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初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运输分队和工兵分队共463名维和官兵进行集中测试。结果①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初期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②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EPQ内外向维度与SCL-90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负相关(P<0.05,P<0.01),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神经质维度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除躯体化、强迫因子外,精神质维度与SCL-90其余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掩饰性维度与抑郁、焦虑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③运输分队的强迫、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工兵分队(P<0.05)。结论赴利比里亚初期,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自身的人格特征相关;工兵分队相对运输分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河南省某大学医学本科生对学习医患沟通的认知,为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CSAS(communication skills attitude scale),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河南省某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医学本科生共754名,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积极态度得分为(50.54±4.97)消极态度得分为(32.66±4.56),不同年级间学生在积极态度分量表得分存在差异(P0.01),不同性别学生在消极态度分量表得分存在差异(P0.01)。结论: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总体持积极态度,学校应加大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管理者及教师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医患沟通的认识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唐山市三级医院护士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分析护士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市7所三级医院2 158名临床护士,应用人格特征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护士主观幸福感得分为(79±7)分。护士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P<0.05),内外向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0.05),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人格特征是护士主观幸福感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并对应对方式有影响,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和积极应对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交焦虑在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社交焦虑与家庭养育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关系,提供保护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幼儿园中所有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969例。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研究。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969例样本中社交焦虑阳性检出55例(5.68%)。其中男孩30例(3.10%),女孩25例(2.58%);小班18例(1.86%),中班23例(2.38%),大班14例(1.44%)。性别(χ~2=0.150,P=0.699)和班级(χ~2=0.043,P=0.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会生活能力测试结果,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独立生活(t=3.479,P<0.01)、作业操作(t=3.689,P<0.01)、参加集体活动(t=2.831,P<0.01)、自我管理(t=3.041,P<0.01)这4个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结果,2组在语言/认知(t=2.479,P<0.05)、情感温暖/自我表达(t=2.721,P<0.01)、社会适应/自我管理(t=3.454,P<0.01)、忽视/干涉/惩罚(t=-4.000,P<0.01)、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t=3.360,P<0.01)、环境气氛(t=2.728,P<0.01)6个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儿童父母进行心理养育咨询可以预防和早期干预儿童社交焦虑,使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并分析ICU身体约束患者人格特征,探讨其干预策略,为维护重症患者身体约束后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学基础和定量参考。方法 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对我院实施过身体约束的79例ICU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倾向维度得分(5.61±2.32),精神质维度得分为(2.72±1.82),均低于常模(7.50±2.84,2.73±2.05);神经质维度得分为(5.41±2.17),掩饰性维度得分为(6.30±2.23),均高于常模(4.42±2.95,6.19±2.96),其中内外倾向、神经质维度得分与常模比较(t=7.24,P<0.05;t=4.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身体约束患者的艾森克人格特征在分量表上呈现差异性,临床护士应针对重症患者在经历身体约束后,其人格特征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内外倾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性,给予个性化的精准施护,促进重症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情绪智力水平及其与临床护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实习的本科护生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100例。两组均在实习完成时进行各问卷调查。实习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课程与技能的培训。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问卷调查包括:情绪智力量表、胜任力量表、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沟通能力评分量表。结果干预组实习期间情绪智力量表各维度评分、胜任力量表各维度评分、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评分、护患沟通能力各维度评分以及各量表的总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科实习护生的情绪智力评分与胜任力评分、人文关怀能力、护患沟通能力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提高实习护生的情绪智力水平,能够提高其胜任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10-1011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患者坚韧性人格与自我接纳的关系,为护士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2例异位妊娠患者运用坚韧人格量表和自我接纳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坚韧性总分为(50.31±9.72)分;自我接纳总分为(30.40±10.23)分;坚韧性人格四维度及总分与自我接纳二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异位妊娠患者坚韧性与自我接纳程度均较差,坚韧性人格与自我接纳呈显著正相关,护士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减少患者临床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8.
