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目前认为皮肤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经过多个阶段才最终形成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近年发现,皮肤肿瘤中存在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研究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与皮肤肿瘤的相瓦关系,对皮肤肿瘤发病机制的阐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胸、腹及背部反复出现密集扁平丘疹3年.3年前无明显诱因胸前、肩胛间、背部及腹部出现扁平丘疹,部分相瓦融合,无疼痛和瘙痒.皮损逐渐加重,且夏季加重,冬季明显减轻.多家医院真菌镜检(-).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无类似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胸、肩胛、背及腹部可见红色扁平丘疹,部分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3.
研究证实多种细胞黏附分子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作用.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黏附分子相瓦作用,经过滚动,黏附和跨膜迁移向病灶部位趋化游走的过程中,不同阶段所涉及的黏附分子不尽相同[1],其中中性粒细胞穿越血管内皮细胞到达血管外炎症部位这一跨膜迁移过程是由PECAM-1特异性调控的.PECAM-1即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又名CD31,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30 000的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常被用来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研究PECAM-1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及血清巾的表达情况,探讨PECAM-1与银屑病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4.
萤石粉致接触性皮炎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萤石是重要的矿藏,在地球中分布很广,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在建筑装饰业、冶金工业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萤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报道较少,萤石粉致接触性皮炎则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5.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最常见的足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是指直接打击到物体上的雷电,感应雷即通过雷击目标旁边的金属物等导电体感应,间接打击到物体上?雷雨季节来临,如何防御雷害已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专家指出:一是人体的位置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如双脚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相似文献   

6.
造成21世纪生育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男性不育主要有三大病源。第一大病源环境污染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使用了大量的农药、杀虫剂、洗涤剂、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催生剂。这些化学制剂,对人体的影响很可能像雌激素对人体的作用一样。数不清的制药厂家生产避孕药以及其他激素剂,把废水、废料随地乱倒,植物成长在含有雌性激素的土壤里,人和动物又吃掉这些植物的果实,喝含有雌激素的水,于是带来了男人女性化。这些物质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生殖功能异常的严重后果。两院院士钟南山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呼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的器官,它保护人体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个部分构成,其中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真皮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成。腺苷在体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细胞代谢物,其受体分为A1、A2A、A2B和A3亚型,其中A2A受体在皮肤中大部分细胞上有表达。目前研究表明,A2A受体的激活对皮肤中的细胞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本文将对A2A受体在皮肤中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上的功能作用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补体C3在艾滋病发病机制中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补体C3是补体系统的关键成分。补体C3及其他补体成分在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研究显示补体C3不但没有对HIV发挥应有的溶解作用 ,反而通过调理作用促进了HIV感染。综述近年来补体C3在促进HIV感染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一些可能有研究前途的HIV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廷治  胥燕 《男科医学》2007,11(4):12-12
水是血液、唾液、胃液等人体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尿液运载机体新陈代谢废物的载体。前列腺疾病临床表现多为排尿异常,故保证适当饮水,通畅尿道,排泄废物,维护健康是其根本目的。前列腺疾病常表现为尿急,尿频,夜尿多。许多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怕喝水,怕上厕所。喝水少则尿少,更易尿路感染,尿路  相似文献   

10.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机体防御外部环境有害物质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除了由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的物理屏障外,还能分泌抗菌肽、活性氧和游离脂肪酸等,对入侵皮肤表皮的病原微生物起直接杀伤作用,是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皮肤表面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和某些原虫,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空气中PM2.5污染严重,皮肤是人体抵御环境污染物的重要屏障,容易受到PM2.5的损害。角质形成细胞是皮肤表皮层的主要组成细胞,在皮肤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PM2.5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可引发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综述了PM2.5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细胞自噬、芳香烃受体激活、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皮肤屏障相关成分表达改变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从机制上阐述PM2.5对人体皮肤的损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序言皮肤位于人体的表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机体内外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可以减低或丧失皮肤的正常功能,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出现自觉症状与他党症状,甚至可伴发各个系统的损伤,引起有关脏器的病变,因此皮肤病往往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所以在治疗上多数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方可取得预期的疗效。皮肤病综合治疗中,除了内用疗法之外,外用疗法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某些皮肤病,还是唯一的治疗法,对于另一些皮肤病即使内用疗法是正确的,如果没有适当  相似文献   

