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颅咽管瘤的CT、MRI表现的分析,评价CT和MRI对颅咽管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的分析,讨论该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28例颅咽管瘤患者中,位于鞍内4例,鞍上17例,同时累及鞍内、鞍上7例;28例患者中,22例肿瘤呈囊性,CT表现为鞍区类圆形低密度灶,灶周伴蛋壳样钙化,MRI有24例表现为长T1WI长T_2WI信号,2例短T1WI长T2WI信号;5例呈囊实性表现,CT平扫为类圆形混杂密度灶,MRI在T1WI表现为低等混杂信号,T_2WI表现为高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行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环状强化;1例患者肿瘤为实性,CT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MRI表现为等T_1WI长T_2WI,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在颅咽管瘤的诊断中具有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PCNSL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3例,2例多发,肿瘤常位于天幕以上的深部白质。MRI平扫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肿瘤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强化均匀。结论通过MRI相对特征性表现,提高PCNSL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周围骨质破坏、密度及信号改变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9年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3例患者CT平扫示肿瘤密度不甚均匀,与软组织密度接近,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MRI显示:T1WI表现为低于脑灰质的低信号病灶,T2WI信号较脑组织稍高.13例中10例伴有囊变坏死,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同时累及颅内外者11例,双侧额叶同时受累1例,右侧额叶受累6例,左额叶受累4例,脑组织水肿7例.结论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界定肿瘤累及范围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或诊断性治疗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结果病灶单发1例,多发12例,共48个病灶,其中幕上42个(基底节区17个),幕下6个;CT平扫:40个病灶呈均匀等密度,8个病灶呈等、低密度,瘤周可见轻、中度水肿密度影;MRI平扫+增强:10例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3例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0个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8个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增强扫描9例病灶出现“缺口征”、7例病灶出现“尖角征”特征性表现,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结论脑内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缺少特征性,可提示性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影像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侧性肿块,其中呈类圆形、椭圆形10例,呈不规则状、生姜状5例。肿瘤直径范围4~12 cm,平均6.4 cm,15例边缘均较清晰。信号或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6例。11例行MRI检查,T2WI序列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明显低信号1例,3例T2WI序列伴不同程度高信号,T1WI序列均呈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9例病灶呈不均匀性轻度强化,延时扫描强化程度稍有增加,2例病灶强化不明显。病灶伴有盆腔积液8例,均未见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论卵泡膜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及MRI综合影像分析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司丽亚  刘涛  郝海庆 《河北医药》2009,31(20):2712-2713
目的评价MRI对41例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性肿瘤共31例,余10例经CT扫描证实,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脂肪瘤(13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通过脂肪抑制技术高信号变为低信号。皮样囊肿(3例)及表皮样囊肿(20例),MRI表现为T1WI低或等低及T2WI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影,两者MRI不易鉴别。畸胎瘤(5例),MRI可同时出现脂肪信号、骨质信号及软组织信号,亦可无骨质信号而表现为软组织和脂肪信号。结论椎管内胚胎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MRI表现,结合好发部位和年龄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脉管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例腮腺脉管瘤影像学表现。结果右侧腮腺1例,CT表现数个相邻的大小不一结节样密度增高影,部分密度较低,部分略呈分隔状改变,增强扫描部分轻度稍不均匀强化。左侧腮腺1例,MRI表现类圆形囊实性病灶,实质部分呈等T1、稍长或长T2信号,囊腔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囊腔未见强化,部分边界及周围间隙模糊。结论 CT、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及其与邻近周围结构的关系,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强化特点,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CT和MRI表现,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9例病灶呈均匀略低密度,其中8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3例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显著强化,中央瘢痕呈低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8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强化呈高密度。