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单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初次穿刺PICC置管患者60例,将2009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及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结果 试验组护士的工作态度、健康宣教达标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应用临床专科护理单做为护理路径的内容能增加对护士整个操作的指引性,规范护士操作,同时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张宁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8-23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354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86例)和对照组(16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临床PICC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健康教育达标及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配合度。结果观察组具有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PICC相关健康教育达标及护理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护士的理论技术知识水平,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PICC临床护理路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林梅 《首都医药》2013,(18):49-4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行PICC置管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患者健康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较明显,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舌管囊肿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甲状腺舌管囊肿患儿家属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图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2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12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无时间限制,随机介绍医院规章制度,本病的医学知识)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宣教内容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教育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显著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廖勤芬 《家庭医药》2016,(6):179-17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PICC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40例PICC置管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平时维护管床护士负责;观察组成立PICC维护小组,经统一培训后进行平时对PICC管的维护;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维护PICC管,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又降低了患者的治疗痛苦和经济负担,对治疗PICC置管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cripheraily ine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的100例使用PICC的住院患者,按置管时间排序随机分为两组,奇数为实验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偶数为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对比研究,观察其置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护理措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47例,穿刺次数减少(P<0.05 );导管堵塞1例、感染1例,并发症少(P< 0.05);置管时间延长,且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过100例病人的观察,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PICC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颈动脉支架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74例颈动脉支架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7例。试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结果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动脉支架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一般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患者实施前馈控制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12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前馈控制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PICC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PICC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馈控制能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实体肿瘤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效果。方法选取实体肿瘤化疗且行PICC患者22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 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CNP 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分别为(17.4±3.7)d和(18.0±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实体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护理工作的知识价值,对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乃至其他具备PICC适应证患者的护理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汪云洁 《首都医药》2014,(24):168-168
目的降低PICC脱管发生率,减少患者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60例行PICC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PICC置管护理,包括穿刺、维护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PICC置管基础上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PICC导管脱出的发生率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维护中有显著优势,有效降低脱管发生,相应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患者实施前馈控制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12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前馈控制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PICC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PICC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馈控制能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院内护理和家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15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院内护理)65例和对照组(家庭护理)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置管护理,试验组患者置管后接受院内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接受家庭护理,护理措施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PICC置管护理较家庭护理引发置管后并发症的风险更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管利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244-245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置管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80例PICC置管术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PICC置管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PICC肿瘤患者139例,将其分为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分别在干预前1d,干预后10、30d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健康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测评得分。结果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干预前1 d,干预后10、30 d两组患者ESCA和HPLP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改善PICC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且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99例住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43例和对照组156例。试验组实行临床路径模式,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治疗模式。对2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孕妇及家属满意度和入院宣教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及家属满意率及入院宣教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孕妇及家属满意度及入院宣教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置换患者健康教育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临床路径对股骨头置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通过制订临床路径,将186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对每位患者进行住院天数、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护士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和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运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晓仙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33+135-133,135
目的探讨PICC在血液病患者化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血液病化疗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的3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液病患者在PICC置管化疗时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和护理体会,为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长期静脉通路。方法169例肿瘤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长期性和临床效果,分析PICC置管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预防措施。结果169例患者应用PICC置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04%,留置时间7~18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48天;其中7.1%出现静脉炎,4.73%出现穿刺点出血,2.36%出现导管堵塞,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具有安全、简便、操作成功率高的特点,PICC置管操作人员的技术、置管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对患者的宣教是降低并发症和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PlCC置管是肿瘤患者建立长期静脉通路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Teach-back健康宣教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我院PICC门诊随访的PICC带管出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法,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和Teach-back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和总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与常规健康教育法相比,Teach-back健康宣教模式能有效地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