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了4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男28例,女18例。病例均行普通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价值有限,CT及MRI对显示股骨头坏死表现各有特点。结论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最具重要临床价值,其次为CT。  相似文献   

2.
韩金生 《健康必读》2008,7(3):16-17
目的探讨X线与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850X线机和GE Prospeed CT扫描机.CT扫描层厚和间距为5.0mm。将41例已确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X线和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X线检查早期改变,呈囊性密度减低影。晚期改变:共12髋,其中8髋囊区涉及股骨头的1/2以上,骨小梁密度增高且不规则。CT表面:早期共15髋,其中9髋股骨头内影;晚期共15髋,其中10例表现为股骨头碎裂、塌陷、变形。结论X线和CT对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并对CT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CT检查结果显示,共71个部位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个为Ⅰ期,25个为Ⅱ期,34个为Ⅲ期,因患者都为高龄,故均进行手术治疗,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均符合CT表现,CT诊断率为100%。结论: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其可在疾病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对疑有股骨头坏死的58例进行扫描.结果:52例患者中发现81股骨头出现缺血坏死,坏死股骨头内表现为不规则形状骨密度增高影,骨小梁增粗变形,55个股骨头内出现囊变,24个股骨头碎裂变形,34个股骨头合并关节腔内积液.结论:CT分辨率高,其在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中具有重要价值,比传统X线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R(X线平片)、CT、MRI表现及以上3种方法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36例51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R、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CR、CT及MRI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敏感性依次为MRI、CT、CR。结论 MRI、CT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螺旋 CT 与低场 MRI 影像表现,探讨对其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51 例 90 髋高危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螺旋 CT 与低场 MRI 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其影像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螺旋 CT 与低场 MRI 对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阳性率分别为 82.2% 和 93.3%.结论: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具有特征性的 CT 及 MRI 表现,能够较敏感的检出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且 MRI 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稍高于 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CT和MR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用X线、CT和MR检查,对获取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由多人分组给出诊断结果并统一诊断结果。结果:MR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CT检查方法,而X线检查对应的检出率最低,不同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X线、CT和MR都有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但是MR检查对应的阳性检出率最高,有助于患者尽早实施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19-1520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早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40例(61髋),均行CT与MRI影像诊断。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结果和1~2期特征表现。结果 MRI的1~2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率为87.50%,明显高于CT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总诊断率为96.72%,明显高于CT的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的单一囊变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骨髓水肿、线样征和骨小梁结构模糊诊断率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和特征表现中的诊断率更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对疑有股骨头坏死的58例进行扫描。结果:52例患者中发现81股骨头出现缺血坏死,坏死股骨头内表现为不规则形状骨密度增高影,骨小梁增粗变形,55个股骨头内出现囊变,24个股骨头碎裂变形,34个股骨头合并关节腔内积液。结论:CT分辨率高,其在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中具有重要价值,比传统X线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5例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X线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问题。体会如下。 1、应重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临床表现。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表现应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功能障碍。早期X线表现有:小梁增粗征、筛孔征、股骨头外侧局限性骨皮质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5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诊断.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5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便利分组法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CT检查及MRI检查.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表现及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CT检查、MRI检查均出现应有表现.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两组患者间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影像诊断用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可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诊断支持.  相似文献   

12.
范国利 《现代养生》2014,(14):114-114
目的:分析X线、CT、MR影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X线、CT、MR影像诊断的效果。结果:X线平片检测出阳性病例15髋,阴性45髋,阳性率达到19.2%;CT检测出阳性40髋,阴性20髋;阴性率达到65.4%;MR检测阳性56髋,阴性4髋,阳性率达到95.8%。结论: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MR、CT和X线,其中MR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曹斌 《现代医院》2005,5(4):16-17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应证及特点。方法 对2 3例疑诊病人全部进行了双髋关节X线平片检查,CT检查2 0例,MRI检查13例,ECT检查15例。结果 本组疑诊股骨头缺血坏死在X线平片、CT、MRI、ECT上的各种表现。结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和其病理是相一致的。MRI是本病最好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3例经常规X线检查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而临床高度怀疑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行MRI检查。结果其中62例MRI检查股骨头信号异常患者中59例经病理或随访检查证实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符合率为95.2%。结论 MRI在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总结影像学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比较15例21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及12例退行性骨关节炎病例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X光平片单独诊断11例(15个)股骨头坏死(71.4%),磁共振诊断15例股骨头坏死(100%),X光平片单独诊断6例退行性骨关节炎(50.0%),结合磁共振诊断11例(91.7%)。结论X光平片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和退行性骨关节炎的诊断信息有限,结合磁共振检查对退行性骨关节炎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1.7%,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较X光平片和CT更为敏感,诊断准确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搜集了临床证实的儿童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例,均采用CT薄层扫描.结果8例中病变部位均出现在股骨头上分的前侧、外侧,其中4例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变小,骨纹消失,密度均匀性增高,3例股骨头向前外侧移位,5例皮质骨折,3例出现气体影,3例有局部骨质疏松,8例均有关节囊肿胀.结论CT是诊断儿童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陆煜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72-2873,2875
[目的]比较X线平片与CT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于我院骨科诊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29~69岁,平均36.8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或磁共振检查确诊。患者入院后先拍摄双侧髋关节X线正位片,然后行双侧股骨头CT检查,采用设备为GE公司LightSpeed64排螺旋CT机,全面观察病变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大小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Froberg等提出的分期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72侧股骨头中,CT共发现47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检出率为65.3%(47/72),明显高于X线平片(29侧,40.3%)(P﹤0.05)。②CT则共检出Ⅰ期股骨头坏死9侧(12.5%),Ⅱ期股骨头坏死13例(18.1%),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CT对Ⅲ期、Ⅳ期、Ⅴ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分别为19.4%、8.3%和6.9%,与X线平片的检出率相比(18.1%、8.3%、6.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病变检出率高,是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洪娟 《现代养生》2014,(6):92-92
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到2014年1月入院的52例股骨头坏死病例进行影像学特征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5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经综合影像学分析,将病人分为Ⅰ期7例,Ⅱ期20例,Ⅲ期16例,Ⅳ9例,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基本上相一致。结论:用MRI,同时可以辅助X线平片和CT检查进行检查的影像学分析的方法可以在早期可以很好诊断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头坏死(ANF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发病原因复杂,病变导致关节软骨破坏,股骨头坏死性改变,使关节功能丧失,致残率很高。近年来介入治疗和综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新技术的出现,使本症在治疗上取得满意的疗效,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带来新生活。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MRI)和早期接受介入治疗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进行探讨。1根据发病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1·1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创伤引起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3%。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是旋股内侧动脉发出…  相似文献   

20.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低场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e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临床常见的髋关节疾痫,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止股骨头坏死的进一步发展,进而防止股骨头塌陷,恢复关节功能X线摄片、CT、MRI是其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MRI应用较晚,但MRI对ANFH的早期诊断最敏感、最特异,敏感性达到100%本文收集一组早期ANFH病例,共25例,30个股骨头,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进一步明确早期ANFH的MRI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