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由于暴力造成尺骨、桡骨同时骨折,称为前臂骨干双骨折,也称桡、尺骨干双骨折.这类骨折最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18%,多发生于青少年,前臂主要功能是旋转,是人体手的重要功能,因此骨折后,应最大限度恢复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臂骨干双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60例前臂骨干双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60例,基本痊愈.结论 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整复手法治疗前臂骨干的双骨折,能较好地复位、固定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功能锻炼早,功能恢复好,畸形愈合及其它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诊治疗闭合性前臂双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2010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闭合性前臂双骨折患者24例,对其进行闭合复位术后护理.结果:按王崇武随访效果标准,24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其结果优20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6%.患者前臂旋转功能恢复可,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强闭合性前臂双骨折手法复位后护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以及前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总结42例尺桡骨双骨折病人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发现用自动加压钢板固定双骨折加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减轻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本文指出自动加压钢板在前臂双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效果.方法35例患儿全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优良32例,满意3例,有3例患儿复位固定后可见骨折处有轻微再次移位,骨折愈合后不影响前臂功能.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是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前臂双骨折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臂双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6%左右.无论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及早正确的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治疗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自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对46例前臂双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前臂双骨折是较常见的一种骨折 ,因为前臂结构和功能复杂 ,双骨折发生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效果不理想 ,常发生骨不愈合及功能障碍 ,主张对有移位的成人前臂双骨折和闭合复位失败者施行手术治疗。我科在常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对固定方法进行改进 ,从 1996年 6月到 2 0 0 0年 12月对2 1例前臂双骨折患者采用桡骨骨外固定架、尺骨骨圆针固定方法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1例中男性 13例 ,女性 8例 ,年龄 6~ 6 1岁 ,均为前臂尺桡骨干外伤性双骨折 ;新鲜骨折 9例 ,其中闭合性 7例 ,开放性 2例 ,…  相似文献   

8.
总结42例尺桡骨双骨折病人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发现用自动加压钢板固定双骨折加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减轻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本文指出自动加压钢板在前臂双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尺桡双骨折治疗中,手法复位,宽掌背侧夹板加中立板外固定方法治疗的功能效果.方法:对39例闭合性,移位的前臂双骨折,按不同的骨折类型早期手法复位,宽掌背侧夹板加中立板外固定,重点注意克服存在的旋转因素,适宜的指导功能锻炼.结果:39例均愈合.结论:小儿尺桡双骨折应首先尽早应用手法复位,克服旋转移位是前臂双骨折复位成功和功能恢复好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铁力 《吉林医学》2009,30(13):1363-1364
前臂双骨折临床常见,多见于青壮年。前臂的旋转功能对于手部功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因而复位固定、功能恢复要求高,手法复位外固定效果常不满意,精确地复位、有效地固定是治疗的关键。我院自2002年3月~2007年3月使用钛板治疗前臂双骨折29例,现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4年10月-2006年8月收治42例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治疗。石膏外固定组8例,加压钢板螺丝钉组34例。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前臂屈伸、旋转功能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常见,解剖功能复杂、不稳定,多移位明显,骨折复位要求高,手术内固定治疗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利于骨折愈合及使前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诊治疗开放粉碎性前臂双骨折的疗效,以供今后的急诊工作参考.方法:以2008年6月~2011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开放粉碎性前臂双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均进行彻底清创、准确复位等处理.对照组给予非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和肢体活动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愈合效果,未发生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愈合时间较短、肢体活动能力较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治疗开放粉碎性前臂双骨折时,钢板内固定治疗和非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可起到一定的疗效,其中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上肢功能得到较大的恢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2012年9月收治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前臂功能恢复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外固定拆除第1天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外固定拆除第1,30天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改变度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能较好地促进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尺桡骨骨干双骨折在前臂骨折发生率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而居于第二位,由于解剖、功能的复杂关系,骨折后可发生侧方、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治疗相当复杂,对其复位、愈合及功能恢复的要求极高,大多数作者主要采用积极手术治疗,以取得良好地疗效,但一些病人虽然经过手术处理,骨折不愈合现象仍时有发生,文献报道可高达20%[1].自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我院采用6孔前臂加压钢板螺丝钉配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尺桡骨骨干双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18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手法整复珍板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分别治疗前臂双骨折30例及13例,取得满意疗效,手法治疗优良率达86.7%,手术治疗达92.3%,但手法治疗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快,是前臂双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此外,对于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亦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钢板内固定优于髓内针固定。  相似文献   

16.
前臂双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并采用前臂夹板、塔形垫三点挤压法治疗120例,结果功能恢复到Ⅰ级者58例,Ⅱ级4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前臂双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3月在广西骨伤医院就诊的142例Colles骨折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1例。对照组骨折整复后应用Colles骨折小夹板固定,治疗组整复后应用前臂双夹板固定。在就诊1周后观察夹板外固定疗效,观察周期结束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骨折复位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骨折再移位、肢体肿胀、腕关节外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臂双夹板治疗Colles骨折早期对骨折再移位的预防明显好于传统柯氏夹板,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腕部皮肤的压疮、缓解患肢肿胀、缓解患肢夹板不适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18.
正前臂双骨折占全身长骨骨折的7.5%,其发生率在前臂骨折中位居第二~([1])。前臂双骨折主要临床症状为前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前臂双骨的结构和骨筋膜室的分布特点导致骨折发生时容易出现前臂肿痛、水泡,严重时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给患者带来严重创伤。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甘油果糖等药物静脉滴注消除肿痛,然而甘油果糖等消肿药物会使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肾功能受损,且此类药物减轻四肢创伤肿痛的临床效果有限~([2])。本文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尺、桡骨干双骨折最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18%,多发生在青少年。前臂的主要功能是旋转功能。而前臂骨间膜在前臂双骨干骨折的治疗和功能恢复中都有重要意义。尺、桡骨干之间有一坚韧的骨间膜附着于两骨间嵴,其纤维方向由桡骨斜向内下抵止于尺骨,除供前臂肌肉附着外,对稳定上下尺桡关节及维持前臂旋转功能起重要作用,重力传达也经骨间膜完成。当前臂中立位时,尺、桡骨间隙最大,骨干中部距离最宽1.5~2cm,骨间膜上下紧张一致,尺、桡骨干稳定,其骨间嵴相对峙,当前臂旋前、旋后时,骨干间隙缩小,骨间膜上下松紧不一致,两骨间的稳定性消失。前臂骨…  相似文献   

20.
自1980~2004年,共治疗前臂双骨折178例,男102例,女76例。粉碎23例,横断96例,螺旋型59例。5~30岁99例。31~50岁43例,51岁以上36例。临床表现:前臂肿胀,疼痛,畸形,骨折处环形压痛(+),纵向叩击痛(+),可触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前臂旋转功能障碍,肘腕关节屈伸功能尚好,X-P示:桡尺骨双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