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遂宁地区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参考区间.方法:筛选遂宁地区20~79岁的体检健康成人,采用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配套检测系统进行外周静脉血全血细胞计数,计算其PLR的水平,并以非参数法建立该地区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PLR的参考区间.结果:共纳入4540例体检健康汉族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置时间长短对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的影响,及时准确地在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在SYSMEX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采用平行对比法对27例健康成人静脉血分别在即刻,30min、1、2、3、5h个时间点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及其各参数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PLT,MPV,P-LCR在2h后与即刻结果有显著性。PDW在3h后与即刻结果有显著性。结论静脉血样品应在采集2h内完成血小板及其各参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选择沈阳本地参加健康体检人员中的成年男性共220例,采集静脉血,以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进行测定,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得出沈阳地区成年男性静脉血血红蛋白参考区间为131~190 g/L;血小板参考区间为(150~321)×109/L。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紫癜进展中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的疾病,成人大部分为慢性期,病程较长,可达1年至数10年,具有病程长、停药后易复发的特点,动态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分4组,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收治ITP初期患者40例,治疗后恢复期ITP患者30例,复发ITP患者25例,正常对照组30例(为外科住院患者,无血液疾病患者)。1.2方法EDTA-K2抗凝管抽取静脉血,取标本后2h内检测,用sysmex-kx21血球仪检测血小板各参数,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成人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要点,探讨血小板去除术在成人血小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成人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组,单纯采用羟基脲治疗对照组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为缓解、进步、无效的病例分别为15例、8例、2例,临床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x2=3.059,P0.05)。结论血小板去除术可缓解乏力、烦热、气短、失眠等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4项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来探讨血小板4项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及门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健康组50例。使用XS-1000i五分类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4项参数。结果肝硬化组测得的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最为敏感比健康组明显减低,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体平均分布宽(PDW)。比健康组低,但不十分明显。结论通过血小板参数异常变化间接的反应了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也提示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由于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简便、快捷,所以此项检查对肝硬化患者很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昭通市回族人群静脉血血小板参数进行调查,分析其血小板参数与标准操作参考区间的差异。方法采集302例男性和235例女性回族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以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与第3版标准操作规程相应的参考区间进行比较。结论昭通市回族人群比其它民族血小板明显减少,建立回族的参考值范围,修改回族血小板复检规则。  相似文献   

8.
袁碧和  马明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88-1288
我们将脐血与健康成人外周血的红细胞 (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TL)以及CD34 细胞进行了比较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脐血标本50份 :由我院妇产科提供。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 ,脐静脉无菌穿刺采集、ACD保养液 (1:4)抗凝。1.2成人外周血标本50份 :均采自  相似文献   

9.
夏凤君 《贵州医药》2005,29(12):1066-1066
血小板计数对于血液病、出血性疾病等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我市健康成人血小板值无疑对于开展成份献血,血小板采集极具现实意义,我们于2002年9~11月对本站献血经体检合格,HBsAg初筛合格的180名无偿献血者做了血小板计数,同时也做了53例不同血滴计数结果的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1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参数包括大血小板比例(P-LCR)、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功能指标采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仪进行检测;血小板参数检测采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T、APTT、PT均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LCR、PCT、MPV、PLT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有P<0.05;2组患者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对肝癌肝功能受损程度及避免患者出血倾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42-243
目的研究脑梗死发病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患者和40名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检测P-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平均面积、分布宽度),按照不同的发病时间、病灶面积的不同分别进行参数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PLT、MPV、PDW显著降低(P<0.05),14d后PLT逐渐恢复正常(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患者PLT越低(P<0.05),MPV、PDW越高(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时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Coulter公司GENS system2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55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急性期时患者PLT、PCT明显减少(P<0.05),MPV、PDW明显增加(P<0.01).结论:动态观察血小板4项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和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经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结果肺癌组血小板参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NM分期越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越高(P<0.01);肺癌组血小板参数增高例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增高与肺癌的关系密切,测定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塞与脑梗塞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MI与脑梗塞时血小板 4项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 16 9例AMI、399例脑梗塞及 6 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检测分析。结果 :AMI组与脑梗塞组PLT、PCT均明显降低 (P <0 0 1) ,MPV明显增高 (P <0 0 1) ,PDW则仅AMI组增高 (P <0 0 5 )。AMI组与脑梗塞组比较 ,唯MPV脑梗塞组高于AMI组 (P <0 0 5 )。结论 :外周血液血小板 4项参数改变是AMI和脑梗塞的非特异性表现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应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在入院时检测血小板计数(PLA)、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结果重度卒中组的PLA低于轻度卒中组和对照组,MPV和PDW高于轻度卒中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卒中组的PLA低于对照组,MPV和PDW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可能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脓毒血症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1例脓毒血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检测,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结果的分析。结果脓毒血症治疗组PLT与健康对照比较显著减低(P<0.01),MPV减低(P<0.05),PDW减低(P<0.05),脓毒血症治疗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MPV、PDW均无明显差异(P>0.05),脓毒血症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比较,PLT、MPV、PDW亦有差异(P<0.05)。结论定期观察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对脓毒血症预后的判断,疗效的观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林壮  苗青  张干 《淮海医药》2015,(2):166-167
目的了解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小板参数。结果观察组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升高,当血小板参数升高时发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旷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05-40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旨在为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及健康对照者44名,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MPV、PDW PCT、PLT、SBP、DB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血的发病密切相关,其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在巨核细胞系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47例ITP患者,其中急性ITP20例,慢性ITP27例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颗粒巨核细胞增多(P<0.05),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P<0.05),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急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慢性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急性ITP组与慢性ITP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观察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有助于对ITP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215-218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检测在成人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1日~2017年2月1日来我院接收治疗的疑似急性肾损伤早期患者70例,取入院后静脉血分别进行MPV、PDW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同时招募40例健康成年人,比较不同疾病分期MPV和PDW的水平,观察不同疾病分期的血栓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MPV、PDW和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29%、71.43%和87.14%,三种诊断方法灵敏度分别为59.32%、71.19%和84.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三个分期的MPV和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与AKI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0.671,P<0.05);PDW与AKI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0.734,P<0.05);MPV与PDW呈现正相关关系(r=0.377,P<0.05)。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栓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均显著高于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MPV和PDW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检测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小板功能。目前显示MPV和PDW在某些疾病上能反应疾病严重程度,预测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