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30例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结果:超声疑诊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30例,手术证实均为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其中肠管坏死穿孔1例,合并肠重复畸形1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1例。结论:"漩涡征"可作为超声提示肠扭转的依据,CDFI示漩涡征中心为动脉样频谱,周围见由内向外顺时针旋转的血流信号。腹部彩超是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平扫示胃及十二指肠上段、降段扩张,水平段管腔局部狭窄。CT血管成像示局部肠系膜及肠管围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旋转,呈"漩涡征"。手术证实为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结论成人肠旋转不良及Ladd带致中肠扭转与十二指肠梗阻为一种罕见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较高,影像检查具有一定提示作用,大多需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中,36例合并中肠扭转(85.7%)。超声诊断肠旋转不良34例(均合并中肠扭转),敏感度94.4%(34/36);漏诊8例;6例未合并中肠扭转的患儿超声未检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以及中上腹部螺旋状的软组织团块影对该病作出明确诊断,可作为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不合并中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患儿,超声诊断能力有限,需结合X线造影等其他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为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资料。观察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17例根据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异常超声诊断为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2例诊断为混杂性肿块,1例超声阴性。结论:超声检查可根据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改变诊断肠旋转不良,“旋窝征”有助于伴发中肠扭转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盲肠正常位置的肠旋转不良——兼论什么检查是最有用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延误诊断有时会造成中肠扭转致肠坏死的致命后果。但盲肠位置正常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比较少见的,笔者最近遇到3例,现报道如下。 例1. 男,12岁,上腹痛20余天,钝痛,无规律性,不伴呕吐、腹泻。体检无阳性发现。胃肠钡餐(GI)检查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在腰_1椎体左缘,较正常位置明显低,且向内移位,空肠近段向右横过脊柱(图1A)。空肠基本位于右上腹,示十二指肠空肠(dj)段旋转不良。盲肠在右下腹(图1B)。  相似文献   

6.
儿童中肠旋转不良及扭转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报道了30例年长儿童的中肠旋转不良及扭转,讨论了中肠旋转不良的病理解剖和发病机制。作者认为X线检查,尤其是钡剂灌肠对正确诊断非常重要,X线征象包括(1)立位平片显示“双泡”征;(2)胃肠钡餐出现十二指肠梗阻,(3)钡剂灌肠见盲肠中线、左位或肝下。  相似文献   

7.
中肠旋转不良(midgut malrotation,MM)是胚胎期肠发育过程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所造成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因肠道位置发生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导致十二指肠梗阻、中肠扭转、游动盲肠、空肠梗阻,亦可发生肠反向旋转,甚至并发肠道缺血坏死.本病多见于新生儿,成人发病率低[1],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本文对9例成人MM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高对其影像表现特征的认识,并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对MM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婴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X线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腹部平片对婴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婴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共16 例,结合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其腹部平片表现。结果: (1) 十二指肠完全性梗阻16 例,呈双球征13 例,三球征3 例。(2) 管状充气、狭细短跨度伴肠壁增厚肠段15 例。局限于右中上腹9 例,中上腹5 例,左上腹1 例。(3) 广泛充气扩张管形壁厚肠段,腔内有浅液面,类似小肠低位梗阻1 例。结论: 腹部平片简便易行,能迅速提供肠道气体的异常信息。通过腹部平片反映本病的两个特殊病理,包括十二指肠机械梗阻和中肠扭转的动力性损害。结合空肠袢异位征象,即肠袢局限偏侧分布特征,能对本病作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避免肠坏死的致命后果  相似文献   

9.
婴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X线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腹部平片对婴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证实的婴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共16例,结合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其腹部平片表现。结果:(1)十二指肠完全性梗阻16例,呈双球征13例,三球征3例。(2)管状充 、狭细短跨度伴肠壁增厚肠段15例。局限于右中上腹9例,中上腹5例,左上腹1例。(3)广泛充气扩张管形壁厚肠段,腔内有浅液面,类似小肠低位梗阻1例,结论:腹部平片简  相似文献   

10.
肠旋转异常是小儿肠道在胚胎时期发生旋转异常造成[1],多数为新生儿时期发病,但年龄较大的患者临床上缺乏典型的症状,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部症状,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腹部的隐痛,多以胃肠道痉挛疾病来就诊时,或并发肠扭转或其他原因行胃肠道造影偶然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