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OVCF患者共2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12例采用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112例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Cobb角、椎体高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水泥弥散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治疗OVCF患者与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效果相似,但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减轻疼痛,提高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势、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在侧位X线平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前、后缘椎体高度,伤椎上、下相邻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并计算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分别评估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结果 32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背景:单纯伤椎置钉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存在一定不足,如对于重度压缩或爆裂骨折适用性差、伤椎痛感强、易造成伤椎创面失神经支配和椎旁肌损伤及恢复较慢等。 目的:观察人工骨复合物并伤椎螺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126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伤椎放置椎弓根螺钉方法治疗,试验组64例采用人工骨复合物联合伤椎放置椎弓根螺钉方法治疗。随访X射线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及修复6个月后椎体高度丢失率变化。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修复后12-16个月,两组骨折椎体愈合完全。修复后1周,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与矢状位Cobb角均较修复前改善(P < 0.01),两组间椎体前缘高度与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修复6个月后,试验组在伤椎创面可见明显新骨生成,患者基本无痛感,对照组新骨生成较慢,患者仍有痛感,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与矢状位Cobb角矫正丢失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人工骨复合物联合伤椎置钉修复胸腰椎骨折促进新骨形成,有利于患者恢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短节段跨伤椎固定联合经伤椎注入液态人工骨强化和单纯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95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0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固定结合可注射液态人工骨(硫酸钙骨水泥)伤椎椎体成形,B组(55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侵占率和VAS疼痛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伤椎前缘压缩率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A组与B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两组术后长期随访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VAS评分,B组较A组疗效好,结果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经伤椎液态人工骨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矫正度丢失少,疗效满意,是治疗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方式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临床效果观察,探讨胸腰椎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4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5岁。观察对比术前、术后、术后12、18个月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术后12、18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变化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组与跨伤椎固定组,均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本文中经伤椎固定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治疗中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沙福祥 《医学信息》2019,(24):72-74
目的 观察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及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联合伤椎置钉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联合伤椎置钉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至2019年10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Cobb角矫正和丢失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内占位情况、脊髓功能E级、植骨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420±210.67) ml vs (830.23±260.52)ml],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155.71±43.50) min vs (195.08±45.42) min],Cobb角矫正丢失大于对照组 [(5.42±1.38)°vs (2.32±1.25)°],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大于对照组 [(4.58±0.52)% vs (2.14±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ODI指数、伤内椎占位、脊髓功能E级及植骨融合率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ODI指数、伤内椎占位情况及植骨融合率比较,脊髓功能E级占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57% vs 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联合伤椎置钉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固定安全可靠,出血量少,增加前中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性融合以及恢复伤椎体的高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向与万向椎弓根螺钉经肌间隙入路置入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我院脊柱外科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椎弓根螺钉分为单向组(n=18)和万向组(n=24),2组患者均行3椎体6钉短节段固定伤椎,其中单向组经伤椎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万向组经伤椎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伤椎上下椎体均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矢状位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结果术后随访1年。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不同时期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2组患者矢状位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1年,2组患者矢状位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而单向组患者的矢状位伤椎Cobb角均小于万向组,伤椎前缘高度均大于万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入万向与单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对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伤椎Cobb角有更好的复位效果,能达到更好的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8.
背景:后路减压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效果肯定,又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目前临床上关于两种修复方案的疗效,存在较大争议。目的:对比观察经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变化率。方法:纳入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内固定后即刻、内固定后12个月伤椎前缘压缩率以及Cobb角变化率。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变化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即刻及内固定后12个月,可见研究组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变化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改善后凸畸形,恢复椎体压缩度,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优于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伤椎前、后缘高度和 Cobb 角,比较植骨后推体高度的恢复度和 Cobb 角的纠正度.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4个月.全部随访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所有病例术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和 Cobb 角均纠正良好,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其中11例1年后,10例1年半后取内固定物,取内固定物半年后拍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和塌陷.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治疗能不仅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尽早形成伤椎的骨性愈合,增加伤椎前、中柱的支撑力,重建了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而且保留伤椎邻近节段的运动单元功能,恢复脊柱的生理功能,有效防止断钉、内固定物松动、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obb 角变大、继发腰椎不稳、临近节段间盘退变以及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术因操作便捷、创伤小等优点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方式,但最佳的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0例,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根据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分为低体积组(15%≤比值≤20%)和高体积组(20%<比值≤25%),每组50例。