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的致病菌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县2011年2月-2012年2180例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以回顾分析。结果 180例患儿便标本中菌痢28例,阳性率15.56%;轮状病毒感染120例,阳性率66.67%。不同性别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3岁年龄组患儿与<6个月组、3-5岁年龄组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x2=11.49,P<0.01;x2=8.02,P<0.01)。结论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原微生物为轮状病毒,且以6个月-3岁婴幼儿感染为多见。 相似文献
2.
腹泻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能引起儿童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原虫及真菌。如何快速、准确检出病原体,保证不漏检是临床微生物室的重要任务,现将收集齐齐哈尔地区3所医院180份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疾控中心对在该市中心医院治疗的30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疾控中心在该市中心医院选取自2015年4月~2016年10月份在该院治疗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中30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对这300例粪便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细致观察,总结300例粪便标本的致病菌属分布情况,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的30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可以发现,其中有268株病原菌,其检出率为89.33%;其中志贺菌有130株,占病原菌的48.51%,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有71株,占病原菌的26.49%,弧菌有49株,占病原菌的18.28%,其他病菌有18株,占病原菌的6.72%。从结果中明显可以看出,志贺菌占总病原菌的株数明显多余其他病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药敏试验后发现,病原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以及头孢噻肟等常用的临床抗菌药物具有比较强的耐药现象。结论通过病原微生物检验发现,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有志贺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等,并且这些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病原菌给予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细菌预防,从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82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82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结果:82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检测出78例病原菌,检出率为95.12%,其中33例(42.30%)志贺菌、17例(21.79%)致病性大肠埃希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腹泻患者粪便病原微生物培养的方法,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164份粪便的标本,皆对其粪便性状进行观察,并使用盐水涂片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镜检,分别应用SS琼脂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5%血琼脂平板、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进行细菌培养,观察不同培养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 164份标本中,传统单独应用一种培养方法检出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比例与联合使用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传统应用单纯一种的SS琼脂平板培养的检验结果,已无法满足目前的肠道致病菌的检验需要,临床建议分别联合应用SS琼脂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5%血琼脂平板、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全面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粪便微生物检验在诊断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龙岩市新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到的150例粪便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样本均来源于腹泻患儿。对所有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检验,记录致病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 15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样本经微生物检验后,其中118例检出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为78.67%(118/150)。在检出的致病微生物中,病毒检出率最高,为55.08%,包括腺病毒、诺如病毒、小双节病毒、A组轮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以及星状病毒,其中A组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检出率均高于腺病毒、小双节病毒、C组轮状病毒以及星状病毒(P<0.05),腺病毒、小双节病毒、C组轮状病毒以及星状病毒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检出率次之,为37.29%,包括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与产毒性大肠杆菌,其中志贺菌检出率较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与产毒性大肠杆菌高(P<0.05),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与产毒性大肠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忽欣怡李雲李学尧傅思武聂蕾刘玮玮 《智慧健康》2021,(10):9-11
目的 探讨云南大理地区6岁以下白族儿童冬季腹泻的病原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6岁以下腹泻患儿门诊粪便标本297份,并对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测,对比分析白族和其他民族儿童检出情况.结果 297份标本中白族共112份,112份白族儿童标本经病原检测阳性为37份,检出率33.04%.不同年龄组中0~1岁组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检测HIV感染合并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来分析这些患者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状况,从而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方法收集我院的2008年1月-2013年6月的一共79例HIV感染合并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为标本,然后对这些标本进行涂片及染色检查。采用常规的粪便培养来检测沙门菌、志贺菌、真菌以及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直接涂片检测蓝氏贾第鞭毛虫;革兰染色检测真菌孢子以及菌丝:抗酸染色检测分枝杆菌:改良的抗酸染色法来检测隐孢子虫;微需氧培养检测空肠弯曲菌;金标法来检测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果79份标本,47份标本检测出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阳性率是59.49%,其中感染真菌最多,有22株,感染隐孢子虫有13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有6株,感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有3株,感染空肠弯曲菌有2株,感染沙门菌有1株。结论HIV感染合并慢性腹泻患者最易感染真菌,其次就是隐孢子虫,分枝杆菌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也比较高,因此值得临床医生的重视,积极的寻找病原,从而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性病门诊患者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 0世纪后期,性病已成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同地区,性病发病率及病种差别较大。为了解内江市性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状况及其4年后的变化,我们对15 99例性病门诊患者进行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梅毒检测,其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年和2 0 0 2年来本站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共15 99例。其中男性10 70例,女性5 2 9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71岁。1.2 方法 分泌物标本,男性采取尿道分泌物,女性采取宫颈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检测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血液标本,采静脉血1~2 ml检测梅毒,分泌物标本采用试剂盒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I)的病原谱. [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细菌培养对1 908例ALRI患儿同时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及细菌培养. [结果] ①培养出病原菌580株,阳性率30.4%(580/1 908),其中革兰阴性菌442株,占76.2%,革兰阳性菌126株,占21.7%,其他菌12株,占2.0%;②病毒阳性514例,阳性率26.9%(514/1 908).其中合胞病毒(RSV)451例,占87.7%,副流感病毒Ⅲ(PIVⅢ)26例,占5.1%,流感病毒A(IVA)12例,占2.3%,副流感病毒Ⅲ(PIVⅡ)11例,占2.1%,腺病毒(ADV)10例,占1.9%,副流感病毒Ⅰ(PIVI)4例,占0.8%;③病原分布年龄特点:新生儿、婴儿、幼儿、儿童四个组两种病原感染率分别为:细菌感染率:35.2%(178/506)、35.9%(325/906)、19.1%(55/288)、10.6%(22/208);病毒感染率:29.4%(149/506)、32.5%(294/906)、17.0%(49/288)、10.6%(22/208).两种病原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①昆明地区小儿ALRI病原谱:病毒感染以RSV为主,细菌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②年龄越小病毒及细菌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科脓毒症常见病原微生物.方法:统计脓毒症患儿常见病原,并比较前三位病原个人及环境因素的差异性.结果:脓毒症患儿51人次,月龄25.31±16.17,发病月份9.33±0.27.前三位常见的病原为肺炎支原体36例,EB病毒11例,腺病毒6例.结论:肺炎支原体、EB病毒、腺病毒为引起儿科脓毒症最常见的病原,与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为小儿急性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思密达治疗组和痢特灵对照组,均以5d为1个疗程。结果思密达组40例,显效率75%,痢特灵组20例,显效率4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思密达在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中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特点。方法:指定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厦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医师完成100例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记录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00例腹泻患儿中阳性率78.00%、阴性率22.00%(P〈0.05),78例感染所致腹泻患儿粪便中大多为轮状病毒(43.59%),其他主要致病菌还包括大肠埃希菌(17.95%)、腺病毒(12.82%)等。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婴幼儿腹泻临床特点,及时给予病原茸检验确诊腹泻类型从而制定正确的用药治疗方案,显著提高病毒性腹泻患儿临床疗效及预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农村卫生》2017,(4)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调查分析。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方法,从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100例患儿中致病菌检出率是48.0%;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志贺菌、大肠杆菌、弧菌属以及合并真菌感染,其中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所占比例是85.41%,且患儿的药敏检验结果提示该病菌对头孢三嗪、氨苄西林、头孢哌酮等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结论:沙门氏菌属于细菌性腹泻患儿发病最主要的致病菌,其耐药性强,在临床治疗及预防过程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新鱼腥草对小儿急性水样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水样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新鱼腥草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疗程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鱼腥草治疗急性水样腹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