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空气波干预对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93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术后采用空气波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于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对比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2%,低于对照组的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55-15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膝上10 cm周径、膝下10 cm周径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膝上10 cm周径和膝下10 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配合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早期活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8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行早期活动预防护理。结果试验组DVT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早期活动预防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5.
袁焕玲 《大家健康》2016,(4):252-253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团队意识、工作积极性、沟通协调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患者在骨科术后行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作用,并进行相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成A组和B组,A组为对照组有50例患者,B组为50例即为观察组。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调查,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得出A组患者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都要比B组差,其住院时间和所需费用也比B组患者更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程度上更为有效,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更少,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后所起到的作用很有效,是值得被推广使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全麻手术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择取普外科患者96例,均接受全麻手术,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划分为常规组和围术组,各4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围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围术期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并发症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患者术后出现DVT20.8%(10/48),并发症发生率8.3%(4/48),围术组患者术后出现DVT 4.2%(2/48),并发症发生率0.0%(0/4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3.3%(10/48),围术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9%(47/48),围术组满意率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全麻手术患者,临床实施预防性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DVT的概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方法 对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重视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保暖,避免在患肢行静脉穿刺,抬高患肢并禁烟,加强对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饮食、心理护理,以及采用预防性抗凝的治疗.结果 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一例发生DVT并发症.结论 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脊柱外伤及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及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00年1月~2006年3月资料完整的1094例脊柱外伤及手术病例,发生有症状的DVT 26例。其中2003年2月以前病例均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A组);2003年2月~2004年3月对于高危病例,采用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预防措施(B组);2004年4月~2006年3采用维生素E、1,6-二磷酸果糖(FDP)及低分子肝素联合预防DVT(C组)。比较3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A组病例570例,发生DVT22例;B组病例242例,发生DVT 3例。C组病例282例,发生DVT 1例。DVT发生率A组>B组>C组。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伤后或围手术期进行维生素E、FDP及低分子肝素联合预防措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宣懂 《河北医学》2011,17(12):1589-159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下肢疾病患者198例,随机分为防治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防治组采用综合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中,对照组100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防治组98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53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DVT仍是骨科手术后威胁患者生命中的最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方敏  杨宝义  汪蓉  曾雪  王佩  况贝贝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811-18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 bosis,DVT)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超过2周的患者186例,按入住顺序分为两组,单数93例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双数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DVT 16例,发生率为17.20%,而对照组患者发生DVT 28例,发生率为3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医护人员认识、增加肢体被动运动以及配合气压治疗等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茅红艳  陈炳香 《中外医疗》2016,(26):107-109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子宫切除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子宫切除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将两组患者输血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PT-INR、Fib、PLT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PT-INR(1.21±0.09)%、Fib(3.72±1.65)g/L、PLT(245.48±56.72)×109/L等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有优势,P﹤0.05;研究组患者输血史为8.00%、糖尿病为12.00%、高血压为8.00%、肥胖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输血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实验室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以80例接受妇产科手术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5.00%(6/40)(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干预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物(FDP)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85.00%(34/40)(P<0.05)。结论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可降低妇科手术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提升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价值。方法以96例COPD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17%(2/48),高于对照组16.67%(8/48)(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减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87.50%(42/48)(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凝血状态,降低下肢DVT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96/100),高于对照组88.00%(88/1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胃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以60例老年胃癌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20.00%(6/30)(P<0.05).观察组胸管留置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某三甲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74例口腔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04例口腔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为37.96%.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8例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予以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在疾病知识知晓、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执行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