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病灶内钙化的声像特征在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及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恶性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52个乳腺病灶,观察良恶性乳腺病灶中钙化大小及分布情况.28例IDC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癌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灶均可出现钙化(P>0.05),但良恶性病灶组间比较,钙化的大小及分布特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钙化声像的IDC之间免疫组化指标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簇状分布的微钙化作为乳腺恶性病灶的评判指标,其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92%和90%.结论 乳腺病灶内簇状分布的微钙化可作为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可靠指标,但是能否反映IDC的恶性程度及其侵袭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中微钙化的检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乳腺肿块患者术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23例为恶性肿瘤,25例为良性肿瘤,观察分析乳腺肿块钙化类型与肿块良、恶性的关系,同时对不同年龄患者肿块微钙化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恶性乳腺肿瘤以微钙化灶多见,且微钙化灶多呈簇状分布,良性乳腺肿瘤微钙化检出率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而粗钙化及弧形钙化灶比例明显高于恶性乳腺肿瘤,但粗钙化检出率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中≤45岁者微钙化5例(29.41%),>45岁者12例(70.59%),恶性组中≤45岁者微钙化14例(63.64%),>45岁者8例(36.36%),恶性组中≤45岁者微钙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组,>45岁者微钙化检出率明显低于良性组(χ2=4.50,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内微钙化的检出已成为可能,超声显示簇状分布微钙化灶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乳腺钙化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与钼靶X线片结果对照,对比分析乳腺良恶性钙化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65个乳腺微小钙化灶中,高频超声共显示出43个(66.1%),其中对恶性病变的微小钙化灶显示率(83.8%)大于良性病变(31.2%,P〈0.05)。在声像图中,高频超声对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率(96.5%)大于正常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率(15.3%,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对乳腺恶性病变和声像图中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显示较好。当超声发现多发微小钙化时,多提示为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李才坤 《中国当代医药》2013,(33):107-108,112
目的 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乳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4例乳腺病患者,观察小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和二维声像图,并分析良恶性肿瘤的不同声像图改变.结果 乳腺良恶性小肿瘤在形态、包膜、边界、血流形态及微钙化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乳癌超声诊断需以二维声像图为基础,不能单凭有无血流或血流量多少对肿块性质进行判断,但血管形态变化对恶性病灶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内钙化的声像图特征,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乳腺钙化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及钼靶乳腺摄片结果相对照,对比分析乳腺良恶性肿块内钙化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乳腺恶性肿块内微小钙化的超声检出率达83.3%,而在良性肿块内微小钙化的检出率为41.7%。恶性肿块内微小钙化多表现为簇状,而良性肿块内多为点状或斑点状。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有效地检出并识别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灶,超声微小钙化灶征象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和常规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8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和常规超声检查,对比两种临床诊断检查结果。结果 88例患者共91个乳腺微钙化病灶,其中,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检查出病灶85个,常规超声检查出病灶74个,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肿块内微钙化灶,两种检查方法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无肿块背景下的微钙化病灶,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对无肿块背景下的微钙化,同时,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可清晰显示病灶分布范围,对临床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164-166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局灶性病灶实时超声造影的声像特征,并与常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比较,探讨其在乳腺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3例乳腺病例(45个乳腺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较常规超声检查高。乳腺肿块恶性组的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超声检查,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效能,有助于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BI-RADS-US(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for ultrasonography )分级4级的乳腺病灶超声特征及其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BI-RADS-US 分级为4级的乳腺病灶226例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显示的病灶形态、方位、边缘、内部回声、钙化、后方回声、内部血流情况及病理或临床诊断的良、恶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6例乳腺病灶良性100例(44?.2%),恶性126例(55.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的形态、方位、边缘、内部回声、钙化、后方回声、内部血流情况及血流频谱阻力在良、恶性2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超声显示的病灶方位、边界及内部沙粒样钙化是良、恶性的影响因素。结论进一步分析BI-RADS-US分级4级乳腺病灶超声特征,重视影响因素的观察,有助于乳腺病灶良、恶性的判断及指导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乳腺钼靶摄影与超声在乳腺微钙化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X线钼靶摄影确诊伴微钙化灶的乳腺良恶性疾病患者178例,分析超声对乳腺微钙化的检出率,比较2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同时比较2者良恶性病例伴有或不伴有包块的构成比,分析包块对微钙化发现的意义。结果:乳腺微钙化的超声检出率为44.94%,其中乳腺病灶恶性病变的微钙化检出率为80%,良性病变的钙化检出率为34.78%。超声诊断乳腺微钙化病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8%、66.7%、63.5%,X线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微钙化病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5%、89.%8、87.3%;钙化伴有包块的构成比超声检查结果达71.2%,较钼靶检查结果的47.8%高。结论:钼靶摄影对乳腺微钙化的发现及良恶性的判断价值较超声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某院收治的110例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为研究时段,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研究组(n=54,恶性肿块)和对照组(n=56,良性肿块),均予以超声诊断,比较微钙化特征及微钙化率。结果:研究组的微钙化率显著较对照组高,且研究组簇状分布占比显著较对照组高,散点状分布占比显著较对照组低,研究组≤45岁人数所占比显著较对照组的高,45岁人数所占比显著较对照组的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粗钙化率、弧形钙化率方面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可对钙化灶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明确诊断,效果确切,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X线表现、病理与分子生物学标记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93例经乳腺X线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IDC患者的X线表现,术后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X线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93例IDC中,癌肿毛刺状边缘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癌肿钙化与C-erbB-2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与癌细胞ER和PR阳性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癌细胞ER和PR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 IDC的X线表现、病理与癌细胞ER、PR、C-erbB-2异常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X线表现可以粗略推测ER、PR及C-erbB-2表达情况,对预测IDC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良恶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超声图像特征的对比差异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经超声检出的210例女性患者[年龄(44.3±11.1)岁]共229个非肿块型乳腺病灶。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的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特征差异,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大小、生长方位、...  相似文献   

13.
