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旭 《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83-184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某医学院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22,1.66和2.43分;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46.14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2.24,25.75和8.16分。客观支持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及倦怠总分均呈负相关、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及职业倦怠总分之间为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均是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为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客观支持为低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对职业倦怠总分有影响。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状况,社会支持状况一般。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轻,这提示在缓解职业倦怠时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安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方法整群抽取中小学教师670人,采用自编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结果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中,44.2%的教师情感衰竭比较严重,14.4%的教师个人成就感很低,4.5%的教师非人性化比较严重。女教师的情感衰竭高于男教师(t=10.041,P0.01),教龄5~10、10~20和≥20 a的教师情感衰竭显著高于5 a的教师(P0.01、P0.01、P0.05),中级职称教师情感衰竭显著高于初级和高级(P0.01、P0.05),本科教师的情感衰竭显著高于硕士学历教师(P0.05);小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显著高于高中教师(P0.01),专科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显著高于硕士学历教师(P0.01);5~10 a教龄的教师非人性化显著高于10~20 a教龄的教师(P0.05),本科学历的教师显著高于专科和硕士学历的教师(P0.05、P0.05)。结论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初中教师、女性教师、青年教师、低职称教师以及本科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较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特点,为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85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职业倦怠总分为(48.68±2.62),情绪衰竭得分为(25.94±1.81),低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8.21±1.74),去人性化得分(11.63±1.66);男性教师职业倦怠在3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女教师,已婚教师情绪衰竭得分明显高于未婚教师,不同年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明显,特别在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得分较高,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和婚姻状况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升格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为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修订的MBI-ES教师职业倦息量表对河南省部分新升格高职高专院校40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升格高职高专教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上.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任职情况、担任班主任和承担教学任务等均可影响教师的倦怠(P<0.05或P<0.01).[结论]新升格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多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上,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层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为寻找消除和缓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文理学院193名教师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倦怠3个雏度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得分分别为(25.7±1.82)、(28.17±1.75)、(11.78±1.68);男女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和未婚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多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上,去人性化现象不明显;不同个人背景因素如性别、婚姻状况、课程性质等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均有影响,尤其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方面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并为寻找消除和缓解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文理学院193名教师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得分分别为(25.7±1.82)、(28.17±1.75)、(11.78±1.68);男女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和未婚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多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上,去人性化现象不明显;不同个人背景因素如性别、婚姻状况、课程性质等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均有影响,尤其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方面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保定市不同级别医院727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的倦怠水平与医院的级别有关,医院的级别越高,护理人员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方面得分越高;护理人员的年龄影响其工作倦怠水平,年龄越小的护理人员情感耗竭程度高,个人成就感越低;职称为中级的护理人员情感耗竭较高,而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个人成就感表现比较突出;学历在本科以上的护理人员情感耗竭较高.[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普遍存在,年龄、职称、学历和医院级别等因素对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玉洲  王小虎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361-2363
目的了解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旨在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按5等级评分。结果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的等级评分分别为3.27±0.432、2.435±0.544和2.860±0.345;随着教龄的延长,职业倦怠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教龄在8—12年时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职称、学历在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问题,尤其是在情绪衰竭问题上已经比较严重,应针对不同教师的倦怠特点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为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淮北市4所中学的310名教师,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自我成就感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2.53±0.59分、2.04±0.79分和3.12±1.09分。男女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中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分别为2.23±0.88分和1.86±0.65分,而在自我成就感上的得分最高,为3.40±0.68分,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在3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淮北地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有倦怠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工作绩效量表对高校409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教龄10~15 a和教龄7~10 a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教龄7 a的教师(P0.01,P0.05);讲师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P0.05,P0.01);农科和文科专业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以及职业倦怠总得分上显著高于理科和工科的教师(P0.01)。2教龄在4~6 a的教师工作绩效显著高于教龄7~10 a的教师(P0.05);副教授关系绩效显著高于讲师(P0.01);理科和工科专业教师工作绩效显著高于农科专业的教师(均P0.01)。3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各维度呈负相关(P0.01)。4多元回归结果表明,职业倦怠中成就感低落和去个性化对任务绩效有负向预测作用;成就感低落和情绪衰竭对关系绩效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受教师教龄、职称和专业类型影响;不同教龄、职称和专业性质教师的职业倦怠各维度与教师工作绩效各维度呈负相关,且职业倦怠可以负向预测和影响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国内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现状,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保定市512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男性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比女性严重,同时比女性体会到更多的个人成就感;年轻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而个人成就感低;低职称教师总体倦怠水平高;博士学历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低;经济收入方面,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结论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经济收入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固原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方法整群抽取中小学教师803人,采用自编问卷和国际通用的MBI-GS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结果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中,高度情感衰竭者占总人数的32.00%,玩世不恭得分高者占总人数的12.83%,36.74%的被调查者认为成就感低落。