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对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分娩后出现产大出血现象的86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对产后大出血发生的相应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分别给予产妇不同的护理处理措施。结果多胎、胎盘残留、前置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及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经有效护理,成功止血73例,子宫切除10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识别、诊断及鉴别诊断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分娩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319例,对照638例。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性。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2.09%。相对独立的多个危险因素作用大小的顺位为: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及胎儿体重≥4000g、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产次数≥2次、胎盘早剥。结论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以减少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减少巨大儿、多胎的发生,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分娩时确诊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40例同期正常分娩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72.5%、胎儿窘迫率37.5%、早产率52.5%、产褥感染率1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17.5%、1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率、死胎率、产后出血率、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52.5%、47.5%、75.0%,均高于对照组的17.5%、22.5%、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具有密切关系,加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早期预测和干预,对于提高妊娠结局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至足月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孕产妇观察和护理要点,减少母子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抑制出血和纠正贫血,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根据病情综合分析制定治疗方案。对随机抽取我科收治妊娠28~42周合并前置胎盘的孕产妇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37周分娩,25例≥37周分娩。其中剖宫产53例,顺娩10例;新生儿存活61例(含双胎妊娠1例),新生儿死亡2例,死胎1例;产妇产后出血15例;63例晚期妊娠至足月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孕妇没有1例发生宫内感染和产妇死亡。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护理工作是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有手术指征的孕妇及时行剖宫产术,降低母婴的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发生产后出血的99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4例经阴道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分析各种因素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次、产次、总产程时间、妊娠合并子宫病变、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软产道裂伤、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因素与产后出血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次、妊娠合并子宫病变、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总产程时间、软产道裂伤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存在高风险因素的产妇需提高警惕,积极处理高危因素,提前做好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患者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中的97例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且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资料,根据统计记录的产后出血量情况进行分组观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观察组(n=45)的出血量超过500 mL,对照组(n=52)的出血量未超过500 mL,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孕产年龄、学历程度、体质量、孕产与流产次数、生产时的孕周、剖宫史、前置胎盘的类型、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附着的具体部位、妊娠合并症,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分析比较两组的流产次数、开腹剖宫史、前置胎盘的类型、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附着的具体部位、妊娠合并症等方面,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的分析意义(P<0.05);但在孕产年龄、学历程度、体质量、孕产次数、生产时的孕周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结论经Logistic回归分析,流产次数多、有剖宫史、前置胎盘完全型、胎盘植入以及胎盘附于子宫前壁等因素是造成前置胎盘合并剖宫产患者产后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产前对具有上述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的产妇应进行详细产检,趁早发现危险因素,积极应对处理,以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柯秀权  陈水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94-1495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发病因素及合并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78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龄、文化程度低、有流产史、多胎、产次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率较高;产妇产后24h平均出血605.5 ml;发生产后出血49例(62.8%);实施剖宫产65例,阴道分娩5例,另外8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无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结论 前置胎盘是威胁母婴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减少流产次数、注意生殖卫生、降低剖宫产率等是对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有产后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产后出血组)50例和对照组(产后未出血组)950例。结果产妇年龄分布、流产次数、产次、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子宫发育不良、分娩方式、贫血、前置胎盘、血小板异常、胎盘粘连、胎儿体质量、产程异常、不良心理情绪均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掌握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遵循复苏、评估、止血、会诊及治疗并发症的原则,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发生的7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病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年龄、多胎、前置胎盘及贫血易引起产后出血;剖宫产较自然分娩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对产妇进行孕期保健及产时给予预防性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论:重视产妇产前、产时出血的高危因素,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产时给予预防性干预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的78例孕妇做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78例正常剖宫产孕妇做为对照组,总结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的高危因素,并根据孕妇产后出血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包括多次孕产、多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宫缩抑制剂使用不当,血小板过低;而高龄,中重度贫血不是独立高危因素,但与剖宫产产后出血也存在很大的相关性;7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的孕产妇经过对症治疗,3例子宫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在剖宫产之前,应加强筛查孕产妇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龄孕妇剖宫产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高龄产妇产前预防与产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行剖宫产的高龄孕妇(年龄≥35岁)85例,依据孕妇于分娩后2h出血量是否≥400mL分为两组,出血量≥400mL 