岁后发现。所有患儿生长发育、体质、活动能力均低于正常。和田漏斗胸指数FI <0 .34例 ,FI >0 .316例。对称性漏斗胸 18例 ,非对称性 2例。胸片显示所有患儿心脏呈不同程度左移。心电图显示 :8例T波…  相似文献   

19.
<正>早期治疗鸡胸的手术包括无蒂胸骨翻转术、胸骨肋骨沉降术、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近年来,通过借鉴Nuss系统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技术,儿童的鸡胸治疗也获得技术上的进步,并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1],但远期效果如何尚未有系统报道。单纯应用Nuss技术治疗成人鸡胸或复杂的胸廓畸形仍然非常困难。我们利用钛胸肋骨板的优异特性,成功治疗了3例成人鸡胸,获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侧胸大肌内侧头转移术治疗心脏术后并发胸骨哆开的方法. 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21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胸骨骨髓炎和纵隔感染的胸骨哆开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为53~72 (64.5±7.8)岁.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9例,心瓣膜置换术2例.采用清创、剔除坏死胸骨、保留部分或全部拔除胸骨固定钢丝、游离双侧胸大肌内侧头使之形成肌瓣并拉至中线位置无张力缝合,完全覆盖胸骨,放置负压吸引引流管,适时拔除,皮肤间断缝合. 结果 21例患者胸大肌肌瓣全部成活,均于术后2周内出院;20例术后愈合顺利,1例拔除引流管后引流口形成窦道并感染,再次手术局部切除窦道后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全组患者均胸骨固定,胸廓外形正常,无反常呼吸,未发现再发或迁延性感染. 结论 双侧胸大肌内侧头转移术是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难治性胸骨哆开的一种确切、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