为使医学生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将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及职业素质培养作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临床教学及实习中,有计划的融人医患沟通技巧教学与实践,结合突发事件、医疗纠纷等典型案例中有关医患沟通的经验为素材开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56-59
目的通过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综合培养实践,增强其医患沟通的能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调查对象选取2017年1月于南方医院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的100名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培养实践,实习期结束后再次进行临床医患沟通的问卷调查及医患沟通能力评定。结果经不同方式培训后,研究组医患沟通能力考核评估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实习生认为最有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方式为临床带教,其次为角色模拟练习,研究组认为医护因素影响医患关系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同组培训前(P 0.05)。结论通过进行综合教育模式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实践,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及技能均得到了提高,将更好的适应的临床工作,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人格、心理健康对新兵人际信任的影响模式,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中的人际信任分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6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统计处理采用秩变换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及Amos路径分析。结果新兵人际信任与SCL-90因子及总分负相关(r=-0.123~-0.204,P<0.01);与EPQ内外向正相关(r=0.194),与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负相关(r=-0.158,-0.234,-0.215);与LES负性事件分及总分负相关(r=-0.084~-0.152,P<0.05或P<0.01);Amos路径分析显示神经质对新兵人格的贡献最大(β=0.84,P<0.01);抑郁与强迫症状对新兵心理健康贡献最大(β=0.91,0.87,P<0.01);人格对新兵人际信任的直接效应(β=-0.23,P<0.01)及人格在心理健康与人际信任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β=-0.12,P<0.01)。结论新兵人际信任受负性生活事件、人格、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且人格在心理健康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模式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李俊亚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28-3229
目的 探讨程式化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8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家属参与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训练组进行8周的程式化训练,然后全部随访44周.选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结果 训练组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在第20、32、44周末均较对照组显著为低(t =2.42~11.19,均P<0.01),而阳性症状分在44周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1);训练组的ITAQ评分在第20、32、44周末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3 ~8.32,均P<0.01);训练组MRSS评定中依赖性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及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平均分在20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67~4.31;2.374>t >1.664,P<0.05;t>2.374,P<0.01).随访1年,训练组复发2例(5.13%)少于对照组5例(14,71%)(x2 =0.87,P<0.05).结论 程式化训练可明显提高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明显降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脑胶质瘤二维磁共振波谱分析(2D1H-MRS)表现及其主要代谢物含量变化,选择120例幕上脑胶质瘤行常规MRI及2D1H-MRS检查,并定量检测其主要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含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乳酸(Lac)和脂质(Lip)含量,采用t检验进一步探讨各级别胶质瘤代谢物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20例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3组:星形细胞瘤(AS)、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和胶质母细胞瘤(GM)各40例。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NAA呈下降趋势,Cho呈上升趋势,Cr变化不明显或轻度下降,Lip-Lac呈升高趋势。t检验结果表明,NAA在AS与AA、AS与GM、AA与GM间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13.4,P<0.01;t=56.3,P<0.01;t=7.30,P<0.01);Cr在AS与GM间有显著差异(t=2.30,P<0.05);AS与AA间、AA与GM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t=0.94,P>0.05;t=1.64,P>0.05);Cho在AS与AA、GM间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4.68,P<0.01;t=9.35,P<0.01),而AA与GM间无显著差异(t=1.56,P>0.05);Cho/Cr在AS与AA、AS与GM、AA与GM间均具有显著差异(t=7.06,P<0.01,t=12.8,P<0.01;t=4.56,P<0.01);NAA/Cho在AS与AA、GM间均具有显著差异(t=18.2,P<0.01;t=20.9,P<0.01),AA与GM也具有显著差异(t=2.11,P<0.05);Lip-lac在AS与AA、GM间均具有显著差异(t=32.1,P<0.01;t=51.7,P<0.01),而AA与GM间无显著差异(t=1.67,P>0.05)。结论:胶质瘤2D1H-MRS表现及其代谢物定量研究有助于胶质瘤临床诊断与肿瘤恶性度分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压力、焦虑情绪、人格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设一般情况调查表、慢性压力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艾森克人格测试量表(EPQ)对70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结果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所受慢性压力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患者内外向(E)量表得分、情绪稳定性(N)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MA得分与EPQ中的E维度存在正相关(P<0.01),与N、精神质(P)2个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情绪、人格、疾病知晓率、住院天数、依从性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慢性压力与人格特征具有相关性,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分别对99例IVF-ET妇女和98例正常育龄妇女进行测试。结果①在SCL-90中,IVF-ET妇女组的躯体化、强迫、恐怖、焦虑、精神病性和其他症状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育龄妇女组(P<0.05或P<0.01)。②在人格特征上,与正常育龄妇女相比,IVF-ET妇女更加内向。③人格特点与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结论 IVF-ET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她们人格中的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青年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与个性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对80例青年CP患者(观察组)和同期随机选择的50名健康男青年(对照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艾森克成人量表(EPQ)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状态与个性特征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SAS分值及SDS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135、6.861,P<0.01),EPQ内外向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3.579,P<0.01),神经质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4.990,P<0.01);两组精神质维度及可靠性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6、1.018,P>0.05).结论 青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其个性内向也不稳定,临床治疗时应重视心理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兵人格、情绪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利用大五人格问卷(GBFS)、心境状态量表(POMS)、认知连线测验(TMT)对武警某部304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大五人格中道德感、开放性、利他性和适应性4个维度和普通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2心境状态中紧张、抑郁、疲劳和自尊感4个维度得分及情绪纷乱总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组,而愤怒维度得分低于常模组。3连线测验A、B两部分及其差值(46.67±23.38)s的耗时数显著短于普通人群组。4大五人格中适应性维度与认知功能相关并可解释其1.6%的变异。5心境状态中消极性情绪维度与连线耗时存在正相关趋势,积极性情绪维度与连线耗时存在负相关趋势。结论在入营初期,武警新兵的认知功能与部分人格特质相关。  相似文献   

17.
