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之健康篇     
EG 特别提示:两个典型梦反映你的健康问题梦境一:"我梦见自己来到一个破旧的大院子里,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树上掉下来好多蚂蚁,树立在一个池子中,蚂蚁爬满了池塘。""我沿着围墙走,想走出院子,但是我转来转去,找不到出口,墙又太高太险,我无法翻越过去,于是,我看着围墙发愣。""这时,我终于发现了有几块砖头在动,我用力拉它们,它们很快就脱落下来,我一阵兴奋,立即把他们搬开,从墙洞里爬  相似文献   

2.
《东方养生》2014,(9):17-17
位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区的两座小镇之间有一裸奇树——准确地说,那是两裸树,只是其中一棵长在另一棵顶部。当地人称这棵树为“卡索尔佐双生树”,一棵樱桃树在一棵桑树顶端长出。没人知道这棵樱桃树如何在桑树上扎根存活的,可能是有乌将樱桃核掉落在桑树上,樱桃树穿过桑树空树干将根扎入下面土壤中。这两棵树都十分巨大,这在寄生生长领域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3.
1.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活 “鸳鸯自是多情甚,风风雨雨一处栖。”邓小平与卓琳1939年秋相识于延安。据卓琳回忆说:“那个时候我在公安部工作,邓小平常到公安部来,他大概那时就对我有意了,但我不知道。他让我的女友找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意否?当时我还年轻,比邓小平小12岁,我表示  相似文献   

4.
百年枳壳     
在广东省大埔县青溪公社小(山东)山药果场里,有一棵经华南农学院科教人员考证,树龄达120余年的枳壳树,高12米,复盖面积达20多平方米,被当地群众称为“枳壳王”。这棵“枳壳王”原来四周杂草丛生,枝叶凋零,挂果很少。近几年来,药果场对这棵“枳壳王”全面进行除杂草,松泥土,施肥料,灭病虫,剪枯枝。通  相似文献   

5.
气功博览     
《气功》2000,(12)
名人与健身走医学研究证明 ,步行健身有助于防治现代生活由于缺乏体力活动与锻炼而引起的多种“富贵病”。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学者、作家、名人都有长期坚持步行的习惯 ,如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散步健身 ,即使在“文革”期间 ,他也仍然坚持长期形成的散步习惯。每天清晨起床后 ,他绕着院子里的两棵槐树转 ,每次一定要走几十圈 ,每圈有一定的步数。散步也是朱德同志的主要锻炼项目 ,他有个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 ,即吃饭一定要在食堂吃 ,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 ,从不将饭打回宿舍或办公室。他认为,饭前走动能增进食欲 ,此外 ,他早晨起床之后及…  相似文献   

6.
正任智明先生:前两封信,着重谈到"治未病,大智慧"和"两个透支,三个误区"。为了把养生保健的道理讲得生动形象,我们今天再讲两个故事。《西游记》中有一段神奇的描述:万寿山里有一座道家的五庄观,观中有棵参天大树,这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这果子的模样儿就像未满三岁的小孩,四肢俱全,长有五官。孙悟空  相似文献   

7.
境由心造     
我坐在王文韶家的院子里。主人不在家,好久了,一百多年了吧,现在这里早已不再是他的。旁边,言菊朋先生正在手机里清唱一声“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婉转而沉郁。  相似文献   

8.
叶落知秋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梧桐树.成人两手伸开可环抱。30多年了,家从土墙到砖墙.从茅草土屋到混凝土的平房.梧桐依然安安静静.一年又一年,叶生叶又落。  相似文献   

9.
很想有一个庭院深深的院落,在这个院子里,种止一地花、一地植物,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花开满院子。 所以,无论哪个季节,只要有鲜花和绿叶陪伴,有它们的茂盛开放,心底总会充满温馨和感激。特别是炎热的夏季,风扇、空调无法抚慰躁热的心,只有那翠绿的树、盛开的花能给人带来沁人肺腑的清凉。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粒种子,历经40个春秋,如今,她已经长成一棵大树有这样一群人,用40年辛劳,一代又一代,为了这棵大树的茁壮、挺拔,躬耕无悔.同沐风雨.经历40个寒暑的这棵“大树”,就是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的《湖南中医杂志》;相伴40个春秋的这群人,就是我们的前辈、同事和一代又一代真一情相依的读者、作者。  相似文献   

11.
“这个地方多加了一个卷舌音”、“注意自己的口型”,这并不是课堂上老师在讲拼音,而是天津市天和医院的一间诊室里,大夫正在对一位女孩进行“声音美容”。天和医院嗓音医学研究室成立之初主要进行治疗,但没想到越来越多没有咽喉疾患的人也找到这里要求声音美容。目前,来这里做声音美容的人,演员、主持人、公关人员约占 10%,教师、学生、业余歌手占 20%,儿童占 30%。今年 3月,石家庄一家电台的一位播音员因手术后嗓音沙哑来这里美容,经过两个月的练习,不但声音恢复良好,而且比以前更加圆润动听。 天津出现“声音美容”…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一年冬天,彼得的爷爷想弄些柴火烧。他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棵桔树,就毫不犹豫地把桔树锯了下来。到了春天,彼得的爷爷惊奇地发现,树根又萌发了一圈新绿的嫩芽。彼得的爷爷自言自语地说:“我真的以为这树已经死了,冬天里树叶掉得精光,而且光秃秃的树枝也不断地往下落,好像一点活劲都没了,但现在我才知道,它确实是活着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笑对生死     
民间有句俗话:“人的命,天管定,强争多活不顶用。”这里的“命”字有两个含意,(1)生命,即寿命长短。(2)命运,即贫富,贵贱。本文只谈寿命长短。 首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以说是个“定数”。如:芒种节,麦子熟了;深秋,草黄了;瓜熟,蒂落了……。这都是自然规律,人要想改变这一规律,就目前科技水平尚不可  相似文献   

