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探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接诊134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研究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每组收入67例.比较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下患者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血红蛋白、HCT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提升大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及HCT下降幅度更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氧合应激指标治疗后数据更优于对照组.结论: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治疗效果更佳,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氧合应激指数,有助于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早期急性胆囊炎治疗的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n=43,采取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n=43,采取常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60%(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加快患者恢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时间为2018年~2020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CRP、TNF-α、IL-6水平均上升,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用时,促进患者手术后恢复,且炎症反应更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徐康忠 《医学信息》2019,(1):128-130
目的 探讨对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胆结石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3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开腹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48、72 h VAS评分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各阶段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常规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较于常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患者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围术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安全性及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23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5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68岁。依据手术器械不同分组,对照组61例应用高频电刀治疗,研究组62例应用超声刀治疗。记录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比两组术后12、24、48 h疼痛程度评分,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参照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3%vs 14.75%;χ~2=5.018,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4%vs 18.03%;χ~2=5.037,P0.05)。研究组术后躯体疼痛、睡眠质量、精力、躯体功能、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频电刀相比,应用超声刀行甲状腺切除术,近期治疗效果更显著,预后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9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剖宫产术后择期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患者剖宫产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期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更长(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期行剖宫产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伤口延期愈合、平均住院天数和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胃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根治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肠蠕动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第1 d、术后第5 d的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及应激反应,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有何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调查,在这89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接受的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治疗,而其他的43例同期患者接受的是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开腹组)治疗。该次研究主要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尽管两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没多大差异,但是,较剖腹组来说,腹腔镜组除了手术时间较长之外,在其它方面(如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着明显的缩短和减少。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目前我们治疗最好的选择,它不但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患者的创伤、缩短了其恢复时间,还有效阻止了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9),两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进行诊治,其中研究组患者所用术式为半月板成形术,而对照组患者所用术式为半月板切除术。治疗6 m后,采用Lysholm评分比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比较患者疼痛程度,采用Ikeuchi评分比较患者疗效,并记录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及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更适合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的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支持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分为两组(n=25),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对照组开腹后行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1w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d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术后并发症更少、疼痛更轻、恢复更快,患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商环包皮切除术与传统包皮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行包皮切除术的329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5例行商环包皮切除术,另外124例行传统包皮环切术,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VAS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阴茎外观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结果商环包皮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疼痛评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阴茎外观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传统包皮切除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包皮切除术相比,商环包皮切除术具有更好的手术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并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拟行手术患者1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9)与对照组(n=68),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对比2组结石清除率、复发率、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1 y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抗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均高于手术前,胆囊壁厚度均小于手术前,且研究组胆囊收缩功能高于对照组,胆囊壁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且远期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式子宫剔除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高龄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高龄宫颈癌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根治性开腹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广泛子宫全切除术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切除个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vs 36.7%,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龄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肛门内镜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结直肠外科2013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壁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造口出血、切口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2年复发转移率,同时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2组患者胃泌素、胃动素等胃肠指标水平,比较术后6个月及12个月2组患者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壁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但术后12个月2组患者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2组患者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肛门内镜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情况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当,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患者胃肠功能及肛门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高龄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高龄宫颈癌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根治性开腹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广泛子宫全切除术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切除个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vs36.7%,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龄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高龄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高龄宫颈癌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根治性开腹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广泛子宫全切除术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切除个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vs36.7%,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龄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子宫肌瘤、腺肌病、卵巢肿瘤、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43例为治疗组(LAVH组),选取同期开腹子宫全切术40例为对照组(TAH组),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别、病情程度、子宫大小、合并症、临床表现及既往史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行妇检、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恶性病变.结果,LAVH组43例患者手术成功41例(95.34%),中转开腹2例;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且无1例感染,无并发症发生.LAVH治疗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12 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剖腹手术治疗组 ,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疾病复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 12 8.6min ,术中出血平均 92 .4ml ,剖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 10 4.3min ,术中出血平均 88.2ml。腹腔镜和剖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7.7%和 15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剖腹手术组 (P <0 .0 1)。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