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可能性,为心肌细胞移植探索新细胞来源。方法采用5-氮杂胞苷(5-Aza)和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观察诱导后分化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化心肌样细胞的心肌肌钙蛋白I(troponin I)、心肌肌钙蛋白T(troponin T)和心肌结蛋白(desmin),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分化的心肌样细胞是否有细胞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5)和心肌细胞desmin的cDNA表达。结果人脐带MSCs经5-Aza和DMSO诱导后可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分化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的标记troponinI、troponinT和desmin。RT-PCR检测证实,人脐带MSCs诱导前不表达Nkx2.5和desmin,经5-Aza和DMSO诱导后表达心肌细胞标记Nkx2.5和desmin。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5-Aza和DMSO可作为心肌细胞诱导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心肌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的传统治疗包括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方法 ,近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 β受体抑制剂的应用使部分患儿的症状和预后有所改善 ,但对扩张型心肌病等引起的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为探讨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主要对通过修复衰竭的心肌细胞增强心脏作功能力在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学方面进行讨论。一、重新启动现存心肌细胞的增殖心肌细胞增殖发生于胎儿及生后发育的早期 ,啮齿类动物约于生后 2周停止 ,而人类在生后数月停止。细胞数目停止增长后 ,心脏的生长主要靠细胞肥大和非心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时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的发病机理。方法培养新生BALB/c小鼠的离体心肌细胞,加柯萨奇B3病毒,造成病毒对心肌细胞直接损伤的细胞模型,检测心肌细胞力学和心肌收缩蛋白分子———心肌肌凝蛋白的α重链(αMHC),β重链(βMHC)的基因表达。结果柯萨奇B3病毒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有高度的易感性,并造成收缩力下降,其中感染24小时的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比12小时更为明显;感染后的心肌细胞收缩蛋白分子发生了改变,表现为αMHC含量降低(由0.15±0.02减少到0.13±0.06),而βMHC含量增加(由0.087±0.008增加到0.111±0.009)。结论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使心肌细胞收缩蛋白分子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造成心肌细胞收缩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对病毒感染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给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依据,采用中性红分光光度比色法和荧光光度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牛磺酸对正常小鼠心肌细胞和柯萨奇病毒B3感染后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对正常心肌细胞及受柯萨奇病毒B感染后的心肌的保护作用不同,加10、40、80mM牛磺酸后使心脏细胞生存率上升;而加160、320mM牛磺酸使细胞生存率下降。柯萨奇病毒B3感染心肌细胞后,加10、40、80mM牛磺酸使细胞死亡率下降;40mM牛磺酸使正常及柯萨奇病毒B3感染后心肌细胞内丙二醛含量下降。提示,牛磺酸可以保护受柯萨奇病毒B感染的心肌细胞,其机制之一是清除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5.
胎儿心肌细胞端粒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端粒酶相关蛋白1(TP1)和端粒重复结合因子2(TRF2)表达与心肌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不同月份胎儿心肌细胞TERT、TP1和TRF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胎儿心肌细胞核中TERT的表达随胎龄增加而减少;胎儿心肌细胞胞浆TP1和TRF2的表达随胎龄增加而增加。结论TERT、TP1和TRF2表达方式可能促使部分心肌细胞永久退出细胞周期而进入终末分化和肥大阶段。  相似文献   

6.
肠道是机体内细胞更新最快的组织器官之一,肠黏膜上皮细胞终身不断自我更新,其作用靠陷窝干细胞持续增殖、分化以取代外层终末分化细胞来完成.在受到外界损伤刺激后,通过分子水平的相关机制启动了干细胞的修复功能,刺激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对其实施调控.研究发现在应激、创伤、缺氧、放射性损伤、炎症性肠病及短肠综合征中,肠道干细胞参与肠道的修复.本文对干细胞的定义、位置、分化调控及肠道修复中的影响因子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心肌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能降解所有的心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通常与其组织抑制因子呈动态平衡状态,在心脏严重病变时被激活,表达上调,是心肌基质重塑的始动因素。新生儿窒息后由于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机体各脏器缺氧缺血性损伤,其中心肌损害发生率是28%-44%,甚至高达65.5%,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心肌坏死后修复、愈合及间质重构问题。因此研究窒息后心肌损害与MMPs之间的相关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微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实验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在体外被诱导成心肌样细胞,并在宿主心肌内大量存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但均与成熟的功能性心肌细胞有一定差异.探讨影响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微环境因素,提高MSCs分化程度,可为MSCs在临床上移植治疗心肌疾病、改善心功能提供有效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线粒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线粒体是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站、Ca2 浓度调节器、细胞死亡执行者。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直接损害、免疫损害、氧自由基损伤使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线粒体的钙超载、呼吸链功能障碍、凋亡、DNA损伤,最终使ATP合成受阻,心肌能量供应不足;膜离子运输系统紊乱,心肌异常电位产生;凋亡调控系统激活,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0.