14.
1981年8月,参农在吉林省抚松县境内的长白山南麓原始森林里采挖到一棵长(按自然生态形状测量,下同)79.5厘米,重287.5克(折市斤5两7钱5分,折16两旧秤为9两2钱。)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此处的两是指1斤为16两的旧制),这显然是一棵罕见的大山参。经长春医药站参茸技师何荆山鉴别为纯山参,属武形、灵体,参令在百年左右。这棵参的主芦长20厘米,由园芦和马牙  相似文献   

15.
藏药之王--诃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诃子是最常用的藏药。在藏药学经典著作《晶珠本草》里,诃子被称为“藏药之王”。关于诃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酒店老板的女儿叫益超玛。她不仅长得非常美丽,而且聪明善良,还会酿造醇如甘露一样的米酒。她乐于帮助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因此得到了药王菩萨的信任,赐给她一棵诃子树,并告诉她:“这是天下最好的药物。它的树根、树干、树枝可以驱走肉、骨、皮肤的各种疾病;它的果实可以治疗内脏的疾病。有了它,所有的疾病都将消失,你一定要珍惜。”为了解除百姓病苦,益超玛决定将诃子树种在最适合药物生长的醉香山上。她精心培植,…  相似文献   

16.
气功博览     
名人与健身走医学研究证明 ,步行健身有助于防治现代生活由于缺乏体力活动与锻炼而引起的多种“富贵病”。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学者、作家、名人都有长期坚持步行的习惯 ,如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散步健身 ,即使在“文革”期间 ,他也仍然坚持长期形成的散步习惯。每天清晨起床后 ,他绕着院子里的两棵槐树转 ,每次一定要走几十圈 ,每圈有一定的步数。散步也是朱德同志的主要锻炼项目 ,他有个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 ,即吃饭一定要在食堂吃 ,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 ,从不将饭打回宿舍或办公室。他认为,饭前走动能增进食欲 ,此外 ,他早晨起床之后及晚上睡觉之前也要散步。直至晚年 ,他仍然坚持每天步行3次 ,每次步行1500米。马克思也认为 ,最有效也最适宜的锻炼和休息方式是散步。他把散步作为保证身体健康的最重要的手段 ,并长期坚持下来,直到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为止。日本流行朗诵健身法近年来 ,日本越来越多健身者投身于一种新颖的既健体又健心的活动———朗诵。日本人之所以会对朗诵如此情有独钟 ,是因为健康学家们经过研究认为 :朗诵不仅有增强肺功能和防止记忆力衰退之效 ,而且是一种注重集体配合的活动 ,因而能够非常有效地活跃朗诵者社交生活 ,对心...  相似文献   

17.
和顺是静静舒展在滇西高原深处的小镇,堪比江南水乡般秀美,却又多了几分纯洁与透明。全镇住宅从东到两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并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尽管常驻人口仅6000余人,但旅居国外的和顺人却达6万人之多,分布于13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8.
漫画与幽默     
1.温度计22℃。”“这有由于温度计1.温度计在药店里,顾客质问经理“:你这里的温度计是怎么回事?我把从你这里买的三个温度计同时放到水里后发现,一个25℃,一个是17℃,另一个竟是22℃。”“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经理面不改色,“这是由于温度计的型号不同。”2.解剖脑袋死者的亲属痛苦地对医生说:“请告诉我他死去的原因吧。”“太可怕了,经解剖发现,他是暴饮暴食死的。”“啊,难道他就没想到这可怕的后果吗?”“唉,真遗憾,”医生回答,“我忘记解剖他脑袋了。"3.不必担心某病员在上手术台前问医生“:一旦手术失败,你会因此而受罚吗?”医生答曰…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与禅     
台湾星云大师讲禅学时,举了几个例子,读来颇觉有味,对我们气功修炼者也有借鉴之处,试摘2例如下: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愈一片西飞一片东(来·佛印)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禅诗。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入因为才华都很高,往往为了谈学论道,互不相让。这天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人走过,由于许多天没有洗澡,身上爬满了虱子,苏东坡说:“那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来了!”秦少游坚持异议说:“才不是呢!虱子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两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便决定去请佛印禅师作个公道,…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号召中国人民为了增强体质“打太极拳”;20世纪70年代末,伟人邓小平在与日本众议院副议长三宅正一畅谈了太极拳的好处之后,挥毫写下了“太极拳好”这4个大字。不到30年的时间,两代伟人为同一个拳种题词,这不仅仅因为太极拳是中国人的养生瑰宝,更因为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