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结果.马蹄形肛周脓肿多发于后位,因肛管后间隙脓肿同时向两侧坐骨直肠间隙蔓延,或因一侧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经肛管后间隙绕到另一侧坐骨直肠间隙而成.一旦确诊,就必须及早进行外科治疗.以往手术治疗多采用多切口开窗引流法.2000~2007年,我科采用后位单切口隧道引流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12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自溃或切开排脓后,往往后遗肛门直肠瘘,需二期手术。我们自1994~1998年对147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期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本组共147例,其中男121例,女26例;年龄15~45岁。病程3~7天。其中低位肛周脓肿97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2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肛门直肠后间隙脓肿26例。取侧位,局麻。先用食指探查脓肿部位大小及脓肿中心位置。在脓肿中心位置或波动明显处,作一放射状切口,排出脓液。手指探查脓腔,分开脓腔间隔,刮匙搔刮坏死组织。用肛门拉钩拉开肛门,找到内作者单位:252800 山东省高唐…  相似文献   

3.
肛周脓肿为肛肠科常见疾病,我院治疗多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本文就1995—2005年资料完整的手术失败的56例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18~34.4岁,平均年龄26.4岁。其中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1例,肛管后间隙脓肿9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8例,高位肌间脓肿12例,低位马蹄型脓肿4例。病史6~16d,平均11.2d。1.2方法根据脓肿部位摆放体位。低位脓肿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再彻底冲洗脓腔,仔细寻找内口,由探针从内口(一般不典型,从最薄弱处穿出)穿出,切开脓腔壁,创缘修剪整齐,油纱条填塞脓腔,塔形纱布包扎术毕。…  相似文献   

4.
一期低切高挂开窗引流治疗肛周脓肿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5年,我科对84例各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期低切高挂开窗引流治疗,其中一期治愈82例,另2例为双侧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虽经低切高挂、开窗引流,但因术后换药不当而形成肛瘘,二期行肛瘘手术治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4例,其中男62例,女22例,年龄12~68岁。脓肿位于肛提肌以下60例,其中皮下脓肿32例,肛管后间隙脓肿9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5例,后马蹄形脓肿4例;肛提肌以上脓肿22例;肛提肌上下并存2例。内口位置在截石位6点43例,2点29例,11点、9点各4例,12点4例。1.2手术方法:肛周脓肿切开的主要目的是使脓液充分地引流,但仅仅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5.
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脓肿一次切开加挂线引流治疗各种类型肛周脓肿1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23例,女45例。年龄14~68岁,以青壮年发病较多。病程6~18d。肛门周围脓肿134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8例;骨盆直肠窝脓肿9例,其中后马蹄型3例;直肠后间隙脓肿7例。2 手术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采用局部麻醉,先行指诊,以确定脓肿的大小和范围,在肛缘与脓肿相应处做放射状切口,长度应超过脓腔直径,修剪切口侧皮肤及皮下组织,以利引流。依次进入脓腔后,以食指伸入脓腔,探查脓腔大小,分离腔内纤维间隔,彻底清除腐败组织,寻找与脓腔对…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以来 ,我院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 35例 ,术后均未发生肛瘘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4例 ,女 11例 ,年龄 18~ 6 2岁。均为肛腺感染引起的肛周脓肿。其中肛周皮下脓肿 2 1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 8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2例 ,肛门直肠后间隙脓肿 4例。 2 3例齿状线处有结节或凹陷样改变 ,8例探针检查肛窦处针感最薄弱 ,4例肛窦处有脓液溢出。二、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 ,局麻或骶管麻醉后 ,于脓肿波动明显处或穿刺针指示部位放射状切开排脓 ,手指伸入脓腔分离脓腔间隔 ,彻底清除积脓及坏死组织。然后一手指…  相似文献   

7.
1991— 1999年 ,笔者采用一次性手术治疗肛周脓肿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0例 ,男 5 1例 ,女 2 9例 ;年龄 17~ 65岁 ,平均 4 1岁。低位脓肿 (肛提肌以下 ) 68例 ,其中皮下脓肿 2 4例 ,肛管后间隙脓肿 33例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11例。高位脓肿 (肛提肌以上 ) 12例。2 手术方法2 1 脓肿切开术 适应于低位脓肿。骶麻或局麻后 ,在脓肿中央作一切口 ,一般长 2~ 3cm。引出脓液 ,用食指伸入脓腔探查其大小及方向。再用探针插入脓腔 ,轻轻探查脓腔内口并且从肛内引出 ,沿探针切开。根据脓肿部位及大小 ,适当扩大外切口 ,修…  相似文献   

8.
肛管直肠周围急性脓肿 97例 ,男 63例 ,女 3 4例 ,年龄1 8-5 8岁。肛周皮下脓肿 1 0 2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 2 1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1 7例 ,马蹄形脓肿 2 7例。  治疗方法 :取左侧卧位 ,骶管麻醉 ,直肠指诊配合球头探针寻找内口 ,内口位置低者 ,可一次性切开 ,内口位置较高 ,且与外口距离较远者 ,主切口一般设在内口处 ,应足够大 ,肛外呈放射状 ,长度应超过脓腔 1cm左右 ,探查脓腔走行 ,清理脓腔内的脓液及坏死组织 ,以食指或血管钳充分分离脓腔纤维间隔 ,以食指深入肛管直肠内作引导 ,将球形探针自脓腔切口深入并沿脓腔底部轻柔的探查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的临床资料,其中马蹄形脓肿21例,半马蹄形脓肿45例,瘘管性肛管后间隙脓肿12例,肛管后间隙脓肿9例(采用保留肛尾韧带,在其两侧开窗置管引流结合挂线手术);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采用开窗置管引流术)。结果:89例(95.7%)获临床治愈。随访6~24个月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4例(4.3%)术后肛瘘复发,主要是由于挂线时没有找到真正内口,引流管过早脱落使脓腔引流不畅而形成瘘管。3个月后经二次手术剔除瘘管到肛尾韧带,确认内口后刮除周围肉芽组织再挂线而治愈。结论:采用沿肛尾韧带两侧开窗置管引流结合选择性挂线术式,能够完整保护肛门的功能及形态,是治疗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肛门后位马蹄形脓肿8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结果。一旦确诊,就必须及早进行外科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治疗肛周脓肿方法很多,如切开排爱引流法,就是待脓肿缩小,形成管腔(肛瘘)后,再行二次手术。马蹄脓肿多发后后位,内口也多在后位肛隐窝附近。本文总结了我院10年来住院病人86例,男76例,女10例,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后位马蹄形脓肿,一次手术成功,既缩短了治愈时间,又减少  相似文献   

