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的一位战友因下肢出现条索状青紫到医院就诊,医生说他患了下肢静脉曲张。请问,哪些静脉容易发生曲张?89521部队王志强王志强同志:静脉曲张是静脉扩张、伸长和弯曲的总称,多由人体局部静脉血流不畅、静脉血管壁薄弱、静脉瓣缺损等因素所致。常见的有下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女性外阴静脉曲张、肛管内静脉曲张(俗称痔疮)等。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浅静脉处于伸长、蜿蜒而曲张的状态。患者症状轻重不一,有人只是细小静脉扩张、表皮下小静脉曲张;有人为脚踝或小腿部静脉曲张;有人则整个隐静脉系统全部扩张。下肢静脉…  相似文献   

2.
张洪涛 《临床军医杂志》2006,34(5):611-611,617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的和标准的手术治疗方法。但这种方法创伤大、瘢痕重、易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和血肿等缺点,因此,既能彻底消除大隐静脉主干的反流,创伤又小的微创手术迅速发展成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大隐静脉血管腔内电凝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68例下肢静脉曲线患者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其中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和单止血带结扎法造影各30例,另8例为术后复发病例,分别采用二种方法造影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二种方法在使用同等造影剂量与限度的情况下,各自对下肢静脉显影的影像分析,认粗要用双在带结扎造影法对下肢深静脉显影的质量及病因诊断率明显优于传统单止血带结扎造影法。  相似文献   

4.
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顺行与经皮guo静脉插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明  张东 《人民军医》1994,(10):16-18
给出了一个新的二无函数磨光公式,与文[1]中所给出的逼近阶0(h^2+l^2)的公式相比较,逼近精度大大提高,在相同节点及计算量情形下,达到0h^4+l^4)阶,具有保凸性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3例(41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40条肢体)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9.64%.复发原因分别为:18条肢体交通支功能不全,14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再通,5条肢体小隐静脉主干未处理,2条肢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条肢体双大隐静脉畸形.38例患者均经再次手术,分别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静脉曲张程度和病因采取针对性手术,重视过度扩张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和交通支血管的处理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2年10月至2006年8月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53例(535条肢体),其中术后复发42例(44条肢体),复发率为8.22%.复发原因分别是:20条肢体为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15条肢体为大隐静脉主干再通,6条肢体为小隐静脉主干未处理,2条肢体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条肢体为双大隐静脉畸形.结果 针对42例患者不同的复发原因,采取手术治疗,分别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和病因采取针对性手术,重视交通静脉的处理和过度扩张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10.
股浅静脉环缩术和大隐静脉抽剥术、交通支结扎术、扭曲成团静脉切除术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综合抗返流术。我院外科从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对16例病人17条肢体进行了综合抗返流术,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17条肢体,其中右下肢9例,左下肢6例,双下肢1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2岁-71岁,平均5660岁。病史3年~30年,平均19,7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浅静脉曲张(17条肢体),下肢胀痛(17条肢体),肿胀(11条肢体),色素沉着(17条肢体),…  相似文献   

