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9例76眼实施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于术后3个月了解患者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脱盲率为94.7%,脱残率为39.4%;60.5%的患眼屈光度偏差值在±0.50D以内;随访3个月未出现晶状体后囊混浊,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增加了植入晶状体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贫困地区应用隧道式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联舍超声乳化注吸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336例(336只眼)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联合超声乳化注吸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d。3d视力在0.5以上分别为240只眼(71.4%),265只眼(78.8%)。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结论 隧道式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联合超声乳化注吸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好。术中创面组织损伤及切口小,术后反应轻,创口愈合快,减轻了术后散光,视力恢复快,并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白内障,手术技巧的提高可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任洁  陈惠英  徐武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9):1074-1075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142只眼)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C组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观察3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术后1周、1、3、6个月的视力和平均眼压明显比术前改善,P〈0.05,B、C组改善比A组显著,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手术方法,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张成 《药物与人》2014,(7):142-14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4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间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及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提高其视力,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过程安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下载PDF阅读器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本科收治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87例102眼,男性51例57眼,女性36例45眼,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PHACO组)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小切口组)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中PHACO组虹膜损伤和后囊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14.6%(8眼)和1.8%(1眼),与小切口手术组的19.2%(9眼)和2.13%(1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HACO组术后在视力恢复、角膜散光及并发症方面与小切口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血糖控制合适的患者,把握手术时机,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一样,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囊膜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眼科诊治的34例(39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7 d、术后2个月的BCVA、视力、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RNFL以及CST的厚度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以及屈光度数在术后7 d、术后2个月均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2个月BCVA≤0.1者3眼,0.2≤BCVA≤0.4者8眼,BCVA≥0.5者28眼。其中BCVA≥0.5者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16眼、8眼、4眼。不同眼轴长度组间的BCVA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患者的视盘周围RNFL的厚度以及CST的厚度增加(P均0.05);患者出现角膜水肿2眼、囊膜破裂1眼、合并人工晶状体袢卷曲1眼,后囊膜混浊1眼以及术后前房均有不同程度加深,但无继发青光眼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25%。结论囊膜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明显降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眼压、眼轴长度,提高患者前房深度与视力,增加视盘周围RNFL以及CST的厚度,改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视网膜结构,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及个体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超高度近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6例(49眼),行超声乳化及个体化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植入,术后观察患者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手术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裸眼远视力在0.05 ~ 0.30,裸眼近视力在0.02~0.50.最佳矫正视力0.31 ~ 0.40者22眼(44.9%,22/49),≥0.50者14眼(28.6%,14/49).术后屈光度<-1.00 D者3眼,-1.00-2.00 D者16眼,-2.01-3.00 D者27眼,>-3.00 D者3眼.与目标屈光度差别<±0.50 D者21眼,±0.50 D~±1.00 D者18眼,>±1.00 D者10眼.术后角膜水肿28眼,均在1周至3个月内完全消退,未见视网膜脱离及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高度近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个体化选择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改善理想,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龙克立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506-650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同一时期53例(57只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和93例(112只眼)非糖尿病单纯老年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并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术后最佳视力>0.4的共有46只眼(80.7%),对照组术后最佳视力>0.4的共有99只眼(88.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中,研究组角膜水肿、纤维素性渗出发生率分别为26.3%和2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眼压升高、虹膜后黏连和黄斑水肿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张志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494-1494
目的:评价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年龄50~96岁的老年性白内障4800例5100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周~12月,观察其效果。结果:术后视力:无眼底病的4720眼,视力在0.5以上者4610眼(97.67%),术后视力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3820眼(80.93%)。术后并发症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时间的缩短而明显减少。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早期反应轻及视力恢复快的优点。手术效果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吴燕 《现代养生》2013,(22):20-20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82例(合计105眼),采用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视力为0.5—0.9为28眼(26.7%);视力大于1.0为73眼(69.5%)。结论 :对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视力恢复快,临床并发症比较少,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白内障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白内障手术干预效果;手术实施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角膜混浊水肿等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白内障手术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实施的时间和对照组相似,P>0.05;手术前两组视力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视力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角膜混浊水肿等并发症率和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非常理想,可有效改善视力,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陆丽萍  谢兰  洪宏 《现代保健》2011,(11):47-48
目的 评价表麻下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186例(198只眼)白内障患者实行表麻下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远期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中并发后囊破裂4眼(2%),术后角膜内皮不同程度水肿67眼(33%),第3天视力≥0.5者156眼(79%),0.1~0.4者40眼(20%),<0.1者2眼(1%),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能迅速恢复视力,而且远期效果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表麻下改良式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易掌握,学习时间较超声乳化手术短,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能取得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几乎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方式,对照组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方式。比较2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均可恢复视力,控制眼压,但对照组角膜散光及术后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方式优于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19例247眼各类型白内障患者施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测定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3个月角膜曲率,观察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5以上占90.3%,1.0以上占84.3%。术前平均角膜散光0.42D(SD:1.12),术后平均角膜散光1.85D(SD:2.75),90%术后散光在1.20D以内。3个月后平均角膜散光0.33D(SD:1.85)。术中及发术后并症少。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术对比,不需要昂贵超声乳化仪,费用低廉,疗效满意,特别适合山区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对155例155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的效果。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有效率达96.7%。结论: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荀红 《现代保健》2014,(22):77-7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观察组视力、眼压和角膜散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总结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给予50例(59眼)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监控血糖、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50例(59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视力明显得到改善,术后视力≥1.0者21眼,0.8-0.9者18眼,0.5-0.7者15眼,0.1-0.4者5眼。5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为(5.5±1.8)d,术前空腹血糖经控制均〈8 mmol/L;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0%。结论加强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普及糖尿病和白内障的相关知识,合理控制血糖,积极防治并发症,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黄雷龙 《中国校医》2021,35(1):18-19,22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92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行常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白内障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大小的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80例(86眼)施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分两组,A组(48眼)作上方偏颞侧3mm透明角膜切口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8眼)作上方偏颞侧5.5mm透明角膜切口联合单片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口不缝合.观察术前及术后7天、1月、3月的角膜散光状态.结果 术后7天A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明显小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3月两组角膜散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可以减少早期术源性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Ⅳ~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269例291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139例157眼)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组,130例134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小切口组和ECCE组比较,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更优。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