45例为研究组,出血量<400mL 4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影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与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宫缩乏力、前置胎盘、流产史、巨大儿及经产妇等因素相关,经分析发现胎盘前置、宫缩乏力与妊娠高血压是影响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胎盘前置、宫缩乏力与妊娠高血压是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医师与孕妇应重视高危因素的诊断与预防,从而降低孕妇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发生的7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病因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35岁、胎次≥2次、宫缩乏力、胎盘粘连和胎盘植入、剖宫产、产前贫血及有前置胎盘的患者更易发生产后出血.结论 重视产妇产前、产时出血的高危因素,对产妇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和护理和及时的治疗抢救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发生的7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病因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35岁、胎次≥2次、宫缩乏力、胎盘粘连和胎盘植入、剖宫产、产前贫血及有前置胎盘的患者更易发生产后出血。结论重视产妇产前、产时出血的高危因素,对产妇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和护理和及时的治疗抢救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312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Loglstic回归分析77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 125例产妇中有77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46%。分娩史、年龄、前置胎盘、分娩方式、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贫血状况、妊娠高血压病史等10个单因素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前置胎盘、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及剖宫产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普及,分娩后积极防治宫缩乏力及加强产后监护,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等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王玥 《天津医药》2013,(9):924-92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降低其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分娩的37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产后出血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采用称量法+容积法测量产后出血量,3786例产妇中有135例(3.57%)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娩史、分娩方式、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和(或)胎盘滞留、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贫血状况、妊娠高血压病史不同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滞留及剖宫产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防治宫缩乏力,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普及,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可减少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术中术后出血,并可成功避免子宫切除。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孕中晚期易发生产前产后出血,威胁孕产妇生命,通过产前彩超检查早期明确诊断。通过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术可有效控制产时产后出血,减少并发症,避免子宫切除,是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要求保留子宫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李芳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42-294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寻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87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瘢痕子宫、多次流产、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头盆不称、巨大儿)、胎盘因素(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道损伤(急产、产程异常)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等因素引起,避免或减少流产次数、加强孕产妇管理、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针对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产妇采取矫正措施等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曹兴菊  刘君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73-2174
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5年来产科失血性休克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失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1%,产前出血3例,其中前置胎盘2例,胎盘早剥1例;产后出血7例,其中晚期产后出血1例。重度子痫前期5例,贫血6例,血小板减少1例,疤痕子宫2例。剖宫产7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2例(均并发胎盘植入,1例为疤痕子宫胎盘植入),1例胎盘早剥。死胎1例。产妇继发贫血10例,产褥病率、产褥感染共3例。本组子宫切除1例。结论减少妊娠和刮宫次数,杜绝医院外分娩,加强孕期保健,对于预防产科失血性休克不容忽视,对于无法控制的产后出血,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影响因素以及其干预对策。方法 现随机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受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60例,按照是否出现产后出血将其分为两组,即发生产后出血患者为观察组,纳入30例,未发生产后出血为对照组,纳入3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数据收集和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干预政策。结果 (1)经分析后显示,影响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产妇年龄、手术时机、合并子宫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滞留、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宫内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剥离面出血、子宫切口裂伤、多胎、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息肉、子宫下段横切口、产后抑郁,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前置胎盘、胎盘滞留、子宫破裂、子宫复旧不全和合并宫颈宫腔疾病是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影响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滞留、子宫破裂、子宫复旧不全和合并宫颈宫腔疾病,临床可通过围手术期评估结果,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55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患者产前出血46例(83.64%),均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后出血20例(36.36%),5例失血性休克,子宫切除2例,发生DIC1例,新生儿窒息4例,无一例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前置胎盘的发病与人工流产、高龄、多产等有密切关系,剖宫产是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积极处理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