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和法国人I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 I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异同。方法:对96例中国汉族人和78例法国人用DXA骨密度仪进行BMD测量,同时采集全血并抗凝保存。用聚合敏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对I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96例汉族人的基因型均为SS,78例法国人的基因型为53例SS、22例Ss和3例ss,经Fisherχ^2检验,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汉族人和法国人的I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I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显著不同。汉族人I型胶原α链Spl结合序列Msc I酶切位点稀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Sp1结合位点的多态性与成都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相互关系.方法 (1)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合格的自愿受试者237例,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其第2-4腰椎(L2-L4)部位的骨密度值;(2)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ml,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第1112~1328核苷酸之间的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217bp);(4)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COL1A1基因Sp1结合位点多态性,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Van91Ⅰ(pflM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有酶切位点用S基因表示,无酶切位点用s基因表示.结果 237例受试对象中,所有标本的扩增片段都能被限制性酶识别并切开,未能观察到Ⅰ型胶原α1链Sp1结合位点C-T突变,COL1A1基因型均为野生纯合子SS型,未发现Ss基因型和ss基因型.结论 在成都地区部分汉族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未发现COL1A1基因Sp1结合位点的多态性,其腰椎骨密度可能与Ⅰ型胶原山链基因Sp1结合位点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 degeneration,LDD)的关系。[方法]收集182例汉族人静脉血标本和腰椎MRI,其中对照组101例,病例组8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测定2组标本的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根据MRI显示的信号差异按Schneiderman分级法确定各个体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无、轻、中、重4组。分析病例对照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中小于45岁(包括45岁)者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FokⅠ和Tru 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F59.4%,f40.6%和T79.2%,t20.8%;病例组中FokⅠ和TurⅠ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53.7%,f46.3%和T80.9%,t19.1%,二组中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分组中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组中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Tru 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和汉族人LDD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族人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 degeneration,LDD)的关系.[方法]收集182例汉族人静脉血标本和腰椎MRI,其中对照组101例,病例组81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测定2组标本的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根据MRI显示的信号差异按Schneiderman分级法确定各个体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无、轻、中、重4组.分析病例对照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中小于45岁(包括45岁)者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FokⅠ和Tru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F 59.4%,f 40.6%和T 79.2%,t 20.8%;病例组中FokⅠ和TruⅠ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 53.7%,f 46.3%和T 80.9%,t 19.1%,二组中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分组中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组中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TruⅠ和Fok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和汉族人LDD无关.  相似文献   

5.
1.1 Ⅰ型胶原的合成 Ⅰ型胶原基因在成骨细胞内转录、剪接成前α链mRNA,转译出前α肽链,三条前α肽链组成前胶原。前胶原N端、C端的多余肽链被切下,为PINP(Ⅰ型胶原前胶原氨端肽原)和PICP,进入血液,余下部分成为原胶原。原胶原被分泌到细胞外,相互聚集形成排列规律紧密的胶原纤维。各分子间逐渐形成共价键连接,成为成熟的胶原纤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ECM)表达及Ⅰ型胶原(COLⅠ)α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洛伐他汀和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GPP)处理培养的ADPKD肾间质成纤维细胞,24或48h后,用放免法检测Ⅰ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ELⅠSA法检测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结果ADPKD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经1~50μmol/L洛伐他汀处理48h后,Ⅰ型胶原和Ⅳ型胶原分泌受到明显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抑制COLⅠα1基因启动子活性。GGPP能明显逆转洛伐他汀的上述作用。但洛伐他汀对Ⅲ型前胶原分泌无任何作用。结论洛伐他汀可能通过干预甲羟戊酸途径,降低COLⅠα1基因启动子活性,从而减少ECM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1)选出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其中髋部骨折组30例均为新近骨折并有X线片为诊断依据;(2)30例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与之对应;(3)全部对象均行骨密度测定;(4)采静脉血,EDTA抗凝;(5)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白细胞,置-80℃保存;(6)分离的白细胞中提DNA;(7)ARMS-PCR检测.结果 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中选出1例Ss型,其余均为SS型;30例健康对照组均为SS型.结论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无关.  相似文献   

8.