MRI检查10例,平扫病灶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FNH病灶在动脉期快速均匀强化呈高信号,而中央瘢痕呈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下降,8例病灶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诊断具有特征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对神经鞘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椎管内神经鞘膜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颈段5例,胸段6例,腰段2例.13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在T2WI上均呈高信号,T1WI上略高信号4例,等信号9例.Gd-DTPA增强明显均匀强化8例,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有椎弓根骨质压迫局限吸收5例,8例明显均匀强化大体病理呈灰白色,5例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灰黄色,所有病例均有包膜.结论:MRI、CT、X线平片比较:(1)显示肿瘤病变MRl优于CT及X线平片.(2)显示椎弓根局限骨质吸收CT优于MRI.(3)术前评估肿瘤范围,MRI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磁共振(MRI)对脑内淋巴瘤作出诊断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经我院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0例脑内淋巴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性总结脑内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发病数目,形态结构,边界以及MRI信号的特点。据此评价MRI在诊断淋巴瘤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10例患者病变全部位于幕上;5例位于基底节区,2例位于胼胝体,3例位于额叶;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3例,以单发居多;形态多为不规则团块状或结节状,在加权信号强度上,多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后病灶有6例呈均匀团块状强化,1例呈环形强化,2例呈缺口样强化,1例呈点片样强化。结论 MRI加权成像后淋巴瘤表现出的影像有一定的特点。因此临床上应用MRI对脑内淋巴瘤诊断以及脑内其他肿瘤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脑转移瘤MRI影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MRI资料完整的脑转移瘤35例,患者均进行T1WI、T2WI平扫及增强扫描,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轴位扫描。结果:35例中发现51个病灶,其中额叶18个,颞叶9个,顶叶10个,枕叶7个,小脑5个,丘脑2个;T1W1 19个病灶呈等信号,29个病灶呈低信号,3个平扫显示不清;T2W1 38个病例呈高信号、13个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35例病灶中5例呈斑片样强化形式,环形强化10例,不规则结节样强化6例,14例显示2种或2种以上强化形式。结论:脑转移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T2FLAIR、DWI扫描对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15例的CTMRI表现。结果13例肿瘤均位于双侧侧脑室透明隔或第三脑室Monro孔处,分别向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内生长,肿瘤呈不规则形,边缘清楚。CT平扫呈略高密度,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MRI表现为略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可见小的囊变灶,注射Gd—DTPA后,病变轻度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I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筛选临床诊治 38例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学资料 ,均加做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FLAIR)检查 ,其中 2 4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脑内有多发病灶 2 8例 ,单发病灶 10例 ,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及侧脑室周围白质。MRI上呈长T1长T2 信号 ,增强扫描中 13例呈不规则不均匀斑片状强化及类环形强化。结论 头颅MRI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胰岛细胞瘤与胰岛细胞增生症的MRI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与胰岛细胞增生症平扫与增强的影像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6例(其中多发性3例)、胰岛细胞增生症1例的MRI影像特点,并与B超对比。按功能分类:本组中胰岛素瘤5例,胰岛素细胞增生症1例,胰高血糖素瘤1例。扫描序列:常规行SE/TSE:T1WI、T2WI,部分加行脂肪抑制的T1WI与T2WI,行Gd-DTPA常规增强T1WI.结果:(1)胰岛素瘤: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最大径为1.0-2.5cm,常规T1WI呈略低信号,边界不清4/5,其中2例加行fs-T1WI后病灶边界变清;常规T2WI呈高信号4/5,边界清(其中1例行fs-T2WI病灶边界更清),呈等信号1/5,边界不清;常规增强呈等信号2/5,强化不明显呈略低信号2/5,不均匀强化1/5.3例(3/5)各有两个瘤体,但术前MRI均漏诊1个病灶。5例8个病灶中B超仅检出1个病灶,呈低回声。(2)胰岛素细胞增生:呈卵圆形结节状外突,最大径为1.5cm,呈等T1等T2信号,与胰腺分界不清,B超未检出病灶。(3)胰高血糖素瘤:呈卵圆形,最大径为8cm,呈混杂信号,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间有斑状短T1略短T2信号,常规增强呈稍不均匀强化,在T1WI与T2WI上有完整的线状低信号包膜。B超呈混合回声并可见包膜。结论:胰岛素瘤病灶小,以长T1长T2信号为多见,少数为等信号,多发病灶不少见,扫描时要注意查找,避免漏诊。大部分胰岛素瘤与胰岛素细胞增生症的鉴别在于信号不同,后者各序列扫描均为等信号。胰高血糖素病灶大,MRI表现较典型。常规增强扫描不能提高胰岛细胞瘤的检出率及定性。  相似文献   

15.
