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产妇血及初乳中吗啡含量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监测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产妇血及初乳中的吗啡含量 ,探讨微量吗啡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产妇 10 0例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两组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点选择 L1 ~ L3,麻醉药为 2 %利多卡因 15~ 2 0 m l,在手术结束时 ,实验组将吗啡缓慢注入硬膜外管 2 mg然后拔管。于术后 1h取产妇的静脉血 3m l,采集产妇术后 3、6 h尿样及术毕 6~ 12 h采集新生儿尿样 3m l;在产后 4 8h内收集产妇的初乳 3~ 5 m l。 结果 观察组 96 % (48/ 5 0 )的镇痛效果较对照 16 % (8/ 5 0 )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观察组血吗啡浓度 <5~ 118μg/ m l,初乳吗啡浓度 <5~ 30 .4μg/ L ,产妇尿 92 %呈阳性 ,新生儿尿 13.3%呈阳性。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 ,产妇哺乳对新生儿没有影响 ,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泌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静脉自控镇痛 (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对血浆泌乳素 (PRL)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孕妇 6 0 0例 ,随机分为PCIA组、PCEA组和对照组 ,各 2 0 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评分法测评产妇镇痛、镇静程度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术前、术后 2 4小时及 48小时血浆PRL浓度。结果 :两镇痛组术后 2 4小时、48小时血浆PRL水平显著较对照组高。结论 :术后静脉和硬膜外镇痛能促进泌乳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吗啡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在产科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1550例剖宫产产妇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后采用盐酸吗啡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镇痛,观察其疗效。结果:1550例患者,手术结束静脉接上的注射泵酒石酸布托啡诺术后镇痛,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操作方便。结论:盐酸吗啡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在产科术后镇痛,镇痛效果好、并发症低,产妇手术后康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妇早泌乳、早开奶是促进和保障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而剖宫产术后疼痛可直接影响产妇的泌乳及哺乳。因此减轻或者消除术后疼痛提高母乳喂养率 ,越来越受到医务界和产妇的关注。我院自 1999年开始将硬膜外自控镇痛 (pa 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 ,PCEA)应用于术后镇痛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行硬膜外麻醉做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初产妇 14 0例 ,年龄2 0~ 34岁 ,孕周 37~ 4 1 6周 ,体重 5 5~ 76kg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0例 ,两组产妇均无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评价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需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n=40)和吗啡组(M)(n=40),分别接受术后镇痛治疗,布托啡诺组(B)术后镇痛泵配方为布托啡诺8mg+格拉司琼3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M)术后镇痛泵配方为吗啡4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对两组镇痛的效果(VAS评分、BC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1.镇痛评分、舒适度评分,B组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镇静评分(Ramsay评分)B组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呼吸抑制的影响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安全,舒适度良好,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母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微量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比较硬膜外微量镇痛组与肌内注射镇痛组的镇痛效果 ,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情况和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变化。结果 :术后两组的哌替啶 (度冷丁 )用量相当 (P >0 .0 5 ) ;两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镇痛组产妇在术后 4小时、8小时、2 4小时的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镇痛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阴道流血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两组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后第 3天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微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哌替啶混合液镇痛 ,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的目的 ,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0  
本文旨在探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PCEA)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 12 0例。均无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内分泌疾病及乳房发育缺陷。年龄 2 1~ 36岁 ,平均 2 5岁 ;体重 (6 4 0± 5 0 )kg ;孕周 38~ 42周。 12 0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6 0例 ,两组年龄、体征、孕周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1 2 研究方法 镇痛组采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Ⅱ型恒注镇痛泵 ,镇痛液由吗啡 2mg加 0 12 5 %布比卡因 6 0ml组成 ,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 ,与镇痛泵连接 ,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为了减轻产妇在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困扰,已广泛应用硬膜外自控给药的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等优点,现我院采用布比卡因、吗啡、芬太尼等混合液用于术后镇痛的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药物对产妇乳汁的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吗啡硬膜外镇痛组50例,曲马多静脉镇痛组50例和未镇痛组20例,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开奶时间、72h泌乳不足的比例、术前、术后24h、48h血清泌乳素(PRL)值、泌乳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组的VAS评分、开奶时间均显著优于未镇痛组,P<0.05。各组之间的PRL、72h泌乳不足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镇痛有利于建立产后泌乳反射,泌乳始动时间早,提高母乳喂养率。且曲马多镇痛的不良反应少于吗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始于产程潜伏期与活跃期的临床效果、对母婴应激反应的影响和脐带血中的罗哌卡因浓度. 方法 将80例于2009年1月至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产科分娩且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各40例),分别于潜伏期(宫口扩张0.5~2.5 cm)和活跃期(宫口扩张≥3.0 cm)于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2 mg+芬太尼10 μg,随后采用0.1 % 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模式开始分娩镇痛,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镇痛评分、下肢肌力、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药物用量及产妇满意度,检测镇痛前、娩出胎儿即刻产妇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后脐带血皮质醇浓度(放射免疫法)及脐带血罗哌卡因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同期相同条件不接受分娩镇痛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x2或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镇痛后5 min始至宫口开全过程中,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VAS评分仅在宫口7.0~8.0cm及宫口开全时低于对照组[宫口7.0~8.0 cm:(2.9±1.4)分、(2.6±1.5)分与(9.2±0.7)分,F=201.50,P<0.01;宫口开全:(4.7±2.2)分、(3.6±2.0)分与(9.1±0.7)分,F=62.07,P<0.01].(2)胎儿娩出即刻母体血皮质醇浓度较镇痛前增高,但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均比对照组增高幅度小[(761±125)μg/L、(731±184) μg/L与(902±172) μg/L,t=-3.491和-3.483,P均<0.01],而潜伏期与活跃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脐带血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8±46) μg/L、(159±49) μg/L与(170±86) μg/L,F=0.23.P>0.05].(3)胎儿娩出即刻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脐带血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21±0.10) mg/L和(0.20±0.03) mg/L(t=0.557,P>0.05).(4)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自然分娩率较高(75.0%、85.0%与52.5%,P<0.05)、剖宫产率较低(20.0%、15.0%与45.0%,P<0.05),潜伏期组镇痛时间长于活跃期组[(215±143) min与(118±50) min,t=3.722,P<0.01],芬太尼用量大[(28±11) μg与(17±6)μg,t=5.084,P<0.01]. 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分娩镇痛能降低剖宫产率和母体应激反应,且不延长产程,不降低胎儿的应激水平;始于潜伏期并不明显增加脐带血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1.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对19例侵蚀性葡萄胎行TVCD血流检测,以91例正常早孕、35例正常非孕子宫、13例良性葡萄胎作为对照组。结果:侵蚀性葡萄胎肌壁血流丰富,子宫动脉和螺旋动脉PS值明显增高(p〈0.005),RI、PI值明显降低(p〈0.005)。以肌壁血窦〉5mm作为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95%,特异性100%。表明TVCD是检测侵蚀性葡萄  相似文献   