Ⅰ型胶原α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既往研究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1 ] 。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都可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代谢 ,从而改变骨量、骨质量和骨转换等。近年的研究表明 ,除维生素D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的改变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以外 ,Ⅰ型胶原α1(COLⅠA1)基因多态性也与之密切相关。Ⅰ型胶原是骨有机质的主要成分 ,占 90 % ,由两条α1链和一条α2链交联而成。Ⅰ型胶原的代谢障碍必然影响骨钙的沉积 ,如基因突变导致胶原合成异常 ,可发生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先天性成骨不全[2 ] 。本文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反义RNA对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调控作用 ,探讨基因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性。方法 将α1 (Ⅰ )型前胶原基因片段反向克隆至非整合型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REP9的多克隆位点中 ,以构建α1 (Ⅰ )型前胶原基因反义RNA表达载体pREP9 AScoll,并籍脂质体 lipofectamine将其导入人胚肺HLF细胞中 ,运用MTT试验、电镜、3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反义RNA表达载体对HLF细胞的影响。结果 外源重组体pREP9 AScoll对胶原蛋白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但对细胞增殖无任何影响。结论 α1 (Ⅰ )型前胶原基因反义重组质粒能有效调控胶原蛋白的合成 ,从而有在基因水平防治瘢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重组质粒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反义RNA对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基因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性。方法:将α1(Ⅰ)型前胶原基因片段反向克隆至非整合型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REP9的多克隆位点中,以构α1(Ⅰ)丧胶原基因反义RNA表达载体pREP9-AScoll,并籍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其导入人肺HLF细胞中,运用MTT试验,电镜,3H-氨酸掺入法检测反义RNA表达载体对HLF细胞的影响。结果:外源重组体pREP9-AScoll对胶原蛋白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细胞增殖无任何影响。结论: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重组质粒能有效调控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有在基因水平防治瘢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出针对α1Ⅰ型及α1Ⅲ型前胶原基因第 2外显子 (Exon 2 )片段的核酶。方法 根据α1Ⅰ型及α1Ⅲ型前胶原基因的碱基序列以及锤头型核酶 (ribozyme)的结构域要求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别构建了针对各自的Exon 2区域的核酶基因 ,并克隆到T载体 (pGEM Tvector)T7启动子下游。结果 分别以引物对PⅠL/PⅠR及PⅢL/PⅢR进行PCR扩增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各得到约6 2bp的DNA片段 ,与预期的核酶基因大小一致。结论 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序列测定分析 ,证实为所设计的插入正确的核酶基因 ,从而为大量制备核酶及其体外切割实验和胞内与mRNA相互作用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国汉族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ssociatedwith 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GISTANFⅠ)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特殊性,为我国GISTANFⅠ的诊治提供初步的经验。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GISTANFⅠ病例4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资料、免疫表型、基因型、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本组4例病人,均为中国汉族人。4例肿瘤病灶均原发于小肠,均为多发。4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病人除手术外另行靶向治疗。随访4例病人中2例至今无瘤生存,1例术后无瘤生存6年后出现肝脏及腹腔广泛转移,1例死亡。肿瘤细胞多为梭形细胞,核分裂象少见,CD117、CD34均为阳性。3例行基因检测均未见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结论:GISTANFⅠ是GIST中的特殊类型,具有特殊的病理特征及基因型,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治疗无效。部分GISTANFⅠ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IH)过程中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间质效应细胞。方法 [ HT5”SS〗建立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动物模型,采用Desmin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明确平滑肌细胞(SMC)的位置,用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Ⅰ、Ⅲ型胶原α1(Ⅰ) 、α1(Ⅲ) 前胶原mRNA在静脉移植术后1、2、4、6、8周的定位表达。结果 [ HT5”SS〗术后早期,移植静脉增生内膜的SMC中有α1(Ⅰ)、α1(Ⅲ)前胶原mRNA的表达。术后远期,α1(Ⅰ)、α1(Ⅲ) 前胶原mRNA 也在增生内膜的SMC中表达。结论 [ HT5”SS〗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中的胶原是由SMC合成及分泌的,SMC是ECM堆积的间质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陕西关中地区人群Ⅰ型胶原α1基因SPl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陕西关中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83例及健康女性98例,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剔除任何其他影响骨代谢因素后,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BMD,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其CoLⅠA1SPl位点多态性。结果所研究181例样本CoLⅠA1基因SP1位点均为SS,所选样本未发现CoLⅠA1基因SP1位点多态性存在。结论陕西关中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女性患者与CoLⅠA1基因SPl位点多态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原位杂光法研究骨和软骨组织中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方法以与Ⅰ型、ⅡA型和ⅡB型胶原mRNA特异性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为探针,用末端转移酶将地高辛标记于′-末端,在兔胫骨折端组织切片上进行Northen原位杂交,检测关节软骨,骺板和新生骨小梁区三种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关节软骨和骺板区均检测到软骨细胞中有ⅡB型胶原基因表达,新生骨小梁区检测到成骨细胞中有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结论本实验方法灵敏  相似文献   

16.