在情感衰竭程度上,小学教师高于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P=0.013,P=0.042),农村教师低于县城教师(F=4.307,P=0.038),15 a以上教龄教师高于10 a以下教龄教师(P=0.037,P=0.039)。在玩世不恭程度上,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高于小学教师(均P=0.000),农村教师高于县城教师(F=14.694,P=0.000),男性高于女性(F=4.626,P=0.032),5~10 a教龄的高于15 a以上教龄教师(P=0.022)。在成就感低落程度上,高中教师高于初中教师(P=0.001),初中教师低于小学教师(P=0.000);农村教师高于县城教师(F=5.855,P=0.016);男性高于女性(F=5.632,P=0.018);15 a以上教龄的教师高于5 a以下教龄教师(P=0.033)。结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突出,小学教师、农村教师、男性教师职业倦怠较重,高教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某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12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佛山市南海区某镇3所中学及11所小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评价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分析各人口学特征分组的职业倦怠状况差异,并使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人口学特征及工作特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男性234人,女性343人。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情绪疲惫和去个人化维度得分分别为(17.81±4.90)、(5.12±7.46)分,均高于常模,而少成就感得分(11.98±2.23)低于常模(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3个维度中中学教师相对于小学教师得分更高(偏回归系数为一0.51~一0.91),临聘老师相对于正式教师的少成就感及去个人化维度的得分更高(偏回归系数分别为一1.43、一1.41),男性教师的个人化维度得分较女教师高(偏回归系数为一0.46)(P〈0.05或P〈0.01)。结论该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重,学校类型及是否为正式教师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学教师近10年职业倦怠性别差异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为开展相关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并筛选出35篇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文献进行元分析。结果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总效应值为-0.01,95%CI为-0.12~0.1);在情绪衰竭上,女教师高于男教师(总效应值为-0.12,95%CI为-0.22~-0.02);在去个性化上,男教师高于女教师(总效应值为0.15,95%CI为0.03~0.27)。结论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女教师情绪衰竭高于男教师,男教师去个性化高于女教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陕西省7市532名中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9.0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1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症状普遍存在(60.5%),高于主科教师的职业倦怠(t=5.50,P0.05),而且成就感低于主科教师的成就感(t=3.58,P0.05),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分别高于主科教师的情感耗竭与人格解体(t=25.78、2.94,均P0.05)。2职业倦怠在学段、职务、获奖、职称以及教龄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2.18、2.77,F=4.09,5.37,均P0.05)。3情感耗竭在职务、学段、城乡、职称、教龄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42、-4.78,F=10.97、6.16,均P0.05);低成就感在职称、教龄、学段、城乡、职务及获奖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9、6.08、t=4.65、2.97、4.77、6.95,均P0.05);人格解体在职称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4,P0.05)。结论陕西省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明显而普遍,不同人口学属性教师的倦怠症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藏、汉两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方法用MBI对36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汉族普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情绪衰竭得分显著高于藏族普通中学教师。②汉族重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藏族重点教师。③汉族普通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同民族的重点中学教师。④藏族普通中学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和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两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同民族的重点中学教师,两者去人性化维度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藏、汉两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存在差异,文化背景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延安市中小学教师670人,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初中和高中教师受到学生因素的影响其职业倦怠感显著高于小学教师(P=0.027,P=0.000),高中教师受教学技能和教改因素的影响显著高于初中教师(P=0.005);女教师受工作负荷的影响其职业倦怠感显著高于男教师(P=0.001),男教师受人格因素的影响显著高于女教师(P=0.039);10~20 a教龄的教师其职业倦怠受学生因素和工作负荷的影响显著高于教龄小于5 a的教师(P=0.005,P=0.011);高级职称的教师受学生因素的影响显著高于初级职称的教师(P=0.014),中级职称教师受工作负荷的影响显著高于初级职称教师(P=0.043);在婚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工作负荷和职业发展的影响显著高于不在婚教师,不在婚教师受人格因素的影响显著高于在婚教师。工作负荷、教师人格对教师情感衰竭有直接预测作用,学生因素、教改及安定感、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对个人成就感有直接预测作用,学生因素和教学技能对非人性化有直接预测作用。结论工作负荷、职业发展、学生因素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分析影响新疆大、中、小学不同层次教师职业紧张的主要应激因素,为制定教师职业健康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不同层次6 600名教师,进行应激相关工作分析工具(ISTA 6.0)调查.结果 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紧张因素各不相同.小学教师环境紧张、任务危险性维度得分最高(2.45±0.61,3.54±0.74,P值均<0.01),初中教师交流的可能性维度得分最高(3.16±0.49,P<0.01),高中教师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不确定性、工作组织问题、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等维度得分最高(2.96±0.77,2.50±0.75,2.61±0.59,2.70±0.78,2.77±0.8,P值均<0.01),大学教师复杂性、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合作的可能性、工作干扰以及合作的紧密性等维度得分最高(3.31±0.54,2.99±0.60,2.18±0.78,2.90±0.84,3.05±0.89,2.50±0.81,2.51±0.67,P值均<0.01);影响教师职业紧张的变量依次为教龄、学历、性别、民族、婚姻、月收入等.结论 教师承受着较高的职业紧张,教龄和学历是影响教师职业紧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南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南海区九江镇所有中小学教师共720名,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Teacher Burnout Inventory,TBI)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进行评测.结果 九江镇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疲惫和去个人化较常模严重,少成就感较常模好(P值均<0.01);家庭收入低、年轻、省市级学校和个人文化程度高的教师情绪疲惫程度较严重,男性和教龄短的教师少成就感较严重,家庭收入低、省市级学校和男性去个人化情况较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情绪疲惫、性别和少成就感对生存质量的生理总分(PCS)有预测作用,情绪疲惫、年龄、个人月收入、去个人化及少成就感对心理总分(MCS)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九江镇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疲惫和去个人化程度较重,少成就感较轻,教师职业倦怠对生存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唐芳贵  彭艳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80-982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探讨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湖南省衡阳市3所高校的2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程度上较严重,非人性化程度一般,个人成就感较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均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工作性质、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受教育情况、生活环境、职称、主观支持和教龄8个因素能有效预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结论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