乳腺肿瘤中C-erbB-2 p53蛋白的表达及与激素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蛋白产物在乳腺良性肿瘤、癌前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0例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C-erbB-2、p53基因蛋白检测,同时进行ER、PR检测。结累P53蛋白在乳腺增生症、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25,0%、46.2%,经x2检验,P>0.05。在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表达阳性率经x2检验P<0.05。C-erbB-2在良性病变中无表达,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9.2%,且在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高阳性串显著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呈负相关。结论 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相关,但不能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客观指标。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既可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也可配合ER-PR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术前性激素受体和C-erbB-2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前ER、PR以及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对30例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行细针穿刺涂片,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ER、PR、C-erbB-2,对术后相应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ER、PR与C-erbB-2之间相关性。结果30例术前细针穿刺者ER阳性15例(50%),PR阳性11例(36.7%)。相对应的30例石蜡切片组的ER阳性者13例(43.3%),PR阳性者9例(3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癌基因蛋白在细针穿刺涂片上的阳性表达为16例(53.3%),阴性者14例(46.6%),相对应的石蜡切片上为阳性者13例(43.3%),阴性者17例(56.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者ER阳性3例、PR阳性3例;C-erbB-2癌基因阴性者ER阳性12例、PR阳性8例。ER、PR与C-erbB-2的相关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①术前细针穿刺涂片检测乳腺癌ER、PR、C-erbB-2与术后石蜡切片测定的乳腺癌ER、PR、C-erbB-2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术前细针穿刺涂片检测乳腺癌ER、PR、C-erbB-2可于术前掌握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②术前细针穿刺涂片检测的乳腺癌ER、PR与癌基因C-erbB-2呈负相关,两者结合,可更准确地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及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R、PR、C—erbB-2、CylinD1、Rb在乳腺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和C-erbB-2、CylinD1、Rb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中的表达。结果ER、PR在乳腺从正常组织到癌变过程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递增,ER、PR与乳腺增生病情程度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各组分别为63.2%和68.4%,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分别为31.3%和37.5%)和单纯增生组(分别为37.1%和42.9%)。CylinD1、C—erbB2在癌前不同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也显逐渐递增。Rb蛋白阴性表达早期乳腺癌最高,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增生为0。结论ER、PR、C—erbB-2、CylinD1的高表达和Rb蛋白的低表达与乳腺癌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黄建军  杨海松 《中国药房》2008,19(11):841-84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PR、C_erbB_2、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1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表达状态发生改变的分别有15、20、12、17例,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PR、C_erbB_2、p53的表达发生变化,但新辅助化疗对ER、PR、C_erbB_2、p53表达状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周彩云  李维春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07-2609
目的 探讨ER、PR、C-erbB-2、E-Cad、p53、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R、PR、C-erbB-2、E-Cad、p53、Ki-67的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和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R、PR、C-erbB-2、E-Cad、p53、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60.0%、57.5%、45.0%、80.0%、48.8%、82.5%;除C-erbB-2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外,其他五项指标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和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ER、PR、C-erbB-2、E-Cad、p53、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乳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D4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5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进行EGFR、CD4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C-erbB-2表达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乳腺癌EGFR、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肿块大小、C-erbB-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EGFR的表达与ER、PR相关(P<0.05),而CD44的表达与ER、PR无明显相关性。EGFR的表达与CD44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GFR、CD44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表达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C—erbB-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中的确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1至4月收治的183例女性乳腺癌按照钼靶X线结果分成阳性和假阴性2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C—erbB-2、ER、PR,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钼靶X线假阴性组ER阳性率低于阳性组(40%、67.57%,P〈0.05);但2组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86%、57.43%,P〉0.05);假阴性组C—erbB-2强阳性表达率低于阳性组(25.71%、51.35%,P〈0.01)。结论与钼靶x线阳性比较,钼靶x线假阴性ER阳性表达率低,C-erbB-2强阳性表达率低,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