原位杂交法检测骨和软骨组织中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原位杂交法研究骨和软骨组织中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方法 以与Ⅰ型、ⅡA型和ⅡB型胶原mRNA特异性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为探针 ,用末端转移酶将地高辛标记于 3′ -末端 ,在兔胫骨近端组织切片上进行Northen原位杂交 ,检测关节软骨、骺板和新生骨小梁区三种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关节软骨和骺板区均检测到软骨细胞中有ⅡB型胶原基因表达 ,新生骨小梁区检测到成骨细胞中有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结论 本实验方法灵敏度高 ,结果可靠 ,是研究与骨病和骨发生发育相关的胶原基因表达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TH)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关系,联合分析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和PTH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自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医院1998年1月~2002年1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型糖尿病(T1DM)组54例,2型糖尿病(T2DM)组104例,健康对照(CON)组102例,260例中国北方汉族人PTH基因多态性;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EXA)测量骨密度。结果校正年龄和BMI后,1型糖尿病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状旁腺素(BSTB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1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组,BB基因型者腰椎(L2-4)和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显著高于Bb/bb基因型(P0.05);在1型糖尿病组,BB基因型仅腰椎L2-4部位骨密度高于Bb/bb基因型(P0.05);联合VDR基因多态(Apa I酶切位点)分析结果表明,Bbaa基因型在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PTH基因多态性(BSTB1位点)可能是预测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易感性的遗传标志。联合VDR基因多态(Apa I酶切位点)有助于识别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侯选基因ER、IL-6、COLIA1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基因疾病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受体(ER)、白介素 6 (IL 6 )和Ⅰ型胶原α1(COLIA1)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等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DEXA检测 2 0 5例绝经后妇女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 ,用PCR RFLP方法检测ER基因PvuII和XbaⅠ多态性和Ⅰ型胶原α1(COLIA1)基因多态性 ;PCR扩增IL 6基因 3’端非翻译区的多态性区域。结果 ER基因PP、Pp和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13 7%、5 1 2 %和 35 1% ,pp型的绝经后妇女股骨颈骨密度Z值明显高于Pp型。ER基因XX、Xx和xx基因型分别占 6 8%、2 5 9%和 6 7 3%。XX基因型的妇女虽然停经时间更长 ,但腰椎骨密度仍高于Xx和xx型。发现了D/D、D/E、C/D、C/C和E/E5种IL 6基因型 ,93%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属于D/D和D/E型。在绝经 10年以上的妇女中 ,D/E型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D/D型 ,且前者的体重指数更高。所有样本的COLIA1基因型检测结果都是无突变的纯合子SS。结论 ER基因型中的pp和XX型可能分别对股骨颈和腰椎有保护作用 ;IL 6基因多态性与停经时间较长的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有一定关系 ;COLIA1基因型可能不适于评估本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差异。这些骨质疏松候选基因的意义尚有待在不同种族的人群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以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防治增生性瘢痕提供依据. 方法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原代、传代培养.采用FuGENE转染试剂,分别瞬间转染含人α1(Ⅰ)胶原基因5'端序列-2.5 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phCOL2.5至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ELISA法测定bFGF及TGF-β1作用24小时后,转染phCOL2.5的两种成纤维细胞的报告基因CAT表达量. 结果 bFGF能抑制转染phCOL2.5重组体的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CAT表达量,且能拮抗TGF-β1对转染phCOL2.5重组体的两种成纤维细胞CAT表达的上调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常皮肤及瘢痕成纤维细胞中,bFGF均能抑制人α1(Ⅰ)胶原基因的启动转录,且能拮抗TGF-β1对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活性的上调作用,bFGF抗纤维机制有望为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①2007-01/2008-12从福州常住汉族人中随机检测绝经后妇女623例,均知情同意。②记录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和绝经后骨折情况。③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④PCR-RFLP技术检测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⑤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尿吡啶啉和尿脱氧吡啶啉)。结果591例合格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年龄48~84岁,平均62.19±6.32岁。①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密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血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和尿脱氧吡啶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T型尿吡啶啉明显低于CC型、TC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质疏松症例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④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绝经后骨折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降钙素受体基因AluⅠ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无明显关联,不能作为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