11.
腔内激光消融联合局部缝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LT)联合局部缝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enous leg ulcer,VLU)的临床疗效.方法 VLU患者11例11条肢体,从内踝处穿刺或从腹股沟处切口植入激光光纤消融大隐静脉主干;对小腿侧支静脉用套管针穿刺置入光纤行消融术,若失败改用经皮皮内环形缝扎术.距离溃疡边缘约1 cm,用2-0 Prolene缝线环形间断缝扎一圈.结果 术后11条患肢内踝处色素沉着减轻.术后12~25 d(平均18 d)小腿溃疡愈合.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无溃疡复发.结论 ELT联合局部缝扎是一种操作简单、微创、疗效确切治愈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方法,对有交通静脉功能异常的溃疡患者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7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分段剥脱术是治疗该病的经典传统术式,但创伤大、切口多、欠美观。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方法,2006—05~2007—12,我院应用英国Diomed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75例210条肢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静脉腔内激光术结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共66条患肢接受腔内激光治疗结合高位结扎术。结果随访2~12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无一例复发。结论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结合高位结扎术相较静脉腔内激光术安全性更高,扩大了手术适应范围,具有微创,美观,安全,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对下肢静脉造影的X线分析,认为下肢深静脉造影,能更加明确显示静脉病变的类型及范围、静脉瓣膜功能状况,为临床下肢静脉曲张成功手术提供术前保证。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12月的13例下肢静脉曲张所做的下肢静脉造影,年龄33岁至72岁,病程15年至30多年,主要临床表现:患肢肿胀,行走困难,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溃疡形成;我院一般采用顺行深静脉造影,既患者平卧于带电视的X线摄片床上,在患肢踝关节上方扎-血带,将50%至60%泛影葡胺用7号或9号头皮针作足部浅静脉穿刺造影。结果:本文的全部病例下肢静脉造影片上均显示清晰、分明的静脉全过程,有8例为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均为双下肢发病,以左侧重5例,右侧重3例,其中6例伴发小隐静脉曲张及2例伴发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2例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尚有3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一右二例)。结论:结合有关资料,认为下肢静脉造影是一种安全、简便能清晰显示下肢静脉全过程的可靠检查方法,是临床获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成功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Budd-Chiari综合征(以下简称B-C综合征)作为门静脉高压的一种特殊类型已日益受到重视,对于以下腔静脉回流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例,临床上酷似下肢静脉曲张病,因而易被忽视而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错误,自1980年1月-1983年7月间,在我院经临床和静脉造影证实的13例B-C综合征中,6例曾在外院被误诊为下肢静脉曲张,其中2例作了大隐静脉结扎和剥脱手术,国内尚未见有类似病例的报导,本文介绍这6例误诊病例的和临床表现和X线造影所见,提出确定诊断的方法,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下肢静脉曲张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可通过静脉内射频、激光血管消融术或血管硬化术等介入治疗的方法消融大隐静脉,以达到“剥脱”曲张静脉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方法本实验设计为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患者96例;抗凝组(B组),患者9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患者术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A组术后不给予低分子肝素,其它处理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2周和3个月术肢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结果189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仅A组有1例发生术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其余无一例发生DVT和肺栓塞。A、B两组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显著性影响,术后不需要常规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两种检查方法对比研究下肢浅静脉术前常规深静脉瓣膜功能检查及术后复查的体会。方法收集200例(条下肢)在我院进行下肢浅静脉曲张(无明显下肢肿胀、色素沉着和慢性溃疡等症状)手术并在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和术后6个月复查患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患者,通过平静呼吸和挤压小腿快速松开后两种方法来判断下肢深静脉瓣膜的功能,来评价哪种检查方法相对更简便、有效。结果两种检查方法显示术前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均以正常者及可疑不全者为多,但存在差异性(P<0.05),术后都显示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最后统计显示术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两种检查方法数据结果相近,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无明显下肢肿胀、色素沉着和慢性溃疡等症状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在做术前常规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应用平静呼吸方法检查相对更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介入法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法腔内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在透视引导下,采用局麻下介入穿刺插管方法,对24例患者共计30条肢体曲张静脉进行膝上段大隐静脉腔内闭合治疗,射频导管将血管壁加热至85℃使血管腔闭合。结果30条肢体静脉曲张均成功完成腔内闭合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每条肢体血管闭合治疗时间17.8min,平均住院时间4.9d。随访1周~9个月,所有患者下肢活动后酸痛、肿胀、乏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46.7%(14/30)小腿部明显迂曲扩张的静脉消失,53.3%(16/30)患者腿部曲张的浅静脉明显减少。8例患者小腿部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增厚症状减轻,3例静脉性溃疡愈合。术后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复查,83.3%(25/30)大隐静脉主干闭塞,16.7%(5/30)血管内径减小,血流减慢。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皮下血肿、感染、麻醉意外等并发症。结论腔内射频闭合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腿部无瘢痕残留等优点,是一种可部分替代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