柔红霉素损害大鼠心肌病理形态、生化、凋亡和超声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认识柔红霉素心肌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建立柔红霉素心肌损伤的大鼠模型;光镜和电镜观察损害的大鼠心肌结构变化,Billingham法评价心肌细胞损伤程度;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计算凋亡指数;超声评价心肌射血功能;测定心肌组织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结果 柔红霉素损伤后,大鼠心肌病理积分增加;细胞凋亡增加;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电镜下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明显;丙二醛产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结论 柔红霉素在心肌引起脂质过氧化,诱发凋亡,使心肌细胞缺失,心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窒息复氧心肌损伤后心肌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探讨TGF-β1在心肌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及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制作窒息复氧心肌损伤大鼠动物模型,将6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成窒息复氧心肌损伤1d组(A组)、7d组(B组)、14d组(C组)以及正常对照组(D组)。每组15只,快速定量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心肌TGF-β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用Masson染色方法测定心肌总胶原容积(CVF),同时利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血清cTnI呈一过性增高,A组明显高于D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B、C组下降,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GF-β1表达及CVF随复氧时间延长而增加,A组轻度增高,但较D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明显增高,C组达高峰,与D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CVF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0.574,P〈0.01)。结论大鼠窒息复氧心肌损伤后,TGF-β1表达随复氧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可能参与了心肌损伤后的自我修复及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12.
Bcl-2基因转染对小鼠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Bcl 2基因转染对小鼠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BALB/C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对照组和Bcl 2组。术后 6h测定血清心肌酶谱LDH、GOT、CPK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以心肌凋亡阳性细胞数占总心肌细胞数的百分比作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Bcl 2组心肌线粒体等结构损伤明显减轻 ,血清心肌酶谱明显改善 (P<0 .0 1) ,MDA明显减少 (P <0 .0 1) ,SOD明显增加 (P <0 .0 1) ,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 (6 .38%± 0 .32 % )比 (42 .4 8%± 2 .34% ) ,P <0 .0 1。结论 Bcl 2基因转染能有效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保护心肌线粒体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对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肌线粒体是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站、Ca~(2+)浓度调节器、细胞死亡执行者。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直接损害、免疫损害、氧自由基损伤使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线粒体的钙超载、呼吸链功能障碍、凋亡、DNA损伤,最终使ATP合成受阻,心肌能量供应不足;膜离子运输系统紊乱,心肌异常电位产生;凋亡调控系统激活,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猪心肌球蛋白致小鼠免疫性心肌炎(AM)心肌细胞损伤的变化,观察细胞凋亡在AM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猪心肌球蛋白制备小鼠AM动物模型,取血清检测其抗肌球蛋白抗体和肌钙蛋白水平,取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了解心肌损伤情况;电镜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观察心肌中细胞凋亡。结果 心肌炎组血清抗肌球蛋白抗体、肌钙蛋白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炎组可见心肌细胞坏死和单核、淋巴细胞浸润,后期可见钙化灶和部分心肌纤维化。结论 小鼠AM中心肌损伤坏死与凋亡共存。其中异常的心肌细胞凋亡参与AM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新生鼠窒息后心肌组织缺血损伤情况以及心肌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度的变化,以期揭示MPTP开放在窒息后心肌缺氧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母鼠妊娠第21天行剖宫产,随机分为正常分娩组及动脉夹闭组,正常分娩组不夹闭子宫动脉,所分娩新生鼠为对照组;以夹闭动脉夹闭组孕鼠子宫动脉方法制作宫内窒息新生大鼠模型,为窒息组,每组各30只,于出生24 h处死新生鼠.以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 Ⅰ),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MPTP开放度;以TTC染色法检测心肌缺血面积;以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HE染色观察发现,窒息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部分细胞溶解.对照组、窒息组新生鼠血清cTn Ⅰ分别为(0.08 ±0.04) μg/L、(0.40±0.29) μg/L,窒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窒息组新生鼠TTC染色心肌缺血面积分别为(8.01±3.48)%、(42.50±15.90)%(P <0.01).窒息组出现心肌点状坏死,缺血面积增大.对照组、窒息组新生鼠MPTP相对荧光单位分别为118.10±19.10、79.40±10.57 (P<0.01),窒息组心肌MPTP开放度增大.各组新生大鼠血清cTn Ⅰ值与MPTP开放度呈正相关(r=-0.384,P<0.01).结论 窒息新生大鼠出现心肌损伤,表现为血清cTn Ⅰ升高、心肌缺血及坏死.窒息后心肌MPTP开放度增大是导致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心肌疾病可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功能性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成为不可逆的改变,而导致心力衰竭。心肌疾病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的钾、钠、钙等离子通道的功能表现出特征性的变化,应用膜片箝技术探寻其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功能及其特点,有望进一步深入对心肌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现就膜片箝技术的概念、产生、原理、方法以及在国内外心肌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胚胎心肌细胞具有分化和增殖的能力,植入受损心肌组织后可形成功能性心肌细胞,与缩主心肌细胞成为合胞体,从而改善心脏功能,是根治心脏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其研究方法,观察内容,功能评价,影响因素及现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缺氧/复氧可导致心肌细胞的钙超载和pH反常,pH反常是Na^+/H^+交换和Na^+/Ca^2+交换的共同作用产生钙超载而引起的,且可能是细胞损伤的始动环节。缺氧期应用Na^+/H^+或Na^+2+/Ca^2+交换抑制剂可有效防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PH反常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胚胎心肌细胞具有分化和增殖的能力,植入受损心肌组织后可形成功能性心肌细胞,与宿主心肌细胞成为合胞体,从而改善心脏功能,是根治心脏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其研究方法、观察内容、功能评价、影响因素及现存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低氧是儿童时期心肌受损的常见原因。低氧发生后心肌细胞能量衰竭并发生一系列生化级联反应,继而膜离子泵衰竭、Ca2 内流、氧自由基堆积,导致心肌细胞受损甚至死亡;缺氧后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同时存在,而遵循不同途径的凋亡在心肌受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心肌、促进心肌细胞代谢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提高心肌细胞对低氧的耐受力,阻断生化级联反应,从分子水平进行干预,调控凋亡过程,干细胞重建正常心肌组织是今后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