13.
补体C3在艾滋病发病机制中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补体C3是补体系统的关键成分。补体C3及其他补体成分在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研究显示补体C3不但没有对HIV发挥应有的溶解作用,反而通过调理作用促进了HIV感染。综述近年来补体C3在促进HIV感染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一些可能有研究前途的HIV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体感染病原体时激发的天然免疫反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tic cell,pDC)是病毒感染时激发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它能在Toll样受体(TLR)的辅助下识别病原体并分泌大量Ⅰ型IFN及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本文综述了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体时pDC及TLR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体皮肤定植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与人体相互依存和影响共同构成了皮肤微生态.皮肤微生态可作为外部物理屏障,防止外来病原体入侵,对人体皮肤起到保护作用.光疗法是皮肤科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常用于治疗炎症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该文主要就紫外线治疗、光动力治疗、激光治疗对人体皮肤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16.
沙眼衣原体的持续感染是现阶段临床最难解决的问题,可以引起如沙眼性失明、输卵管性不孕和长期的上生殖道感染等。抗生素难以清除部分患者体内的沙眼衣原体。另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是沙眼衣原体为什么能在人体长期存在?沙眼衣原体感染难以激发人体的有效免疫、那么自噬机制能在衣原体持续感染中起到什么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对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自噬机制的关系研究逐渐增多,对于沙眼衣原体通过抑制宿主细胞的自噬机制而自身繁殖以及通过增强自噬机制加强胞内清除沙眼衣原体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器官,约占体重的5%,总面积约为1.5-2.0m2,紧密地联系着机体的内部与外界,敏锐地反映这两方面的情况。人体是一个整体,许多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各种皮肤症状,有些疾病则可同时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故许多皮肤病并不是由于皮肤本身的局部原因,而是与皮肤有密切联系的内脏器官病理变化的结果,是全身病的外在表现、组成部分或首发症状。皮征作为机体的一面镜子,有些对全身病有诊断价值或可提供诊断的线索。在临床上,皮肤科与临床各科特别是内科、传染病科、儿科等关系密切,因此,皮肤科医师必须有整体概念和系统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是机体和环境接触的主要保护屏障。人体皮肤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皮肤表面定殖着多种微生物并保持动态平衡,我们将之称为皮肤微生态或者人体皮肤微生物群。人体皮肤微生物群伴随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初始免疫系统的形成,个体发育,疾病发生,直到衰老等息息相关。人体皮肤微生物群的分布随所在部位不同存在差异,同时与人种、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而有差异。人体皮肤微生态与人体呈共发育,共代谢,互调控的关系。皮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动态分布与皮肤表面组织细胞乃至宿主健康免疫状态之间存在着整体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相关宏基因组学、培养组学和各类新型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从生态系统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皮肤微生物组提供了支持。本文针对皮肤微生物组的最新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皮肤微生物组与人体皮肤疾病的关联研究及其前瞻性应用等方面作一个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9.
颜面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美容修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表软组织损伤后清创缝合在急诊手术中最为常见,但由于面部组织在人体美学中占有的特殊意义,如果在急诊缝合中仅仅停留在伤口止血和简单的缝合上,而忽视患者愈后的美容需求[1],就会产生明显的瘢痕而破坏容貌,日后往往需再次手术清除瘢痕,给患者心理和肉体上造成痛苦,经济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科自1997年至今,对在体表特别是面部急性表浅软组织损伤的急诊治疗中,遵循美容美学原则,严格按照人体皮肤组织的自然生理层次,采用微创美容缝合技术处理伤口,并配合术中、术后的抗瘢痕治疗,创口愈合后平滑细微,痕迹基本不明显,达到了美学要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机体防御外部环境有害物质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除了由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的物理屏障外,还能分泌抗菌肽、活性氧和游离脂肪酸等,对入侵皮肤表皮的病原微生物起直接杀伤作用,是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皮肤表面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和某些原虫,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调节这一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对人体健康必不可少.最近的研究认为,皮肤表面微生物可能是通过我们意料之外的方式来动态平衡宿主的免疫应答,从而有益于为它们提供生存环境的宿主.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些被认为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皮肤微生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