李彬  曾小松 《安徽医药》2018,22(4):710-714
目的 探讨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在MRI上的影像特征,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脊髓室管膜瘤和10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结果 两者均以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为主.15例脊髓室管膜瘤呈中心性生长,2例可见肿瘤内出血,4例肿瘤内部见囊变,9例肿瘤实质头端或尾端脊髓反应性囊变, 4例肿瘤可见"帽征".10例星形细胞瘤病例中,6例呈偏心性生长,仅1例可见肿瘤内出血,3例肿瘤内部见囊变,4例肿瘤实质头端或尾端脊髓反应性囊变,未见明显"帽征".MRI增强扫描室管膜瘤组12例肿瘤边界清楚,5例肿瘤明显均匀强化,6例可见斑片状或结节状强化.星形细胞瘤组7例病例边界不清,仅2例病灶均匀强化,其余8例均表现为斑片状、点状或环状强化.结论 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两者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REP)的MRI特征性影像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鼻咽癌放疗后REP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REP中共检出53个病灶。92.5%(49/53)发生在颞叶,3.8%发生在脑干,额叶及小脑各占1.9%。MRI特征性影像表现为,有86.9%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花环状、不规则斑片状强化。10.5%病灶T1、T2皆呈等信号,增强后呈结节状强化。1例为囊性病灶,信号程度同脑脊液相仿,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MRI定期复查能够及时发现REP随病程进展表现不同,其病灶的大小、信号变化均有不同。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特征,MRI动态影像观察对病变的早期发现、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对鉴别诊断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髓外硬膜下常见单发肿瘤的MRI表现。方法采集在我院经MRI诊断为髓外硬膜下脊膜瘤10例和神经源肿瘤17例。研究其MRI表现。结果 27例病例均为单发,其中脊膜瘤10例,神经源肿瘤17例。10例脊膜瘤,3例为T1低信号,7例为T1等信号;4例为T2均匀等信号,6例为T2高信号,其中不均匀3例,均匀3例。3例T1、T2均为等信号。T1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轻度强化、中等均匀强化分别3例、1例、6例。17神经源肿瘤,其中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分为为14例和3例。其中5例引起椎间孔扩大,2例为神经纤维瘤,3例为神经鞘瘤,部分向椎外生长,呈哑铃状,12例邻近椎间孔区。T1WI呈等信号3例,呈低信号14例,17例全部为T2WI高信号,T2信号均匀6例,不均匀11例。Gd-DTPA增强T1加权成像17例均呈明显强化,其中11例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均匀强化。结论 MRI对髓外硬膜下常见单发肿瘤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8.
司丽亚 《河北医药》2010,32(3):323-324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脊膜瘤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表现。结果14例肿瘤中,发生于胸段11例,T1WI和T2WI为等信号11例,增强扫描11例肿瘤呈中等程度均一强化。结论脊膜瘤易发生于胸椎,T1WI及T2WI呈等信号,中等程度强化、均匀强化是脊膜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10-11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及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FNH的CT和MRI影像表现并进行总结。结果 24例均为单发,病灶直径2.2~6.9cm,平均4.8cm。CT检查15例,平扫均为低密度,12例病灶中心见星芒状更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中央瘢痕无强化。8例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迂曲增粗血管。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但仍维持较高密度。平衡期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呈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可见中央瘢痕,呈条状长T1长T2信号。MRI病灶动态强化方式与CT相似。1例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结论 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能显示FNH的典型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MRI资料完整的脑转移瘤42例,患者均进行T1WI、T2WI平扫及增强扫描,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 42例中发现156个病灶,其中额叶37个,颞叶27个,顶叶39个,枕叶22个,小脑21个,丘脑10个;T1WI 58个病灶呈等信号,80个病灶呈低信号,13个平扫显示不清;T2WI 76个病灶呈高信号、36个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痛灶中6例呈斑片样强化形式,环形强化9例,不规则结节样强化7例,16例显示2种或2种以上强化形式.结论 脑转移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T2FLAIR、DWI扫描对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