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积(PCT)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120例T2DM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BPC、MPV、PDW、PCT进行测定,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PG)。结果: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DG水平显著增高(P<0.01);BPC减低(P<0.01);MPV、PDW显著增高(P<0.01);PCT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FD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血管病变组BPC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1),而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PCT测定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BPC和MPV、PDW对监测T2DM患者是否发生血管病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6例新生儿HIE急性期(3天)及恢复期(7天)血小板(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密度(PDW);同时测定35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出生3天内的BPC、MPV、PDW。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分为3组,并比较BPC、MPV、PDW。结果:HIE急性期BP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恢复期HIE患儿BPC明显升高至对照组水平(P<0.001),MPV、PDW则均明显降低至对照组的水平(P<0.001)。HIE患儿随着病情加重BPC逐渐降低,而MPV、PDW逐渐增大。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判断有无HIE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45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血小板数值正常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结果 治疗前,ITP组的BPC、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TP(AITP)的PDW、MPV明显增加(P<0.05),慢性ITP(CITP)组PDW、MPV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AITP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ITP组BPC、PCT仍明显减少,MPV呈明显增大(P<0.05),PDW呈分布宽度差异性变大.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ITP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AL)53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正常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AL的PLT、PCT和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0.05),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与部分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5),MPV、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完全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LCR明显降低(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各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XE-21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对11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63例,无微血管病变47例)和7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测定;采用日本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糖尿病患者MPV、PDW、PCT、P-LC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有微血管病变组MPV、PDW、P-LCR均明显增高(P<0.01);且MPV与FPG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密切观察糖尿病患者的MPV、PDW、P-LCR值,可以为早期预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YSMEX SF-3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不同肝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进行了分析,并以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症肝炎与肝硬化组患者PLT、PC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PDW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原发性肝癌患者PLT,PCT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高于肝硬化组(P<0.05),MPV,PDW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重症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小板参数均有所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有关,全面综合分析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上都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8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10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 PLT,MPV,PDW和PCT 4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组和合对照组两组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腔隙性脑梗塞组P 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不显著( P>0.05)。脑梗塞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腔隙性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d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高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及9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MPV、PDW、MCV、RDW升高,PCT减低,有微血管病变者MPV、PDW、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更加明显(P<0.01,P<0.05)。其中MPV、PDW和FP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增加显著(P<0.05),MPV与PDW呈正相关(r=0.4,P<0.01),MPV与FPG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测定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xcell-18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9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1)肝硬化患者PLT、MPV、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初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xcell-18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9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1)肝硬化患者PLT、MPV、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初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非肝病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用法国Sebia公司产的Hemalaser--3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了41全我胃溃疡(GU)患者、2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U)患者合并大出血都 同血后24小时内及出血停止后第4天时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值,并进行配对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因24小时内及出血停止后7天时GU、DU、SU各组间血小板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出血停止后4天时各参数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出血24小时内各参数与出血停止后4天时、及对对照组比较均为BPC、PCT降低,MPV增大,PDW无差异;出血后24小时内PBC与PCT呈正相,BPC与MPV呈负相关,PCT与MPV间及BPC与出血量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差异。结论 GU、DU及SU患者本身对血小板参数影响不明显,合并大出血后24小时内血小板丢失,BPC、PCT下降,而MPV代偿性增加,但代偿不完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9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分为A、B、C组),同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肝硬化组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各组之间比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MPV、PDW、P-LCR逐渐升高(P<0.05),而PLT、PCT逐渐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日本东亚SysmexF 80 0型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了 1 50例肝炎后肝硬化、1 50例重型肝炎、1 1 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 0 7例慢性活动型肝炎和 50例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功能 4项指标 :血小板计数 (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 (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结果显示 :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BPC和PCT值均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 ,特别是 2组中的死亡与明显出血者降低更显著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血小板的 4项指标除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外 ,对评估病毒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PCV)、血小板分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PLT、PCT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MPV、P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 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均显著延长(P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osite salvia injection(CSI) on platelet parameters in children with anaphylactoid purpura(AP)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One hundred and fifty children with AP were assigned to two groups,80 in Group A and 70 in Group B.They were treated,respectively,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only or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CSI.Their platelet parameters,including blood platelet count(BPC),mean platelet volume(MPV),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 and plateletcr...  相似文献   

17.
马静  刘辰庚 《四川医学》2012,33(3):530-53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参数及高敏CRP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24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组123例)、B组(无微血管病变组120例);1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敏CRP(hs-CRP)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A组PCT、MPV、PDW、Fib、Hs-CRP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检测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ib、Hs-CRP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P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Fib、Hs-CR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MPV、PDW、Hs-CRP、Fib的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PCT显著降低(P〈0.05),MPV、PDW显著升高(P〈0.05),PT、APTT、INR明显延长(P〈O.05),FIB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血小板参数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