12.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及血清中SOD LPO VitE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51例经腹腔镜确诊的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20例行腹腔镜绝育术的正常妇女的腹腔液及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VitE)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的L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腹腔液中的SOD明显高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轻度内异位血清中的SOD、LPO与正常妇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这些  相似文献   

13.
胎盘感染人巨细胞病毒与胎儿生长发育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4例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阳性孕妇的胎盘组织HCMV DNA,并观察其足月新生儿身体发育状况。发现胎盘HCMV感染时新生儿身体发育明显落后(P〈0.05)。另外,检测8例先天性畸形儿的内脏及其母体胎盘组织HCMV DNA结果皆为阳性。证实胎盘HCMV感染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先天性畸形。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6例腺瘤型增生,20例腺囊型增生组织的癌基因P^21ras,c-myc及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对32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并对子宫内膜癌组织P^21ras,c-mycp53过度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了分析,结果显示:P^21rasc-myc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4%,62.5%和18.8%,雌,  相似文献   

15.
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用国产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或配合炔诺酮治疗10例难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LHRH-A500μg/d肌注,炔诺酮3.125mg/d口服,持续3~6月。所有患者痛经、性交痛、腹泻、阴道流血等症状迅速消失,卵巢巧克力囊肿及阴道壁结节缩小。血清IgA水平显著下降。低剂量炔诺酮合并应用对肝、肾功能及血脂成份未见不良影响。LHRH-A治疗后IgA水平下降可能与异位内膜活动停止、炎性反应改善有关。LHRH-A联合炔诺酮治疗效果满意且能克服低雌激素状态导致的骨丢失,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4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肌肉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月经周期根据月经史及子宫内膜组织相来判断,比较两种组织ER、PR含量与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组织相的关系。结果:子宫肌瘤组织的ER、PR含量高于同一子宫正常肌层的含量(P<0.05);子宫肌瘤与肌肉两种组织中ER含量在子宫内膜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25,P<0.05),PR含量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25)。23例有正常月经周期者,15例与子宫内膜组织相符合,8例与子宫内膜组织相不符合。15例无正常月经周期者,子宫内膜组织相多为增殖期改变,占80%。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含量有关,孕激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抗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外阴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ABC法,对外阴鳞癌、外阴白色病变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胸腹壁、腿部正常皮肤及外阴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外阴白色病变(P〈0.05),这种不同的表达说明EGFR与鳞状上皮细胞的增生转化与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外阴尖锐湿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附16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尖锐湿疣(CA)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可疑病人取活检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在阴道镜下分型。选用三种治疗方法:三氯醋酸、微波和CO2激光、鸦胆子乳膏。结果显示:三氯醋酸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效果较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6天,对菜花型效果较差;微波和CO2激光适用于各型患者;鸦蛋子乳膏仅对菜花型疗效好,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10.3天,对指状型和地毯型无效。提示:免疫组化检查对CA的诊断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临床治疗时指状型和地毯型首选三氯醋酸,菜花型有条件者首选微波或激光,在基层可首选鸦胆子乳膏。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及治疗(附3594例白带检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妇科门诊的人群患病率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6~8月对3594例妇科门诊病人按BV诊断之四项标准进行了白带化验;BV患者给予替硝唑(每日2g连续二日)夫妻同治;二周后追踪复查白带。结果:BV在妇科门诊的患病率为495%,178例BV患者中约375%无明显白带增多症状,而以不孕、腹痛、阴道流血或流产前、产后常规检查时发现。102例追踪全部治愈,追踪率为573%。结论:BV患者在妇科门诊病人中并非罕见,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列为门诊常规检测项目。替硝唑治疗效果好,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裂开出血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裂开出血属手术严重并发症,诊断有一定困难,采用B型超声技术,成功诊断12例,并结合术后大体标本,病理检查,对切口声像图进行分析,同期观察28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声像图,总结出正常,异常子宫切口声像图特征,为该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