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心衰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阳  杨国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890-3891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CHF患者120例(年龄均≥60岁),检测血清胱抑素C浓度,根据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中位数,分为胱抑素C正常组胱抑素C<1.65 mg/L,n=60)和胱抑素C升高组胱抑素C>1.65 mg/L,n=60)。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对这些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结果与胱抑素C正常组相比,胱抑素C升高组的LAD、LVD、LVPWT、IVST、LVMI、脑钠肽(BNP)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含量与LAD、LVD、LVPWT、IVST、LVMI、脑钠肽(BNP)呈正相关(P<0.01),经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与药物治疗校正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LVD、LVPWT、IVST、LVMI、BNP、肌酐与胱抑素C升高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老年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衡量CHF患者心室重构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长链非编码位于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因子4(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Lnc RNA ANRIL)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CHF患者(CHF组)120例,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评价心功能,即Ⅰ级28例、Ⅱ级34例、Ⅲ级35例、Ⅳ级23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两组血清Lnc RNA ANRIL及胱抑素C的表达,分析血清Lnc RNA ANRIL的表达与胱抑素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患者血清Lnc RNA ANRIL及胱抑素C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级~Ⅳ级的CHF患者中,血清Lnc RNA ANRIL的表达水平随心功能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Lnc RNA ANRIL与胱抑素C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73,P0.001)。血清Lnc RNA ANRIL水平随着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左心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而升高,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Lnc RNA ANRIL水平的高低与CHF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间接的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CHF)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2年1月因CHF住院患者925例,使用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向方差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分析观察胱抑素C水平与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胱抑素C作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指标的最佳界值。结果 心功能Ⅱ、Ⅲ、Ⅳ级,胱抑素C浓度分别为1.22±0.62、1.56±0.91、1.72±1.00 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调整了多种潜在影响因素后,胱抑素C作为连续变量时OR值为2.087(95%CI:1.125~3.874),作为二分类变量时OR值为2.335(95%CI:1.243~4.385)。通过ROC曲线获得胱抑素C作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指标的最佳界值为1.37 mg/L,灵敏度为95%的界值是0.77 mg/L,特异度为95%的界值是2.57 mg/L。结论 胱抑素C是评价CHF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CHF患者,胱抑素C作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指标的最佳界值为1.37 mg/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胱抑素C在急性心肌炎、急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取来自门诊急性心肌炎患者52例,急性肝炎患者67例,做血清胱抑素C测定,9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心肌炎组和急性肝炎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胱抑素C在急性心肌炎、急性肝炎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增高,可以作为临床预后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疑诊冠心病并接受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503例,其中男性278例,女性225例,年龄42~78(57.5±5.1)岁。测定所有患者胱抑素C水平并分为正常组(308例,Cys C≤1.25 mg/IL)和升高组(195例,Cys C1.25 mg/L)。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测定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升高组患者多支病变的比例升高,28.9%vs.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重度狭窄比例较正常组升高,轻度狭窄比例较正常组降低,38.0%vs.1 9.5%,32.3%vs.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胱抑素C水平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重度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疑诊冠心病患者中,血浆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检测胱抑素C水平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胱抑素高低分成升高组和正常组。结果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和正常组的心力衰竭患者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参与了心衰的发生,可以通过血清胱抑素C水平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从而可以早期进行治疗,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提供有效指标。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检测患者入院第2天外周血胱抑素C水平。根据患者入院3个月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61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使用ROC曲线评估胱抑素C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观察胱抑素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血糖、胱抑素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胱抑素C ROC曲线下面积为0. 75,当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0. 91mg/L时,胱抑素C诊断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61. 22%,特异度为79. 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颤动(P=0. 04,OR:1. 32,95%CI:1. 06~2. 16)、溶栓前血糖(P=0. 03,OR:1. 67,95%CI:1. 10~4. 22)、胱抑素C(P=0. 02,OR:1. 85,95%CI:1. 25~5. 67)、治疗前NIHSS评分(P=0. 00,OR:2. 