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时使用温针灸的效果。方法:收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3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接受电针治疗,观察组联合温针灸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X~2=7.385,P=0.007。结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温针灸的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合温针灸择期治疗非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周围性面瘫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针刺配合温针灸足三里穴)和对照组(单纯采取针刺治疗).对比:(1)两组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前后面部FDI残疾指数评分.结果:(1)两组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 (2)两组治疗前面部FDI残疾指数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FDI残疾指数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针刺合温针灸择期治疗非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对减少面部残疾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80例,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三组,每组60例,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与温针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温针灸组81.67%与电针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温针灸组与电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满意,临床操作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H-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见效更快,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电针治疗仪疏密波治疗面瘫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发病)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辨证结合疏密波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30例,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辨证结合多波型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治愈率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治疗面瘫使用电针治疗仪时,采用辨证结合疏密波治疗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法.方法 将1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常规电针治疗组各70例,两组针后均进行面部功能锻炼.结果 电针治疗组疗效优干常规针灸对照(P<0.05).结论 电针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快、较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11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的Portmann评分,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1、2、3周的Portmann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综合疗效,同时节省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隔物温和灸法分期辩证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初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采用电针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对照组43例,只采用电针治疗.2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x2=6.57,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早期治疗中在电针治疗基础上加上隔物温和灸能显著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正>面瘫西医叫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笔者在临床运用中医辨证取穴和《黄帝内经》谬刺理论取穴,分别运用温针灸和电针,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患者均来自2005—  相似文献   

10.
邓徐英 《医疗装备》2022,(19):169-171
目的 探讨温针灸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8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疗法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2个周期,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面肌肌电图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Portmann评分、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TFGS)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眼轮匝肌波幅、口轮匝肌波幅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可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肌肌电图变化,加快面神经功能恢复,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采取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20天后临床观察实验组有效率(96.77%),对照组有效率(48.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确切,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瘫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肌电图检测结果以及Portmann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39例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Portmann评分在治疗后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灸治疗与康复功能训练联合应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2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发病1周内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在发病1周后接受针灸治疗,进行两组痊愈时间、显愈率的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愈率更高(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时间更短(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1周内,所以该疾病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进而获得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时间为2014年4月9日至2017年11月1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2组护理满意度以及Portmann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Portmann评分(9.56±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且能够有效提高Portmann评分,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期针灸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分期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按照奇偶数列表的分组方法分为2组,2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将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以及portmann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紧张、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8.00%、4.00%、12.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portmann评分(16.46±2.48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期针灸能够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同时辅以护理干预可促进临床效果的提高和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刘放 《中国保健》2010,(10):62-63
目的观察针剌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124例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针刺加闪罐组)62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62例,治疗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疏通经络,调运气血,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新陈代谢,促使炎性渗出物尽快吸收,使面神经恢复正常功能;治疗时疗程短,安全性高,不留瘀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常规针刺配合患者自我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我推拿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ouse-Brachmann(H-B)分级量表评分和面神经功能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H-B分级量表评分及面神经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H-B分级量表评分下降,面神经功能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B分级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面神经功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常规针刺配合患者自我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面瘫患者痊愈的进程,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面神经损伤平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收治的患者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面瘫急性期介入面神经损伤平面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结果:本组病例在经过2~6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2例(35.29.%),有效19例(55.88%),无效5例(8.83%),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痊愈7例(20.58.%),有效14例(41.18%),无效13例(38.24%),总有效率(61.76%)治疗组治疗面瘫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61.76%(P<0.01).结论:根据面神经损伤平面针灸可以明显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针灸给予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7月到我院神经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灸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卡西平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治疗后(2.51±1.72)与对照组(4.5±2.21)对比,降低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综合症状评分(4.02±2.01)治疗后综合症状评分与对照组(6.72±3.72)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针灸进行临床治疗,能够降低患者VAS评分以及综合症状评分,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20.
乐泉 《现代养生》2014,(6):190-19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与护理,干预组给予心里护理、针灸护理、功能锻炼和眼部护理等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有效率的差异,分析护理干预对于针灸治疗的影响。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