赵静  齐玉龙  王岚  薛芳  明丽娟 《安徽医药》2015,36(10):1272-1275
目的 分析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和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安徽、江苏两省选取两所本科类医学院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792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①医学生在情绪评价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维度得分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城镇和城市的医学生在量表总分及情绪评价能力、情绪感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及情绪调控能力4个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的医学生在情绪调控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一至大三3个年级均高于大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高于护理学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学生干部在量表总分、情绪感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及情绪调控能力维度得分上高于普通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优异的医学生在量表总分、情绪表达能力及情绪调控能力维度上均高于成绩很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量表总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在性别、专业、年级、学习成绩及是否学生干部方面有差异;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某部军人愤世嫉俗的心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人性哲学修订量表(RPHN)中愤世嫉俗分量表、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对1800名现役军人进行测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气质类型军人愤世嫉俗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军人愤世嫉俗与EPQ除内外向因子的其他三个因素(r=0.164 ~0.196,P<0.01)显著相关、SCL-90总分及各因子(r=0.06 ~0.13,P<0.01)相关显著;Amos路径分析显示神经质对军人人格的贡献最大(β =0.81,P<0.01);抑郁因子对军人心理健康的贡献最大(β=0.91,P<0.01);人格、心理健康对愤世嫉俗产生直接效应(β=0.31,P<0.01;β=-0.03,P<0.01),人格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因素之间产生间接效应(β=0.03,β=0.17).结论 军人愤世嫉俗受多种因素影响,保持心理健康、个性重塑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男性酒依赖患者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男性酒依赖的吸烟患者40例为试验组和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匹配的男性非酒依赖吸烟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吸烟原因问卷(RRSQ)和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评定吸烟原因及尼古丁依赖程度;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定酒依赖吸烟患者情绪状态。结果:(1)吸烟原因问卷药理维度中的依赖(t=2.644,P=0.011)、刺激(t=5.567,P<0.001)和自动分量表得分(t=2.799,P=0.006)酒依赖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理维度中的镇静与瘾的分量表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心理维度中享乐分量表(t=-2.134,P=0.037)酒依赖组低于对照组,心理意象和手口活动分量表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尼古丁依赖量表总分(t=4.570,P<0.001)酒依赖组高于对照组;(3)患者的吸烟原因及尼古丁依赖程度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r=0.309-0.807,P<0.05),吸烟原因及尼古丁依赖程度各维度得分越高,抑郁及述情障碍得分也越高。结论:男性酒依赖患者尼古丁依赖程度较非酒依赖吸烟者重,吸烟行为与尼古丁的药理特性密切相关,且社会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甲基苯丙胺的使用可以导致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病性症状,通过探索影响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出现幻觉妄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干预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至2016年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收治的335名男性戒毒学员,根据受试者是否曾在使用物质期间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而分为两组,评估其人口学情况、甲基苯丙胺使用情况等,并用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评估其冲动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使用者年龄较小、未婚与精神病性症状相关;曾出现症状组的首次吸毒年龄(t=4.32,P<0.01)较小;曾出现症状组BIS-11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都较高(P<0.01),脱毒前30天平均每天用量较无症状组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未婚[OR=3.94,95%可信区间(CI)2.12~7.30]、脱毒前30天平均吸食天数较高者(OR=1.02,95%CI 1.00~1.04)及BIS-11量表总分较高(OR=2.08,95%CI 1.30~3.33),为精神病性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者年龄小、未婚、首次吸毒年龄小、吸食量大、BIS-11量表得分较高是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因素,在临床上对未婚、吸食毒品频繁且BIS-11量表得分高的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应注意评估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