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与白内障发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瑶  张斌  赵宁  郭秀瑾 《河北医药》2004,26(2):131-13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与几种白内障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检测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 2 9例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 10例 )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 ( 10例 )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 ( 12例 )的血浆和房水中NO(NO- 2 NO- 3)的含量以及正常志愿者的血浆 3 0例和房水 6例中NO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中NO平均含量为 ( 2 969.3 7± 862 .83 )ng L ,房水中NO平均含量为 ( 14 0 5 .83± 60 2 .70 )ng L ,老年性白内障组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组血浆中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1)。先天性白内障组和外伤性白内障组血浆中NO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而四组白内障患者房水中NO平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NO含量的增高与白内障的发病有关。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伴有血浆中NO含量的增高 ,而以上四类白内障患者房水中都有NO的含量的增高 ,因此房水中NO含量的增高与白内障的发病具有更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小切口手术对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组进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B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术后1周视力明显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并发症较少,更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疗效及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05~2021-12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60例(均为单眼),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天、1周和1个月视力情况、术前和术后2h、12h、24h、1周眼压变化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疗效较好,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大,但是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phaco)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ECCE)在硬核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硬核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自己意愿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A组)或ECCE手术(B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及角膜状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状况。结果术中2组患者均有晶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患者角膜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A组与B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9 0,P<0.01)。3个月后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0,P>0.05)。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2组患者间角膜内皮细胞各项参数、变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ECCE效果不差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相似文献   

5.
秦琼莲  袁天国 《云南医药》2000,21(2):148-149
我科自 1993年~ 1996年共收治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4 1例 ,其中 2 4例 (2 6眼 )行三联手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2 6眼 ) ,其中男性 10例 (12眼 ) ,女性 14例 (14眼 )。年龄 57~ 80岁 ,平均 6 2岁。慢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18例 (19眼 ) ,低眼压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1例 (2眼 ) ,老年性白内障晶体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 5例 (5眼 )。2 术前检查及治疗 术前矫正视力均在 0 12以下。光感光定位准 ,色觉正常 ,根据眼压不同情况使用 β受体阻断剂 ,碳酸酐酶抑制剂 ,高渗脱水剂等降压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糖尿病白内障患者75例为观察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5例为对照组,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眼表状态及干眼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主观干燥异物感(DES)、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干眼症发生率为22.67%,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明显,常增加干眼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波  吴章友  朱子诚 《安徽医药》2016,20(5):911-913
目的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角膜内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5眼(A组)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0例39眼(B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对患者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分别收集记录每个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CD)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6A%),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各个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果显示CCT与术前相比呈增加趋势,CD及6A%与术前相比呈下降趋势;B组的CCT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CD及6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刺激更为敏感,且恢复更慢。因此,做好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角膜内皮检查,尽量避免术中超声因素与机械因素的影响,对此类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16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80眼)和观察组80例(80眼),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1周视力≥0.3者50例(62.50%),发生手术并发症14例(17.50%);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0.3者66例(82.50%),发生手术并发症6例(7.50%);经χ~2检验,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能有效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预测糖尿病白内障中的意义。方法空腹血糖、HbA1c采用东芝40R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空腹血糖与HbA1c高于健康体检组、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和糖尿病正常眼底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均大于9%。结论 HbA1c与糖尿病性白内障具有密切相关性,当HbA1c>9%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内障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白内障患者96例(168眼)行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值。结果患者术后视力值高于术前,且术后1个月时高于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具备了效果与成本的最佳结合,可以实现患者的复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45例(50眼)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组22例(25眼),超声乳化组(PHACO)23例(25眼)。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术中进行心电监护。结果:术中约2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或减慢。术后3天脱残率(视力≥0.05~0.8)ECCE组92%,超声乳化组9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U=0.595)。结论:对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是安全的,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复明效果。术前详细的全身检查、术中心电监护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依据治疗术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周边虹膜根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眼压及视力水平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并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恒  曾小平 《贵州医药》2006,30(9):812-813
外伤性白内障中,有很大部分同时伴有角膜裂伤、角膜裂口,临床上在处理角膜伤口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时机问题上,一直有着争论。本文就我院2004~2005年收治的伴角膜裂伤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35例(35眼)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5例(35眼),男30例(30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6.1±2.7) mmHgvs (18.6±19)mmHg]、术后1个月[(16.7±1.8)mmHgvs (17.8±1.6) mmHg)]、术后3个月[(15.3±1.7) mmHg vs (17.5±1.6)mmHg]及术后6个月[(14.6±1.5) mmHg vs(17.2±1.7)mmHg]的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0.554±0.25) vs(0.521 ±0.18)]、术后1个月[(0.623±0.26) vs(0.568±0.21)]、术后3个月[(0.628±0.27) vs(0.624±0.22)]及术后6个月[(0.586±0.23)vs(0.573±0.24)]的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ACD[(3.406±0.245)mmvs(3.062±0.221)mm]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P<0.001,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均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手段,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更好的降低术后眼压、改善视力、增加前房深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频域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在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频域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对白内障患者行术前及术后视网膜检查,获取OCT图像及眼底资料,判断视网膜疾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视网膜病变的漏检率。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OCT检查的174例(174只眼)患者中,黄斑病变20例,术前间接检眼镜及直接检眼镜散瞳检查眼底,发现12例(12只眼)患者未能检测出合并有黄斑病变,漏诊率高达6.0%。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度近视眼及患者年龄≥60岁,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00,2.27,2.50;95%CI分别为(1.837,8.087),(1.050,4.900),(1.140,5.530)其中,23例(23只眼)糖尿病患者有4例(4只眼)发生黄斑病变,占17.3%,9例(9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中有1例(1只眼)患者发生黄斑病变,占11.1%;148例(148只眼)年龄≥60岁的患者中有16例(16只眼)患者发生黄斑病变,占10.8%。结论频域3D-OCT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中,可作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一种术前视网膜疾病的可靠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减少漏诊,并可以为手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复明术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本文对124例老年性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与周密护理并进一步总结分析。及时的健康教育与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接受手术的顺应性增加,术后并发症下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我们认为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复明术前后进行及时而适当的健康教育与周全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早日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112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56眼).参照组患者使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半个月、1个月的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54例(5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3 d及1、3、6、12个月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80例需要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选择患者角膜散光度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底病变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12例(124眼)白内障患者,均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眼底病变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眼底病变对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单纯白内障与合并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愈47眼、显效45眼、有效20眼、无效12眼,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92/124)。单纯白内障患者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61/61),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70.59%(12/17)、视网膜分枝静脉闭塞患者的38.46%(5/13)、陈旧性脉络膜病变患者的50.00%(1/2)、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90.00%(9/10)、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18.75%(3/16)、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20.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病变会对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早期开展白内障手术是对眼底病变治疗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