11.
肛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因术后脓肿易复发或形成肛瘘,病人需承受两次手术之苦。近年来,我院采用Ⅰ期肛周脓肿根治术116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7例,女29例。年龄16~52岁,平均34岁。其中,低位肌间脓肿61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3例,肛门后间隙脓肿1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高位肌间脓肿8例,直肠后间隙脓肿3例,直肠粘膜下脓肿6例。  相似文献   

12.
一次切开药捻式置管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995~ 1999年采用一次切开药捻式置管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 2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中 ,男 2 1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57岁 ,最小 2 2岁 ,平均 36 9岁 ;病程 3~ 2 1d ,平均 5d。提肛肌下方脓肿 19例 ,均为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提肛肌上方脓肿 7例 ,其中直肠后间隙脓肿 5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2例。2 治疗方法取侧卧位 ,骶管麻醉后 ,常规消毒肛管和肛周皮肤。通过指诊寻找原始感染病灶 (内口 ) ,内口定位后 ,在与内口相应的肛缘外脓肿上做放射状切口 ,排尽脓液。用食指探查脓腔 ,分离纤维隔 ,再用探针探…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主腔切开加引流一期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此方法治疗的72例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资料,具体手术方法:主腔切开、引流挂线,远端脓腔用橡皮筋挂浮线引流,肛提肌以上脓腔或相对较深脓腔用蘑菇头引流管引流。结果显示,本组72例患者中,一期根治71例,治愈率98.61%;复发1例(1.39%),经二次手术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19~43d,平均27d。随访1年,均无复发,无肛门畸形、肛门移位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主腔切开加引流一期治疗多间隙肛周脓肿治愈率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避免对括约肌、肛管直肠环以及肛周皮肤的损伤,从而保护肛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人民医院使用一期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一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37.2±8.4)岁.脓肿位置: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7例,直肠后间隙脓肿8例,高位括约肌间隙或蹄铁形脓肿10例,低位括约肌间隙脓肿24例.  相似文献   

15.
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病,以往均采用肛周脓肿切开排脓术,待3个月肛瘘形成后二次行肛瘘切除术。这种传统治疗方法总病程长、费用高,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对102例肛周脓肿病人均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02例病人中,男69例,女33例;平均年龄(37.0±6.5)(15~76)岁。肛周皮下脓肿49例,坐骨直肠窝脓肿36例,后蹄铁型脓肿9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二、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禁食,行血常规、血型鉴定、生化全套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成像在深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检查在深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临床疑诊为深部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MRI体表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MRI检查和术前肛门指诊在深部肛周脓肿的分型和内口检查结果.采用X2检验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19例患者诊断为深部脓肿,1例诊断为骶前囊肿伴感染,1例诊断为骶前占位性病变(病理检查证实为黏液腺癌).19例患者共发现25个脓腔,其中坐骨直肠间隙脓腔14个,骨盆直肠间隙脓腔5个,高位括约肌间脓腔6个.单间隙脓肿13例,多间隙脓肿6例.MRI检查与术前肛门指诊的内口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2/19和13/1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深部肛周脓肿分类准确率分别为25/25和16/25,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0,P<0.05);手术探查发现13例患者为单间隙脓肿,6例为多间隙脓肿,而MRI检查与术前肛门指诊多间隙脓肿准确率分别为19/19和13/1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5,P<0.05).结论 MRI检查能确诊并定位深部肛周脓肿病变范围及其与肛管直肠周围括约肌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指导手术排除肛管直肠周围潜伏病变具有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一次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18~64岁,平均32岁;病程4~12d。直肠后间隙脓肿15例,直肠后间隙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18例,高位括约肌间隙脓肿2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例。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8~62岁。其中皮下脓肿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直肠黏膜下脓肿4例,蹄铁型脓肿1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3例。  相似文献   

19.
一次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我科采用一次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4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18~64岁,平均32岁;病程4~12d。直肠后间隙脓肿15例,直肠后间隙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18例,高位括约肌间隙脓肿2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例。1.2治疗方法: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腰俞穴麻醉。食指探入肛内,摸清脓肿部位及范围,查找有无原发内口。然后用分叶肛门镜观察肛隐窝处有无红肿、凹陷性硬结、溢脓,以观察内口的位置。在肛缘外侧脓肿的顶部作一放射状小切口,切开皮肤…  相似文献   

20.
2005~2009年,我们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2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2例,女88例;年龄12~80岁;病程3~20d,平均7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78例,肛管前间隙脓肿10例,肛管后间隙脓肿3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47例,直肠后间隙脓肿52例,直肠黏膜下脓肿8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5例,多问隙脓肿4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