65,95%CI:1. 62~8. 13)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P <0. 05)。结论治疗前血胱抑素C水平升高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肾损害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胱抑素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的重要性。方法选择和平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26例)、微量组(26例)和大量组(28例),与此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血清胱抑素(Cystatin C)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结果尿蛋白水平正常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0.73±0.46)mg/L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15±0.32)%与对照组血清胱抑素(0.65±0.11)mg/L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05±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胱抑素C水平;微量组(2.22±0.89)mg/L、大量组(5.67±1.29)mg/L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微量组(7.35±1.20)%、大量组(9.64±2.05)%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肾损害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胱抑素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胱抑素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随着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期的进展而逐渐升高,可以准确判断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酸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42例初次入院的CHF患者的血尿酸与心功能的变化;并进行随访1年。对比在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死亡、再住院次数、再住院总时间。结果:心衰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6.6%,随着心功能恶化,尿酸水平逐渐增加,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P均<0.05);在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相比,死亡率、平均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CHF患者中常见;对于CHF患者,高尿酸血症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比值联合检测评估老年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132例,根据治疗后随访1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14例和死亡组18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检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比较2组胱抑素C、hs-CRP/前白蛋白比值,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死亡组年龄、收缩压、BNP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0.01),LVEF明显低于存活组[(40.25±7.14)%vs(47.54±8.21)%,P<0.01]。胱抑素C和hs-CRP/前白蛋白比值与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LVEF、NT-proBNP和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LVEF、BNP、NT-proBNP、hs-CRP/前白蛋白比值、胱抑素C是死亡危险因素(P<0.05,P<0.01)。胱抑素C联合hs-CRP/前白蛋白比值预测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短期心功能转归及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胱抑素C、hs-CRP/前白蛋白比值(P<0.05)。结论胱抑素C、hs-CRP/前白蛋白比值是预测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且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14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病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s,ACS)组73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41例;另选择非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2±3.5)mg/L vs(1.6±4.1)mg/L vs(0.7±2.9)mg/L,P<0.01].且ACS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Gcnsini积分≥30分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Gensini积分<30分患者[(2.6±2.7)mg/L vs(1.8±5.2)mg/L,P<0.01]。3支病变患者血清胱抑紊C水平和Gensini积分较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患者明显增高[(2.8±1.8)mg/L vs(1.9±3.4)mg/L vs(2.1±4.1)mg/L;(49±16)分v5(17±9)分vs(28±1 8)分,P<0.05,P<0.01];双支病变患者Gensin积分较单支病变患者明显增高(P<0.01);而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支数显著相关,胱抑素C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CHF患者80例,依据入院当天测定NT-proBNP情况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n=26),中水平组(n=24),高水平组(n=30)。三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三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血清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随访期间,三组再住院及死亡情况,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再住院率、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三组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现显著正相关(r=0.71,P0.001)。随访期间,低、中、高水平组再住院率分别为7.69%、25.00%、36.67%,死亡率为3.85%、20.83%、40.00%,三组再住院率、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再住院率(r=0.54,P0.001)、死亡率(r=0.47,P0.00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再住院率、死亡率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监测血清NT-proBNP水平不但能够掌握患者CHF的严重程度,还可准确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32例,以患者出院后2年为随访终点,分为生存组(72例)和死亡组(60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血清Cys-C与CA-125水平在CHF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血清Cys-C水平及CA-125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Cys-C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57,P0.05),CA-125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6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OR=1.37,95%CI:1.12~1.35)、CA-125(OR=1.52,95%CI:1.15~1.54)是CHF患者2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ys-C预测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CA-125预测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Cys-C联合CA-125预测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结论血清Cys-C、CA-125水平与C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ys-C、CA-125联合检测可能提高对老年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66例慢性心力衰竭(CnF)患者根据血钠水平分为正常血钠组(135~155 mmol/L)125例和低钠血症组(<135 mmol/L)41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随访1 a.发现CHF患者NYHA心功能级别越高,BNP水平越高;低钠血症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P<0.01);随访期间,低钠血症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增高(P<0.05)).认为CHF患者血钠水平可能影响BNP的分泌,而BNP分泌增加可能是导致CHF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7,(3)
