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热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白头翁汤的组方以及热痢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医圣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症并治篇>的第371条中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主之".临床运用中药白头翁汤治疗热性痢疾,见效快,不伤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及“不大便”涉及六经,然其病位虽不离乎大肠.其病机却不尽乎大肠,其治也尽非为通腑。细分之.有解太阳.和步阳,运太阴,燮少阴,疏厥阴等数法.却未有“不大便”证不除尔。  相似文献   

3.
白虎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的一张经典名方,用"白虎汤主之"的条文在《伤寒论》中出现过3次,分别为太阳病篇的176条、阳明病篇的219条和厥阴病篇的350条。白虎汤在外感热病方面应用广泛,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当今方剂教材认为白虎汤的功用是清热生津,其适应证是阳明气分热盛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主症。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值得商榷,为此仅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探讨张仲景的立方之意。  相似文献   

4.
<正>白虎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的一张经典名方,用"白虎汤主之"的条文在《伤寒论》中出现过3次,分别为太阳病篇的176条、阳明病篇的219条和厥阴病篇的350条。白虎汤在外感热病方面应用广泛,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当今方剂教材认为白虎汤的功用是清热生津,其适应证是阳明气分热盛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主症。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值得商榷,为此仅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探讨张仲景的立方之意。  相似文献   

5.
厥阴病孕育于《内经·热论》中,脱胎于张仲景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但厥阴病争鸣繁多,成为“千古疑案”。现不揣疏浅,在学论后试谈对厥阴病的体会,请同道教正。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属祖国医学的“瘿瘤”、“气瘿”、“肝火”或“心悸”的范畴。从祖国医学理论分析,甲亢不只是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而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论甲亢,甲亢属厥阴经病则更为贴切。治疗甲亢应依肝的生理特性,或收或散,寒热并用,上下兼顾调理之,同时兼顾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7.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即医圣张仲景失传了一千多年的经典原著,收藏者为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所藏为私传手抄本.其内容较现行《伤寒论》、《金匮要略》多三分之一.无论是体例结构、篇章安排,还是文字内容、医理方药,都足以证实确系仲圣手笔,绝非托名之作.我辈中医后学者应予高度重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拯救这部伟大的医学经典的历史使命,使仲景这部再现于世的医学巨著能如医圣之愿,得以造福黎民百姓.  相似文献   

8.
<正>乌梅丸为方书始祖,东汉医圣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所列的首方。该方寒温并用、配伍精当,历代医家多有对本方的演绎,但深求之,不难发现本方于儿科验之尚少。然笔者在临证中发现,乌梅丸若投之得当,亦能在儿科取得桴鼓之效,故总结经验如下。乌梅丸方解1乌梅丸组成乌梅丸一方自《伤寒杂病论》而出,由乌梅、当归、细辛、桂枝、黄连、黄柏、蜀椒、干姜、人参、附子共10味药组成。  相似文献   

9.
厥阴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张仲景提出六经病名,确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成为“医方之祖”,立下中医世代基业以来,厥阴病就一直是古今医家探索的焦点。不少名家认为《伤寒论》厥阴病是“疑案”,面目不清;也有一些人认为论中厥阴病篇很是明白晓畅,无疑可言。似乎都有理,又似乎都不够合理。就此,我有些不成  相似文献   

10.
自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以来 ,古今医家无不折腰称颂 ,推崇备至 ,尊仲景为医圣 ,崇其书为经典 ,赞其法为宗本 ,誉其方为众方之祖 ,颂其语为字字玑珠。唯对厥阴篇医家多感头痛 ,各持已见 ,争执千载 ,众说纷纭 ,终难统一 ,尚无定见 ,兹就厥阴篇之死证 ,略陈愚之管见。1 从厥阴病死证条文多于少阴病看 ,厥阴病篇理应在少阴之后对于厥阴和少阴的排列顺序古往今来亦有争执 ,中医院校二版教材《伤寒论释义》就曾明言 :“少阴病为伤寒六经…  相似文献   

11.
附子汤和桂枝甘草汤均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外感及内伤杂病。本文结合其理论渊源及具体临床案例探讨附子汤和桂枝汤合方治疗心得。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时代伟大的医学家,临床医学的奠基人,后人多誊之为医圣。其遗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统括多种外感热病与杂病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俱全的临床医学经典巨著,为祖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开拓了  相似文献   

13.
陈修园曾云:“医门之仲景,即儒门之孔子也”。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年的伟大医学家,历代尊之为“医圣”,其不朽巨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是中医必读的经典。正如张仲景本人在自序中所云:“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之源。”  相似文献   

14.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即医圣张仲景失传了一千多年的经典原著,收藏者为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所藏为私传手抄本。其内容较现行《伤寒论》、《金匮要略》多三分之一。无论是体例结构、篇章安排,还是文字内容、医理方药,都足以证实确系仲圣手笔,绝非托名之作。我辈中医后学者应予高度重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拯救这部伟大的医学经典的历史使命,使仲景这部再现于世的医学巨著能如医圣之愿,得以造福黎民百姓。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创造的六经辨证,是运用了一种"三分思维"的中国古代哲学方法,即在阴阳学说"二分思维"的基础上,再三分阴阳,将疾病的位置、阶段、过程、性质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组,太阳、少阴属表,阳明、太阴属里,少阳、厥阴属半表半里。太阳病属于表证、热证;少阴病属于表证、寒证。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作为经方代表,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重要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历代医家所常用。通过《伤寒杂病论》与《神农本草经》的文献记载,经文互参,对应比较,归纳分析组成小柴胡汤的7味药的功效,从而探讨张仲景对7 味药的应用规律和加减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失眠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疾病,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该文从中医经典出发,结合《黄帝内经》中关于不寐的病机认识和医圣张仲景治疗不寐的治疗思路,以具体方药为例,系统分析张仲景治疗不寐的用药思路,为临床医生治疗不寐培养临床思维,开拓临床思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金匮肾气丸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一首著名方剂,该方组方配伍、选药用量均严谨有度,深合易经原旨.今不揣浅陋,试用易理探究其奥义,以期烛幽发微,昭明医圣未言之义 ,以广其方之用.  相似文献   

19.
医圣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传的主张。未病先防的具体措施包括调理饮食起居、调养精神、针灸和导引养生等,既病防传的具体措施则主要包括协调各脏腑的关系、保护脾胃之气等。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诊治杂病的专著.《金匮要略》以脏腑经络辨证方法贯穿全书,人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本文基于《内经》等对肝的生理功能的描述,结合现代"调肝法"相关文献,梳理并分析《金匮要略》中体现"调肝"的有关内容.笔者认为张仲景治疗杂病时尤其注重肝的重要性.本文从肝"体阴"和"用阳"两个角度对《金匮要略》中体现的"调肝法"进行总结和探析,张仲景治疗杂病尤其重视调肝,无论用调补肝阴、暖肝行气、清热养阴之法,还是疏肝实脾、清泻肝经、镇肝息风、温肝行气之法,都致力于恢复肝"体阴""用阳"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