术前及术后3 d、1年,分析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骨水泥分布形态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与结论:(1)与术前比较,100例患者术后3 d、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以及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P <0.05);低体积组患者术后3 d、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及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高体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术后3 d、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均低于高体积组(P <0.05),术后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绝经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70例绝经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5例,均实施PVP治疗,观察组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术中应用低黏度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功能、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对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术后15 d、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其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其椎体高度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3.41%,低于对照组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能够明显降低绝经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风险,对患者疼痛的早期缓解及机体功能的早期恢复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芬太尼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诱导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气、应激指标以及疼痛指标的变化。结果:瑞芬太尼组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在切皮后2 h、术后4 h和术后12 h较麻醉前波动较大,而联合用药组在术后12 h时恢复麻醉前水平;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较麻醉前无明显改变;瑞芬太尼组的血糖、皮质醇等指标在切皮后2 h、术后4 h和术后12 h时变化较联合用药组明显(P<0.05);两组术后1 d时的VAS得分及5-HT水平无明显差别,术后3 d时,两组患者的VAS得分及5-HT水平均较术后1 d时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可减轻老年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其临床疗效及矫形后近期椎体高度丢失对提高脊柱重建生物力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至2013年就诊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胸10-腰2)36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每3个月定期随访,记录不同时间点患者腰背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通过CT评估脊柱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建议患者术后1年随访,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手术,并完成内固定取出手术后1年门诊随访,记录不同时间患者的各项评估指标。和术前相比,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明显改善并能有效保持(P<0.05);取出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有所丢失(P<0.05)。结论:通过分析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原因,治疗近期疗效与胸腰椎节段特殊的生物力学因素、椎间盘损伤后的应力传递改变等密切相关。对于胸腰椎骨折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后,仍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及必要的支具保护,从而维持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植骨结合二次球囊扩张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术中骨水泥外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发现造影剂外渗15例(T11 3例,T12 3例,L1 5例,L2 2例,L4 1例,L5 1例),将人工骨压成粉末,调成稠糊状,使用骨水泥推注器将其注入椎体中,二次行球囊扩张后,在X线机透视下将牙膏状骨水泥缓慢注入椎体内。术后观察有无骨水泥外渗,以及后凸畸形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改善情况。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评定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第3天复查X线片显示各病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椎体内骨水泥充填良好,分布均匀,无椎间、椎旁及椎管内骨水泥外渗。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10.1°±2.4°, VAS评分平均降低(6.2±0.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obb角=16.299,tVAS评分=120.062,P值均<0.01)。术后15例获随访4~24周,平均19周。术后4周复查X线片显示各病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邻椎无新鲜骨折,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可正常行走,其中疗效优2例、良13例。结论 人工植骨结合二次球囊扩张可有效预防球囊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中骨水泥外渗,其术后远期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性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DOA)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76例膝关节D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8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组加用医用臭氧关节腔注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关节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并于治疗6个月后逐渐上升,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期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5周后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关节压痛值均显著降低,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P<0.05)。176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两组患者均未见感染、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活性氧联合玻璃酸钠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DOA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经皮椎体成形:在影像导引下经皮肤通过或不通过椎弓根将穿刺针穿刺到病变椎体,而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部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目的的一种微创技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又称“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伤或没有明显外伤情况下即可发生的椎体压缩骨折,常见于老年女性,好发于胸腰段,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背部疼痛、神经放射痛、脊柱后凸畸形等。 背景:虽然经皮椎体成形已被广泛用于老年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但是关于骨水泥合理剂量和选择的相关研究仍不充分,尚未有统一结论。 目的:对比不同黏度大剂量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选择 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老年胸腰段(T12-L2)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69例,其中85例进行大剂量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对照组),84例进行大剂量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两组骨水泥注射剂量均>4 mL。术前及术后2 d,记录两组目测类比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研究方案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SH9H-2019-T90-1)。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2 d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两组术后2 d的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升高(P < 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两组术后2 d的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减少(P < 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对照组85例中57例(67.1%)发生骨水泥渗漏,观察组84例中36例(42.9%)发生骨水泥渗漏,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并且观察组椎旁血管、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⑤两组均未出现植入物周围感染、过敏反应、免疫反应及排斥反应;⑥结果表明,应用大剂量的高、低黏度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低黏度骨水泥的渗漏发生率较高,高黏度骨水泥可显著降低渗漏风险,尤其是椎旁血管和椎管内的渗漏率。 ORCID: 0000-0001-7982-8270(王梦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椎体成形术(PVP)中明胶海绵填塞治疗椎体前壁破损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0月采用PVP手术治疗老年性OVCFs椎体前壁破裂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明胶绵组和对照组,各40例。明胶体海绵组PVP手术中对椎体前壁破损者联合明胶海绵填塞,对照组行常规PVP手术治疗椎体前壁破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椎体数、手术前后VAS 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骨水泥前方渗漏率。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椎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手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术后3 d 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2.68±1.34)分 vs (7.08±0.61)分,(20.91±6.09)vs(74.59±6.46)],对照组术后3 d 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2.73±1.28)分 vs (6.81±0.87)分,(21.95±5.20)vs(75.9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22.09±2.41)mm vs (18.05±2.74)mm],Cobb角小于术前[(11.01±2.42)° vs (20.80±5.23)°],对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21.81±2.31)mm vs (18.36±2.67)mm],Cobb角小于术前[(12.74±3.06)° vs (22.4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骨水泥前方渗漏率低于对照组(5.00% vs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椎体前壁破裂者椎体成形术中是否使用明胶海绵填塞与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可有效降低椎体前方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