目的探讨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B型脑利钠肽的水平变化,分析其水平变化与患者肾功能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心肾综合征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35例、心功能Ⅲ~Ⅳ级30例;根据美国的CKD分期(肾功能不全分级)将患者分别为肾功能Ⅰ~Ⅱ期41例和Ⅲ~Ⅳ期24例,检测比较不同心功能和肾功能分级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B型脑利钠肽水平,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B型脑利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的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B型脑利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B型脑利钠肽水平均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呈负相关(P0.01)。肾功能Ⅲ~Ⅳ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Ⅰ~Ⅱ期患者(P0.05);肾功能Ⅲ~Ⅳ期患者血清B型脑利钠肽水平与肾功能Ⅰ~Ⅱ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胱抑素C是评价心肾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B型脑利钠肽在评估患者心功能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5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测定胱抑素C、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比较两组的测定结果,并分析hs-CRP与胱抑素C、c Tn I、CK-MB之间的相关性;比较AMI不同严重程度(按照Killip分级,Ⅰ、Ⅱ、Ⅲ、Ⅳ)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胱抑素C、c Tn I及CK-MB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与胱抑素C、c Tn I及CK-MB之间呈正相关(均P0.05)。Ⅰ、Ⅱ、Ⅲ、Ⅳ级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Ⅰ、Ⅱ、Ⅲ、Ⅳ级AMI患者间血清hs-CRP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AMI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其含量的程度直接反应AMI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63例老年CHF患者,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进行检测。结果心功能分级Ⅰ级~Ⅵ级的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与LVD和LVS值逐渐升高,LVEF和CO值则逐渐下降,NYHA心功能Ⅰ级~Ⅵ级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LVD、LVS、LVEF和CO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功能评价和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分为CAS组67例和非CAS组25例。CAS组根据CAS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CAS 46例、中度CAS 15例和重度CAS 6例;根据超声检查分为:硬斑块26例、软斑块16例和混合斑块25例;根据颈动脉受累范围分为:单侧斑块33例和双侧斑块34例。分析组间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斑块性质及受累范围间的相关性。结果 CAS组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非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CAS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中度和重度CAS患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CAS患者(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AS严重程度与胱抑素C水平呈正相关(r=0.246,P<0.05)。结论胱抑素C水平的升高能预测CAS的发生,并能评估CAS的严重程度,但尚不能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受累范围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与心功能的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CHF患者38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2组:心功能Ⅱ级组(126例)和心功能Ⅲ-Ⅳ级组(256例)。另外选取心功能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时及出院时均检查心电图,记录QRS-T夹角并全部随访3个月。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的病例QRS-T夹角水平(91.86°±20.68°)明显大于心功能Ⅱ级组(65.22°±18.07°)及对照组(18.93°±12.60°),经过改善心功能治疗后,心功能Ⅲ-Ⅳ级组QRS-T夹角水平(71.92°±15.03°)及心功能Ⅱ级组夹角水平(48.08°±13.72°)明显减少。QRS-T夹角小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CHF患者的QRS-T夹角水平与心功能的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水平有助于判断CHF患者的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舒张功能与血清胱抑素C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6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1(男224、女247)例,年龄(59.8±13.0)岁。根据胱抑素C中位数(0.92mg/L)将高血压患者分为胱抑素C升高组(H-Cys)和胱抑素C正常组(N-Cys)。选择同期未服用任何药物在我院门诊初诊的非高血压者1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胫前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为内皮依赖性舒张(EDD)功能,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结果与对照和N-Cys组相比,H-Cys组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升高[(1.10±0.19)比(0.89±0.26),(0.77±0.11)mg/L,P0.05],EDD减退[(8.00±4.26)%比(9.42±5.58)%,(10.69±5.63)%,P0.05]。亚组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者的EDD呈减弱趋势,胱抑素C水平呈升高趋势(均P0.05)。体质量指数(BMI)超重的高血压患者EDD较BMI正常的高血压患者EDD减退。胫前动脉EDD与胱抑素C、年龄、肌酐、尿酸呈负相关(r=-0.157、-0.292、-0.148、-0.186,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是高血压患者EDD的影响因素(B=-0.019,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舒张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